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小傢伙的認知逐漸豐富起來,這其中的改變也常常會讓父母們有一些摸不著頭腦。大人們習慣用自己的固有思維去衡量孩子的行為表達。
殊不知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行為表達和大人們的思維方式是完全不在一個頻道的。一些被大人們認為很奇怪的舉動卻是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常見特徵,所以這也意味著父母有必要對孩子的成長階段多加了解。
之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篇分享帖。寶媽阿榮帶著自己六個月的小寶貝下樓玩,小寶寶非常可愛,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鄰居們的注意。鄰居們圍上前來逗弄著小傢伙,而小傢伙也表現得很歡快。
正在這時,一位不經常出門的鄰居奶奶推著輪椅過來了。老奶奶本想也上前逗弄一下小傢伙,沒想到小寶寶看了一眼老奶奶後隨即嚎啕大哭起來。
孩子突如其來的哭泣讓阿榮有一些不知所措,於是她趕忙安撫起寶寶。而面對這一情景的老奶奶臉色也非常難看。
&34;老奶奶留下了這麼一句話,便又搖著輪椅慢慢離開了。
老奶奶的話讓阿榮有一些不解,而在一旁聊天的鄰居們紛紛嘀咕道&34;。孩子的眼睛總是能夠看到一些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孩子毫無緣由的哭,肯定是有原因的。
看著大家諱莫如深的樣子,阿榮覺得有一些奇怪。於是阿榮把這段經歷發到了網上,希望聽聽網友們的見解。
沒想到有很多寶媽網友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小寶寶本來玩的很好,看到了某個人後隨即崩潰大哭。
雖然情況多有類似,但是很多寶媽也不明白這究竟是因為什麼,但是顯然天眼未合確實是迷信了一些。
顯然有經驗的寶媽一定會知道這是孩子認生的表現,也就是說,孩子進入了認生期,這與人們口中的&34;顯然是毫無關係的。
德國的教育學家曾經對認生期有這樣一個概括,小寶寶們到了一定時期就會產生認生的行為表達,他們會對陌生的面孔感到恐懼和焦慮,而認生期的到來也有可能是突然的造訪,在此前並無徵兆。
認生期的寶寶通常會表現出非常粘人的一面,並且對於陌生面孔的敏感度非常高,這使得孩子常常會毫無緣由地哭鬧起來。
當孩子的認知逐漸發展起來時,他們便具備了分辨家人和陌生人的能力,如果孩子所遇到的個體身上有一些特別之處,孩子們便能夠敏銳地分辨出來,這使得他們更加容易產生對陌生個體的恐懼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認生期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對於孩子的認知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1.正確的看待孩子的認生反應
當孩子有認生的舉動時,父母不要誇大孩子身上的這種行為舉動,並且不要為其賦予更多複雜的含義。
正確認識看待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認生反應,理解孩子對於陌生人的焦慮恐懼,這對於父母幫助孩子緩解內心的不適感會很有幫助。
2.適當地豐富孩子的社交生活
當孩子受到了足夠多的環境刺激後,孩子們便會對於這種社交方面的焦慮恐懼有所緩解。孩子們意識到陌生的個體並不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時,便會慢慢地接受這種環境刺激的變化。不過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們不要過於勉強,耐心地做好情緒安撫很有必要。
3.迎合寶寶的內心訴求
當寶寶處於認生期時,他們的心理狀態會表現得較為敏感,這時候家長們就可以提前給孩子做好情緒安撫工作,讓孩子對於之後的情景變化有提前了解的機會。
迎合寶寶的內心訴求讓孩子在社交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如果孩子表現出了極強的反感情緒,家長們此時不要批評斥責,安撫好孩子才是最恰當的應對之策。
此外,在認生期家長們也會發現小寶寶們對於和父母年齡相仿的人會更加友好一些,那父母們不妨以此為突破口,幫助孩子消解與陌生個體有交集時產生的不安情緒。
大家對於孩子認生期的表現有哪些看法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