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燕又稱太平燕,是福建福州的一道著名的特色風味小吃,也是福州風俗中的喜慶名菜。福州人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聚別,
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
佛跳牆
佛跳牆是一道十分經典的閩菜代表,用料相當的講究可以說有點奢侈,曾經一度是宮廷的皇家膳菜,因為用料都十分名貴,所以一
般的平常老百姓是吃不起也吃不到的。主要由鮑魚、海參、魚翅、魚肚、魚唇、蹄筋、火腿、瑤柱、冬菇等28種原料配製而成,
加上紹興酒等,貯入酒罈中,拌泥密封,以文火煨制10多小時而成。味美至極,芳香四溢,是閩菜中的精品。
2:土筍凍
土筍凍是福建非常著名的一道特色小吃,因為和肉凍十分相似故名凍,但是土筍凍原料確是一種奇特的海洋生物——沙蟲。沙蟲
是生活在沿海江河入海處鹹淡水交匯的灘涂上的一種環節軟體動物,福建人對沙蟲有著特特殊的喜愛,因為味道鮮美,富含豐富的
膠原蛋白,土筍凍呈灰白色,晶瑩透明,香嫩清脆,富有彈性,是泉州乃至泛閩南地區一帶冬春季節的時令佳餚。
面線糊
傳統泉州人的早餐中,一項必不可少的餐食便是面線糊。面線糊,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製作而成,清而不濁,糊而不爛。
面線糊的配料中一般會放入油條(最佳搭檔)、大小腸、蝦仁、豬肝、魷魚、鴨心、豆腐、滷蛋、煎蛋、炸醋肉等配料,清甜爽
滑,味道鮮美,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薑母鴨
薑母鴨發源於泉州,可謂是美食中的藥膳。據《中國藥譜》及《漢方藥典》兩書所載,薑母鴨原系一道宮廷御膳,相傳為商代名醫
吳仲所創,後來流傳至民間,遂成為一款名菜。薑母鴨先炒後燉至脫骨,食色誘人、香氣撲鼻、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麻油的香、
老薑的辣,足以讓整條美食街的過客都顫抖!
潤餅菜
說起老泉州的傳統美食,潤餅可算得上是排頭兵,潤餅菜是閩南人的思鄉菜,是老泉州人一生難忘的回味。潤餅菜看似簡單、粗
糙,其實非常費工費時肥料。稍好一點的潤餅菜,除了主料以外,還有十來種配料,食用時,用薄如蟬翼的熟潤餅皮把各種菜餚制
成的餡料包捲成枕頭狀,然後根據個人嗜好蘸各種醬料。潤餅皮是圓形的,象徵一家團團圓圓;其白皮紅餡的特徵,也稱「金包
銀」,被賦予了「包金包銀」的招財寓意,深受泉州人喜愛。
甜粿
在閩南,甜粿最出名的當屬泉州石獅的義興甜粿,採用當地特有的「大冬秫米」加上白砂糖、蜜冬瓜條、金橘等輔料,經過制粉、
溶糖、混合、入盒、上蒸籠製成。成品呈扁圓形,油滑透亮,入口軟潤而不黏牙,爽口清甜,味芳香。閩南一帶將甜粿譽為「過年
粿」,將此稱為「吃香」,寓意著「好日子越過越香」,每年過年前,每家每戶都要蒸蒸煮煮,忙活好幾天,備好甜粿。
沙縣小吃
沙縣小吃名聞遐邇,共有240多個品種,獲得「中華名小吃」的有39種,獲得「福建名小吃」的有63種,有近6萬沙縣人外出經營
小吃,年經營收入近50億元。先後被評為中國小吃之鄉、中國小吃文化名城,代表福建省作為唯一餐飲品種入駐上海世博會「中
華美食街」窗口,並成功入駐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和全國人大機關食堂。
寧化客家小吃
寧化客家小吃有1000多年的歷史,300多個品種,全部都是就地取材、手工製作而成,具有用料考究、做工精細、營養均衡的特
點,是客家人烹飪技藝的結晶,聲名遠揚。目前有15種小吃被評為「中華名小吃」,61個小吃品種被評為「福建名小吃」,寧化
的生魚片入選「福建十大名菜」。
興化炒米粉
興化粉,又叫:炊粉。原料米質量不能特別好,好米做出來的口感反而差。兩種做法:幹炒和煮湯。興化炒米粉是福建莆田著名的
漢族小吃,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它是莆田(古代稱興化軍、興化府)的著名特產,又是中國最早的快餐之一,物美價廉,名言
內外,尤為海外華僑所喜愛,人們美其名為「興化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