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陌生人的恐懼可能會給父母帶來許多困擾。一個怕生的孩子會過於怯懦,這不僅會使父母在別人面前感到非常尷尬,更會讓父母擔心孩子將來會如何融入集體,與他人正常交往,如何在社會中生存。
阿麗的孩子終於三歲了,一般都是外婆在帶孩子,阿麗和丈夫上班。阿麗一直希望孩子能夠早點上幼兒園,與孩子們交往,並結交許多好朋友。但是她的內心也有一種焦慮,就是自己家的孩子比較怕生,尤其是見到陌生人,總會躲在大人身後,不敢看別人。所以說,孩子能否融入班級群體中是她最大的擔憂。不出所料,幼兒園開學第一天,阿麗去送孩子上學,阿麗還沒走出教室,孩子就拽著媽媽的衣角哭著喊著不讓媽媽走。好不容易才把孩子哄得在教室坐好,阿麗趕忙跑出來。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送孩子上學成了阿麗最頭疼的事情,孩子知道媽媽要送她去幼兒園十分的牴觸,據老師反映,孩子在課堂上也是悶聲不吭,也不願意與其他孩子一起玩,一個人呆呆地坐在角落裡。阿麗心想,如果孩子繼續這樣下去,以後可就毀了。
實際上,我完全理解這位母親的擔憂。孩子對生人的恐懼確實會引起很多問題,但是我們必須了解,孩子仍在成長過程中。只要父母發現孩子怕生的原因並得到良好的指導,孩子就可以改變。我們不要著急地定義孩子,先看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怕生。
1.天性使然
世界上的孩子各不相同,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些孩子天生開朗大方,可以成為小型團隊的核心人物,而有些孩子則內向,敏感,在團隊中屬於默默無聞的角色。如果孩子天生怕生,那麼父母不能任意批評孩子而要適當地指導他們。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情緒更加微妙,在藝術或文學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
2.缺乏與他人互動的機會
一些孩子由於生活環境的影響而怕生。目前,大多數父母是上班族,孩子是被老人帶的。老人為了孩子的安全健康,也不會把孩子帶到陌生人多的環境中去。即使孩子要求出門獨立玩耍,也會被拒絕。還有,如今都是小區住宅樓,每家和每家住對面可能都說不上一兩句話,房門一關,那便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環境。孩子們一直與熟悉的人呆在一起,失去了與陌生人互動的機會,自然會怕生。
3.父母要求過高,造成孩子叛逆
一些孩子害怕生人,因為父母要求太高,這種情況很常見。例如,在家庭聚會上,面對一些陌生的親戚,父母總是要求孩子慷慨地向他們打招呼。實際上,孩子們並不認識這些人。或者,父母總要求孩子在每個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藝,這種做法使得原本就怕生的孩子更加抗拒這件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只是以反叛的態度逃避並拒絕了父母的要求。
4.父母錯誤地認為自己的孩子「怕生」
就像「父母覺得你冷」一樣,父母也認為你從出生開始就是害怕面對陌生人的。每個人喜歡的事物不一樣,儘管有些孩子無法表達自己,但他們對自己內心的人和事有自己的看法與判斷。在某些情況下某些人他不喜歡,自然會拒絕交流。但是,父母如果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就會主觀地覺得孩子怕生。
可以看出,孩子怕生只是一種現象。實際上,有許多不同的原因。有些可能難以更改,有些可以通過指導進行改進。那麼父母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他們的孩子獲得良好的社交技能呢?
1.帶孩子出去接觸陌生的環境
帶孩子出門看世界,與陌生環境接觸並與其他人交流時鍛鍊孩子社交能力,所有能力都來自實踐。閉門在家永遠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鍛鍊。因此,父母必須釋放孩子,並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同時讓他們儘可能多地嘗試。例如,主動帶孩子出去玩,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等等。
2.不要強迫孩子大方
父母不應利用自己的觀點綁架兒童。有時他們要求孩子打個招呼,要求孩子表演,不是要鍛鍊孩子的能力,而是要滿足父母的虛榮心。如果起點錯誤,那麼一切都是錯誤的。父母必須以指導為主要方式,不得強迫孩子大方。例如,在陌生的環境中遇到一些陌生人時,父母可以提前告訴孩子我們要見誰,這些人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如果你願意可以大膽地向他們問好。當孩子心裡知道後,陌生環境帶給他的不安將會減少,他自然會變得更加大方。這種方法特別適合那些膽小又內向的孩子。
3.從小事情開始,並鼓勵孩子及時
如果孩子害怕生人,那麼父母一定不要焦慮,而是要積極地指導孩子進行改變。從小事情開始,逐步設定目標。每次孩子站起來時當孩子每進步一點點時,要給他們及時的回應和鼓勵,以便孩子能感受到家長的支持和認可。孩子越怕生,就需要將目標定得低一點。例如,讓孩子們獨立購物,有些孩子可能根本不敢和別人說話。然後,您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設定目標,當孩子們敢與陌生人交談時,讓他們嘗試完成整個購買過程。
實際上,兒童的性格正在不斷變化。有很多孩子小時候性格內向,但長大後變得開朗開朗。父母必須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