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婚姻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工作賺錢,女人負責照顧孩子和家庭。但現在的婚姻模式,大多是夫妻都要工作的,那照顧孩子就成問題了。
誰也沒法在同一時間騎兩匹馬,所以女人在和男人一樣打拼事業時,就沒法再照顧家庭和孩子。所以有很多家庭都讓老人照顧孩子了,有的是爺爺奶奶帶,有的是外公外婆帶。
老人帶孩子,既可以幫助子女減輕負擔,自己也可以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這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因為帶孩子,也會引發很多家庭矛盾,尤其是婆媳之間。
如果沒有孩子的話,婆婆和兒媳各過各的,一般都會客客氣氣的。但有孩子的話,就容易發生各種問題了。所以婆婆去兒子家帶孩子,一定先要做好心理準備,下面我們來聽聽三個婆婆的想法。
何婆婆:我覺得做婆婆的還是少管兒子兒媳的事
我兒子和兒媳剛結婚,他們小夫妻倆是單過的,我跟老頭子住。將來兒媳生了孩子後,如果他們要我帶,我就幫忙帶;如果他們不要我帶,我就不帶,我服從他們的意見。
在我周圍,有很多家庭因為帶孩子的問題,婆媳間發生了矛盾。我覺得婆婆去兒子家帶孩子的話,一定先要做好心理準備,這樣才能跟兒媳相處得好。
這心理準備,最主要的是婆婆少管兒子兒媳的事。有些婆婆什麼事都要管,像個總司令一樣管著兒子家的事,兒媳當然不高興了,那婆媳之間就發生矛盾了。
我去兒子家帶孩子的話,那我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其他事我什麼都不管。自古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人多管子女的事,往往吃力不討苦,如果有什麼事情辦錯了,那還會落埋怨呢!
葉婆婆:我覺得在經濟上要大度
這個年代錢好像特別重要,很多人都特別看重錢,有一句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追根究底的話,很多都是因為錢而引發的。
家庭生活中也是如此,看起來是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實際就是為錢的問題。比如上次我家對門的鄰居,婆婆上午泡了一瓶奶粉,但孩子不要吃,她就放在一邊了。
下午孩子要吃時,婆婆把那瓶奶粉熱了一下後就給孩子吃。兒媳很不高興,說泡了那麼久的奶粉不能給孩子吃了,婆媳倆就吵了一架。這事看起來是為一瓶奶粉,但實際還是錢的問題,如果家裡很有錢的話,婆婆何至於要捨不得那瓶奶粉?
所以我覺得婆婆去兒子家帶孩子的話,在經濟上一定要大度,別摳摳搜搜的讓兒媳瞧不起。現在很多老人都有養老金,而且一把年紀了,手頭裡總有一些積蓄的,不給兒子家花,難道要帶棺材裡去啊?
黃婆婆:孩子的事一切都聽兒子兒媳的安排
我去兒子家帶了4年孩子,那4年裡我和兒媳相處得很好,沒什麼矛盾。孩子上幼兒園後,我就回自己家了,沒再繼續幫他們帶孩子。
很多人問我和兒媳的相處之道,我就跟他們說,老人去兒子家帶孩子,最好一切都聽從兒子兒媳的安排。因為帶孩子,婆媳之間發生矛盾的,大多都是婆媳互不相讓造成的。
我覺得孩子是兒媳生的,兒子和兒媳是孩子的監護人,他們對孩子有決定權。我是去幫助的,我得聽兒子兒媳的安排,如果我自作主張,那兒媳心裡當然不爽了。
再說教育孩子的問題,老人畢竟跟不上時代節奏了,所以不能越俎代庖,讓兒子兒媳自己去教育孩子。如果要拿什麼主意了,就去問兒子兒媳,要徵求他們的意見,這也是對他們的尊重。
結語:
婆媳相處是一門藝術,只有情商高的婆媳,才能相處得親如母女。如果情商不高,有一方蠻橫不講理的話,這婆媳關係肯定相處不好的。
原本住在一起的婆媳,已經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了,等到帶孩子時,婆媳之間就相對好合作一起。那些原本不住在一起的婆媳,到帶孩子時,婆媳還需要一段磨合期,所以特別容易發生摩擦。
婆婆在去兒子家帶孩子之前,最好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有些事情心裡有個準備,那等到發生時,也好順利地解決。如果毫無心理準備的話,那到兒子家後,很容易就會跟兒媳發生戰爭的。
婆婆幫忙帶孩子的家庭,婆媳格外要包容和體諒對方,如果斤斤計較的話,家庭肯定不會和睦的。孩子在不和睦的家庭氛圍中成長,也不會幸福的。所以為了孩子,一家人都要努力,要建立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