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榮強
有學生來跟我學習口才,我在講授知識點時,有學生問我要不要記筆記,我說,你用心聽,然後按照我的要求用心練習就可以了,不必記筆記。
但有學生說,不是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嗎?記筆記一定會記住更多。
我回應道,你回想一下,這麼多年讀書,你在課堂記的筆記,什麼時候去翻閱過呢?
我不是一味地一刀切式地反對記筆記,對那些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記筆記確實有必要。但是,更多的知識需要用心領悟,實踐體會,轉化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那就不是靠記在紙上得來的。
那怎麼才得記得住所學的知識呢?我經常也會給同學們提建議。這個時候,我注意到網上瘋傳的「學習金字塔」。
但是,稍做研究我就發現,這個所謂的「學習金字塔」並不十分可信。一般的解釋是這樣的:
「學習金字塔」(Come of Learning)是由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做過類似的研究,得出了與之相似的結論,形成了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論:
聽講的學習效果最低,兩周後學習內容留下5%;
閱讀,兩周後學習內容留下10%;
聲音圖片,兩周後學習內容留下20%;
示範,兩周後學習內容留下30%;
小組討論,兩周後學習內容留下50%;
做中學,實際演練,兩周後學習內容留下75%;
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兩周後學習內容留下90%。
這個金字塔看上去還是挺唬人的,而且也提出了幾個挺好的概念,比如學習金字塔、學習內容留存率、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但是,他的內容卻是有些似是而非的。
第一,學習方式劃分不準確。
這個金字塔列舉了七種學習方式,聽講、閱讀、視聽、演示為被動學習,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為主動學習。這並不準確!
比如,聽講與閱讀比較起來,閱讀就是主動學習。聽別人講,你只要帶著甚至假裝帶著耳朵就可以了,而閱讀,你必須具有主動性,否則你可能書都不會去翻開。
又比如,演示這種方式,究竟是看別人演示呢,還是演示給別人看呢?如果看別人演示,可能是被動的;演示給別人看,則具有較多的主動成分。
第二,學習方式的列舉並不具有普遍性。
學習是人類自我增值與提升的最基本方式,而學習的內容又具有多樣性。因此,不同性質的學習內容,學習的方式與效率也是不同的,而籠統地列舉七種學習方式,並且分出不同的效果等級,顯然不具邏輯性和科學性。
我總結過,人類學習的內容可以分為三種東西:知識、技能與觀念。這三種不同的東西,需要不同的學習方式,以及多種學習方式的組合。
比如,哲學、天文學、數學這樣的知識,我們可以聽講、閱讀、甚至傳授給別人,但是,我們怎麼實踐呢?
比如,口才這種技能,閱讀、聽講,基本上就沒有任何效果,而只有練習才是王道。
第三,七種學習方式並不是簡單的並列關係。
也就是說,學習金字塔作為一個提示性的概念,強調不同的學習方式,會帶來不同的學習效果,我們可以接受。但是,它絕對不能算一個學術性的研究成果,因為它太不夠嚴謹了。
最近我在一篇文章裡看到了「學習金字塔」的來源,真相如下:
埃德加·戴爾的線索,他的原著《視聽教學法》中確實有這樣一個概念Come of Experiences,即經驗之塔,是關於各種音頻視頻媒體教學的抽象模型,對於經驗是怎樣來的,埃德加·戴爾認為經驗獲得有直接方式和間接方式。
當年埃德加·戴爾並沒有在圖中給出量化結果,這些數字是1967年美孚石油公司一個員工B.G.Treichler 在《電影和視聽通訊(Film and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s)》這本雜誌上發表的一篇,介紹自己利用電影和視聽設備如何對員工進行培訓的文章(非學術論文)裡添加的。
據說,美國緬因州的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做過類似的研究,結論跟戴爾差不多,只是把「閱讀」和「聆聽」掉了個個兒。實際上,目前網上流傳的「學習金字塔」並沒有被核實出自美國緬因州國家實驗室的基礎研究,沒有人能證明看到過這份研究報告,網上也無法搜到相關論文。
「學習金字塔」的概念完全是出於對某個教學方法的吹捧而杜撰出來的,從「經驗之塔」到「學習金字塔」完全是一個訛傳。
最後,我想說說,對於書本知識的學習,如何才能更多地留存於心裡,我自己經常給學生是這樣講的:
第一,效果最差的方式是閱讀。因為你有許多看不懂,你可能輕易地放下書本,或者跳過那些不能讓你興奮的內容。
第二,效果次差的方式是聽講。這也是為什麼學生要去學校上課的原因,否則大家只要發了教材,自學就可以了。因為老師可以敲黑板、劃重點,針對性地解釋學生的疑難。
第三,效果較好的方式是講出來。如果你把書上看的、別人講的知識拿來講給別人聽,你一定可以記住更多。因為你沒有記住,你就講不出來。有人說,樊老師我怎麼記不住笑話呢?我說,你多講就記住了。
第四,效果最好的方式是寫出來。你可以寫成文章甚至寫成書。寫作,不僅要求你把相關知識融匯貫通,而且要求它形成體系。在寫的過程中,你不斷地重複、思考、研究,好東內容已經成為你大腦中永遠不能磨滅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