寂靜的城市,空曠的馬路,2020年的春節,因為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而變得不同。全市上下,同心戰「疫」;醫護捨命,黨群協力。厚厚的口罩阻礙不了心與心的交流,隔離的病區無法攔截希望的堅定,兇猛的病毒終究擊不垮團結、堅毅的南陽人……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在這場「大戰大考」中,全市人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共抗疫情,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充分彰顯了南陽力量,唱響了一曲感天動地的戰「疫」之歌。有一種擔當叫逆行出徵回望戰「疫」的日子,點點滴滴湧上心頭。幾多身影讓人心疼,幾多場面讓人感動,幾多故事讓人淚目,幾多犧牲讓人敬仰。
有一種擔當叫逆行出徵
回望戰「疫」的日子,點點滴滴湧上心頭。幾多身影讓人心疼,幾多場面讓人感動,幾多故事讓人淚目,幾多犧牲讓人敬仰。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我是黨員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一份份請戰書,一枚枚紅手印,透著毫不退縮的堅毅,透著逆行而上的果敢。錚錚誓言,抒寫著這個春天最美的詩行。
疫情就是命令。市委、市政府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果斷在全省率先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第一時間成立以市委書記張文深任總指揮、市長霍好勝任第一副總指揮的疫情防控指揮部,建立起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為全市一盤棋、全民總動員、眾志成城打硬仗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委書記張文深、市長霍好勝,靠前指揮、排兵布陣,進社區、入鄉村、訪卡點,始終戰鬥在抗疫最前線。市四大班子領導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為全市上下樹榜樣、當示範。
全市1.5萬個臨時黨支部、28.6萬名黨員、廣大基層幹部亮身份、衝在前,全力當好防控知識的宣傳員、群防群控的組織員、疫情阻擊的戰鬥員,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各條戰線上的共產黨員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讓黨旗在防控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10萬餘名白衣戰士義無反顧、逆向而行,不計報酬、不畏生死,展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踐行了「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和使命。
廣大公安民警在防疫「大考大戰」中,忠誠擔當、不畏艱險,不怕困難、不講條件,一往無前、連續作戰,全面啟動戰時機制,詮釋了首戰有我、用我必勝的決心和信念。
社區工作者、基層幹部、新聞工作者、志願者堅守崗位、默默奉獻,勇敢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面對疫情,市委、市政府迅速採取有力措施,果斷應對,構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面對疫情,醫護人員逆行而上,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面對疫情,各級黨組織高擎大旗,黨員幹部衝鋒一線;面對疫情,眾多愛心企業、廣大熱心市民積極捐款捐物;全市動員、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構築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
有一種責任叫嚴防死守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這場戰「疫」,除了勝利,別無選擇;沒有退路,必須打贏!
1月21日,我市召開全市電視電話會議,全面啟動疫情防控;1月22日,再次研究防控措施,防控再升級;1月23日,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成立;1月24日,啟動一級響應,戰「疫」全面打響;1月25日,領導小組升級為疫情防控指揮部;1月26日起,全市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全員到崗,進入戰時狀態;1月30日,管控措施全面升級,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防控指揮體系全面形成……一次次緊急會議,一道道重要指令,南陽速度同疫情賽跑。
非常之時,當有非常之舉,更要精準施策。我市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極端負責的態度,立足於「防」這一關鍵,有針對性地「關、堵、查、控、治」,構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政策,既抓防控、又保民生。開通應急抗疫物資運輸「綠色通道」,確保疫情防控人員及防治藥品、器械等急用物資和有關標本、病員運送及時、準確到位。
大戰必先嚴責。我市明確規定各單位「一把手」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對因出現嚴重失誤造成重大損失或惡劣影響的嚴肅追究責任。警鐘聲聲,敲出責任心,凝成戰鬥力。
最快的速度、最嚴的標準、最硬核的舉措、最嚴明的紀律……讓人民群眾看到了黨和政府的戰鬥決心和能力,吃下「定心丸」。
有一種精神叫無私奉獻
白衣天使捨生忘死、衝鋒在前,用精湛醫術,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鑄就了全民戰「疫」的鋼鐵長城;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履行使命,風餐露宿尋常事,萬家安危掛心頭;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層幹部、志願者不懼風雨、堅守一線……在疫情這張考卷面前,他們用無私奉獻、鞠躬盡瘁作了最好的回答。
崗位就是戰場,崗位就是陣地,崗位就是生命防線,處在戰「疫」暴風眼中的醫務工作者,成為特殊時期最有力量、最動人心、最可愛的鐵血戰士。
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被確定為治療確診病患的第一「後備」力量,在科主任鄭喜勝的帶領下全員奮戰在抗疫最前沿;市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副組長黨強,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為重症病人做高難度手術;南陽醫專一附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郭宏傑,在一線隔離病區夜以繼日挽救確診危重症患者,因免疫力急劇下降,不幸被感染……他們用生命守護生命。
戰過「非典」、患過癌症,市中心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徐瑞峰再次選擇走上一線;南陽醫專一附院呼吸科主任許東風,連續數十天奮戰在病房,就連老父親有病住院也沒顧得上看望一眼;市疾控中心疫情監測系統管理員彭陽,實時監測輿情和疫情,帶病工作,輕傷不下火線……他們用愛心傳遞希望。
「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黨員,我報名!」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當先鋒、比奉獻,先後湧現出300餘名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
淅川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楊俊志,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以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衝鋒在前,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宛城區漢冶街道黨政辦主任金虎,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奮戰在抗疫一線,直至犧牲在辦公室;鴨河工區焦莊村七組組長李德周,始終把群眾的事當成家事,用汗水和真情在黨和群眾之間架起「連心橋」,特別是抗疫期間連續多天堅守在卡點,最終將生命定格在59歲……他們一心為民、無私奉獻、鞠躬盡瘁,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在人民群眾心中樹起了豐碑。
鄧州市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85歲老黨員武明道,帶頭成立老年黨員突擊隊,平均年齡76歲;桐柏縣新集鄉張蓋村有著30年黨齡的張明鎖,輕傷不下火線,拄著拐杖上前線,鄉親們親切稱他「拐杖村主任」;市公安局民警黃瀛,愛人在四川參加抗疫,接到返崗命令後,她面對黨旗寫下請戰書後,毅然奔向南陽火車站卡點,她一邊帶孩子一邊值守崗位,用柔弱之軀挑起千斤重擔……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責任擔當和不懈追求。
有一種力量叫眾志成城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萬眾一心就能匯聚起全民戰「疫」的磅礴偉力。
人民群眾是這場戰役的主體力量。城市和農村迅速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帶著「土味」鄉音的大喇叭響徹大地,積極做好勸返和疑似人員妥善處置,逐家逐戶登記提醒……人民群眾被廣泛地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凝聚起來、行動起來:主動匯報情況,自覺居家隔離,自發宣傳政策,自願值班值守,形成了群防群治的戰「疫」合力。
廣大黨員幹部、愛心企業、市民群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全市37萬名黨員幹部捐款3000餘萬元,牧原集團捐款兩億元,耄耋老人王玉立捐款2000元……廣大志願者舍小家為大家,組織醫療物資,張貼海報標語,開展便民服務,照顧獨居老人,走街入戶調查匯總人員流動信息,用赤誠之心溫暖著這個寒冷的季節,驅散人們心中的霧霾。
全市動員、全員參戰,把力量加強到一線,把防護資源優先集中到一線,讓醫療精兵強將駐守到一線,合眾之力,共戰疫情。阻擊疫情物資短缺,南陽的醫療企業加班生產,民營企業自發趕製,社會各界積極捐贈,同舟共濟、風雨共擔。
從幹部到群眾,一聲號令、八方馳援;從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到各行各業的人們,以戰勝疫情為共同目標,全面投入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中。每個人都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有關同闖、有難同當。隔離病房長明的燈光,社區庭院忙碌的身影,居家隔離的無聲支援,共同構築起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
抗疫鬥爭的偉大實踐再次證明,前所未有的疫情,割不斷手足情,摧不垮奮鬥志,攻不破防控線,難不倒中國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也必將在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中發揮出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