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吶,真的太想念舞臺了!」燈光亮起的劇場裡,已經闊別舞臺大半年的音樂劇演員們在唱完一首首熟悉的選段後這樣感慨。觀眾席還是空空蕩蕩的,但這並不是一場沒有觀眾的表演。
這場名為「周一不休演」的音樂劇直播,每周一晚會在B站上放送一場直播的音樂劇演唱會。一般來說,周一是劇場約定俗成的「休演日」,但華人夢想出品的「周一不休演」,則要把「Monday Off」變為「Monday OnAir」。
每周一晚8點,在上海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的星光劇場,數位實力派音樂劇演員,唱歌,表演,聊聊關於音樂劇的那些事。
與條件簡陋的居家直播,或者閒聊為主的茶話會直播不同,《周一不休演》更專注音樂本身,像一臺音樂劇主題的迷你演唱會。這場直播裡呈現的,是真正的劇院舞臺,所用的燈光音響也完全是專業級別的,這樣的「直播背景」讓人更想念劇場,而主辦方華人夢想和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8+1」期的直播(最後一期為線下現場演出)打造劇場「開幕倒計時」概念,待到系列完結,就能把觀眾帶回劇場,重新點燃這個行業。
而借著這場直播,我們也探訪了些音樂劇演員們,和他們打聽了下告別劇場近半年的,他們經歷和所思。
「平行人生」少了一半
6月14日晚的直播,參與的音樂劇演員有四位,高雨晨、胡芳洲、李煒鈴和李嘉珍。直播音樂會的主題叫「平行人生:音樂劇演員的精分日常」,一方面是當晚分享的劇目《愛與謀殺的紳士指南》中有演員需要一人分飾8個角色,另一方面當然是臺上臺下的演員們的狀態大不一樣。作為音樂劇演員,要兼顧唱、跳、演,加上用歌舞表達情緒大多趨於誇張,而一旦接下一個角色,意味著在一段時間內日復一日不斷重複一段人生,說「精分」大概也是不為過的。
採訪當日,正值直播前夕,說起這個主題,青年演員高雨晨頗為感慨:「平行人生其實才是我們音樂劇演員的日常狀態,我也好像更習慣於過有『平行人生』的日子,每天有一個本我和另一個平行世界角色的我一起並行生活,但是這段時間,平行的那個『我』消失了,我的人生就好像缺了一半。」
高雨晨剛畢業不到兩年,是音樂劇市場的新晉人氣小生。相比他的前輩們,他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挺好,本土音樂劇市場逐漸繁榮起來,大小戲不斷,這讓高他七屆的師姐李煒鈴羨慕感嘆「他們真是趕上了好時候。」李煒鈴2007年考入上音音樂劇系之前候壓根不知道音樂劇是什麼,因為準備藝術教育專業的備考科目,剛好也是唱歌、跳舞、朗誦,就被自己的音樂老師推薦了過來。另一位音樂劇女演員李嘉珍過去幾年裡也大多處在非常忙碌的狀態,最忙的時候兩個月時間連排帶演了三部新劇目。在回憶過往音樂劇市場的時候,她和搭檔胡芳洲想起,他們曾經受邀觀看一部相當棒的本土原創音樂劇,但觀眾席裡只有寥寥七個人,「臺上的人比臺下多。」
不管經歷過音樂劇什麼樣發展階段,共同的經歷是,這次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他們都集體「失業」了。
曾出演過《周日戀曲》《獅子王》《貓》《紳士指南》等劇目的音樂劇演員李煒鈴因為還有大學裡的教職工作,教授網課的同時,自己也錄製一些簡單的聲樂小課堂放在社交平臺和音樂劇愛好者們分享。網上的學生中有不少是未來希望學習音樂劇專業的學生,她在這些交流中覺得自己和音樂劇並未遠離。
李煒鈴、高雨晨
性格沒心沒肺又風風火火的川妹子李嘉珍,說劇場停工後自己挺開心有這麼一個悠長假期,她報了滑板班,沉迷烹飪以及和親友煲長長的電話粥,還自己寫了些rap歌曲放在網上。如果沒有疫情,她最近應該又演完了一輪《澀女郎》。疫情期間她自己曾經試著玩直播,抱著吉他在直播間想給網友們彈彈琴唱唱歌,結果各種口無遮攔突破下限的騷擾讓她不忍直視,換了幾個平臺,決定「這輩子再也不直播了!」
胡芳洲除了是音樂劇演員,自己還經營一家主營音樂培訓的公司,本來是個斜槓青年,結果疫情以來面臨著演出和教育行業的雙重停擺,「雖然壓力很大,也還在堅持著沒有裁員,也在思考要如何規劃下半年的計劃。好在最近一些成人舞蹈的線下興趣班業務正逐漸恢復。」
胡芳洲、李嘉珍
高雨晨直播當天給網上的觀眾們秀了他身上的潮流外套,這是疫情期間他自己設計的作品,沒工開的他在家裡百無聊賴,想著給自己開展點興趣愛好,及乾脆做些設計想著有些積累後有機會能創立個自己的品牌。說到當下的狀態,他還是有些焦慮,「說實話,慘是真的有點慘。心中很大一部分的焦慮是在於沒有演出,不是面不上角色或者機會少,是壓根沒有演出可以供你們去演。這對演員來說是非常難受的事情,站不上舞臺,沒有戲,蠻空虛的。」
當晚的直播,四個人分享自己演出音樂劇的各種趣聞經歷,演唱《愛與謀殺紳士歌謠》的經典唱段,和彈幕互動提出各種刁鑽問題,居然都被音樂劇迷們一一答上。當四個人一起唱響音樂劇《歌舞線上》的經典曲目《What I did for love》時,彈幕裡滾動起了「快點劇場相見吧」的約定,那是隔著攝像機和網絡,表演者和觀眾共同的動情時刻。
四人合唱《What I did for love》
疫情改變音樂劇產業,但或許是本土劇目的機會
《周一不休演》作為一檔長期固定直播,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題,既有經典名曲表演,也有小眾精品安利,還能讓觀眾看到演員嘉賓,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第一期「帶你入坑的那些音樂劇」,《劇院魅影》《吉屋出租》《媽媽咪呀!》《魔法壞女巫》《尋找夢幻島》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劇目的熱門歌曲。第二期「搖滾年代」,四位演過《搖滾年代》的演員,覃子瑄、凌其爾、郭亢、宗俊濤,與樂隊一起,燃炸現場。第三期的《謀殺歌謠》專場音樂會,達到了16萬+的在線觀看人數。
第三期「謀殺歌謠」專場
「周一不休演」的執行製作人王一然介紹,策劃這次直播,是希望在劇場真正開業之前,讓觀眾重新燃起對舞臺的嚮往,也是為渴望許久而不得舞臺的音樂劇演員們一次試煉的機會。
其實從三月開始,整個演出行業都已經盛行直播,「我們起步已經算晚,而且這個系列直播沒有商業性,甚至連公益性的都有,只是非常純粹的關於音樂劇的演唱會,想要呈現更專業的質感和效果。」儘管並非正式演出,但邀請演員、劇場的人工、物業消耗、外聘技術團隊、三機位直播團隊,以及製作籌劃宣傳人員,也是不小的一筆支出。但這依然是身處這個行業的「非常時期」十分有益的嘗試。
在音樂劇的審美維度裡,「卡司」是重要的事,而這次直播音樂會的選曲採取了指定加演員自選的方式,音樂會的主題中有部分是製作方在考慮預備復排的項目,選擇的演員大多是曾經演過該劇目的,也有一些則並沒有參與過。因此策劃此次直播的一個「附加值」,是能夠看到更多角色和演員的搭配組合產生的效果和火花,頗有幾分「試戲」的意思,而且能夠在網絡上當下就收到來自觀眾端的反饋。
此外,選擇與B站合作,也是發現在這裡有非常垂直且專業的音樂劇受眾。通過此次合作,製作方發現B站已經慢慢成為音樂劇的一個很集中很垂直的領域了,雖然目前還沒有音樂劇頻道,但也有眾多創作方聚集在這裡做出相關內容的輸出,相信未來也能夠網羅和輻射更多的受眾。而基於這樣垂直的平臺,主辦方也已經收穫了一批忠實觀眾。
儘管現在已經有劇院陸續復甦,但30%的上座率還是讓大多數人遠遠觀望著劇場。而沒有政府補貼的民營公司和劇場方,其實也很難下決心在眼下這個時間投入劇場。音樂劇作為一個商業屬性比較強的劇種,大部分都還沒有復工。
「疫情對我們的影響確實是非常巨大的,因為我們屬於娛樂性的消費,大家還是要解決溫飽、解決物質性的需求之後才能消費他的精神需求。我們跟電影以及很多線下娛樂行業一樣都是處在復甦最末端的部分。」
對於產業未來的發展,作為音樂劇從業者的王一然也表達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疫情之前,大部分受到高關注的都是國外引進的項目,或者說它的商業效益是最高的,雖然成本高,但是它票價也非常高,資金回籠的周期也相對較快,因為它就是付演出費賺票房的形式,不像自己做一些中文版的製作,這個可能是需要很長時間的一個回籠的過程。」
而未來,不僅國外的巡演團隊可能很久不能來,即便是製作本土的版本,長期依賴洋主創的思路也需要改觀。「整個演出行業是內容需求是有一定壓力的,所以我們最近一直在反覆的去想怎麼持續的生產中文版的內容、生產原創的內容、生產劇場能和其他平臺去結合的內容。這個東西是一個不再像是過去口頭上說說,為了對某種情懷要做中國原創,現在這是一種剛需了。」
這可能是行業暫時面臨的困境,但卻也很有可能是產業調整,本土音樂劇發力成長、未來收穫市場、扭轉偏見的一次機會。演員胡芳洲在談到這個話題時強調,其實現在中國音樂劇演員的水平並不比許多來巡演的團隊差,「大家覺得唱英文的音樂劇比較高級正宗,可能也是種刻板印象吧。」而製作環節上,過去許多舞臺裝置、布景道具也必須去國外製作才能達到要求,未來一段時間由於疫情的阻隔,可能也會倒逼國內的廠商們和創作者們磨合,拿出更好的東西來。如果能夠實現國產化,未來製作成本也能進一步降低,這是利於產業發展的。
下周一(6月22日)晚8點的第五期,「周一不休演」將帶來原創音樂劇《圖書館奇妙夜》。該劇由來自上海音樂學院、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NYU Tisch)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上海戲劇學院的年輕音樂劇從業者創作,以圖書的世界為舞臺,講述一本書裡無足輕重的小配角哈珀,與夥伴穿越於圖書館書架上的各種書籍,經歷各種奇遇和冒險,並最終找到了改寫無聊生活的勇氣的故事。故事鬼馬幽默,音樂新穎活潑,充滿積極快樂的力量。此次登陸「周一不休演」,是該劇目第一次以直播的形式與觀眾們見面。導演周笑微,作曲張曉丹,音樂總監&演員周可人,以及演員張會芳、刁旋、費冬陽、唐超、王璵璠將帶來30分鐘的先行版演出,主創還將分享幕後創作故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