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姐調解室」在讓胡路區人民法院指導下開展人民調解工作。2016年3月成立以來,「華姐調解室」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人民調解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依法調解、為民調解,在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指引下,在不斷的工作實踐中,總結形成了更加符合區情實際、訴源治理更加有效的人民調解工作經驗。
多年來,讓胡路區人民法院受案總量穩居全市第一,2015年至今,年均受案量已超1.3萬件,社會矛盾糾紛呈現複雜化、多元化,亟待行之有效的化解辦法。讓胡路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景權表示,法院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是如果不設置「緩衝地帶」,任由矛盾糾紛湧入法院,會使法院的「人案矛盾」更加突顯,很多簡單糾紛經過訴訟程序變得更加難以調和。
2016年3月,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大背景下,讓胡路區人民法院與區司法局聯合成立人民調解室,選派塗江華等3名有豐富經驗的人民調解員常駐法院開展工作。運行以來,以塗江華為代表的優秀人民調解員以其親和、細緻的作風贏得了群眾口碑,成為全市乃至全省人民調解工作戰線上的一面旗幟,「華姐調解室」也因此得名。
有了「華姐調解室」前期工作的經驗積累與鋪墊,2019年底,讓胡路區訴調對接•速裁中心成立,中心佔地500餘平方米,設置了包括「華姐調解室」在內的6個專業或行業調解室。中心運行以來,「華姐調解室」的品牌效應進一步得到釋放,各方調解力量進一步聚合,其便捷、不收費、高調解率的特點,吸引更多當事人將「華姐調解室」做為解決爭議的首選。成立以來,「華姐調解室」共受理各類案件4035件,調解成功2535件,矛盾糾紛化解率63%,大量矛盾糾紛被止於訴前,成為各類矛盾糾紛湧入法院之前的一道緩衝帶。
讓胡路區訴調對接•速裁中心成立之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1243」機制也全面啟動。依託訴調對接•速裁中心平臺,在「1243」機制框架內,「華姐調解室」在訴源善治、訴前「止訟」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凸顯。2019年10月,「華姐調解室」接到了一起因自來水汙染無法使用,導致70戶住戶狀告某一住戶的群體性糾紛,該案在轄區範圍內受到廣泛關注。讓胡路區人民法院啟動1243機制後,「華姐調解室」介入並負責具體事項的調解工作。該起糾紛涉及人數眾多,細節瑣碎,塗江華等人付出了極大地耐心與艱辛的努力,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並籤訂了賠償及互相諒解協議,有效避免糾紛「成訟」。
2016年3月至今,這支「三人行」隊伍年均調處矛盾糾紛900餘件,工作難度與調解數量不輸於普通法官的工作量。根據粗略統計,近年來法院同期受理的相鄰糾紛及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等案件數量,相比之前有所減少。
人民調解員塗江華表示,調解並非「全能」,對於窮盡辦法調解不成功的矛盾糾紛,「華姐調解室」也將推進爭議及時進入訴訟程序,避免久調不決,爭議「擱置」。
塗江華
與此同時,在法院的指導下,「華姐調解室」也在積極配合法官開展訴中調解工作。成立至今,共受理各類訴訟中案件813件,成功調解492件,其中不乏有讓法官感到「頭疼」的疑難複雜或存在上訪傾向的案件,訴中案件調解率仍達60.51%,有力實現了人民調解與審判工作的優勢互補與良性互動。
多年來,「華姐調解室」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無論案件標的額高與低、矛盾糾紛的大與小,「華姐調解室」都給予高度重視,每一項調解工作的背後都折射著她們「調解為民」的大理念。疫情期間,「華姐調解室」充分利用最高院「人民調解」平臺,向矛盾糾紛當事人積極推送「線上」調解服務,全面實現調解申請在線受理、調解工作在線進行、調解協議在線籤字,有力避免疫情之下的矛盾「堆積」或升級。疫情期間,華姐調解室線上線下齊發力,共接受理案件535件,成功調解358件,涉及金額近500萬元。
當事人韓某向法院寄來當事人韓某向法院寄來手寫的訴狀手寫的訴狀
今年5月,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成功調處了一起村民韓某與轄區繁榮村長達二十餘年的「跨世紀」土地糾紛,將可能引發的信訪苗頭消滅於萌芽。
在轄區群眾口口相傳之下,「華姐調解室」的影響力與吸引力與日俱增,形成品牌效應。2018年7月3日,《黑龍江日報》頭版以「人民調解員調出案結事好」為題刊發了「華姐調解室」的工作經驗與做法,2019年人民法院報對讓胡路區人民法院的報導中,也多次提及「華姐調解室」。
來源: 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