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湧現出來_中國城市建設網_城市建設雜誌社...

2020-12-16 中國城市建設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一些關鍵問題,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真正解決實際問題,把科技創新潛力充分釋放出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持續在社會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大家紛紛表示,要從自身做起、各司其職、各盡所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切實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給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湧現出來。

  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

  「科研選題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研究方向的選擇要堅持需求導向,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更加明確了研究方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員王飛說,「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將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需求,為水土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貢獻力量。」

  青島海關關長賀水山表示,海關科研既要瞄準戰略性、基礎性、前沿性領域,又要著力研發海關監管中的實用核心技術,將科研創新和實用創新緊密結合,集中攻關實現監管技術重點突破。

  哈爾濱電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斯澤夫認為,對於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創新技術,必須腳踏實地、做精做專。

  「在推動綠色發展中,環保科技創新大有可為。」浙江明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健表示,「我們要努力將回收可利用物資轉化為新能源、新材料,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力量。」

  「對科技創新來說,科技資源優化配置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狠抓創新體系建設,進行優化組合,克服分散、低效、重複的弊端。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的思路更明晰。」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級巡視員張文認為,要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建立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研攻關機制,依託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打造產業科技戰略力量,攻克一批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短板技術。

  「要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眾多科技創新型企業倍感振奮。

  科德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虎說:「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高檔數控工具機產業的人才鏈、技術鏈和產業鏈,推動這一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確保生產製造能力自主可控。」

  優必選科技首席品牌官譚旻表示,將堅持核心技術的研發,實現更多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落地應用,更好地為生產和生活服務。

  「我們將充分發揮企業市場敏感度與專業度較高的優勢,瞄準世界科技創新前沿趨勢,以市場為導向加速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形成產學研的深度融合與良性循環。」北京諾亦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昊揚說。

  馭勢科技董事長吳甘沙表示,將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高質量地完成智能駕駛的關鍵技術攻關,助力民族汽車工業做強做大。

  「高校人才濟濟、組織有序,是重要的科技創新主體。」廣西大學校長趙躍宇表示,要充分發揮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的黏合劑、加速器作用,從學術文化、制度建設、資源條件等方面創造良好環境,讓科技人員潛心科研。

  湖南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長清說:「我們將加快完善有利於潛心研究的良好創新環境,著力打造中國油茶科創谷、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把科技創新落細落地落實。」

  江西省定南縣委書記賴正文表示,將依託地緣優勢,與粵港澳大灣區在產業對接、人才流通、平臺共建等方面雙向互動,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

  在座談會上發言的青年科學家代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基礎研究的高度重視,讓我對今後的工作充滿信心。我會堅持把自己的研究做深做透,做出有影響的工作。」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認為,國家財政要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同時需要遵循科學發展規律,不能用過多具體條條框框約束科學研究。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深深體會到長期穩定支持對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我們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首批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家給予10年的穩定經費支持,科研人員能夠潛心基礎研究,免除了後顧之憂。」

  深海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科學奧秘,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孫棟說:「作為深海科研的一線人員,我們有信心堅持自主創新、集成發展,早日取得更多突破性、引領性的海洋科考成果。」

  「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安徽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江春對此深有感觸:「我們要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緊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關鍵環節,大力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王亞愚表示,作為高校的科研人員,一方面要做好基礎研究,同時要花更多力氣,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建設更有吸引力的大飛機創新人才環境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商飛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沈大立說,「我們將遵循商用飛機產業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為科技人員打造高效的事業發展平臺。」

  回青島創新創業的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璞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面向世界匯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為海外科學家在華工作提供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環境條件』,這讓我們深受鼓舞。」

  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加強國際科技合作

  「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科技隊伍蘊藏著巨大創新潛能,關鍵是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這種潛能有效釋放出來。轉變政府職能是科技改革的重要任務。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科技工作要牢牢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牛鼻子」,加快實現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大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充分激發科技工作者和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要強化宏觀管理和服務,加強中央和地方、部門之間的協調,切實把工作重點更多放到戰略謀劃、規劃布局、體制改革、政策法規、創新服務上來。」

  「習近平總書記對下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任務作出了明確部署,我們深感責任重大。」科技部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司長林新表示,要堅決抓好落實,加快打通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堵點,充分釋放科技創新巨大潛能。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積極推進各項改革,深入探索破除「四唯」(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的具體措施。「經過近兩年的實踐,目前已經初見成效,我們有信心繼續將改革進行到底,讓科研人員踏踏實實搞研究。」所長詹仁斌說。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十五所毫米波遙感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董勝波表示,深化改革還應圍繞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組建需求、應用、研發緊密結合的利益共同體,打破行業壁壘,形成強大合力。

  「國際科技合作是大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國際科技合作指明了方向。」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李寅表示,要以公共衛生、氣候變化等人類共同挑戰為切入點,積極探索國際科技合作的新途徑、新渠道和新空間,「要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不斷增加中國科技界對人類知識體系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際科技合作是大趨勢』的重要論斷,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心,努力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南昌航空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餘鑫說,學校將更加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

  「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在北鬥的後續應用中,我們希望與全世界共享,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北鬥領域相關研發團隊負責人表示。

  「我們團隊正在和歐洲的多個國家合作研發兩個重大項目,這兩個項目都是中國科學家發起並領導。」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雙南說,「可以預見,通過國際合作,中國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吳月輝、趙永新、餘建斌、馮華、蔣建科、喻思南、劉詩瑤、谷業凱、高雲才、劉毅、杜海濤、曲哲涵、丁怡婷、韓鑫、戴林峰、龔相娟、王沛、洪秋婷、張藝開)

相關焦點

  • 《城市建設》雜誌社召開全體記者會議_中國城市建設網_城市建設...
    本社記者 王利光      2013年8月9日上午,《城市建設》雜誌社召開全體記者會議。社長 王克劍、總編輯 李有存、常務副社長 王彬、副社長 趙煥祥、社長助理 白銀虎、廖煜汀、王超,各省記者站站長及記者部記者參加,會議由社長助理白銀虎主持。
  • 東莞全力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短短四五年時間,這裡便成功孵化了90多個創新項目或團隊,孵化成功率接近80%,遠遠高於全省、全國及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多個項目和團隊來自香港,這個由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牽頭創立的基地也成為莞港科技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打造莞港澳創新創業基地是東莞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重要內容之一。
  • 共享新材料領域前沿科技成果 助力銀川「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
    11月30日,中國(銀川)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暨中國(銀川)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高端論壇開幕。國內新材料領域業界精英和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共享新材料領域前沿科技成果,共謀新材料產業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大計,助力銀川「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
  • 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召開,政府相繼公布智慧城市建設標準 |...
    智慧城市並非新的概念,不過中國信息化研究與網公布的2017-2018年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綜合影響力評估結果顯示,我國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均在《政府工作報告》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 3年磨一劍 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獲得標準科技創新...
    3年磨一劍 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獲得標準科技創新一等獎 2020-12-02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智啟」城市美好未來——中建方程智慧城市建設發布會在津舉行
    塘沽灣「智慧微城市」,是中國建築踐行中央五大新發展理念,深耕天津濱海新區城鎮綜合投資開發運營市場所取得的開創性實踐成果。中建方程智慧城市實踐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貢獻了「中建方案」。(發布會現場。,共同體驗城市綜合運營管理平臺,智能交通、智能環衛、智能綠化、智慧能源管理等智能創新應用,共話「城鎮片區開發者視角下的智慧城市建設」時代課題,深入探討智慧城市建設和未來發展,分享中建方程對智慧城市建設的研究探索與實踐經驗。
  • 臺灣地區智慧城市建設的實踐與啟示
    2002年推動「數字臺灣」計劃(E-Taiwan),2007年實現「6年600萬戶寬帶到家」的目標。2005年啟動「移動臺灣」計劃(M-Taiwan),2006年開始推動無線城市建設。2009年開始實施以「發展優質網絡化社會」為目標的「智能臺灣(Intelligent-Taiwan)」計劃。
  • 建設中心城市,徐州如何發展?
    5月27日,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研討會召開。本次研討會由省委《群眾》雜誌社和江蘇師範大學聯合舉辦,與會專家從多維度、多視角、多層次進行深入的交流探討,為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提供科學的思路和方向。
  • 玉溪市全面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本報訊(記者 施銘) 幾年來,玉溪市把科教創新作為推動該市發展方式轉變、產業升級轉型、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舉措,創新驅動發展紮實推進。2018年,該市被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成為全國17個、西部3個、全省唯一獲批城市,創新成效初顯。    創新基礎不斷夯實。
  • 東莞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是?聽聽權威部門怎麼說
    以中國散裂中子源為例,通過藉助大裝置引進人才,東莞已經吸引了200多位全職科學人員,華為的研發人員也已將近3萬。接下來,東莞將針對青年人才、退休的老專家、未畢業的研究生等重要的人才力量,推出如技術研究、技術創新的人才資源、成果轉化等專項人才計劃。
  • 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
    年內最有可能率先湧現重大創新突破的城市進行了預測。這顯示了兩座城市差異化的科技創新定位特徵和各具特色的創新環境優勢。值得注意的是在醫學和跨學科領域,中國城市的科學家支持率排名較低,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中國城市在這些領域的高水平創新平臺機構仍相對不足,領域創新環境對世界頂尖學者的吸引力偏弱。
  • 《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出爐
    《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記錄了2019年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奮鬥足跡,不僅僅局限於科學技術本身,還囊括創新主體、創新產業、創新生態等重要內容;聚焦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點舉措和重大成就,突出眾人矚目的年度事件,比如科創板開板、世界首張黑洞照片發布、科改25條出臺等;凸顯國際化,《報告》將作為公開出版物向社會發布,對核心內容進行了英文翻譯。
  • 創新完善城市大腦建設 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考察時充分肯定了城市大腦的創新成果,並希望杭州在建設城市大腦方面繼續探索創新,進一步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為全國創造更多可推廣的經驗。殷切話語包含著殷殷囑託。從0到1「會思考」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腦總架構師王堅曾經給出這樣一個答案:紅綠燈和交通監控攝像頭的距離——儘管在同一根杆子上,但此前它們的數據從未連接過。
  • 2019-2020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綜合影響力評估結果通報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精神,結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為全面推進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造美麗宜居幸福便民、產城人文融合創新的我國各級各類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城鎮和智慧小鎮,太昊國際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評級聯合國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促進網網絡發展研究中心等權威機構連續第六年組織開展
  • 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明年5月開園_中國城市建設網_城市建設雜誌社...
    在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方面,李文紅表示,北京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全力以赴地把城市副中心規劃好、建設好,努力創造經得住歷史檢驗的「副中心質量」。 李文紅介紹,目前,市級行政中心已正式遷入,第一批搬遷涉及35個部門、165個單位、約1.2萬人,示範帶動作用明顯。
  • 萬物互聯,開物成務——萬開科技,做智慧城市建設的使能者
    物聯網技術的快速迭代,催生了數量眾多的商業應用與創新,同時也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截止至2017年,國內 95%的副省級城市、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 500 座城市,均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城市化的進程加快了智慧城市的建設步伐,市場需求的激增,讓智慧城市被視為下一個「萬億級」藍海。
  • 建好健康城市 建設健康中國
    近日,廣東中山市召開會議總結健康城市建設工作,推進實施健康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這是當地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務實舉措。健康是人民群眾的期盼和追求。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之後又啟動了衛生城市創建工作,開始了有關健康城市建設的探索。可以說,健康城市是衛生城市的升級版。建設健康中國,離不開健康城市。2016年10月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作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促進城市與人民健康協調發展。
  • 快樂星漢堡亮相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促進「餐飲創新+」建設!
    原標題:快樂星漢堡亮相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促進「餐飲創新+」建設!11月18日,第三屆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在上海嘉定正式開幕!今年首次採用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辦展形式,受邀參與的長三角城市達32個,榮譽參展企業超300家。上海鬥石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嘉定區傑出企業,旗下快樂星漢堡品牌全球連鎖店已超3800家,已然成為西式快餐加盟行業的強勢品牌。
  • 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武漢這樣安排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19日訊(記者宋磊)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19日,中共武漢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相關精神。
  • 晉城中等智能城市再傳喜訊!我市的中等智能城市建設水平達到國內先進
    我市的中等智能城市建設水平達到國內先進近日,晉城中等智能城市建設再傳喜訊!我市「基於大數據的中等智能城市綜合應用示範」項目通過了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科學技術成果評價,我市的中等智能城市建設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