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肉友詢問什麼樣的多肉配土最好?你的多肉品種、當地氣候、種肉的盆器、肉肉的生長階段.很多方面都影響著你的配土,其實還是那句話,沒有最好的配土秘方,只有最合適自己的配土!所以建議初期大家都可以試試,最後找到最合適自己的,那就是最好的配土了!
多肉植物的種植作為居民生活的新寵,正在悄悄地走進千家萬戶,許多多肉植物的初學者和愛好者一直在尋找最好的土壤配合方法,以期養出品相最好的多肉。
我們首先來分析多肉植物原生的生長環境,因為生長環境決定了多肉植物的基因構成,而基因構成決定了多肉植物的生長需求,這些生長需求包括了土壤、水分和陽光。
多肉植物主要分布在墨西哥高原與美國西南部(熱帶高原氣候區)、安第斯山區(熱帶沙漠氣候)、南部非洲(熱帶海洋氣候)、東非(熱帶高原氣候)等地區,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多肉植物生長在熱帶荒漠地區,高原和沙漠地區的土壤貧瘠(大多是礫石和粗沙),只有少量的土壤和有機質,這樣的土壤極具透氣性。
由於大部分多肉植物生長於熱帶,熱帶一般存在旱季和雨季,雨季的時候一般雨量很大,所以要求土壤有很強的透水性,如果像我國華北平原地區的黃土,過量的雨水會導致水份過多,植物容易爛根。由此可以看出,多肉植物不需要太多的水份就可以存活很久,所以我們在種植時要盡力用接近它們原生態的植料來種植。
多肉植物喜愛的土壤是:
一、疏鬆通風。肉肉們的肉質根需要很多的氧氣,在板結悶熱的泥土容易腐爛,而且氧氣不足會滋生大量厭氧細菌。
二、易排水,同時又有一定的持水性。肉肉原來生長的地方都是砂質土,根系並不適應在水裡泡著,最適宜生長的環境就是使植物長期處於潤而不溼的狀態,否則退一步來說也是寧幹勿溼。
三、有親根性,不易粉碎。親根性是指根須是否容易在泥土顆粒上附著,不同時期對泥土顆粒的大小要求不一。剛髮根時,可以用微粒的蛭石,而幼苗時轉用顆粒稍大一點的,長成老根時,攀附的顆粒又可以更大些。顆粒內部是否膨脹疏鬆也是影響肉肉能否往裡鑽的因素,但肉肉往顆粒裡鑽是會破壞顆粒的結構,在根系旁的顆粒最容易粉碎,粉碎後會變成粉塵,澆水就容易粘一塊(不夠疏鬆),特別是在鹼性的環境下更容易板結,一板結就沒空氣流通,根系就會腐爛。所以這是我們配土時要把顆粒大小混搭,又要一兩年翻土一次的原因。
四、呈弱酸性,EC值低。剛才說了鹼性土壤沒好處,而且植物是需要喝酸性水,所以我們要考慮土壤的酸鹼性。EC值是指可溶性鹽濃度,多肉植物的根係為了方便從外界吸水,具有低滲透壓的特點,碰到一點點鹽就要化水,所以必須要求EC值越低越好。
五、有一定的肥力。肉肉對肥料需求不高,它們的祖宗沒肥料也能活,但如果能在生長期給予低氮高磷鉀的肥料養分能更好地促進發育,相信大家也會沒意見。為什麼是低氮高磷鉀呢,因為氮能促進植物長枝葉,平時我們對多肉的要求就是株型緊湊,為此天天捧著曬陽光防徒長,如果用錯肥料使肉肉們個個變成姚明,那只能面壁去了,而磷是促進開花發芽分化,鉀是促進根系生長,所以正中胃口。PS.要注意不要發生肥多燒根的慘劇。
綜上所述,選擇購買的土,大概能做幾個分類:
一、按酸鹼性分:屬於弱酸性的有虹彩石、赤玉土、泥炭(同草炭)、蘭石、椰糠(同水苔);屬於鹼性的有:蛭石、稻殼炭、草木灰、煤炭渣。打個問號的是松磷、靚土。珍珠巖比較複雜,大部分是弱酸性的,但若氧化鈉含量過多,會呈弱鹼性。不過由於珍珠巖不溶於水,所以可以忽略,就把它當成中性吧。PS.我們的自來水是弱酸性的。
二、按顆粒的易碎性分。一兩年內會碎的是珍珠巖、蛭石、赤玉土,很難碎的是輕石、虹彩石、蘭石、植金石、陶粒,碎了也是纖維而且能緩解板結的是松磷,原是纖維分解後易板結的是椰糠。
三、按親根性分。最利於髮根的是蛭石、珍珠巖、稻殼炭,根系易抓緊的是草炭、松磷、椰糠等纖維結構,不易抓住的是大顆粒。
四、按通風透氣來分。蘭石、輕石、虹彩石、陶粒等硬度高的最透氣。
五、按保水性來分。蛭石、赤玉土、虹彩石、翠筠靚土一流,松磷、輕石也很強,泥炭本身就老是溼溼的,蘭石、陶粒、珍珠巖、椰糠、稻殼炭、煤炭渣則應歸在排水疏水的一類。
六、按含肥力來分。高肥,本身就是肥的是草木灰和稻殼炭,以及含大量腐殖質的泥炭(PS.部分進口泥炭不含肥);中肥是虹彩石(因裡面有奧綠緩釋肥),翠筠靚土;輕肥,帶微量元素的是蘭石,松磷。
通過以上的敘述,親們對多肉植物的用土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其實配土很簡單,對剛剛開始發育的多肉需要用柔和的土壤,也就是腐殖土或泥炭土稍多些,其他起到透氣排水作用的土如赤玉鹿沼石子稍微少點,可以再添加一些蛭石和珍珠巖;對於發育成熟的多肉植物可以多加一些顆粒較大的土壤,如赤玉鹿沼,然後可以添加一些椰糠泥炭腐殖和珍珠巖等。
所以其實配土時應如何混合,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只要結合肉肉的需要來做就行了。就我未網購之前現有的資源,打算配土的公式是:1、陶粒、煤炭渣鋪底。2、泥炭、靚土、虹彩石、蘭石(或輕石)做2:1:1:1混合,噴多菌靈。3、蛭石,珍珠巖還是用作純髮根。
如果網購到貨後,配土會根據肉肉的品種是否喜水來調整。主料還是以我最多的泥炭、靚土、虹彩石、蘭石為主,拌入一些松磷、椰糠增加土壤疏鬆度和親根性,再在盆底施一些草木灰(避免接觸葉面),草木灰在生長季節定期製作溶液施肥。
如果親屬於初學者,不想選用赤玉鹿沼,可以選擇石子煤球渣和粗沙等。
如果親們非要給出一個配比的話,那就根據植株的柔弱程度來進行配土,越弱細粒級別的土壤就要多些(可以按照多1份來增加)。
對初學者的建議: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可以不使用肥料,等到對植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有經驗的同好討論後,或是栽培的技巧比較成熟之後,再逐一增加對肥料的使用。通常種植時花盆底部建議可以放一層顆粒較粗的材質幫助排水,避免水分堆積在盆底。當然,針對每一種不同的植物特性及栽培環境,每個人有不同的配方,甚至會因為取材的方便性,而有不同的權宜,箇中奧秘得在實踐中慢慢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