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語言傳遞強大精神力量

2020-12-22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3月31日晚,上海浦江兩岸地標建築「亮燈」,向醫護人員致敬。沈春琛攝(人民視覺)

3月21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寫有「鐵桿朋友,風雨同行」字樣的中方捐贈醫療物資從飛機上卸下。新華社記者 石中玉攝

河北省張家口市居民宋建國製作的「武漢加油」剪紙作品。陳曉東攝(人民視覺)

「剛剛已經拿到了健康包,是用一份人民日報包著的,打開健康包,裡面是一盒連花清瘟膠囊和20個口罩……」近日,在「抖音」上,一段小視頻火了。一位在義大利米蘭的中國留學生,曬出了收到中國駐義大利大使館發的健康包。

這份特殊的關懷,是用人民日報海外版包裹著的。平日裡,人民日報海外版是海外遊子的一封家書,關鍵時刻成為留學生的健康包。用這份報紙包裹的禮包裡,除了抗疫物資外,還有一張紙條,上面用毛筆寫著:「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這其實是一句改編的詩,源自唐代詩人沈韜文的一首殘詩《遊西湖》:「菰米蘋花似故鄉。不是不歸歸未得,好風明月一思量。」

抗疫過程中,類似這樣通過話語溫暖人心的例子不勝枚舉。在肆虐全球的疫情面前,語言成為一種特殊的工具,它傳遞著力量,傳遞著溫暖,成為抗疫精神的載體。背後的故事,則充滿了文化含量。

經典詩詞章句富含濃情厚誼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2月上旬,在向中國捐助抗疫物資時,日本湖北總商會、日本京都府鶴舞市、日本富山縣等協會或政府部門捐贈的物資箱上印的古詩火了。

典雅的中國古詩,附在捐贈給中國的抗疫物資上,這一舉動迅速引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共鳴。

中國逐漸控制住了疫情,而全球疫情卻不斷蔓延,此時,中國人民向世界各國伸出了援手。這份善意也隨著援助物資漂洋過海,跨越國界。一句詩歌,寥寥數語,傳遞人們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的愛心。

3月18日,中國向法國提供的醫療物資援助運抵巴黎戴高樂機場。物資外包裝上的圖案是一枚由中國篆刻藝術家設計的紅色印章:寓意美好的鳳凰和象徵和平的鴿子飛翔在空,北京天壇和巴黎鐵塔相互輝映。印章中央刻了兩句話,一句是「千裡同好,堅於金石」,出自三國蜀漢學者、經學大家譙周的《譙子·齊交》,意思是,「交對了朋友,即使相隔千裡也能同心相印,情誼比金石更加堅實」;另一句是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名言,「Unis nous vaincrons」,意為「團結定能勝利」。

貼上像這樣能讓雙方共鳴的話語,在中國對外捐贈抗疫物資時已成為主流。

中國捐贈給伊朗的抗疫物資上,用兩國語言分別寫了兩句話。一句是「伊朗加油!中國加油!」;另外一句「亞當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出自古代波斯詩人薩迪的《薔薇園》,這首詩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藉此詩句來形容中伊關係再恰當不過了。

中國捐贈給塞爾維亞的物資上,寫了「鐵桿朋友,風雨同行」,寓意兩國之間守望相助的情誼。

中國捐贈給德國的物資上,寫了「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這是一句德國諺語,在這裡是形容中德兩國人民悠久的交往歷史和深厚友誼。中國國內疫情最嚴峻時,德國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如今中國投桃報李,與全球人民同舟共濟、共抗疫情。

中國捐贈給比利時的物資上,用中文、法語和荷蘭語寫了「團結就是力量」,這是刻在比利時國徽上的一句箴言。此刻,「團結」就是最可貴的力量。

中國捐贈給義大利的物資上,寫了一句「雲海蕩朝日,春色任天涯」,出自晚明文學家李日華贈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的詩。

事實上,不只國家層面送出去的捐贈物資如此,在民間捐贈給各國的物資上,也寫著很多溫暖人心的詩詞、典故等。

比如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在送給日本的物資上,寫了「青山一道,同擔風雨」,化用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表達兩國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的情誼;給韓國送的物資上,寫了「山水之鄰」四個大字,寓意中韓兩國一衣帶水,風雨同舟;給伊朗的物資上,寫了「萬裡尚為鄰,相扶無遠近」,這是改用了唐代詩人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中「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一句,意指全球共同攜手抗擊疫情;給義大利送的物資上,寫了義大利歌劇《圖蘭朵》中一句詠嘆調歌詞,「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送給泰國的物資上,用了一句寓意團結的泰國諺語,翻譯則用了《周易·繫辭上》裡的「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比喻只要兩個人一條心,就能發揮很大力量。

因其巧妙,這些詞章通常一語勝千言。

現代話語充滿磅礴感人力量

「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為你們而感動、而讚嘆!黨和人民感謝武漢人民!」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這句動情的感慨,給了武漢人民以極大的激勵。「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就此成為讓武漢倍感驕傲的稱號。

同樣是在這次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一句「武漢人喜歡吃活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多組織供應」,感動了無數武漢人。很快,有關部門組織起運輸網絡,活魚上了武漢人民的餐桌。抗疫再苦,溫暖的鼓勵也能讓武漢人民繼續堅強下去。

話語能給人力量,能給人信心。疫情中,很多讓人記得住、傳得開的話語,在群眾中傳播開來。簡單直接的語言,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句「武漢加油」,貼在了從世界各地運往武漢的物資上,貼在了武漢大街小巷,寫在了許多支援湖北醫療隊員的防護服上,寫在了網友們為武漢加油的無數條微博、朋友圈短文裡……簡單,卻充滿力量。

一句「現在開始每個人都是『戰士』,你在家裡不是隔離,是在戰鬥啊!」,全網刷屏。上海醫療救治組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這句簡單的話,鼓舞著群眾配合好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隔離措施,通過社區防控這個戰場,戰勝疫情。

一句「謝謝你,為我們拼過命」,讓支援湖北的29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隊的醫療隊隊員們淚流滿面。3月17日,在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返程之際,武漢市文旅局官方微信推出了精心設計的32張海報,向340多支醫療隊共42000餘名醫護人員以及無數湖北醫務工作者致敬。這組海報,得到了網友刷屏轉發。

「疫情暴發以來,各種『硬核』『土味』標語掀起網絡熱議,鄉村裡的『喇叭喊話』小視頻被網友頻繁轉發。」華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巫喜麗認為,疫情發生以來,形式多樣的抗疫語言體現了人民群眾對語言文字的創新運用。「少吃一頓飯,親情不會淡」「老實在家防感染,丈人來了也得攆」等「土味」標語用老百姓熟悉的「人情味」,提醒疫情防控容不得絲毫馬虎。

除此之外,語言還成為抗疫中重要的武器。

2月上旬,教育部指導北京語言大學、武漢大學等單位,成立了40餘人的「戰疫語言服務團」,根據語料庫統計和醫用場景調研,遴選了156個詞和75個短句,完成了武漢、襄陽、宜昌、黃石、荊州、鄂州、孝感、黃岡、鹹寧9市的方言和普通話對齊音頻,製作發布了《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的微信版、網絡版。隨後,這個服務團推出在線電話服務系統、融媒體口袋書、即時翻譯軟體、視頻軟體等載體,為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及相關群體提供多維度的語言服務。

而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重新形勢,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緊急研發《疫情防控外語通》,為留學生和外籍人士提供疫情防控和治療方面語言服務。相關翻譯軟體也為有關人士及時提供著幫助。

話語背後是共同的抗疫精神

從春節以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康震一直在用毛筆抄錄中華經典詩文,然後發在朋友圈和微博上,每日一首,為大家加油鼓勁。

康震總結,從經典詩詞中我們可以汲取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他總結為4點:必勝的信念和信心,是我們能夠共克時艱、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的重要前提;戰鬥到底的頑強意志,是我們能夠共克時艱、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的精神動力;團結友愛、守望相助的手足情懷,是我們能夠共克時艱、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的情感依託;積極的精神、樂觀的心態、從容的氣度,是我們能夠共克時艱、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的心理基石。

康震同時認為,在目前大家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形勢下,表達決心、壯志,用更簡明、更有力、更直接、更貼近廣大老百姓的語言方式,可能更為適宜。

總有一句話,讓人淚流滿面。「兒自領命,無一日不著白衣,無一日不在前線,施針藥,救死傷,施我所學,冀有所得,不敢半點兒戲,不敢一絲懈怠,惟望不負二老所囑,醫院所託,國家所命。」近日,一封寫於2月13日的家書公之於眾,寫信人是湖南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趙春光,收信人是他的父母。

總有一句話,讓人感慨萬千。「記得那時,我很想念他,就偷偷地給他打了一個視頻電話……電話那頭的人我卻不認識,一個人厚厚地被包在防護服裡,大大的護目鏡讓我看不出他的臉……」 3月28日晚,一篇10歲孩子的作文《「戰鬥」的爸爸》刷屏朋友圈。那天晚上,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城中路派出所民警何學忠工作後回到家中,在檢查兒子作業時看到了這篇作文。

總有一句話,讓人充滿勇氣。「這是戰場,我們的戰場,我們上陣理所當然。」武漢市中心醫院疼痛科主任蔡毅,因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發的多篇戰疫手記而廣受關注。從1月27日帶隊接管醫院發熱二病區到2月17日被組織安排輪崗休息,他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了20多天。但說起這樣的經歷,蔡毅卻總是說:「我們怕了、退了,武漢怎麼辦?」「為什麼我們還在堅守?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外地醫療隊戰友?……其實沒有為什麼,因為我們都知道該這麼做,都想這麼做。」

總有一句話,讓人心存感激。「危難中你逆流而上,是偉大的英雄,你將我們患者的需求當作自己的需要,將心比心的善良令人動容,也因為你,在這座方方正正的抗疫堡壘裡,我感受到了家的溫馨。」2月19日,在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支援的貴州省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王永豔收到了患者小馮寫給她的感謝信。像這樣來自患者真誠的感謝,成為抗疫中一種特別普遍的存在,最終成為白衣天使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正是在這樣的話語中,我們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而最終,我們一定會在堅定的話語支持中,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勝利。這,是精神的力量。

千言萬語都化成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的那句話——「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武漢必勝!湖北必勝!全國必勝!」

本報記者 劉少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4月09日 第 05 版)

相關焦點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激發強大奮進力量
    在9月8日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重要講話,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激發強大奮進力量,本期「新論」版特邀請專家從不同角度撰文闡釋,敬請讀者關注。
  • 劉光明、劉銘:從抗疫鬥爭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抗疫精神力量、應急治理效能、小微經濟、養老服務業發展、應對世界經濟形勢變化、中小企業營商環境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劉光明、劉銘:從抗疫鬥爭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  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劉光明、劉銘表示,偉大的中國精神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動力,為抗疫堅定必勝信心、凝聚強大合力、注入持續動力。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激發強大奮進力量: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隆重...
    此次表彰大會回顧梳理十一個月以來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的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褒揚先進、致敬英雄,大力弘揚並踐行偉大抗疫精神,把偉大抗疫精神和寶貴抗疫經驗轉化為推動醫院建設發展的強大動力,為醫院開啟「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力量。醫院在鄭院領導、受表彰抗疫先進出席主會場會議,醫院黨委書記翟劍波出席會議並講話, 黨委副書記、院長朱明軍主持會議。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凝聚攻堅克難強大力量 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
    董亮杜小偉攝10月21日,河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鄭州隆重舉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在褒揚先進、致敬英雄中持續營造競相出彩的生動局面,在回望大戰、回顧大考中不斷凝聚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省委書記王國生出席會議並講話,省長尹弘主持會議,省政協主席劉偉出席會議。
  • 偉大抗疫精神,讓我們的前行更有力量-光明日報-光明網
    5個關鍵詞,每個都在我腦海中激起一幕幕動人回憶,每個都為我以及所有協和人為人民生命健康繼續戰鬥注入力量。    生命至上,這是武漢保衛戰期間支撐每位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的強大信念,鼓舞著我們面對危重症病人甘冒風險,決不放棄;舉國同心,這是在武漢鏖戰81天期間,感動我們的巨大暖流。
  • 用偉大抗疫精神激發當代青年使命擔當
    【摘要】偉大抗疫精神為打贏抗疫鬥爭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樹立起新時代的精神豐碑,為培育時代新人、引領青年成長提供了現實內容和恆久教材,對於當代青年的思想建設、精神塑造和價值觀構建具有突出的長效教育功能。
  • 全球抗疫主題長詩《相信中國》微信傳遞活動拉開帷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用真誠傳遞中國力量。「世界連著我和你:中國名師英語朗讀全球抗疫主題長詩《相信中國》微信傳遞活動」日前在河北唐山拉開盛大帷幕!成千上萬的學子微信留言回饋自己的恩師,很多院校還將此文列入英語教學和道德課堂的經典範文,共同發出了「相信中國,我就是中國」、「講述中國故事,我就是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力量,我就是中國力量」的時代最強音。據介紹,全球抗疫主題長詩《相信中國》,是中國當代著名詩人、詞作家郝立軒,在大年除夕夜一氣呵成的抒情長詩。
  • 宣傳抗疫精神 凝聚中國力量 天津持續推進抗疫思政課
    日前,天津市教育兩委下發《關於引發教育系統深入開展抗疫精神宣傳教育活動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在「復學第一課」活動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抗疫精神宣傳教育活動。該活動從即日起持續至2020年底,針對不同學段特點和學生接受習慣,聚焦抗疫鬥爭中展現出來的眾志成城、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等「抗疫精神」,遵循思政教育規律,從「知、情、意、行」四個環節,將組織高校思政課「教授團」宣講、「抗疫精神進課堂」主題宣傳、抗疫精神實踐教育等「十二項」宣教行動,在全市大中小學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講好「抗疫課」,弘揚抗疫精神,增強學生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 用音樂傳遞愛和力量
    作品藉助音樂的感發力量,彰顯了「摧傷雖多意愈厲」的無畏勇氣。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種力量,音樂就是其中之一。在艱難時刻,音樂能夠潤澤心靈、陶冶情操,給人以勇氣和信心。沐浴在音樂中,人們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高貴、人性的閃光和生活的美好,從而一掃陰霾,蓄積起風雨同舟、共克時艱的力量。
  • ...英文版在交大全球首發,「把中國的抗疫經驗和精神傳遞給世界」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在交大全球首發,「把中國的抗疫經驗和精神傳遞給世界」 2020-08-18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1國考面試模擬題:如何理解抗疫精神
    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科學概括了偉大抗疫精神,深刻闡明了偉大抗疫精神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強調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模擬試題】   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場大戰,也是一次大考。
  • 致敬抗疫英雄 傳遞向上力量 電影《武漢,你好!》正式開機
    隨著武漢方艙醫院宣布清零,山影的創作人員在第一時間行動起來,進入宣傳抗疫的劇本創作。歷時半年多的採訪和籌備,劇本幾易其稿,以山東援鄂醫療隊人物、故事為原型的網絡電影《武漢,你好!》於11月29日在武漢正式開機。電影《武漢,你好!》
  • 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
    偉大抗疫精神,是支撐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英勇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和黨的優良精神傳統在新時代的新發揚,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抗擊疫情這一特殊戰鬥中的踐行和彰顯,是當代中國人民精神風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優勢的直接體現,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生命至上的為民追求天道好生,仁者愛人。
  • 緬懷抗疫英烈 傳承抗疫精神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最是難忘這群捨生取義的抗疫英烈,他們中有醫務人員,有警察,有人民子弟兵,還有基層工作者……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威脅時,用自己的生命孕育了偉大的抗疫精神。這些精神,是社會的價值基石,是新時代的精神坐標。我們緬懷和祭奠抗疫英烈,要寄託哀思,更要傳承和弘揚這偉大的抗疫精神。緬懷抗疫英烈,傳承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守望相助精神。
  • 文字力量 傳遞真情——「祝福武漢」明信片傳遞活動
    3月12日起,上海郵政將攜手餓了麼、嗶哩嗶哩、口碑網、五星體育頻道共同推出《文字力量 傳遞真情》——「祝福武漢」明信片傳遞活動。屆時,市民們可在全市各大郵政網點免費索取《文字力量 傳遞真情》——「祝福武漢」特製明信片,也可以通過餓了麼隨餐贈送等方式獲得。
  • 開封市魏都路小學組織收看《開學第一課》,感受抗疫英雄精神
    開封市魏都路小學組織收看《開學第一課》,感受抗疫英雄精神 9月1日,中央電視臺播放了《開學第一課》,本次《開學第一課》以「 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分「擔當、團結、科技」三個篇章,傳遞「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節目邀請了鍾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等共同講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揚抗疫精神。
  • 弘揚抗疫精神,築牢家國情懷
    在舉國上下同心抗疫的特殊時期,為進一步開展疫情防控教育,弘揚抗疫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8月3日,第十四期翔梧班社會實踐隊將通過線上平臺為翔梧小學的同學們開展以「弘揚抗疫精神,築牢家國情懷」為主題宣講活動。 實踐隊員以「和病毒對話」的線上小情景劇作為開場,通過一張張疫情數據圖向同學們直觀地展示疫情傳播的可怕速度和危害性。當同學們問:「老師,疫情是怎麼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呀?」
  • 2020福建事業單位面試熱點話題:如何理解抗疫精神
    熱點背景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盡的,引領人昂揚向上,感召人發憤圖強,激勵人勇毅前行。「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 網絡評論|以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民族復興
    網絡評論|以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民族復興 2020-12-21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有之路》:以真誠情感傳遞精神力量
    殷陸君的文章緊貼時代,反映了他與時間賽跑的狀態,也反襯了他修養身心的自律精神。他沒有使用太多的專業術語,而是用每個人都聽得懂的語言,側重寫人的真切感受,語言樸實,故事生動。關鍵時刻,這篇文章給人信心。後來,這篇文章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作品。我對他的刻苦早有耳聞。初到經濟日報社,他用7個月時間從機關幹部成功轉型為新聞記者,發稿數量在報社名列前茅,樹立了一名記者報導既有數量又有質量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