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信時代看「見字如面」 ,只是因為從前慢

2020-12-14 人民網傳媒

人是社會的人,自然得交往,親人朋友之間就更需要多走動、常溝通。然而在前網際網路時代,山一程、水一程,交通不便利,走動費時費力、代價太大,但溝通又是必須,否則遙遠的朋友會淡漠、相隔的親人會疏離。更為嚴重的是,心儀的姑娘會跑掉。於是,人雖不能至,可自己所表達的意思卻可以到,「見字如面」的書信就成為延時通信時代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

書信是延時的,可信函在路途耽擱的時間也不能太長。總不能人自己已經到家了,信還在路上吧?聰明的人因此想出了各種加快信件到達的方法。

距今1700多年前的西晉初年,江南才子陸機剛到都城洛陽做官,老婆兒子不在身邊,每每「舉頭見明月」,往往「低頭思故鄉」,一個人「孤單、寂寞、冷」!即使寫好了信,清貧自愛的陸機也沒錢讓人寄。有天晚上,陸機突然靈機一動、對隨身從老家帶來的黃狗說「老兄,你能幫我給家帶封信嗎?」沒想到這隻狗點點頭、答應了。而且,人需要來回四十天的路程,這隻狗竟然只用了二十天,還帶了回信來!

「見字如面」,只是因為由於空間的距離、時間的阻隔,見不了面。

傳說當然只是傳說,信鴿、驛馬卻在歷史上一度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實上,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鴿子還偶爾在小範圍裡充當著信使的功能。1993年出版的小說「廢都」中,作家莊之蝶和唐婉兒的約會不是還讓信鴿傳遞信息嗎?然而,這或許是文學作品中最後一次這樣描述信鴿,因為,在「廢都」出版的第二年,中國就已經正式接入國際網際網路了!

人類從此進入了即時通信時代!

當人們在寫信時人們在做什麼?其實,當人在寫信的時候,他是在進行一種相對嚴肅的文學創作。因為要形諸於筆墨,所以可以字斟句酌;因為要書寫於紙張,所以可以認真莊重;因為要延時到達,所以可以修改修正。書信不止承載了感情、凝聚了心血,更寄寓著相互交往的共同時光。

書信是什麼?對於丘遲來說,書信是寫給陳伯之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對於杜甫來說,書信是向老妻報平安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對於魯迅來說,「兩地書」是對於許廣平家長裡短的愛與關心;對於傅雷來說,書信是對於兒子傅聰學習與未來的呵護和期望;對於病重的蕭紅,書信是對於年少弟弟的信心與期許「有你們在,中國就不會亡」;書信還是延時通信時代的人們給「同桌的你」的怯生生的愛慕「誰看我給你寫的信,誰把它丟在風裡」。

與即時通信時代電話的口無遮攔、微信的隨便隨意相比,延時的書信代表的是自己相對比較美好的形象。因而,當還沒踏入婚姻「圍城」的方鴻漸與心愛的唐曉芙談戀愛的時候,方鴻漸寧可寫信也不打電話;而分手的時候,唐小姐要把方鴻漸以前寫給自己的情書打個包退回來。分手了,彼此的形象也漸趨於消亡!

「見字如面」,分手了,退回的信也就意味著不必見面!

問題是見與不見,書寫的文字依然還在!塵封的感情宛如歷久彌新的琥珀,故事還在。所以,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在一群已泛濫成災的真人秀和低幼類節目中就一方面是形式的創新,另一方面是感情的懷舊!

所謂形式的創新是指在視頻裡讀信。書信屬於延時通信時代的傳統媒介,網絡視頻是即時通信時代的新媒介,但在視頻裡讀信則使得傳統的書信媒介成為視頻新媒介的內容。麥克盧漢老先生的預言再一次得到驗證,「沒有一種媒介可以孤立存在,任何一種媒介只有在與其它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凸顯自己的意義和功能」。一種媒介成為另一種媒介的內容,這樣的結合充分讓兩種媒介彼此相融、推陳出新,煥發出全新的風採與價值。 據說「見字如面」英文原版的節目叫「Letters Live」,可能也有古老的書信在現有的媒介環境裡重新復活的意思吧?

懷舊則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情感模式。對於年華逝去,懷舊無疑具有濃重的個人色彩;對於過去的共同記憶,懷舊則明顯昭示強烈的社會意義。尤其在浮華而又彼此行色匆匆的當下,微信微博的交流雖然直白卻難以真誠,互相的交往即使面對面也變得心不在焉,原本目的是促進溝通的過多社交工具反而在很多時候降低了溝通的效率、成為交往的障礙!所有這一切是我們所希望所要的嗎?現實讓人焦慮,往事卻可回味!蘊含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書信順理成章成為可資懷舊的依託與憑據,「見字如面」,明星所生動呈現的書信於是讓浮躁時代的人們重溫了一把過去的美好情感。

或許,「見字如面」最恰當的解釋屬於木心:

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責編:宋心蕊、燕帥)

相關焦點

  • 在「郵趣」中愛上「從前慢」,這個集市帶你回味見字如面的情真意切
    昨天,走進上海市群藝館,上海郵政·麗園路郵局的「愛語千言、見信如面」郵筒、郵遞員自行車擺件套裝,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連體明信片,各國百年前實寄的老明信片、首日封……讓觀眾似乎回到了那個「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時光。
  • 見字如面第四季播出,用書信觸碰過去那些鮮活的故事
    《見字如面》是由實力文化、黑龍江衛視聯合出品,騰訊視頻網絡獨播、首播的一檔文化節目。每季節目均12期,均由翟毓紅主持。《見字如面》此前已播出三季,目前第四季正在熱播。該節目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見字如面》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團隊製作,旨在把中國從古至今的書信做了一次集中掃描和大梳理。
  • 《見字如面》:穿越歷史信件,感受人間至情至性,體味人生百態
    木心說:「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種慢時代的生活,已經成為一代人永久的記憶。我們這個時代,書信這一媒介正在走向消亡,但書信中所傳承的文化不應該被消亡。兵荒馬亂的時代,相見時難,離別更難。只能用一字一句的訴說,留下一生一世的情意。一筆一畫,見字如面,溫暖如初《見之如面》這本書中讓人感動的故事還有太多太多。
  • 「親啟,見字如面」
    收到一封朋友的信,看見「親啟」二字,禁不住覺得幸運。 如今願意手寫信的人並不多,只是恰好特定的職業使然,我才在如今年月還時不時收到這樣的信件。 一字一筆,見字如面。 「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
  • 見字如面:一首蘊藉的唐詩,勾起每個人寫信時特有的情懷
    初衣解詩:這首詩忽然讓我想起了木心的從前慢,「從前的日子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人」實際在唐朝,無論是長安還是洛陽,都是非常繁華而忙碌的。如同一個打工者進入了北上廣,為了生存和未來打拼,馬不停蹄。但是卻有一個心理的時光,和現實並存,以獨特幽緩的姿態呈現,那就是感情的時間。
  • 《見字如面》和《朗讀者》很相似?這麼說是因為你沒好好看節目!
    《見字如面》和《朗讀者》這兩臺節目自產生以來就被比較,也許是因為兩個節目的節目形式和內容都十分相似吧。其實最初時筆者也曾對這樣兩檔明顯帶有「文藝」標籤的節目可以火爆網絡而產生疑惑,不過隨意點開播放一不留神就入了坑。
  •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2017-03-07 13:27 作者:艾江濤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7年第10期
  • 拿起紙筆 見字如面
    親愛的同學們:為落實市教委關於組織開展「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的通知要求,積極培養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現將「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 《見字如面》:每一封信都在打開一段歷史
    信寫得是這樣的見骨見血,王耀慶讀得是那樣的見情見義。王耀慶在讀完信之後說:「在信裡能夠看出,這是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友直,友諒,友多聞,能嚴正地指出朋友之間的錯誤,這種朋友是最難得的。」   這讀信的場景發生在一檔節目裡,節目讓明星用聲音扮演那些寫信人,讓現場的觀眾透過這些信件打開歷史,這檔節目叫做《見字如面》。
  • 失去的「見字如面」~
    唯一的「文雅」點兒的詞兒就是這句「見字如面」了。信的開頭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比如:姐姐、姐夫:你們好!見字如面。你們近來都好吧?孩子們也都挺好吧?…………「見字如面」,意思就是說:見到了我發去的文字,如同見了面一樣。為什麼總寫上這一句呢?因為那會兒分居各地的親戚們沒有特殊情況,幾年也不見得能見上一面。您想呢?
  • 這個時代,我們在微信中「見字如面」
    《見字如面》這個節目火了,很多人評價說這檔節目是綜藝節目中難得的一股清流。的確,在這個焦躁而又喧囂的時代裡,我們難得能暫停忙碌的腳步,靜下心來去與一封封穿越時光的書信遇見。在以書信通訊的年代,見到一個人寫的字,仿佛就能勾勒出這個人的大致輪廓,或溫婉,或犀利,或中規中矩。
  • 「見字如面」,我們有多久,沒有收到遠方寄來的信件
    收拾書櫃,夾層裡掉出一個文件袋,打開看時,是高中和大學時期的信件,有同學的、朋友的、還有一個素未謀面的筆友。輕輕地打開一封,微微泛黃的信紙和娟秀的字體就映入眼帘:「親愛的某某,見字如面……」我一個字一個字,含著笑讀完,含著笑想起信裡提到的往事。然後,輕輕地折好,放回信封。
  • 《見字如面》用書信打開歷史 林更新走心演出
    因為追求有趣,節目的入選信件總會給觀眾帶來驚喜。事實上,《見字如面》中不太會出現那些大眾耳熟能詳的「名篇「。節目中出現的書信,大都會給觀眾帶來滿滿的意外。    選信中有末代皇后婉容寫給末代皇妃文繡的信,原來婉容沒事就會給文繡寫封簡訊,傳個小紙條,中英夾雜,互相打趣,「祝愛蓮女士進的好,拉得香」。沒有宮鬥只有宮逗。
  • 聚焦戰疫中的書信和人生,看《見字如面》再次硬核「破局」
    □ 張宇疫情當前,很多人宅在家裡追劇看節目。最近,已經做到四季的清流綜藝《見字如面》「變臉」了,它推出了短小精悍的特別製作,通過一封封疫情中普通民眾的「家書」,讓我們看到了疫情中的人生百態,看到了國人的眾志成城和對戰疫必勝的信心。
  • 《見字如面》(第二季):重溫書信帶給我們的肝膽真情
    《見字如面》作為一檔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的閱讀推廣季播節目,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 三毛遺屬把《見字如面》告了!
    日前,三毛遺屬起訴《見字如面》的三家聯合出品方,認為節目"嚴重侵犯了涉案作品的修改權、複製權、表演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要求公開道歉及相關賠償。這起案件的庭審,於 4 月 24 日下午通過網際網路直播,吸引了 1700 萬網友在線觀看。
  • 明星在家讀信支援抗疫,《見字如面》推出特別製作版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在全民「抗疫」的重要時刻,大型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推出抗疫特別製作版,從全國抗疫戰鬥中精選出感人至深的書信,邀請明星在家朗讀並完成錄製。節目將於2月17日起,每天中午12點在騰訊視頻播出,暫定播出15期,希望以書信的力量來撫慰人心,振奮精神,傳遞能量,鼓舞鬥志。
  • 見字如面,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寫信了
    網絡時代,一個電話一個視頻一個電子郵件如近在咫尺讓距離不再遙遠。QQ、微信、陌陌等各種各樣的聊天工具,讓溝通變得越來越簡單。想很正式地給T 姑娘寫一封很正式信,於是去文具店買信紙。一連跑了幾家都沒找到那種舊式的信紙,尋到一家很大的文體用品商店還是沒能找到。
  • 全屏首檔讀信節目《見字如面》用書信打開歷史
    因為追求有趣,節目的入選信件總會給觀眾帶來驚喜。事實上,《見字如面》中不太會出現那些大眾耳熟能詳的「名篇「。節目中出現的書信,大都會給觀眾帶來滿滿的意外。  選信中有末代皇后婉容寫給末代皇妃文繡的信,原來婉容沒事就會給文繡寫封簡訊,傳個小紙條,中英夾雜,互相打趣,「祝愛蓮女士進的好,拉得香」。沒有宮鬥只有宮逗。
  • 李真:不得不愛《見字如面》
    他在病床上看到了第一季的《見字如面》,這給了他希望,他想把自己想說卻說不出來的話交給節目組並能通過嘉賓之口朗讀出來。節目組收到了這封信,並為信中的真情所感動,我們覺得這封信值得被更多的人讀到。於是有了這封打動哭無數人的信。錄完節目,李真,這個在看病之餘喜歡寫點小文字的人,寫了一篇小文,感謝了節目組及所有幫助過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