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福布斯中國發布「2020科技女性榜」 (Women in Tech),表彰科技領域的頂尖50名女性,她們是企業創始人、公司高管、一線研發工程師或者是技術創新先鋒。
其中,浙大校友,易現EZXR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曉燕博士首次入選榜單。
李曉燕博士,杭州易現先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畢業,曾作為網易人工智慧事業部總經理,自2011年起即致力於構建下一代終端用戶交互形態,帶領團隊將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交互、模式識別、深度學習、異構計算、數據智能等AI技術廣泛應用於網易遊戲、郵箱、新聞、有道、雲音樂和網易雲等明星產品,觸達近10億規模用戶。作為浙江省增強現實與智能交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以負責人或骨幹身份參與並完成多項科研項目,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10餘篇,擁有發明專利27項。李曉燕博士在2017年被評為浙江省十大創新女傑,並在2018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員,2019年杭州市第三屆女性創業創新大賽「十大女性創業項目。2018年,李曉燕博士帶領網易人工智慧商業化團隊啟動獨立融資,並於2019年成功完成由國內人工智慧產業主要早期投資機構之一的元禾原點領投的逾億元首輪融資,成立杭州易現先進科技有限公司並擔任創始人兼執行長。目前,李曉燕博士擔任易現EZXR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在此之前,她曾作為網易人工智慧事業部總經理,總體負責網易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商業化推廣工作,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構建下一代終端用戶交互形態,帶領團隊將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交互、模式識別、深度學習、數據智能等人工智慧技術廣泛應用於網易郵箱、遊戲、電商、音樂、雲計算等產品,觸達近10億規模用戶。同時,李曉燕博士目前擔任浙江省增強現實與智能交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一職,以負責人或骨幹身份參與並完成多項國家、省市重點研發課題項目,榮獲浙江省十大創新女傑、杭州市十大女性創業項目和蕭山區首屆最美女性人才等稱號,並於2018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員。
在李曉燕博士的帶領下,易現EZXR積極探索AI、AR技術的產品化和商業化,推出了網易洞見、網易影見等多款數字經濟領域重點人工智慧產品和平臺。公司及主要產品先後榮獲「中國VR50強企業」、「VR/AR年度創新獎」、「中國設計智能大獎」、「年度影響力XR企業獎」、「中國明日之星TOP100」、「年度最佳AR硬體獎」等多項榮譽,並在業界的肯定中不斷發展與壯大。
以下是完整榜單:
延伸閱讀:
專訪李曉燕:AR提供的是人和空間的數位化連接
我喜歡研究技術邏輯和人的邏輯
不同階段的碎片化,是創新行業發展中都會遇到的難點。AR行業需要形成共識,需要制訂標準,需要搭建通用的技術平臺。
點擊觀看視頻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主角藉助一部頭盔或眼鏡,就可以在真實視野的目標中,「憑空」彈出大量相關信息,如資料、活動數據、定位、身份等等,這些酷炫科幻的功能,背後都有一項關鍵技術的運用——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誕生於杭州的易現先進科技,就是AR探路者。易現提供的AR內容和技術平臺,正幫助內容開發者展開廣泛的商用化探索,助推AR成為網際網路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在這樣一個「硬核」技術領域裡,作為女性創業者的李曉燕顯得有些另類。她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科班出身,擁有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博士學位,曾任網易人工智慧事業部總經理。外表溫婉的李曉燕,內心堅定果斷,她從不糾結,喜歡利用「暗時間」天馬行空地想像各種可能的未來。細膩的同理心和博士的理性邏輯,在她身上和諧共生。「我覺得我挺適合創業的,不創業可能還會不爽。因為我喜歡不確定的東西,喜歡探索可能性。」暢想未來,李曉燕認為「成熟的AR和AI將帶來真正神奇的體驗,並不斷放大你的感知,提升人類的記憶和認知水平。人工智慧是未來的大趨勢,易現將進一步依託於AI交互技術,構建更為全面的AR應用合作生態。」採訪人:章豐,浙江省數字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本期嘉賓:李曉燕,杭州易現先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
AR釋義:
AR提供的是人和空間的數位化連接
李曉燕:「易」是考慮AR技術最終會為每一個人的生活、工作和業務場景提供便利,跟網易也有淵源。「現」代表AR是視覺信息交互呈現的技術,是AI驅動的增強現實技術。章豐:科普一下,AR、VR、MR幾個概念是什麼關係?李曉燕:從用戶感知角度很容易分清楚,AR是增強現實,疊加在現實場景上,VR是虛擬實境,是完全虛擬的。MR可以視為AR和VR的整合。現在還有XR,它的基礎標準既可服務於AR,也可服務於VR,是一個更偏標準的底層概念。章豐:從產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未來AR和VR的應用,哪個更普遍?李曉燕:我認為AR會更普遍,這是技術趨勢和商業模式共同決定的。比方說2000年網際網路初期,是把信息和知識相連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真正把人和信息、人和物、人和人進行連接。連接是商業的本質,AR本質上提供的是人和空間的數位化連接。當AR完成了空間的數位化,連接的維度和深度越來越深,會創造出更多的商業模式和服務的變革。不管是AR產業還是其他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都存在中間態。AR是強設備關聯的技術,涉及設備端、基礎設施端和應用端。技術發展初期,需要算法引擎、內容能力的關聯,需要易現這樣的團隊把技術串聯到設備端及應用端。隨著設備端的發展,AR技術能力會逐漸沉澱於此,經過算法迭代、深度學習,最終帶動應用端發展,上層的內容將會蓬勃發展。李曉燕:從全產業來看,底層模組由大型硬體企業提供,包括晶片、光學模組等硬體。中間是易現這類公司,提供交互技術與內容技術的平臺,貫通底層基礎設施提供商,深度拓展前端的場景價值。隨著行業趨勢發展,易現也將在內容和服務端創造更加豐富的產品。談應用場景:
重交互是AR發展的必然方向
易現旗下有網易洞見和網易影見兩大技術產品。洞見是國內網際網路巨頭中規劃最早、架構最完整的人工智慧加持增強現實平臺,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AR體驗。影見是國內首個空間投影AR軟硬體解決方案,具備三維空間的顯示和交互能力,能夠實現諸如平面觸控交互、物體交互與立體顯示、空中手勢等多維度AR交互體驗。章豐:「洞見」的主要技術基於AR瀏覽器?看起來好像「影見」更複雜,涉及到硬體。李曉燕:洞見在移動端是用瀏覽器的模式,就像我們瀏覽網頁一樣。易現目前擁有市場上唯一經過跨平臺超大流量APP檢驗的AR框架-Uniform Framework,該框架具有幫助內容開發者大幅增加「端」流量的觸達,在實現其AR內容的跨平臺、跨設備、跨Form-factor互通的同時,給予觸達用戶優質、新穎和持續影響的AR交互體驗。「影見」需要藉助投影,因為AR本身不具備顯示能力,但它可以通過不同的終端呈現,比如手機、平板電腦、AR眼鏡設備,影見則拓展了AR技術在移動端和眼鏡端之外的第三種體驗形式。章豐:未來AR在交互上可以實現更深度更沉浸的體驗?李曉燕:目前AR以輕交互為主,重交互是未來必然的方向,實現取決於技術的發展階段。觀察網際網路內容生態的形態,尤其是移動端,會發現總是先有圖片、視頻,再到社交,最後在2013年前後遊戲才起來——這是一個從觀賞到輕交互,再到重交互的發展過程。因為遊戲是一個重沉浸體驗,且對交互、視覺顯示各方面能力要求都很高的領域。AR也是同理,最早出現的是很炫的view,具有觀賞價值的內容。比如我們做過一個與農夫山泉合作的「AR樂瓶」的案例,掃描識別一瓶礦泉水,選擇點擊AR選項,就會進入唯美的沉浸式星空頁面。我們也曾和新華社在APP端有過「天地工程」和「留聲40年」,通過網易洞見提供的AR/AI技術,在形式上採用了創新創意和趣味交互,在主題和內容上又具有時代的高度和大眾的溫度,在精神和情感層面為我們注入了「銘記40年,滿懷豪情憧憬下一個40年」的力量。章豐:AR行業在哪些場景應用比較廣泛?易現看好哪些領域?李曉燕:最大的應用在工業(製造業、軍事),消費端主要在文旅、教育、泛娛樂等。我們看好文化產業,未來體驗相關的市場將越來越大。我們目前專門為兒童定製了全方位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把影見作為教學終端,整合幼兒教材和教具,以尊重兒童的遊戲,「多元互動」為主要特性,讓孩子們在虛實結合的世界裡看到繪本中飛出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創作火箭並讓它一飛沖天等體驗活動,目前已應用於幼兒園和培訓機構,同時也在更多應用場景如科技館、博物館、娛樂中心等落地。李曉燕:計劃在5月份實現第一批量產。經過大量測試,影見在幼教領域的優勢顯著。市面上大量的幼兒玩教具基於智能平板設備進行互動體驗,影響兒童視力發展,投影相對護眼。第二,AR技術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與概念可視化、直觀化地進行展示,通過虛實結合的沉浸式引導教學,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另外,我們正在與來自哈佛大學從事腦科學教育的專家合作,將AR技術應用於自閉症兒童的教學。舉個例子,眼前有杯水,我們都知道它是可以拿來喝的,自閉症兒童可能建立不起和這杯水的關聯。應用AR技術後會增強動機,讓孩子們接觸物理環境裡他們不敢接觸的,建立起關聯的閉環。章豐:易現提出了「能力+技術+內容」的AR方案,「內容」怎麼理解?李曉燕:我們提供AR的內容解決方案,提供互動的玩法、模板,這也是探索什麼是好的AR內容的過程。我們認為,只有當技術和創意充分融合,才會幫行業的走向實質性進步。李曉燕:好的AR的內容,應該真正意義上用到AR技術,且客戶願意買單,能給用戶帶來獨特的體驗,這樣的內容是會在場景中發揮AR價值的。舉個例子,我們團隊跟戴森推出了一組與眾不同的產品廣告。在線上平臺點擊戴森的廣告位,可在任意現實場景下生成AR製作的戴森無葉風扇,演示吹出強勁涼風的工作原理。像這樣的粒子效果,是我們的自主研發的的輕量級引擎可以實現這樣的效果,看起來很真實。傳統內容做好了很難變化,AR內容不同,每個人在跟內容互動的過程中會重新創造內容,用戶本身就是內容的一部分,這也是天然的社交貨幣。易現在2018、2019年與蔚來汽車合作落地國內首個多人AR商業化活動,在蔚來汽車線下門店聯動舉行「蔚來AR Racing 全國挑戰賽」,將AR內容與線下用戶體驗營銷強勢結合,成為蔚來汽車區別於傳統的新型用戶運營內容,使品牌以更新穎更具有科技感的方式進行用戶社群的建立與維護。當時這個案例瞬間引爆朋友圈,吸引了大量用戶前往蔚來汽車NIO House體驗。為什麼這個內容會吸引這麼多人?大家非常樂於嘗試這種融合了前沿科技、遊戲性、社交互動性的全新玩法,它創造了一個數位化競賽空間,這個空間不完全跟外部割裂,與品牌主的場地和品牌形象息息相關。這種虛擬和現實的結合,讓大家覺得有趣,比傳統的用一個大轉盤發優惠券,或者傳統的放一張H5的海報推送,對用戶的互動更強。過去幾年我們做了很多案例,一些交互模版也會被別人模仿,可以說易現一直是標杆。李曉燕:不會。他們抄的是形態,說明市面上沒有看到比我們更好的。易現走在AR交互探索的前列,所以實現內容的渲染引擎部分需要我們的技術支撐。如果使用的技術不夠成熟,稍微粗糙一些,用戶就會感覺很「假」。比如在這裡放置一個物體,光線怎麼照、有沒有陰影,用戶的感覺都會不一樣,這些都是內容的具體表現。我們是國內最早探索AR的團隊,在2015、2016年的時候就有in-house的內容團隊,引進了國外一批人機互動出身的人才,因為當時國內真正成熟的人機互動專業非常稀少。
談行業前景:
AR行業發展的難點在於共識達成
章豐:目前能基於易現的整個「工具箱」,且按標準做出好內容的合作夥伴,規模有多大?李曉燕:在AR商業生態中,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獨立軟體開發商,特指專門從事軟體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企業)的數量和能力很關鍵。目前我們合作了業內第一梯隊 ISV 和遊戲工作室合作夥伴,他們有創意能力、項目設計能力,只是用我們的工具來實現。這些ISV同時可以做AR的,也可以做非AR的,3D、遊戲等等,更多的會跟著市場需求轉變方向。章豐:可以說AR的市場化還處於相對早期,很多客戶沒有形成對AR產品購買的習慣?李曉燕:其實客戶想嘗試也願意嘗試,有兩種情況造成了目前應用市場的規模小。一類是純AR案例,但AR的體驗性不夠強,必要性並不是很大,成本卻很高。第二類可能在一些電商類或者家電家居想用3D呈現,但是受制於目前渲染的成本比較高,可能渲染一套家裝需要上萬。隨著AR技術發展,實現自動化內容生成後可以相應降低成本。易現也在探索內容開發效率,同等質量下,我們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另一方面,渲染能力包括AR的交互、顯示、感知能力都在進步,也有利於規模化應用。本文綜合自丨福布斯微信公眾號、求是創業邦微信公眾號、數字經濟發布微信公眾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