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央廣網《女子術後紗布留體內死亡 被定性一級甲等醫療事故》報導稱:死者袁平秀2018年6月6日在攀枝花宏實醫院做了「剖宮取胎術」,手術146天後離世。
經過司法鑑定,在死者袁平秀腸道內發現了三塊紗布,就是這手術中遺留在患者體內的三塊紗布,最終引發患者感染性休克、導致死亡。構成一級甲等醫療事故,攀枝花宏實醫院承擔主要責任。
這則新聞讓筆者想起多年前相聲大師侯寶林的一段相聲,裡面的故事,與這起事故中受害人的遭遇,驚人的相似。如果說藝術來源於生活的真實,那麼,真實的生活卻總是比藝術更加殘酷。手術事故出現在相聲中,最多是引人一笑,如果這段相聲成為經典,也最多是了解相聲內容的人多一些。
藝術可以虛構,可以誇張,可以複製。而一旦藝術中的場景出現在真實的生活中,卻是只能留下永久的遺憾。如果你身邊的某人,發生了相聲中所描寫的手術事故,哪怕經歷了時間的沉澱,你也無法遺忘那種痛苦的感覺。如果此後你有機會再去看這段相聲的話,即便有笑,也會是笑中帶淚。
紗布丟在患者肚皮裡,醫生再來一刀拿出紗布,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妙手成患》裡就曾出現過。這段相聲說,大夫太粗心,做手術時把紗布,剪刀接連忘在病人肚子裡,拆了幾次線,病人無奈地說:乾脆你給我安個拉鎖,落裡邊什麼東西拉開你隨便找。
這是一起本不該發生的悲劇,在這起醫療事故中,參與手術的醫護人員連《妙手成患》中的大夫都不如,事後都沒想起過遺留在患者體內的紗布。非常明顯,這是手術時的操作不規範所致。在正規醫院,按照正常手術流程,手術室使用的所有小型工具、輔助材料、紗布,手術前後都必須認真清點、核對,就是以防遺漏在患者體內。
從新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在死者袁平秀腸道內遺留的三塊紗布,是最終導致死者死亡的直接原因。但是,新聞中沒有說明,做個「剖宮取胎術」,為什麼會在腸道裡遺留三塊紗布。筆者對醫療是外行,看了一些網友的評論分析,才知道可能是這個手術醫生的醫術太差,以至於手術中出現大出血,就直接用紗布填塞止血了。而因為責任心的缺失,醫生居然沒有想到縫合之前要仔細檢查一遍所用紗布的去向。
此外,該醫院有濫用劣質紗布的嫌疑。有網友跟帖說:「正規醫院裡面紗布都有顯影線,按說是隨便拍個片子就能顯示出來」。如果網友的說法屬實,那麼,攀枝花宏實醫院手術時所用紗布,應該就是通過非正規渠道採購而來的,那就是草菅人命。
我特意查了下攀枝花宏實醫院,原來是家民營醫院,攀枝花市衛計委於2018-09-05公布的「攀枝花市民營醫療機構基本信息一覽表」顯示,該院「未定級未定等」,那麼,我就奇怪了,這樣的醫院有做剖宮手術的資質嗎?
網上搜索,說需二級以上的醫院才能進行剖腹產。那麼,「未定級未定等」的攀枝花宏實醫院做「剖宮取胎術」是否屬於非法行醫?如果屬於非法行醫,司法機關理應追究醫院及相關醫生的刑事責任。
我不知道死者最後這140天是怎麼熬過來的,一定是生不如死啊。在西區衛計局出面組織宏實醫院和死者家屬進行私下協調下,宏實醫院承諾支付98萬元賠償款時,竟然還要求「死者家屬不得再追究醫院其他責任」,可謂「不要臉到家了」。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大家關注的是,受害人四次入院均未查出病症,這些醫院包括攀枝花市中心醫院、攀枝花市第二人民醫院、攀鋼總醫院。想請醫療方面的專家,這些等級不低的醫院,為何查不出來?
希望後續的新聞報導,可以讓公眾了解更多的事實真相。
袁平秀無辜地失去了生命,社會該如何介紹教訓?人民日報1月12日發表了題為《人民日報評紗布留體內致人死亡:醫院別當甩手掌柜》的短評說:【人民微評:丟什麼別丟責任】致人死亡的不是紗布,而是粗心;遺留體內的也不是紗布,而是責任。人命關天的大事,豈容如此兒戲?庸醫害人,問題醫院坑人,被處理咎由自取。手術刀下有生命,敬畏生命從遏制事故開始。反芻此事,還應看到,醫院出了事別當甩手掌柜,監管部門更別坐歪屁股。
任何行業的從業者都必須要有責任心,醫療行業,尤其不能馬虎大意,因為人命關天。別的失誤也許還有彌補的空間,寶貴的人的生命,失去了,卻是永遠也不可能再來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