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父母的讀物與孩子的成長

2020-08-21 小海螺情影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的作品,豆瓣評分8.7分。作者是編輯、兒童文學家、評論家、翻譯家,更是日本昭和時代具代表性的知識份子。著有《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我也是人、你也是人》《守住人的尊貴》《職業編輯人》《同時代的事--莫忘越戰》等多部著作,並以《林肯》一書獲頒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

舅舅和小哥白尼之間的書信來往是貫穿全書的精髓,在書信中舅舅跟小哥白尼探討做人最有價值的生活方式,面對貧窮和人生困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

小哥白尼原名是本田潤一,在學校裡很調皮,從未當過班長,心裡一直有很多奇思妙想,而他的名字也是和他奇思妙想有關。


蹲下身姿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老師來到家裡家訪時,跟母親的對話是關於小哥白尼的成績,我沒有任何需要說的,非常優秀,這次又是第一名,只是……」「只是」的轉折,意味深長。不免讓小哥白尼的媽媽想像到他在學校時,種種調皮的畫面。

小哥白尼在學校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問題」小孩,然而在和舅舅的相處中他認真思考問題:「人,就像水分子一樣。」從牛頓的故事到奶粉相關的事,小哥白尼把自己內心的發現和想法勇敢的告訴舅舅。

舅舅非常尊重小哥白尼的內心,常和他通過寫書信的方式交流,教導他無論何時都從你真實的感受、真正打動你的事物出發,不斷思考其中的意義。當你有深切的感受和發自心底的想法時,絕對不能有有一絲敷衍糊弄。你要認真思考在什麼樣的場合下對哪些事有感受、感受如何,這樣你就能通過具體的感動,或者說無法重複、僅此一次的經歷得到意義,而這種意義不僅限於當時。這就是你真正體會思想。

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們常遇到面對各種教育問題,有的孩子在小時候,總喜歡圍著父母,不停地問什麼,到青春期時,孩子又和父母缺少交流,兩種截然不同的成長現象。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要交給孩子什麼?是父母性格的複製品,還是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獨立?讓他們成為想成為的人,活出自己的人生呢?

電視劇《小歡喜》中,面對高考複習的孩子,母親董文潔抱著「一考定終身」的想法,陷入焦灼的備戰狀態。高考,孩子考的是成績,父母考的是心理。

高三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崇尚自由,而沒有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的父母,只會用焦慮給孩子帶來無休止的嘮叨。

心理學李玫瑾教授在一期講座節目中講到:孩子到了青春期,母親一定要少嘮叨,話多就沒有威嚴,建議父母要學會做到:少說話,多看著他。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小哥白尼的舅舅無疑是一個能蹲下身子走進他心中的人,舅舅善於和他交流,因為有了舅舅的鼓勵,小哥白尼從「人真的就像分子一樣」到「奶粉事件」以及在數學課上,老師的頭髮和鬍子也與理髮師密切相連,一系列的奇思妙想源於他的豐富的想像力。

讀完此書,不僅感慨:作為父母,我們精神面貌和格局,一言一行會在無形中影響著我們的孩子,而格局遠大的父母往往會培養出獨立的孩子。

用書信交流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


最好的教育不是父母在一旁滔滔不絕的說教、以身示範,而是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很多叛逆期的孩子性格偏激、剛愎自用,硬道理聽不進去,軟道理覺得父母懦弱,跟父母沒有話溝通交流,覺得父母脫節社會,跟不上青春的節奏。

父母非常苦惱,沒辦法和孩子溝通。

在教育孩子中,我們不妨學會拿起筆和孩子溝通、交流,書信的交流方式,避免了許多管教帶來的衝突,也能把彼此無法表達的心裡話傾瀉而出。談到書信交流,我不禁想到《傅雷家書》,這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涉及很多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


書信的交流能聽從內心的聲音,遵從內心的需求,很多口頭上無法表達出來的話語,通過書信把自己的思想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

父母能和孩子通過書信的方式進行交流,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傾聽生命的聲音。

和什麼人站在一起很重要


荀子在《荀子·勸學》中提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捏,與之俱黑。浦川五天沒來學校,以為他生病,便去浦川家探望他,去到他家才知道浦川是因為幫忙店裡的事情才不去學校,因此,小哥白尼也熱情地為浦川做了一些事情。

看到浦川家的貧窮,他並沒有表現出趾高氣揚的表情。小哥白尼的對浦川的態度得到了舅舅的表揚,舅舅在書信中說,貧窮的人常會有那樣糟糕的體驗,因此千萬不能在無意中傷害他們容易受傷的自尊心。

閱讀完此書,作為父母的我們要教給孩子什麼樣的品質?是自以為是的高尚,還是成為讓人尊敬的人?

記得疫情期間,澳籍女子返京後,拒絕隔離,外出跑步,不遵守隔離制度,還振振有詞地叫囂防疫工作員「騷擾」的視頻嗎?在網友的深挖下,才發現這位「跑步女」是某跨國公司高管,年薪百萬,那麼能夠當上年薪百萬的高管,對學歷的要求肯定是非常高的,然而她卻做出另國人憤怒的行為。

對於「跑步女」的行為,或許她認為自己在富裕的條件中可以為所欲為,而她不知道的是人品與收入多少無關,用舅舅在書信中的一句話來形容:無論穿著多麼名貴的衣服、住著多麼奢華的宅邸,笨蛋就是笨蛋,小人就是小人,作為人的價值不會因此提高。

人生也許會遇到許多無奈、挫折、病痛、失望、殘酷……以各種方式來到我們的生活,我們無法選擇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但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我們不能選擇身世,但可以選擇去創造自己未來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作者吉野源三郎堪稱道德高尚的人,這本書裡也濃縮了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

一部作品是一個作家修養和文化的體現,這部小說入選日本小學教科書,是因為它沒有摒棄良知,在貧窮面前,呈現出對人格的尊重。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故事發的主要地點在舞臺山手,而這個地方是當時日本東京西部地勢較高的地區,是富人住宅區的代名詞。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探討的是人生中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生活方式。

書中不僅講述青春期的小哥白尼成長中,遇到的困惑和舅舅交給他的思考人生、看待事物的方式,還有他對人生的有所感悟。從另一種角度看,這本書籍更適合父母閱讀,在貧窮、困惑、道德面前,父母應該以正確的教育態度引導孩子,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努力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最後用周國平老師幾句話來結束本文:我們活在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並且在認真地做著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

相關焦點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影響宮崎駿一生
    8月,《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文版出版,從這部出版80年的日本的「國民讀本」裡,也許能找到答案。把「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傳遞給年青一代在1930年代,吉野源三郎寫出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那時的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正在抬頭,吉野源三郎或許已經感知到社會的異常與瘋狂,預感到戰爭即將爆發。
  • 生而為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2020年秋,人生走到了下一路口。翻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其實是想給自己灌一碗雞湯,而作者吉野源三郎帶領我探尋到的卻是另一片天地。這是一部值得久久回味的教育聖經:如何在孩子的心裡,種下生命之花。生而為人,最重要的是什麼?
  • 新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提前1年上映,宮崎駿:我已向死而生
    留下來的人則雙手合十,一邊祈禱一邊心裡在想:「孩子們,《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呢?」宮崎駿是否會在《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給到我們答案呢?《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就是從孩童的角度映射我們人生複雜的經歷以及將會遇到的問題,同時也警示著已過了20歲、30歲、40歲的自己,我思想是否已經成長了呢?找到標準不能代表完成了成長,還要對自我心態進行充分的認知,所謂心態就是人生所處的境界。
  • 讀書會預告|作家李亦凡談立志,共讀《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當我們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感到迷茫無助的時候,應該怎麼辦?特別推薦日本作家、明治大學的教授吉野源三郎先生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吉野源三郎(日本)在介紹為什麼推薦這本書之前,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想問問我們的青少年,不管你是一個小學生,還是一個中學生,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問自己一個問題:將來我要怎樣活,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我寧願這樣死,也不想死時無所事事
    今天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個看似很深奧的問題,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八月的午後雷雨從天空降落,七十五歲的宮崎駿告訴老搭檔鈴木敏夫,他還想再做一部電影。老朋友笑笑說:想像一下,你剛剛完成分鏡就去世了,會不會很可笑?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進度曝光
    80歲日本知名動畫導演宮崎駿2013年9月曾第7次宣布退休,卻又在2016年再度復出,但已許久沒新作問世,對於動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最新進度,昨他對外透露目前已完成一半,「剩下的大約還要花3年時間。」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的教育啟蒙,30年代的不朽童書
    而第二個角度,則需要我們向外探索學習,而今天要講的這本《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就是一本從孩子的角度認識世界的小小哲理書。《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此書來自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曾任明治大學教授、《世界》雜誌總編輯、巖波書店顧問。
  • 丸山真男:在戰後日本,我也曾思考過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2017年,宮崎駿宣布第八次復出,開始製作也許是人生中的最後一部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同名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寫於戰時的作品,1937年7月在日本新潮社出版。那時,距離九一八事變日本入侵中國已經過去了六年,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勢力日益增強。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願你路過形形色色,不忘內心坦蕩
    「無論世界變得如何混亂與殘酷,我們也能決定以怎樣的姿態好好活著。」——題記「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呢?」這些年你是不是也無數次被人問過同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是什麼?那本書今天依舊靜靜地躺在我的書架上,這些年我讀過很多次,從初讀時的醍醐灌頂到如今的「老友相逢」般地熨帖,每每它總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如果你的人生也曾如我一般陷入自我懷疑和迷茫,甚至覺得找不到方向,我真誠地建議你讀一下這本書——《你想活出怎麼樣的人生》。
  • 宮崎駿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還需3年,老爺子生日快樂!
    這部《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原定於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會期間上映,但因製作進度問題延期,上映時間待定。在以往的宮崎駿作品中,花兩年時間作畫的佔大多數,圖片來源於網絡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目前已經花掉超過3年的時間。並且考慮到這部電影極有可能成為宮崎駿最後一部作品,所以鈴木敏夫也沒有給它明確規劃出公映時間的死線。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不只是寫給青少年的人生讀本
    1937年的日本,社會形勢複雜,傳統價值面臨崩壞,面對這種情況,身為大學教授的吉野源三郎寫下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書中主要講述了一位十五歲少年「小哥白尼」的生活故事,並通過這些故事,展開他和舅舅之間關於生活的對話和思考。
  • 開學啦,你給孩子的課外讀物準備好了嗎?
    課外讀物,課堂的延續和補充,開拓孩子的視野。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渴望。 今天推薦這幾本課外讀物,讓孩子從心裡愛上讀書。 1.教會孩子接納真實的自我,勇敢的面對自己的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你是最棒的, 4.
  • 你知道孩子的成長需要什麼嗎?
    細想,人生真的是這樣。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成長?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孩子的成長?不是活著活著就老了,甚至是糊裡糊塗的就老了。或許不少人都看過電視劇《都挺好》,「戲」裡有一角色叫「蘇大強」,是由藝人倪大紅飾演,扮演的是一個不講道理,甚至讓人生厭的父輩。可是,有多少人想過,現實生活中有多少「蘇大強」呢?
  • 【父母道·成長父母】改變您人生軌跡的重要三天!
    【成長父母】誠邀您參加本場成長之旅,提前預約報名。現在已經開始火熱報名中!縱觀國內外的教育訓練體系,《父母道》家長訓練體系是當今世界少見的深度洞見之旅、生命成長道路!讓您從父母的角色入門,成就幸福人生!
  • 《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一個人真正活出自我,是多麼不容易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生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然而,怎樣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都很困惑,知名心理暢銷書作家武志紅,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 孩子成長路上的精神導師,劉墉給孩子的成長書
    教育的方法沒有絕對,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具有差異性和不平衡性;也沒有絕對教不好的「孩子」,作為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來對待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要在不同的嘗試教育中,尋找到了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方法。 劉軒如今的成就,和他小所接受的教育密切相關,更是因為他有一個會教育的父親——劉墉。
  • 黛安娜王妃:活出孩子欽佩的樣子,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更是孩子在鏡中的原型。魯米曾在詩中寫道:我體內有個原型。它是一面鏡子,你的鏡子。你快樂,我也會快樂。你愁苦,我也會愁苦。曾奇峰說,父母分三種:第一種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批評你;第二種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忽視你;第三種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鼓勵你。而且,孩子最初的人生體驗,都是從與父母的關係中獲得的。
  • 宮崎駿又一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不論好不好看都會力挺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動漫的快速崛起,唯有宮崎駿的動漫可以讓你在這喧囂的生活之中,慢下腳步,細細品味。代表作《龍貓》《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等也動漫吸引了不少的粉絲,唯美的畫風。最有特點的就是他所講述的故事,哪怕是一片雲朵,一滴淚水,仿佛都在告訴著我們,這個生活是充滿意義的,生活的是美好的,讓我們充滿希望的活下去。
  • 請不要讓孩子的人生,活成你的人生
    作為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師,又是監護人的父母,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誡孩子,「是好好學習,不能比別人差,如果現在不努力,就要落後。」但獲得的效果卻微乎其微。但從阿德勒的「人生課題」來看,父母類似「這都是為你著想」之類的說法,無疑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面子和虛榮心而已。
  • 讓每一個孩子都活出與眾不同的璀璨人生
    有心栽樹樹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老話說得很準,如果刻意地追求在多數情況下均會收穫適得其反的結果。90與00後的孩子們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教育一直是家長和老師頗為頭疼的難題。全家兩代6口人,只能關心愛護一個小寶寶,就算有再大的心也會養成孩子嬌蠻的個性,自私的品性,唯我獨尊的壞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