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發布了2020年對大型銀行進行第二輪壓力測試的兩種假設情景,將檢視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的健康狀況。這將是美聯儲首次在一年內對銀行進行兩輪壓力測試。更重要的是,美聯儲還表示,正在考慮將對美國銀行的股息支付和股票回購限制延長至第四季度。
美聯儲表示,將在9月底前決定是否延長原定於9月30日失效的限制措施。當然,如果限制措施延長到年底,銀行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摩根大通已經表示,如果監管機構允許,它可能會在第四季度恢復股票回購。
第一次壓力測試的結果顯示,所有大型銀行的資本金都充足,但鑑於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美聯儲要求各銀行在今年第三季度採取多項行動,以保持其資本水平。
美聯儲還表示,作為第二輪壓力測試的一部分,大型銀行將在兩種具有嚴重衰退特徵的假設情景下接受測試,以評估其在一系列結果下的彈性。壓力測試將有助於確保「即使在嚴重衰退中,大型銀行也能夠向家庭和企業放貸。」
壓力測試
在2007-2009年次貨危機後,壓力測試變得越發重要並受到了更多重視。有些壓力測試是機構出於內部風險管理需求執行的,還有一些是監管當局要求的。壓力測試考慮了VaR未覆蓋的壓力情景,可以作為VaR的補充,更好地度量風險。
為了真正發揮壓力測試的作用,相關人員需要充分理解壓力測試的關鍵要素,並進行有效的治理工作。巴塞爾委員會也發布了壓力測試的基本原則,規範了壓力測試工作,促使其成為更有實效的風險管理工具。
壓力測試與其他風險度量工具
(一)壓力測試的定義
壓力測試是一種評估極端市場情景對資產組合或金融機構影響的方法,該方法通過估計金融機構面臨極端情景的表現,從而判斷其是否有充足的資本金和流動性資產以抵禦這些極端市場情景。
壓力測試的步驟主要包括:設置情景,測試並監督進展,以及分析結果,並根據結果制定應對預案,提前避免或降低極端情景對機構帶來的衝擊。
壓力測試考慮了在險價值(VaR)/預期虧空(ES)等方法未覆蓋的極端情景同時使用幾種工具可以對機構所面臨的風險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二)壓力測試與其他風險度量工具
1.壓力測試與在險價值和預期虧空
壓力測試與 VaR/ES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壓力測試是前瞻性的, VAR/ES是後瞻性的;
(2)壓力測試不需要估計損失分布,VaR/ES是基於損失分布來度量風險的;
(3)壓力測試的情景範圍較小,且都是負面情景,Va/ES的情景範圍較大既有正面情景也有負面情景;
(4)壓力測試的時間跨度較長,Va/ES的時間跨度較短。
2.壓力在險價值與壓力預期虧空
壓力在險價值( stressed VaR)/壓力預期虧空( stressed ES)將壓力測試與在險價值有機融合。壓力 VAR/ES與普通 VAR/ES的區別在於,其使用的數據都是來自特定壓力時期的,巴塞爾委員會要求這一壓力時期為期一年。
例如,選取2008年作為壓力時期,壓力VaR得出的結論是:如果2008年的極端情景再次出現,那麼在T天內,有X%的可能性損失不會超過壓力VaR ;壓力Es得出的結論是:如果2008年的極端情景再次出現,那麼在T天內,超過壓力VaR的損失平均值為壓力ES。其中,T是一個較短的期限,一般為1天到10天不等。
壓力 VaR/ES的優點是考慮了壓力環境,可以指導金融機構留出充足的資本金和流動性資產,以抵禦極端情景的再次出現。
而壓力 VAR/ES的缺點也是由於考慮了壓力環境,所以與當前正常市場有較大差異,存在脫離實際的問題,且很難進行回測。
壓力測試的關鍵要素
(一)情景的選擇
情景選擇的第一步是確定一個合適的時間跨度。這個時間跨度要足夠長,以評估情景的全面影響,最常見的壓力測試時間跨度為3個月到2年不等。
情景選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歷史情景法
歷史情景法假設所有相關變量都會像過去一樣表現。對於一些變量,如股價和匯率,可以在過去的變動上成比例地調整;而對於其他變量,如利率和信用利差,可以假設過去真實的變動重現。
有時為了把過去的情景適度惡化,我們可以把所有風險因子乘以一個特定的數值。但這種方法忽略了風險因子之間的非線性關係,如在壓力時期相關性其實是上升的。
2.關鍵變量法
關鍵變量法假設一個或多個關鍵變量發生了較大改變。例如:
(1)利率上升150個基點
(2)波動率上升100%;
(3)股票價格下降30%;
(4)失業率上升5%;
(5)GDP下降1.5%。
其他關鍵變量包括匯率、商品價格、違約率等。
3.特定壓力測試法
特定壓力測試法是指金融機構應該設置一些特定情景,以反映當前經濟狀況、該機構的特殊風險敞口和對未來極端事件實時更新的評估。其他特定情景還包括政府政策的改變或巴塞爾協議關於資本金要求的改變。這些特定情景可以是全新設置的,也可以在現有情景基礎上進行一定調整。
董事會與高管層應該充分認識到壓力測試的重要性,嚴謹分析並把結果納入風險管理決策的制定當中。
(二)模型的構建
使用關鍵變量法去設置情景時,我們只考慮了少數幾個關鍵變量,這些變量被稱作核心變量。為了完善情景,我們還需要去構建一個模型來決定其他變量的預期表現,這些其他變量被稱作外圍變量。
我們在分析壓力測試時,不僅要考慮極端情景對本機構帶來的直接後果,還需要考慮極端情景對於其他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衝擊效應。每個金融機構都是金融系統當中的一員,我們要從更加宏觀審慎的角度去分析壓力情景對於整個系統的影響。
(三)反向壓力測試
正常的壓力測試分析的是金融機構能否順利抵禦極端情景,而反向壓力測試分析的是哪些極端情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失敗。
反向壓力測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歷史情景法:分析過去的一系列極端情景,並評估每一個情景要達到多差時會導致機構無法抵禦。
(2)關鍵變量法:確定一些關鍵變量,如GDP增長率、失業率、股價波動、利率變動等,並構建模型去包含其他相關變量,然後在所有的變量組合中反覆尋找導致機構無法抵禦的情景。
反向壓力測試有助於金融機構排除一些不合理的情景,從而投入更多精力去測試合理情景。
正常的壓力測試,是一個由因到果的過程;而反向壓力測試,則是一個由果到因的過程。
(四)壓力測試的監管
金融機構除了進行內部壓力測試以外,還會被監管當局要求執行特定的壓力測試。在美國,美聯儲要求所有總資產超過500億美元的銀行進行CCAR壓力測試,即綜合資本分析和審查。
在CCAR壓力測試中,銀行需要測試四種情景:一般、負面、極端負面與內部情景。
如果相關金融機構沒有通過CCAR壓力測試,那麼它需要增加資本金,並可能在分紅政策上受到一定限制。
總資產在100億美元到500億美元之間的銀行需要進行DFAST壓力測試,即《多德—弗蘭克法案》壓力測試。 DFAST與CCAR壓力測試的情景是相似的,但 DFAST不要求銀行提交資本計劃,因為其資本管理是基於一系列標準假設的。
(五)壓力測試的覆蓋程度
壓力測試的覆蓋程度包括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覆蓋面,即壓力測試覆蓋的是業務條線、資產組合、風險類別、風險散口、金融工具,還是整個公司層面;另一個維度是覆蓋時間,壓力測試應該在多個時間跨度下進行。
(六)資本與流動性的壓力測試
金融機構在進行壓力測試時需要特別關注其是否有充足的資本金和流動性資產以抵禦極端情景。判斷壓力情景對於損失、收益、現金流等的影響,從而發現潛在的資本與流動性問題。
壓力測試的治理與巴塞爾基本原則
(一)壓力測試的治理
治理是壓力測試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治理流程應該決定壓力測試的覆蓋程度,確保充分考慮壓力測試的相關假設,保證壓力測試的結果被董事會與高管層審慎分析並據此採取行動。壓力測試治理的關鍵要素包括治理結構,政策、流程和文件管理,驗證和獨立審查,以及內部審計。
1.治理結構
董事會與高管層在壓力測試治理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二者應該職責分離,確保壓力測試的有效執行。
董事會主要負責頂層設計,對整個壓力測試項目最終負責。在風險治理中,董事會需要決定公司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文化,並監督主要戰略的執行情況。在壓力測試中,董事會需要決定測試如何開展,特別需要明確情景設置的流程,以及相關假設與模型的應用。董事會需要對壓力測試相關知識有豐富的了解,並能夠提出具有洞察力的問題。
高管層主要負責確保董事會的決策能夠落地實施,並定期向董事會匯報。他們需要對壓力測試有深入的理解,確保壓力測試符合合理的政策與流程,並保證情景隨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新風險的出現而改變。
在公司治理中,董事會「指點江山」,高管層負責「具體落地」。
2.政策、流程和文件管理
金融機構應該有成文的壓力測試政策與流程,並確保其被嚴格遵守。壓力測試的政策與流程應保證清晰全面。具體來看,政策與流程應該包含以下內容:
(1)描述壓力測試的原因。
(2)解釋壓力測試的流程。
(3)定義壓力測試裡的角色和職責。
(4)決定壓力測試的頻率。
(5)解釋設置情景的流程。
(6)解釋壓力測試的獨立審査方式。
(7)提供清晰的壓力測試文件給第三方機構,如監管者、外部審計、評級機構等。
(8)說明壓力測試結果被誰應用、如何應用。
(9)根據市場情況的改變進行合理更新。
(10)允許高管層去跟蹤壓力測試的結果。
(11)記錄來自第三方機構的模型和軟體的操作情況。
至於壓力測試的文件管理,其對關鍵人員離職後的工作連續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清晰全面的文件管理還可以滿足高管層、監管者以及其他外部機構的要求。
壓力測試的政策、流程和文件管理的基本原則是清晰全面。
3.驗證和獨立審查
由於壓力測試評估的是稀少的極端情景,有限的數據量使壓力測試的驗證更加困難。壓力測試的審査應該是無偏見的,且審査人員應該與執行人員保持獨立。審查應該符合以下內容:
(1)覆蓋壓力測試的方方面面。
(2)確保壓力測試是基於健全理論的。
(3)確保壓力測試的局限性與不確定性是被承認的。
(4)持續監督壓力測試的結果。
4.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人員應該匹配使用評估機構在壓力測試中所採取的行動,以確保這些行動的一致性,提升壓力測試治理空間,並為董事會與高管層提出合理且有建設性的建議。
(二)巴塞爾基本原則
1.巴塞爾委員會對壓力測試的總體要求
在次貸危機前,金融機構的壓力測試存在著諸多問題:董事會與高管層參與度不夠;口未進行有效加總;衝擊效應未被考慮;情景過於溫和且時間跨度不夠長;相關性被低估;過度依賴歷史數據,沒有考慮最新市場情況的變化;情景沒有充分覆蓋特定風險的細節等。
因此,在2009年5月,巴塞爾委員會發布了《穩健的壓力測試實踐與監管原則》(以下簡稱《原則》),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2007-2008年次貸危機的影響。在《原則》中,巴塞爾委員會強調了壓力測試在風險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包括:
(1)提供了前瞻性的風險評估。
(2)克服了模型與歷史數據的局限性。
(3)支持內部和外部溝通。
(4)有助於資本與流動性計劃的制定。
(5)影響了風險胃口(風險偏好)的確定。
(6)促進了風險緩釋策略和應對預案的提出。
《原則》強調,銀行在計算市場風險資本金時,要伴有嚴格及全面的壓力測試,在計算信用風險資本金時,也必須通過壓力測試來檢驗模型假設的合理性。另外,當市場條件持續溫和一段時間後,壓力測試更為重要,因為在溫和的市場條件下,市場參與者容易產生自滿情緒。
2.修訂後的巴塞爾基本原則
在2017年,巴塞爾委員會修訂了壓力測試的基本原則,完善後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
(1)壓力測試框架應該有清晰、可採納的目標。
(2)壓力測試框架應該有一個有效的治理結構。
(3)壓力測試應該被作為一項風險管理工具並影響商業決策。
(4)壓力測試框架應該包括所有重要、相關的風險,並確保使用足夠負面的壓力情景。
(5)資源和組織架構應該足以滿足壓力測試框架的目標。
(6)應該有充足的數據和穩健的IT系統支持壓力測試。
(7)評估情景影響的模型與方法論應該與目標一致。
(8)壓力測試模型、結果和框架應該接受挑戰與定期審査。
(9)應該加強機構內部與外部關於壓力測試實踐與結果的溝通。
結語
「儘管經濟上個季度有了實質性的改善,但接下來幾個季度的不確定性仍然異常高,這兩項額外的測試將就大型銀行的韌性提供更多信息,」 美聯儲副主席蘭德爾-誇爾斯(Randal Quarles)在聲明中表示。
第二輪測試將評估大型銀行在未來九個季度的假想衰退情景下的貸款損失和資本水平,從而評估它們的彈性。這兩種情景都假設全球經濟嚴重衰退,金融市場面臨巨大壓力。
在第一種情景下,失業率在2021年底達到12.5%的峰值,然後下降到7.5%左右。從2020年第三季度到2021年第四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約3%。在這種情況下,海外經濟也會大幅放緩。
在第二種情景下,失業率在2020年底達到11%的峰值,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到最後只下降至9%。
這兩種情景還包括一個全球市場衝擊因素。美聯儲將對擁有大規模交易業務的銀行進行測試,以防範最大的交易對手的「意外和突然」違約。
新冠疫情所催生的經濟危機是2020年第二輪測試的誘因,這也標誌著美聯儲首次一年內對銀行進行多次檢視。測試將顯示遠超過當今新冠疫情造成的失業率水平,對銀行的影響。那麼,針對美聯儲即將啟動的第二輪壓力測試,是否能夠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呢?我們將持觀望態度,因其風控之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