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活力排的一分子,我們必須還我們所欠親戚福音的債 (羅一14~15);我們欠了我們的親戚,他們是在我們第一層的內圈,是我們所接觸最親近的一圈。我們許多親戚還沒有得救,我們必須為他們禱告。從今天開始,主可能引導你為他們禱告六個月。你不需要禱告太長。每一天你起床之後,你可以說,『主啊,我的母親還沒有得救。』這是你的禱告。下午下班之後,你上了車,可以說,『主啊,我的母親還沒有得救。』你這樣向主呼喊半年,看看有什麼結果。"—《關於活力排之急切需要的交通》,二頁。
李弟兄在這裡開始講到我們生活的三個圈圈,不是指人的剖析的三個圈圈。人的三個圈圈是靈、魂、體,這是身內的。身外的就是我們的生活,也有三個圈圈。第一個圈圈是最親近的人。與我們身外最接近的就是家庭,包括妻子或丈夫。如果你的丈夫或妻子還沒有得救,這肯定是你第一個牧養的對象。
要帶自己的親人得救,與對外人傳福音完全不同。對外人傳福音只要靈裡剛強,被靈充滿就可以了。親人整天看著你生活,那就需要很長時間的牧養。我們去年在新澤西奉獻時,很多人把他們的家人都奉獻了。有一位在新.澤.西服事文字的姊妹,把她父母奉獻了。不久果真有人去大陸訪問,就帶她父母得救了。今年我們在新澤西,有很多人也把自己的親人奉獻了。所以,第一環是我們的家庭,包括妻子、丈夫、父母、還有兒女。
「我們不需要長篇大論的禱告。我們許多人習慣用長句子作長篇的禱告,我們這樣禱告大部分是滿了廢話。主要聽我們真的禱告,不要我們的解釋和教訓。我們該向主簡單、直接地呼籲,要我們所有的親戚一個一個地得救。這是清償我們對親戚所欠福音的債,他們是我們該負責的第一圈。我們的鄰居可以說是我們的第二圈,我們的同學和同事是第三圈。主告訴祂的門徒,他們要在耶路撒冷 (內圈)、猶太 (第二圈)、撒瑪利亞 (第三圈)、直到地極,作祂的見證人 (徒一8)。」—《關於活力排之急切需要的交通》,二〇〇至二〇一頁
這裡講到的三個圈圈,不是我的話,是李弟兄的話。第一圈是我們的親戚,也就是與我們有血統關係的。中國人說血濃於水,這些人總是親的,是我們首先牧養的對象。第二圈是鄰居,也包括我們的朋友,就是我們社交的圈。人是群體的動物,有社交的範圍,主要是我們的鄰居(住的範圍),還有我們的朋友(接觸的範圍)。第三圈是興趣不同,也不住在一起,而是因為作事或讀書被擺在一起,或是因為其它的因素被擺在一起,就是我們的同學和同事,這是第三圈。
李弟兄把我們的生活分作三個圈圈。所以,照顧人有六個圈圈,包括靈、魂、體三個內圈,以外的三個圈圈就是家庭、社交、還有同學、同事。我們要得著人就是從這六方面著手,要照顧人,也是從這六方面著手。為人禱告,也是為他這六方面禱告。他的靈如何?你為他的靈禱告。他的魂如何?是下沉了?你為他的魂禱告。他的身體如何?是軟弱了、生病了、開刀了?你也為他的身體禱告。他現在家庭有變故,你為他的家庭禱告。他現在失業了,你也為著他的工作禱告。還要為他的社交圈禱告。他去什麼地方,去作什麼,都是我們禱告的範圍。我們要照顧人,要這樣照顧。不光是照顧他的靈而已,要象照顧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全面、全方位地顧到。
我們的新人照顧表,有許多項目:有沒有為他禱告?有沒有接觸他?有沒有與他一同讀主的話?他有沒有來主日聚會?有沒有參加小排?最後還有一個「其它項」,就是指他有哪一方面的需要。
我們照顧人要從這六方面著手:我們所照顧的新人,靈有什麼病, 列出幾個病態來;魂有什麼病, 列出幾個病態來;體有什麼病,列出幾個病態來;他的親戚有什麼病,也列出幾個病態來。主耶穌醫好彼得的嶽母, 就是顧到第四圈。祂照顧彼得的嶽母就是照顧彼得。
「這意思不是說,當我們清償我們對親戚所欠福音的債時,我們不必接觸任何別的人。當我們在福音上與主一同勞苦時,祂會主宰地把人賜給我們。」—《關於活力排之急切需要的交通》,二〇一頁
以上這段摘錄,就是不要你有錯誤印象,以為要先作完第一圈,再作第二圈,然後作第三圈。次序不是這樣排列的。不是把我全部的親戚都帶得救了,然後再去作第二圈。不是先把欠親友的福音債都還清了,才去接觸別人。
現在我們來看在福音書裡,主如何借著照顧人的三個圈而得著人。
1 主先得著安得烈,安得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約一40~41 (第一圈)主是先得著安得烈,然後安得烈找出自己的哥哥西門,就是彼得。彼得與安得烈是兩兄弟,主先得著一個兄弟,然後這個弟兄又帶另一個兄弟得救。安得烈是實行第一圈—他的血統關係,把彼得拉了進來。
2 安得烈和彼得找著腓力,是同城的人—約一43~44 (鄰居,第二圈)然後約翰福音第一章說,安得烈和彼得一起去找到腓力。腓力是誰?他是同城的人,可以說是鄰居。因為那城很小,把同城的人找來,就是把鄰居找來,這是第二圈。
3 主進了西門和安得烈的家,得著西門的嶽母—可一29~31 (第一圈)主進了西門、安得烈的家,就得著了西門的嶽母。嶽母是親戚關係,屬於第一個圈子。從這方面讀聖經,可以讀出許多亮光,看見由安得烈的親戚關係,帶出多少人來。在我們當中,很多都是因著親戚—丈夫、妻子—這樣的關係被帶進來的。通常是一個人先得救,然後弟兄得救,母親得救,父親得救;然後祖父母得救,一家都得救;最後,就是遠親得救。這是我們照顧、牧養人一個很實際的路。
安得烈和彼得一起去找腓力,腓力又去找拿但業。拿但業與腓力是朋友,這也是第二圈。
5 放豬的人和被鬼附的人回到城裡,見證基督—可五19 (親屬,第一圈),太八33~34 (鄰居,第二圈)馬可福音第五章講到,主耶穌治好那被鬼附的人,鬼被趕到豬群,豬群就掉到水裡,然後主就對那曾被鬼附的人說,你回到你的親屬那裡。親屬原文的意思就是指「認識的人」。所以,這裡就有兩個圈圈,一是親屬,屬第一圈;一是鄰居,屬第二圈。
6 馬太請同作稅吏的人吃飯—可二14~15 (同事,第三圈)馬太,又叫利未,是個稅吏。他正在城門口收稅,主耶穌呼召他說,你來跟從我。利未就放下一切跟從耶穌。然後,利未在家裡大擺筵席,請他的同事,就是同作稅吏的,一起吃飯。他把同事找來,主耶穌就趁這個機會,先得著他,再得著他的同事,向他的同事傳福音。這是第三圈。
7 管會堂的女兒得醫治—太九18~19 (兒女,第一圈)主耶穌醫治管會堂的女兒,其實就是在牧養那管會堂的。比如說,夫妻兩人還沒信主,我們把他們的女兒照顧好,他們就比較容易向福音敞開。現在臺灣積極作兒童工作,就是看見兒童是最大的福音對象,得著兒童就得著父母的心。
8 迦南婦人的女兒得醫治—太十五22,28 (兒女,第一圈)迦南婦人的女兒得醫治,也是同樣的情形,得著兒女就得著父母。
9 害癲癇病的兒子得醫治—太十七14~15 (兒女,第一圈)主耶穌從變化山上下來,有一個人的兒子患癲癇病,也得了醫治,這也是屬第一個圈。
10 主在伯大尼得著兩姊妹並她們的兄弟—路十38,約十一1~2 (第一圈)主在伯大尼得著兩個姊妹並她們的兄弟,共三人。這三人誰先得救?是馬利亞先得救。因為馬利亞身上有七個鬼,主把它們趕走,她就得救了。然後她帶她的姐姐—馬大,再帶兄弟—拉撒路得救。這裡先是一個人得救,然後因著她,兄弟姐妹也得救了。
11 雅各布和約翰是彼得和安得烈的夥伴—路五10 (同事,第三圈)雅各布和約翰是兩兄弟。主耶穌有十二個門徒,有兩個是兄弟,另外兩個也是兄弟。這兩對兄弟是打魚的夥伴,所以是同事。這是第三圈。
12 叫拿因寡婦之子復活—路七11~17(兒女,第一圈)叫拿因寡婦的兒子復活,也是同一個原則。叫寡婦的兒子復活,就餵養、牧養了這個拿因寡婦。
我們要接觸新人,得著新人,不只是從頭三個圈開始,還要從第四、第五、第六個圈著手。我們在新澤西曾說到,主耶穌來尋找羊。這尋找是很有講究的。既要探他,又要問他、讀他、陪他,最後還要謀他。這個「謀」是個不太好聽的字,但事實上很達意。比方說,你要追求一個女子,不光是直接打聽,更是從她的室友打聽,她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就是「探」。然後你若認識她的親戚,就從她的親戚著手,而不是直接從她著手。這就是「謀」。我們對新人也是同樣的原則。我們對人有負擔,就要先接觸他的室友,或他的太太,看他和誰談話,從他的外圍一直轉到內圍,就好比兩個細胞要合成一個細胞,要先從外圍溶合在一起。如果兩人興趣不同,朋友和社交圈也不同,家庭也不一樣,當然是分開的。如果兩人是兄弟,血統一樣,根本就是粘在一起。
如果是分開的,怎麼樣能成為朋友呢?首先是興趣相同,一起去作一些事。如果他晚上散步,就陪他每天散步,這樣就作朋友了。接著我告訴他,我太太是誰,他也介紹他太太是誰。那就又更進一步了。我把身體的情形告訴他:為什麼我要走山路?因為我有糖尿病。他也告訴我,他有心臟病。我就告訴他心臟病有哪些好醫生,他也告訴我,糖尿病有哪些好醫生。這樣我們又近一些!我們照顧人是很具體的,就是在他生活上一直地堆加上去,直到建造到他靈的裡去。
有了這三個圈,我們就要從中著手來列新人的名字,並且還需要繼續為這些新人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