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聰明投資者
今日直播: 嘉實基金陳正憲、滕抒含:有穩賺不賠的投資嗎? 華夏基金張千洋:網際網路科技買什麼? 滙豐晉信李媛媛:股市震蕩,如何讓投資路更平穩? 銀河證券資黃若晴:買基金還是跟投顧 震蕩市誰能幫散戶賺錢? 星石投資副總經理易爰言:火爆服貿會,重點是啥?
眾人眼中的高瓴張磊:喜歡冒險、喜歡去挑戰那些更難的雪道,把企業家變成無憂無慮的「老頑童」
投資人一旦懶惰,一旦失去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就可能失去了某種正向生長的本能。
有些事情不能做,從一開始就不做。有些錢不能要,如果出資人不理解我們的堅持,我們從一開始就無法與之磨合。
只要是為社會瘋狂創造價值的企業,它的收入、利潤早晚會兌現,社會最終會給予它長遠的獎勵。
真正穿越周期的投資機構,往往做到了既看到眼下,時刻做好打算,又目光長遠,不為一時一地而自亂陣腳。
我們未必能幫助創業者走得最快,但我們希望能夠與創業者一起走得更遠。
「守正」體現在投資人的品格以及投資原則上,投資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決策流程和不受市場情緒左右的根本原則,正確認識外部風險和內生收益。「守正」還體現在研究方法上,要做時間的朋友,研究長期性的問題,不追求短視的利益。
「用奇」體現在如何思考與決策上。做投資不僅僅是按照合理的機制和程序一成不變地思考,更要打破對客觀規律的簡單呈現,不僅要通過研究確定初始條件是怎樣的,還要找到不同時期的關鍵變量,認清關鍵變量之間是因果關係還是相關關係。
「守正」和「用奇」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守正」給「用奇」以準繩,「用奇」給「守正」以反饋。堅持價值投資,就是去蕪存精、化繁為簡,始終對主流觀點保持質疑和求證,不斷地挑戰自我,開拓新的未知世界。
投資人需要強大的自我約束能力,一定要克制住不願意錯失任何好事的強烈願望,同時又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能不能做到「但取一瓢」,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自我約束力。在多數人都醉心於「即時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世界裡時,懂得「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道理的人,已經先勝一籌了。
這些,是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自己的新書《價值》中,對自己這些年投資經歷的回顧和思考。
種種理念,一言以蔽之,正是張磊一直以來所堅持的長期主義。
巴菲特曾說,最棒的能力是「讓周圍的人變的更出色」,這與智商無關,而是與價值觀、人生觀有聯繫。
而張磊和他的高瓴,正是用他們長期主義的價值觀,讓眾多企業變得更加出色,真正做到了為社會創造價值。這也給張磊在投資界帶來了很好的口碑。
那些年接觸過張磊的投資人和企業家,他們到底是如何看待張磊此人的呢?
聰明投資者整理了不同企業家、投資人、張磊恩師對於張磊的評價,以及他自己眼中的成長、投資經歷,分享給大家。
企業家眼中的張磊
順豐創始人王衛:
張磊喜歡冒險、肚量大
一個人成功一次,也許是偶然,但是若能長期成功,那肯定有其獨到之處處,可能從思維到行為都跟別人不太一樣。我認識的張磊有兩點令我和象深刻。
第一是喜歡冒險。有一次我去滑雪,剛好碰見他,我都是在尋常的雪道上滑,而他則喜歡去挑戰那些更難的雪道。這源於我和他完全不一樣的性格,當然,不同的性格也讓我們達成了完全不樣的成就和事業。
第二是肚量大。以前的我有些年少氣盛,不知不覺會得罪人,其中就管衝撞過他。但是在後來的一些交往中,他非但沒對我產生什麼看法,反而對我還很熱情。這種氣度和胸懷是很讓我佩服的,相信也是讓他在事業上能夠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在張磊出書了,我覺得很有必要讀一讀,通過學習他的思維精華,進而幫助自己成長。當然,並不是每個人知道了別人的優點後都能夠字得會,但是我們首先還是要「知道」,再談「做不做得到」的問題。
我會認真地把這本書讀完。因為工作繁忙,這一輩子我能讀完的書可能不會太多,但是這本書應該是其中的一本!
藍月亮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羅秋平:
張磊的投資特點更像是「投資於價值」
「真正的護城河:持續不斷瘋狂創造價值的企業家精神,才是永遠不會消失的護城河。」
追尋企業家精神,尊重企業家精神,釋放企業家精神,是張磊先生的投資秘籍。圍繞客戶價值進行持續的瘋狂的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
在我看來,張磊先生的投資特點與其說是「價值投資「,更像是「投資於價值」(推動企業創造價值)。
張磊先生找到了一條資本創造價值的路徑——把錢交給有持續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放手讓他們去持續地創造價值。
如何找到這樣的企業家呢?
張磊先生的秘訣是:研究顧客,不研究企業,反向看過來;先找市場,先當顧客,再找企業,再找企業家。
通過了解企業家的夢想、情懷和格局,看準了人,就一塊「金磚「扔過去,與企業家一起持續不斷創造價值,把企業家變成無憂無慮的「老頑童」,讓他們安心創新。
在發現客戶價值上,張磊先生也很有特點,肯花大成本讓專業人員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確保看得全、看得準。
更難得的是,他本人會親自去體驗擬投資企業的產品與服務。
這樣感受到的價值,就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具象的價值,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這樣的價值,是顧客價值。價值,只有建立在顧客的基石上,才是真正的價值,否則就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投資難免踏空。
好產品一定是優秀企業家創造出來的,通過產品看人品,很準!
張磊先生致力於找到天生就是來完成這個使命的人,然後給錢、給信任、給予足夠的時間,讓企業家可以放眼長遠,不斷地為顧客創新、創造,使投資者、企業家、客戶一起成為時間的朋友。
愛奇藝創始人兼執行長龔宇:
時間只能花在長期產生價值的事情上
認識張磊差不多20年了。
他領導的高瓴3年前投資了我創立的愛奇藝,並在兩年前愛奇藝上市之後重倉追投。
投資前後的小故事很多,簡單地說,都反映了張磊的典型特點,也就是他所說的價值投資——有高度地去思考,產生長期價值。
張磊注重方向,思考有高度,但他就不管細節了嗎?不是。
他有團隊,是理性分析型的團隊,與他相得益彰,組合完美。他看準了就出手,而且出手就是大的。也許就像張磊書中反覆強調的,他做的是「價值投資」。
張磊依靠智慧和勤奮,用十幾年時間創立了一個優秀的企業——高瓴,同時也支持很多創業者、企業家造就了自己的偉大企業:百度、騰訊、京東、藍月亮、江小白、去哪兒網、滴滴、美團等。
誰都明白,人要思考重要的問題,做有意義的事情。
但是張磊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標準往往都更有效率——時間只能花在長期產生價值的事情上。
在《價值》一書中,張磊用講故事的形式和邏輯,闡述了自己的工作思考、投資理念乃至個人的價值觀。一切都原汁原味,請讀者細細品讀。
廣聯達董事長刁志中:
張磊深刻理解實體企業發展的跌宕起伏
張磊先生在價值投資的實踐中,不僅堅守著投資的長期主義之路,而且深刻理解實體企業發展的跌宕起伏,主張擁抱變化、擁抱科技、擁抱創新!
在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徵途中,張磊先生總是能夠給予關鍵助力和長期支持,這種與企業家共同創造價值的理念,體現了一種非凡的格局觀。
《價值》告訴每一位做企業的人、每一位創業者:堅持長期主義,就一定能夠不斷創造價值!
百度李彥宏:
將超長期投資作為信念和信仰
是作為投資家的張磊讓我非常欣賞的地方
將超長期投資作為信念和信仰,這是作為投資家的張磊讓我非常欣賞的地方。《價值》一書將這一投資理念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上一輪產業變革中,張磊堅持長期價值投資,以犀利獨到的眼光發現那些懂得「延遲滿足」、具有偉大格局觀的企業家,與他們一起創造價值,創造商業奇蹟,將「投資」這件高風險、高不確定性的事情變成一項「功到必成」的事業。
今天,人工智慧正在掀起新一輪產業革命浪潮,這是巨大的機會,但更需要投資家和創業家的耐心與堅持。讀懂張磊的《價值》,「做時間的朋友」,做事做人方可從容。
騰訊執行長馬化騰:
每一位企業家都是投資人
每一位好的投資人也都是企業家
讀完《價值》,我意識到每一位企業家都是投資人,每一位好的投資人也都是企業家。唯有偉大格局觀者才能行穩致遠,才能真正在「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的理念下創造卓越價值。
百濟神州共同創始人王曉東:
《價值》對很多行業從業人員都會深有裨益
手不釋捲地讀完了張嘉先生的《價值》這本書。
過去雖然看過他的文章和講演稿,對他的一些金句,如「做時間的朋友」「守正用奇」「弱水三幹,但取瓢」耳熟能詳,但讀完《價值》這本書,我對這些思想的來源和內涵有了系統的了解。
書中張磊先生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使其形成的人生經歷與受教育經歷也有翔實描述。
我尤其發現,高瓴做投資和我們做科學研究在思想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處。
所以這本《價值》不僅可以給投資和創業的人帶來很多啟發和領悟,而且對社會很多行業的從業人員,包括科學研究人員都會深有裨益。
美的董事長方洪波:
張磊已成為市場知名的價值投資篤信者、維護者與踐行者
我與張磊相知多年,今天他已成為市場知名的價值投資篤信者、維護者與踐行者,我們也常常有關於價值發現與價值堅守的話題交流。
對價值本源的探索不僅需要思考、實踐和人生歷程中認知的不斷豐富,更需要抵禦質疑,不變初心,真心做時間的朋友的勇氣和誠實。
張磊在《價值》一書中有許多關於個人經歷的真實感悟與成長反思,相信書中所總結的關於價值投資的思考、投資的理念與方法,可以讓追求價值投資的讀者產生共鳴。這是一部對於價值投資做出深度思考的佳作。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
張磊既能夠投資高科技企業
還能夠幫助傳統企業做科技賦能
高瓴投資格力十幾年了,所以我很早就認識張磊。他是一位不一樣的投資人,既能夠投資高科技企業,還能夠幫助傳統企業做科技賦能。
更令人感佩的,是他堅持「重倉中國」、重倉中國製造、重倉中國創新,堅持深耕實體經濟、擁抱產業變革的決心和精神氣。
中國製造一定能夠憑藉科技創新實現新的飛躍。
這本《價值》是他的思考與總結,更藏有未來實體經濟和產業創新的啟示,值得細讀!
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
張磊對行業的深研讓我感到恰遇知己
《價值》值得一讀。10多年前初見張磊,其坦誠謙遜的風格令我難忘與欣喜,其對行業的深研也讓我感到恰遇知己。
細讀此書,我發現這就是他處世立德的根本思想、帶兵創業的基礎教材。
中國人處世講究立德、立功、立言,可謂處世中的最高境界。眾生,特別是創業中的年輕人完全可以一讀此書,以拓展視野,有助成長。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
我看到了張磊身為一位傑出創業家、投資家的人生底色
這是一-本「價值投資」的寶藏書,不僅有哲學思考、方法論,也有大量的實操經驗。
除此之外,我更看到了張磊身為一位傑出創業家、投資家的人生底色:獨立思考,終身學習,敢於挑戰,拒絕投機,保持好奇與誠實,堅守初心與長期主義,做時間的朋友。
人生際遇無法複製,珍貴品質卻可以學習。
期待大家能從《價值》一書中汲取養分,創造價值,成就自己。
便利蜂創始人莊辰超:
張磊是與企業家一起創造價值的投資人
和張磊先生結識很早,他是少有的那種能夠在時代的進化中、商業的進化中,用長期主義擁抱變化,為企業家提供真心實意的幫助,與企業家一起創造價值的投資人。在《價值》中他做出的毫無保留的分享,值得我們每一位「永遠在路上」的創業者學習。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
背後主導價值實現的核心力量是價值觀
通過不斷地發現、創造,投資人用智慧與判斷,把資本轉化為具有持續社會意義的價值,背後主導價值實現的核心力量其實是價值觀。
這本書之所以引人入勝,不僅在於張磊如何實實在在地講投資,更在於他從價值觀的維度和深度對投資進行的洞見與追求。
這種堅守價值觀的定力,應該會激發更多的創業家、投資人從《價值》一書中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奇績創壇創始人陸奇:
堅持長期主義和價值創造
是未來創業者必須堅守的重要原則
技術驅動的創業、創新在不斷加速,我們對創業、創新和價值創造的理解也需要不斷更新。
創業者的創造力、執行力、對市場的判斷力以及建立強勁企業文化的能力,這些要素對於成功的創業公司而言缺一不可。
《價值》不僅講述了投資的核心理念,也從創業、創新的角度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堅持長期主義和價值創造,是未來創業者必須堅守的重要原則。
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陳東升:
持續堅守價值觀和戰略是人們走向成功的唯一通行證
一個人之所以成功,他的出生地在哪兒、他上什麼大學,都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在青少年時代,他心底烙印的是怎樣的人生目標和理想!
用一生的付出去踐行自己的夢想,那麼他一定會走向勝利的彼岸!
張磊兒時形成於內心的「三把火」構成了他價值投資的核心底色,才讓他比別人走得更遠更成功!持續堅守價值觀和戰略是人們走向成功的唯一通行證!
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
成功沒有偶然
作為創業者,我深知在時代的浪潮中保持發展創新,打造擁有長期生命力的企業非常不易。
愛爾與高瓴淵源頗深,我與張磊也相交多年,對他在《價值》裡展現出的躬耕產業研究、深思企業創新深有體會。
正如書裡所言,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企業要在時代的框架中、在國家發展的大勢中,謀進取,謀創新,要有偉大格局觀,踐行長期主義,真正做到從發現價值到創造價值。
成功沒有偶然,希望大家能從書中有所學、有所悟,更有所成長。
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
張磊引入了國際金融領域的優秀經驗
又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經濟結合
堅持著「做時間的朋友」的長期主義,張磊和高瓴在市場實踐中引入了國際金融領域的優秀經驗,又創造性地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經濟結合,提出了「守正用奇」「弱水三幹,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充滿東方智慧的投資理念。
隨著過去20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張磊和高瓴在一次次成功案例中證明了其卓越的價值洞察力,並引領著無數創業者和優秀企業踐行長期主義發展理念,成為中國企業界的一面旗幟。
如果要追問當代獨角獸企業光鮮背後的商業哲學,這本書提供了一份獨到而精彩的答案。推薦所有讀者一起分享閱讀。
恩師眼中的張磊
耶魯捐贈基金首席投資官大衛.史蒂文森:
1999年,我是老師,張磊是學生
2020年,張磊是老師,我是學生
20多年前,張磊是我在耶魯管理學院的學生。他憑藉自己的才智、熱情和孜孜不倦學習鑽研的態度脫穎而出。
後來,作為耶魯投資辦公室的實習生,他的勤奮和職業素養給每一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家投資管理公司短暫工作後,他決定辭職創辦屬於自己的投資機構。
因此,當考慮為其創辦的高瓴提供種子資金時,我很容易就做出了肯定的決定。
在隨後的15年中,張磊證明了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
他從二級市場的證券投資組合開始做起,隨後逐漸擴大了自己的業務範圍,不斷涉足私募股權投資領域,從初創公司到成熟公司全面覆蓋。
高領在所有投資活動中都都獲得了出色的回報,不僅如此,張磊和他的同事還會參與被投公司的管理工作,助其建立更好的管理團隊,進而改善消費者、合作方、員工和股東的生活。
擁有卓越的投資業績自然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忽略了受託人責任,那麼單純憑藉投資組合管理而獲得的成功便毫無意義。
張磊在堅守受託人責任的基礎上建立了高瓴,將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將高瓴團隊的私人利益放在第二位。張磊深知道德責任極為重要。
1999年,我是老師,張磊是學生。2020年,張磊是老師,我是學生。
投資人眼中的張磊
高毅資產董事長邱國鷺:
張磊的方法論突破了經典價值投資理念
更適合於快速變化的現代中國
過去15年,高瓴選擇做具有偉大格局觀的企業家的超長期夥伴,走出了一條「重倉中國」、與時俱進的價值投資之路。
《價值》一書揭示了高瓴的基金管理規模從2000萬美元增長到5000億人民幣的背後原動力:
張磊獨具一格的投資哲學與方法論,特別是他對人、生意、環境和組織的本質分析,對動態護城河的深刻理解,以及投資於變化的前瞻性產業洞察力,都突破和發展了經典價值投資理念,使之更適合於快速變化的現代中國。這本書值得每個投資人深思和細讀。
晨興資本創始合伙人劉芹:
一個頂級投資基金的成功
是依靠創始人對於自身理念信仰的堅守
與磊相識相交多年,初始原是由於投資同行互相吸引,時常面對面促膝長談,也相互帶領團隊拜訪對方,交流投資心得與方法論。
隨著交往加深,我感受到磊身上濃濃的企業家氣質與濟世情懷。
他的投資理念與方法論脫胎於價值投資,但不拘泥於經典路徑,在當下科技創新勃發的大變革時代,既具有全球化的格局和視野,也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
他緊緊扣住中國經濟大發展的節奏,濃墨重塗、大開大臺地踐行自己的投資理念。
相信很多朋友好奇:高瓴如何在跨領域、跨階段的投資上做到了能力遷移?
本書將為你展示,一個頂級投資基金的成功,絕不是依靠資金規模與過往投資成績,而是依靠基金創始人對於自身理念信仰的堅守,與由此發展的整套方法論。
閱讀此書,相信你會與我一樣,讀到共鳴之處,拍案叫絕,結合那些感觸強烈的自身經歷,細細咀嚼,收穫良多!
張磊眼中的自己——我的投資之路
童年時的三把火
張磊在書中回憶自己學生時代時,提到自己曾受文化課上天天背誦的「三個有利於」啟發,總結出自己的「三把火」理論,即凡是能被火燒掉的東西都不重要,比如金錢、房子或者其他物質財富,而無法燒掉的東西才重要。
他總結起來有三樣,那就是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和價值觀,這也是深藏於內心並真正屬於自己的「三把火」。
這三把火,正是張磊後來幾十年所努力和踐行的。
人民大學啟蒙階段
人大可以說是張磊接觸投資開始的地方,在書中,回憶這段經歷時,張磊說:
「我真正開始接觸資本市場是在1992年,那時我讀大二。「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資本市場」,這些現在再熟悉不過的詞,在當時還都只處於探索和初試階段。
我和系裡的同學一起在人民大學校園內組織了一場股市模擬大賽。我們作為青年學生代表被邀請上了中央電視臺,在電視上講了一回大學生眼中的證券知識,全是基於基本面的證券分析,算給全國觀眾上了一堂價值投資的普及課。
這個電視節目埋下了我對投資的基礎理解,就是回歸投資的本質,把許多簡單的概念還原到它本來的含義,始終抱有一種樸素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堅持常識。
在人民大學接受的教育,不僅帶給我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鍛鍊,更讓我意識到,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幫你喜歡的、真正靠譜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當年一起「煮酒論英雄」的同學,成為我後來工作和生活的良師益友。」
專業投資生涯的啟蒙:耶魯求學
張磊是這樣形容自己耶魯這段經歷的:「如果說少年讀書是對通識修養的啟蒙,大學實踐是對社會認知的啟蒙,那麼求學耶魯則是對我專業投資生涯的啟蒙。」
在耶魯,張磊有很多故事。
比如他因為不喜歡循規蹈矩,在面試中頻頻碰壁。比如他選擇休學創業,創立「中華創業網」,半年以後就開始盈利,並很快拿到了融資。
雖然那次創業,最後隨著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偃旗息鼓,但也正從那個時候起,張磊不僅親身感受到了商業世界的殘酷,也看到了網際網路企業蘊藏的無窮潛能。
後來張磊投資騰訊京東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的成功,從那時起就埋下了種子。
對於這段求學經歷,張磊自己說:「在耶魯大學求學的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一旦掌握了嚴謹的分析體系、深入的歷史考證方法和完整的思維框架,分析和解決問題就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
從機構投資的歷史,到機構投資的未來,我都有幸能夠近距離地學習和理解;從網際網路經濟的誕生,到網際網路泡沫的消解,我都有幸能夠親身地感受和反思;從近乎信仰的投資理念,到抱樸守拙的受託人責任,我有幸能夠理解其中一二。實踐告訴人們,方法和策略能夠戰勝市場,但對長期主義的信仰卻能夠贏得未來。
在耶魯大學的求學實踐,讓我認識到了與以往認知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想法,比正確的答案更加重要。」
恩師大衛·史文森
創業未果後,張磊繼續回到耶魯大學讀書,也就是這個時候,他找到了在耶魯投資辦公室的實習機會,結識了大衛·史文森,自此與投資結下不解之緣。
他說:「許多時候的人生際遇,是上天無意間給你打開了一扇窗子,而你恰好在那裡。某種意義上,是耶魯投資辦公室定位了我今後事業的坐標系,讓我決定進入投資行業。」
與大衛·史文森的結實,無疑是非常關鍵的人生際遇,影響一直延伸到後面的高瓴。
回憶起耶魯投資辦公室那段實習經歷,張磊說:
「在實習期間,我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森林資源。當耶魯投資辦公室派我出去研究木材、礦業等行業時,我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精神,一點一點地收集信息,整理材料,深度調研,最後帶著厚厚的報告回來。這種自下而上的研究傳統後來也被引入我創立的高瓴。」
很多年過去了,如今的高瓴,已經是海內外知名的投資機構,如今的張磊,也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投資人。
正如大衛·史文森所說:「1999年,我是老師,張磊是學生;2020年,張磊是老師,我是學生。」
我們是創業者,恰巧是投資人
2005年,對於張磊的投資生涯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22歲大學畢業時的他,還遠沒有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但這之後11年間的變化,讓33歲時的張磊有了巨大的勇氣創辦屬於自己的投資機構。
「這是一個無比沸騰的時代,無法失去,不能錯過,即使舒適也切莫沉寂,寧願艱巨也不要無趣。」
高瓴成立時,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真正開始投資前,張磊需要組建合適的創業團隊,尋找便宜的辦公場地。
他喜歡找長期信任的、熟悉的人一起工作,於是就開始在當年人大的同學、曾經的同事裡尋找創業夥伴。
他說:「我時常想起邀請優秀的人加入我們時的激動和歡喜。與靠譜的人做有意思的事,是我一直以來非常享受工作的原因之一。」
正是這樣的創業夥伴,用這些創業之初的招招式式,將高瓴打造成了一個不斷求知、探索真理的學習型組織,絕非刻意,全憑天然。
公司創立時專門裝修了一個小型的圖書館,書架上堆滿了各種年鑑和專業書籍,時至今日,學習氛圍仍不減當年。
許多人問張磊為什麼一直在創業,張磊說:「其實我倒沒想到自己非要創業成功不可,只是覺得一定要做點事,做點有意義的事。歸根到底,可能是「愛折騰,不滿足現狀,愛挑戰自己」的性格特質幫我做出了選擇,心潮澎湃不如說幹就幹。」
現在,高瓴規模已達幾百人了,但張磊說:「我們還是覺得自己是一家創業公司,從最初發現價值,到之後增加價值,現在則創造價值。『我們是創業者,恰巧是投資人。』這是我們創業之初的自我定位,也是至今不變的選擇。」
張磊:在今天的投資實踐中
我仍然受惠於這些難得的成長經歷
如今,撰寫《價值》這本書,總結自己投資思考時的張磊,早已過了不惑之年。書中,他回憶當年那些經歷時說:
「從事投資多年以後,我深刻意識到,投資所需要的知識是無止境的。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框架,是塑造投資能力的起點,而這與我的兒時際遇不無關係。」
「在今天的投資實踐中,我仍然受惠於這些難得的成長經歷,因為價值投資不是數學或推理,不能紙上談兵,必須像社會學的田野調查一樣,理解真實的生產生活場景,才能真正掌握什麼樣的產品是消費者所需要的、什麼樣的服務真正有意義。」
而數十位企業家、投資人對張磊的評價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提到了張磊的長期主義價值觀,正如他本人所說:「真正的投資,有且只有一條標準,那就是是否在創造真正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否有益於社會的整體繁榮。」
而張磊也用數十年的時間最終證明了,自己和高瓴,也確確實實做到了「創造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