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草案有哪些看點?

2021-01-10 天眼新聞

5月22日,作為今年全國兩會重要內容,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將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的編纂難度有多大?命名有何深意?民法典草案看點有哪些?還有哪些民事法律關係沒有被涵蓋?思客為你一一揭曉!  五年修一典,編纂難度有多大?  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60個條文,覆蓋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這樣一部法典,編纂難度可想而知。   中國民法典

從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算起,中國的民法典編纂之路已經走了整整66年。  我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民法制定第三次啟動,但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備的民法典條件還不具備。  因此,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2003年以來,由民法通則與作為民事單行法的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司法解釋,共同構成我國現行的民法體系。  這些民法規範雖然發揮了重大作用,但無法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日益活躍的民事活動對民事法律規範的更高要求。於是,民法典的編纂被提上日程。  2015年3月,民法典編纂正式啟動。  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標誌著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民法總則,於當年10月1號正式實施。  2018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  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  2020年5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經過數十年醞釀、五年編纂,民法典終於走到了正式出臺前的最後一步。民法典出臺後,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等相關法律將被替代。  從「法」到「典」,民法典定名的重要性?  我國民法典編纂完成實施時起,我們就進入了民法典時代。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提到,在我國法律體系中,以「法典」命名法律,這還是第一次,甚至從它嚴密的立法邏輯和體系的角度看,有可能也是唯一的一次。  其他法律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及其他各種法律,都沒有這樣的命名。法典和法的命名,雖然僅僅是一字之差,但是其區別顯著,值得探討。  能夠被命名為法典的法律,大體上有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該立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是該立法體系龐大,法律制度規模大,法律條文在當時的社會肯定是最多的;  三是立法者要突出該法的體系性,強調立法的邏輯和規律。  我國民法典就是因為符合這三個方面的特徵,才被定名為「法典」。  民法典草案有哪些看點?

一個人受保護的起始點前移到了胎兒時期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民法典草案在總則編「自然人」章節中,加入新規,將一個人受保護的起始點前移到了胎兒時期。  不僅如此,草案還在人格權編明確:「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這不僅為近些年熱點的基因編輯等劃出紅線,也為一個生命從最開始提供法律保障。  加強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  民法典草案在人格權編中專門對隱私權保護作了更加嚴密的保護。比如,它首次明確「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尤其是在當下網際網路時代,針對社會頻發的個人信息、隱私被暴露的情況,草案明確:不得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不得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等。  離婚太衝動?30天內可撤回!  為減少「頭腦發熱」式離婚,草案規定了提交離婚登記申請後三十日的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  「我國離婚率逐年升高,『閃婚』『閃離』現象越來越多。設立離婚冷靜期是為了維護家庭關係的穩定,與『離婚自由』並不衝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一級巡視員楊明侖表示,離婚冷靜期制度在許多國家都有實施。  這項制度適用於夫妻雙方協議離婚,不涉及家庭暴力等適用訴訟離婚的情況。  職場/校園性騷擾?勇敢說不,法律撐腰!  草案在總結既有立法和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規定了性騷擾的認定標準,以及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防止和制止性騷擾的義務。  「草案針對性騷擾作出規定,就是要通過立法來制裁侵害行為、撫慰受害者心靈。明確企業等單位的相關義務,是為了在防止職場和校園性騷擾方面更具針對性,也有助於第一時間保留、掌握證據。」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靜委員說。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70年到期怎麼辦?自動續期!  對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70年到期怎麼辦、小區業主維權難、公共維修資金常年「沉睡」等社會熱點,草案均有明確規定:  ?明確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明確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居民委員會應當對設立業主大會和選舉業主委員會給予指導和協助;適當降低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特別是使用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維修資金的表決門檻,並增加規定緊急情況下使用維修資金的特別程序。  對高空拋物墜物說「不」,守護「頭頂上的安全」  針對高空拋物墜物,草案多管齊下:明確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針對此類事件處理的主要困難是行為人難以確定的問題,強調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規定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類行為的發生。  為何未設智慧財產權編?  在民法典編纂之初,有意見建議增加智慧財產權編,但根據公布的民法典草案,各分編未設「智慧財產權編」,這是為何?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作草案說明時表示,經研究認為,設立智慧財產權編目前條件還不成熟。  我國智慧財產權立法一直採用民事特別法的立法方式,如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版權)法,還涉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行政法規。我國智慧財產權立法既規定民事權利等內容,也規定行政管理等內容,與相關國際條約保持總體一致和銜接。  民法典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係的法律,難以納入行政管理方面的內容,也難以抽象出不同類型智慧財產權的一般性規則。  並且,智慧財產權制度仍處於快速發展變化之中,國內立法執法司法等需要不斷調整適應。如現在就將智慧財產權法律規範納入民法典,恐難以保持其連續性、穩定性。  從搖籃到白髮,從鄰裡糾紛到工作結婚,沒有哪一部法律像《民法典》如此深刻地嵌入並影響我們的生活。   為我們提供「全時保護」的民法典,你期待嗎?

來源 新華網

編輯 韋依

編審 晏海豔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草案都有哪些看點
    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00多個條文,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民法典出臺後,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等相關法律將被替代。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草案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
  • 《民法典(草案)》都有哪些與你息息相關的內容
    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審議是本次全國「兩會」最受矚目的事情之一。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整部民法典幾乎全部涵蓋。那即將提交審議的民法典都有哪些亮點呢?   方新軍教授表示,比如說喪偶的一些老人或者說離婚的女性有可能社會上處於弱勢,就專門規定了一個居住權,也就是說這個房子不具有所有權,但通過一定的方式給你設定一個居住權來保護你的利益,這是新增加的,一個非常好的規定。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亮相 看點
    13日,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首次亮相,從確立「告知——同意」為核心的個人信息處理一系列規則、嚴格限制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明確國家機關對個人信息的保護義務等方面,全面加強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看點一:法律適用範圍更明確草案對本法中的個人信息作出界定。
  • 「非常」時期將有哪些「非常」之策?2020年兩會看點前瞻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召開的兩會,將有哪些看點值得關注?Photo taken on April 29, 2020 shows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capital of China.
  • 雷傑參加分組討論「兩高」報告和民法典(草案)時表示 民法典(草案...
    26日上午,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分組討論「兩高」報告和民法典(草案)。濟南市政協主席雷傑參加所在小組討論並發言。民法典(草案)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定能夠更好地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民法典(草案)關於防疫、個人信息保護等規則,緊扣時代脈搏、回應時代需求、體現時代特徵,回應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問題、新挑戰,必將成為新時代制度文明的重要基石。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呼之欲出
    我國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標誌著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 民法典草案將提請明年全國人代會審議,哪些規定將影響你我?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28日上午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的議案,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2020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草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首次亮相。這也是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2017年制定的民法總則「合體」後,首次以完整版中國民法典草案的形式呈現。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主要內容 每一項都與你有關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意味著,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即將問世,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地影響。為了有序推進,我國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成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2017年3月,民法總則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 全文|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
    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於民法典草案的說明、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的說明。編纂民法典採取「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後,再與民法總則合併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 人大代表與最高院法官:評議《民法典(草案)》物權編、合同編、人格...
    《民法典(草案)》中的居住權與民眾通常理解的「居住的權利」有什麼不同?王富博(第二巡迴法庭副庭長、二級高級法官):《民法典(草案)》物權編第十四章對居住權作出了專門規定,這是此次民法典編纂對《物權法》所作的重大變革。《民法典(草案)》中的居住權是非所有權人居住利用他人房屋的一種用益物權,具有特定的法律涵義。
  • 民法典草案人格權編完善「隱私」定義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梁曉輝 張素 李京澤)民法典草案23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人格權編完善隱私的定義,規定: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此前,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次審議稿規定,隱私是自然人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中國民法制度將迎新時代
    時光回溯到2014年10月,編纂民法典——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這一重大立法任務。我國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 民法總則草案正式出爐 爭取2020年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民法總則草案正式出爐 爭取2020年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原標題:   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編纂民法典的任務要求,編纂民法典列入了調整後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 孫憲忠:民法典草案符合科學民主依法立法要求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意味著,我國將正式開啟「民法典時代」。民法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被視為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編纂民法典,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觀需要,也是形成完備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體系的必然要求。
  • 民法典全文公布,與草案相比主要做了哪些修改?
    與去年年底公布的民法典草案相比,最終表決通過的民法典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修改?主要突出了哪些具體規定?民法典將該條改為:「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中增加了「賠禮道歉請求權」。
  • 民法總則草案七大看點解析
    ——民法總則草案七大看點解析  新華社記者  6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  作為民法典編纂工作的奠基引路之舉,民法總則草案審議受到各界高度關注。草案中有哪些亮點?記者一一梳理。
  • 全國人大常委會:民法典草案是法治建設標誌性重大成果
    慄戰書:提交本次大會審議的民法典草案,是我國法治建設的一個標誌性重大成果。本屆常委會在上屆工作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民法典編纂工作,先後7次公開徵求意見。經過反覆修改、精雕細琢,形成了目前總共7編1260條的民法典草案。相信經過全體代表的認真審議,一定能制定出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保障民事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民法典。
  • 這部厚重的民法典草案 解讀它離不開這五點
    熱評兩會丨這部厚重的民法典草案 解讀它離不開這五點民法典草案進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程序,這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離我們不遠了。它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第一部超過1000條的法律;第一部超過10萬字的法律。
  • 民法典合同編(草案)提請審議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今天在京舉行,會議聽取了民法典合同編(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合同編草案在總結合同法實施情況的基礎上,針對合同領域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借鑑國際立法經驗,結合民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進一步補充完善了合同制度。
  • 證券法修訂草案下周審議 四年三審都有哪些變化
    委員長會議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證券法修訂草案、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森林法修訂草案、社區矯正法草案、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審議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長江保護法草案的議案;審議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出口管制法草案的議案、城市維護建設稅法草案的議案、契稅法草案的議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