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閨蜜聊天,她家的孩子都已經快要9歲了。這個年紀的孩子一般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房間,晚上自己單獨睡覺了,可是閨蜜的兒子卻還是每天晚上都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睡在一起。閨蜜也覺得孩子應該逐漸獨立了,就嘗試和孩子商量讓他自己單獨睡覺,可是孩子卻怎麼都不樂意。
這讓閨蜜很是擔心:她不知道孩子的這種情況到底正不正常,擔心一直和自己睡在一起會對孩子不好,可是硬讓孩子分開,孩子又很不高興。
很多家庭其實並沒有一個定數,父母們也都是自己判斷來決定孩子什麼時候分房睡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懂事了,那個時候就可以自己睡覺了。
即使是晚上害怕,只要父母去安慰一下,哄著他們睡著就沒問題了。
還有些家長認為,等到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才是最適合分房睡的。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們已經可以開始學習如何照顧自己了,在學校接受了老師的教育,在家裡也可以鍛鍊孩子們的獨立性。
還有些家長並不是按照具體的年齡,來決定孩子們什麼時候該自己睡覺的。
他們採用一個循序漸進的方式:先和孩子們商量好,先在同一個房間內給孩子獨立出一個單獨的床來,讓孩子逐漸熟悉晚上自己單獨一個床的環境;然後在孩子完全適應後,再和孩子分房睡。
根據心理學家做出的研究調查顯示:父母讓孩子過早或者過晚和自己分房睡都是不好的,這樣都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通常來講,3歲可以作為孩子的分水嶺,在這個年齡父母可以開始和孩子分床睡;等到5歲左右,如果前一階段的過渡期比較順利,父母就可以和孩子分房睡了。
1. 過早和孩子分房睡
如果過早分房睡,會讓孩子對父母的認識變得模糊。孩子小的時候需要身邊有人陪伴,如果父母過早地讓其獨立,不在他們的身邊,孩子就會對父母失去原有的依戀關係,進而使親子之間的關係疏遠。
還可能會因此讓孩子的心理變得脆弱,讓他們的性格內向,對以後社交方面等能力產生負面的影響。
2. 過晚和孩子分房睡
如果父母和孩子分房睡的時間過晚,會影響到孩子的個體化發展以及孩子的獨立性。現在的孩子們很多都比較早熟,在外面收到外界信息影響也較大。
即使孩子還很小,對於性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與理解,但也會多少產生一些兒童性意識,這種意識會比較微妙,對孩子的內心產生一定的影響。
與此同時,孩子的心理與生理上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嚴重的情況還可能讓孩子產生戀父或戀母的情結,這需要家長們特別注意,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其實,以上這些都是給家長們的一個參考建議,具體的分房睡時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父母們可以根據孩子們的心理狀態以及他們平時的需求回應等來判斷,引導孩子形成自己的獨立性。
有些孩子雖然還沒有到文章中說的分房睡的5歲,但是他們已經表現得足夠獨立,對於分房睡也沒有很明顯的抗拒,這樣即使提前分房睡也沒有關係。
反之,如果孩子已經到了適合的年紀,但是家長並沒有在平時的生活中給孩子足夠的關注與回應,也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與關愛,在這種情況下不建議父母和孩子分房睡。
無論是哪種情況,父母都應該提前和孩子進行溝通,然後再根據孩子的反應來決定是否分房睡。
循序漸進對於任何改變來說都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在和孩子協商後,父母可以選擇一個孩子最能接受的辦法,然後再逐漸地讓孩子適應。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們的協助與努力,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成長!
我是萍萍媽媽育兒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