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拉罐、毛線、衣架……平時毫不起眼的廢棄物,經過一群小學生加工,搖身一變成了「藝術品」。5日,重慶舉行的「六·五」世界環境日「綠水青山」主題志願服務活動在巴南區人民廣場舉行,在「變廢為寶DIY展示區」,魚洞第四小學帶來的作品備受市民好評,稱其「有創意」。
廢棄物變成「藝術品」
重慶的天更藍、水更清了。據市環保局發布的《2015年全市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按照空氣品質新標準評價,去年,主城區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292天;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良好,61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有49%。
5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網信辦、市環保局等單位在巴南區魚洞街道人民廣場舉行了「六·五」世界環境日「綠水青山」主題志願服務活動。現場,魚洞第四小學在「變廢為寶DIY展示區」展示了學生們的作品,這些精美的「藝術品」,居然是用一些廢棄物做成的。展示桌上,一盞造型特別的檯燈,製作的材料就是市民平時用的一次性飯盒和兩個酸奶瓶。
該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作品都是學校舉行的藝術節上,由學生製作的作品,有毛線粘貼的畫,也有一些手工藝品,材料多為毛線、易拉罐、衣架、紙盒等廢棄物。
記者了解到,魚洞第四小學每個年級都有一個活動室,用來給學生開展手工製作活動。農耕主題、青銅主題、色彩主題……每個活動室的主題都不一樣,而學生製作的材料也全都是一些廢棄物。
「使用過的飲料瓶、舊書、紙箱、舊衣服等,這些不起眼的垃圾都能再發揮作用。」該負責人介紹,學校開展這些活動,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還能讓學生們從小樹立節約、環保意識,培養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
擱置物可以交換「新玩意」
廢棄物可以變成「寶」,擱置物也可以用來交換。現場,有不少市民帶著不穿的舊衣服、舊書、玩具等東西,在「舊物交換區」換自己需要的物品。
「許多物品不用,就被市民擱置在角落,很佔地方。」負責舊物交換的壹家人志願者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後,市民可以把東西帶到壹家人志願者協會交換自己需要的物品。
據了解,今天上午短短幾小時時間,壹家人志願者協會已收到近千件擱置物,包括舊書、舊衣服、玩具等。該負責人還告訴記者,未來,這些東西會被送到貧困地區,解決他們的需求。
此外,市民還在現場體驗了「當半天清潔工」、「環保·心溝通」主題沙龍、「綠色出行·健康你我」環城騎行等活動。
相關新聞
渝中區將監控油煙擾民
記者近日從渝中區「六·五」世界環境日通報會上獲悉,渝中區先行先試,依託環保物聯網平臺,在重慶天地餐飲集中區建立「餐飲油煙淨化設備在線監控」設施,讓嗆人油煙不再擾民。
據了解,渝中區常住人口63.9萬人,約有1200家餐飲店。環保部門在進行餐飲油煙監管時面臨著油煙擾民投訴率高、巡檢工作量大、餐飲企業及其他汙染源多而環監人員少等諸多問題。面臨這樣的管理困境,渝中區環保局率先引入了油煙在線監控系統。
這套系統將對餐飲企業油煙淨化設施使用情況連續不斷地實時跟蹤測定,運用物聯網技術應用平臺,實現監控數據實時採集、傳輸、存儲及以需要的方式形成各種報表,達到對油煙排放的24小時不間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