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留學生漢語名詞偏誤及建議

2020-12-10 早晚聽書

蒙古留學生漢語名詞偏誤及建議

李 奧*

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摘 要:近年來,中蒙友好合作關係發展迅速,經貿合作水平不斷提高,此外,全球化的趨勢使漢蒙語言的交流不斷加深,來自蒙古的留學生也日益增多。但是,由於中蒙語言分屬於不同的語系,在習得過程中偏誤也是不可避免的。本篇文章將對蒙古留學生在漢語學習中所存在的名詞偏誤進行細緻分析,並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從而使教師對學習者漢語名詞的掌握程度有大致了解,進一步能夠對名詞的偏誤採取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偏誤;名詞;蒙語;漢語

一、選題意義及研究範圍

蒙古留學生在學習和使用漢語進行交際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由於漢語掌握不好而形成的規律性錯誤(即漢語偏誤),也由此反映了說話者的語言能力和水準。漢語名詞是漢語詞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漢語名詞的偏誤分析有利於對外漢語教師了解蒙古留學生的漢語學習障礙,在學生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名詞基礎上,引導其運用詞語對句法進行操練。因此,對於對外漢語教師來說,漢語名詞偏誤分析是很必要的。

在漢語中,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或時地等的名稱。名詞包括專有名詞、普通名詞、時間名詞、處所名詞和方位名詞。我們要進行漢語名詞偏誤分析研究,就要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

二、名詞偏誤研究的步驟

蒙古留學生的漢語名詞偏誤屬於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偏誤,所以,研究的步驟也應遵循第二語言偏誤分析的步驟。本篇論文採用了以下五個偏誤研究的步驟進行漢語學習過程中名詞偏誤的分析研究。

(一)搜集語料:從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蒙語學習者的口頭和書面表達或聽力理解中選擇供分析用的語料。

(二)鑑別偏誤:在區分所找到的名詞偏誤是有規律性的偏誤還是偶然的失誤的同時,還要區分是結構形式的漢語名詞偏誤還是語用的名詞偏誤。

(三)對名詞偏誤分類。

(四)解釋名詞偏誤產生的原因。

(五)評估名詞偏誤的嚴重程度,是否影響到交際。

三、蒙古留學生存在的漢語名詞偏誤

魯健驥先生在《偏誤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中提到過,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偏誤,從形式上說,分為四大類型:漏用、誤加、誤用和錯位。名詞的偏誤分類和其他詞類基本一致,在分析蒙古留學生的漢語名詞偏誤時,我們也將名詞的偏誤分為四類:名詞的漏用,名詞的誤加和名詞的誤用和名詞的錯序。

(一)名詞的漏用

名詞的漏用是指根據句子的內容本來要用名詞的,可是沒有用;或者是本該與其他名詞同時出現,卻只用了一個,致使句子的意思不明確。

1.普通名詞的漏用

例(1)*魯迅紹興。

(2)*這次參加桌球競賽的,只有一個是專業,其他都是業餘。

「紹興」是地點名詞,不能夠直接作專有名詞「魯迅」的謂語,修飾名詞,句中遺漏了「人」,所以例(1)應該改為「魯迅紹興人。」「專業」、「業餘」都屬於多音節區別詞,區別詞與名詞很相近,但是和名詞又不是完全相同的,不能作主語或賓語,也不能受數量短語修飾。所以例(2)遺漏了「選手」,應改為「只有一個是專業選手,其他都是業餘選手」。

2.方位名詞的漏用

例(3)*她悠閒地坐在椅子。

(4)*你不要把髒衣服放到柜子。

例(3)漏用了方位名詞「裡」,例(4)漏用了方位名詞「上」。在漢語中,方位名詞通常附著於其他名詞後,表示空間位置;少數方位名詞,如「前、後、之前、之後、內、之內、以內」可表時間,放在修飾詞語之後。蒙古留學生在漢語開始階段的學習中,由於沒有完全掌握方位名詞的概念和用法,往往漏用方位名詞。

(二)名詞的誤加

誤加是不必用而用,名詞的誤加偏誤在這裡是指蒙古留學生由於受母語蒙古語或目的語漢語規則的泛化,在語句中任意增加名詞造成的偏誤。誤加偏誤會使句子顯得囉嗦、生硬,甚至不能夠準確表達語義。

1.時間名詞的誤加

例(5)*冬天寒假,他去了哈爾濱。

(6)*秋天中秋節的時候,棗子就熟了。

(7)*過去往事我不想說了。

例(5)中的「冬天」和「寒假」都屬於時間名詞,兩個詞語的意思相近,只是範圍有所不同,二者連用,造成了句子的綴餘現象,影響了表達的簡潔性,應該去掉「冬天」;對比來說,「寒假」意義更為準確。同樣,例(6)中的「秋天」和「中秋節」兩個詞語重複,語義不通順,應該去掉「秋天」;對比來說,「中秋」的範圍更為精準;例(7)中「過去」、「往」都表示過去,構成語義重複,應去掉「過去」;對比來說,「往事」更為簡潔。

2.處所名詞的誤加V例(8)*我家旁邊周圍沒有商店。

(9)*今天女兒河河岸水邊有很多人。

處所名詞的誤加多源於留學生對漢語語言規則的不熟悉,為了強調自己所說的話,給句子多加了名詞,造成了綴餘現象。在例(8)中,「旁邊」和「周圍」都是表示地點的處所名詞,兩個詞用在句子的同一處就容易產生語義的重複,造成偏誤,應刪去其中一個。在例(9)中,「河岸」、「水邊」都表示在河的邊上,使句子發生了綴餘現象,應刪去其中一個。

(三)名詞的誤用

名詞的誤用偏誤是指根據句子意思,本來該用名詞甲,卻用了名詞乙,造成了句子與所要表達的意思不一致。按照名詞的類別劃分,可以大致分為三類:時間名詞的誤用,處所名詞的誤用和其他名詞的誤用。

1.普通名詞的誤用

例(10)*打掃街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11)*這是一起嚴重的事。

現代漢語裡面詞語結構經常會有雙音節化的傾向,這要求雙音節後面的詞語也要與之匹配。而例(10)中的雙音節動詞「打掃」應該與雙音節名詞「街道「相匹配。例(11)也是同理,「嚴重」應該與「事故」相搭配,所以,應該分別改為「打掃街道」、「嚴重的事故」。蒙古留學生在使用名詞時候,會出現將動詞、形容詞與名詞搭配不當的情況,這需要在日常多加注意。

2.時間名詞的誤用

例(12)*斯琴說:「媽媽,下年我就七歲了。」

(13)*下天,我把東西給你送過去。

(14)*明月,我要去北京旅遊。

雖然時間名詞「年、月、天」都是表示時間段,但是用法並不完全相同。

由於蒙古留學生在學習中最先接觸到的時間名詞是「天」,學習到「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在以後學習「年、月」過程中,受「天」的用法影響,出現類似「昨年、今月、後月」的用法錯誤;或者學習了「月、年」而忘記了前面學習的「天」的用法,導致這幾個時間名詞的用法混淆,造成「下個天,下一天,下年」的偏誤。所以,在例(12)中,應將「下年」改為「明年」或者「過年」;例(13),應把「下天」改為「明天」;例14)中,「月」是個較為特殊的名詞,它不與「昨」、「今」、「明」連用,與指示代詞連用時要加「個」,所以應把「明月」改為「下個月」。

3.處所名詞的誤用

(15)*斯琴喜歡在食堂中吃飯。

(16)*他不想和她在這些問題裡爭吵。

方位名詞「中」和「裡」語體色彩不同,「中」一般用於書面語,例如,書中講述了很多道理;「裡」用於口語,如,這裡真的很美!「上」與「裡」均可置於名詞後表範圍,但仍有不同:「上」一般用在抽象名詞後,「裡」則不能用。所以,例(15)應改為「食堂裡」,例(16)應改為「問題上」。

4.其他名詞誤用

蒙古留學生經常會誤用詞語「家」和「家人」。例如:

(17)我喜歡和我的家生活在一起。

(18)我的家很熱情。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家和家人含義明顯不同。家是指共同生活的眷屬和他們所住的地方。而家人指家庭成員。所以,家主要是指處所,而家人主要指人。蒙古學生混淆了二者的詞彙意義造成了偏誤。例(17)、例(18)在句子中都是想表達家庭成員的意思,所以,應把「家」改成「家人」。

(四)名詞的錯序

名詞的錯序是指名詞的位置擺的不對。

例(1)*我這種花很喜歡。

(2)*我妹妹一本書送。

(3)*售貨員給齊齊格十元找。

漢語初學者常把作賓語的名詞放在謂語動詞前面,如例(1)中,「花」作賓語,應當置於動詞後面,應改為:「我很喜歡這種花。」此外,這種偏誤情況在數量賓語或者雙賓語句子中最為明顯。如,例(2)和(3)中,賓語位置錯誤,應分別改為:「我送妹妹一本書。」和「售貨員給齊齊格找十元。」

(4)*我買了後天火車三張票。

當時間名詞、地點名詞和普通名詞等作定語時,要觀察定語和中心語的緊密程度,按照句義進行多層定語的排序。如例(4)中,應該改為「我買了三張後天的火車票。」

四、名詞偏誤原因分析

(一)母語負遷移

蒙語中的名詞可以做狀語,後面可以加否定詞,而且大部分名詞後面加後綴表示複數,名詞作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前面。而在學習漢語時,蒙古留學生由於對漢語名詞的特點了解得不清楚很容易說出下面的句子:

(1)*他姐姐讓聽。(他讓姐姐聽。)

(2)*她不醫生。(她不是醫生。)

(3)*教室裡有桌子們。(教室裡有很多桌子。)

(4)*我送妹妹文具們。(我送妹妹很多文具。)

以上這些偏誤在蒙古留學生的初級學習者當中很常見,主要是由於這些漢語學習者在不熟悉目的語規則的情況下,只能夠依賴母語知識,從而在目的語學習中產生了母語負遷移。

(二)目的語知識泛化

蒙古留學生在學習了「一個月」、「一個星期」以後,在學習「年」和「天」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套用「個」,從而導致了語法方面的錯誤。這種錯誤在蒙古留學生身上發現的相對較少。

(三)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的影響

有的蒙古留學生完全依賴字典,把字典上的解釋、例句不加區分的用到自己的話語中,結果鬧了笑話;也有些留學生認為某些名詞對他來說比較難,或者是他由於某些名詞不好聽、不好讀,故意迴避,從而造成偏誤。

(四)學習環境的影響

有時候,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對名詞的解釋和引導不夠,甚至做出不正確的示範,教材的針對性不強或者是編排不當,課堂訓練的偏差等,都屬於學習環境的影響範疇。在名詞中,教師講解了「們」的用法,只給出了兩個相應的例句,並沒有進行相應的針對性練習和拓展,或者是與蒙語進行對比,來講述兩種語言的不同點,所以學生就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們」就應當放在名詞後表示複數,以至於產生名詞複數的偏誤。

五、建議

(一)我們對外漢語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名詞偏誤是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現象,而且它要伴隨習得過程的始終。並且,隨著學習水平的提高,偏誤逐漸減少。同時,不是所有的偏誤都會自行消失,有些偏誤可能會產生僵化的現象,因此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習者改正名詞偏誤,促進學習者第二語言習得。

(二)教師可以利用對比分析和偏誤分析方法,預先了解蒙古留學生可能產生的名詞偏誤及偏誤的來源,以便在教學中掌握主動;從一開始就提供正確的示範,讓學生正確的模仿、記憶和運用,並幫助學生克服偏誤。

(三)糾正留學生的名詞偏誤,要對偏誤的性質分析:是理解的還是表達的偏誤,是口語的還是書面語的偏誤,以區分輕重緩急。同時還要看偏誤發生的場合,採取不同的糾正方式:在對名詞的語言形式進行訓練時,無論是語音的還是詞彙、語法的偏誤都應該從嚴糾正;在進行交際性練習時(如演講、對話等)則應該避免當場糾錯、影響學習者的交際活動。最好辦法是啟發學生自己發現並改正偏誤。

(四)精講多練的教學原則同樣適用於對外漢語名詞教學,蒙古留學生中出現了較多同義詞和近義詞用法弄混的情況,教師應該引領和幫助學生區分,讓學生多練多用,多進行辨析。對於差別不大的詞語,如「家、家人,人、人們」這類詞語,要注意分析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通過造句進行鞏固,以避免在使用時產生混淆。

(五)對於以蒙古留學生來說,糾正漢語名詞的偏誤應當了解偏誤來源,有針對性進行糾正,同時學習者應該了解名詞偏誤產生的原因,學會自己分析語言偏誤,在教師進行糾正後,學生應該及時進行調整,從而更好掌握名詞的使用規則,減少偏誤的出現。

六、結語

不管是在現代漢語學習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名詞都是最普通,不可或缺的詞類之一。漢語不僅作為本體,也作為第二語言被重視和進行研究。但是,漢語名詞研究還沒有達到深化和詳細的程度。由於本文水平有限,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儘管如此,本文儘量分析了蒙古留學生的名詞方面遇到的偏誤,希望為蒙古留學生提供一份參考,也能有助於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 參 考 文 獻 ]

[1]劉珣.對外漢語教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包雙喜.蒙古國學生漢語偏誤分析[J].漢語學習,2007(4):40.

*作者簡介:李奧(1994-),女,蒙古族,遼寧葫蘆島人,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師範)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H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7)05-0225-02

相關焦點

  • 5國81名留學生在貴州參加「漢語四六級考試」(圖)
    來自越南、寮國、柬埔寨、韓國、蒙古5國的81名留學生在貴州唯一網絡考點貴州盛華職業學院參加中國漢語水平考試。 趙敏攝原標題:81名外國留學生在黔參加中國漢語水平考試中新網惠水4月16日電(楊雲張輝偉)4月16日,來自越南、寮國、柬埔寨、韓國、蒙古五國的81名留學生在貴州盛華職業學院參加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本次考試等級從四級至六級,涵蓋了漢語聽力、閱讀、書寫三方面。
  • 81名外國留學生參加漢語四六級考試:我愛中國
    4月16日,來自越南、寮國、柬埔寨、韓國、蒙古五國的81名留學生在貴州盛華職業學院參加中國漢語水平考試。本次考試等級從四級至六級,涵蓋了漢語聽力、閱讀、書寫三方面。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漢語,越來越多的外國青年人願意理解和學習漢語。隨著漢語在世界各國的不斷普及,參加中國漢語水平考試的學生人數也逐年增加,許多外國學生在進入中國前或在中國學習期間都希望能夠通過中國漢語水平考試衡量自己的漢語水平。「中國漢語水平考試作為對漢語的水平評估考試,對希望留在中國或是想與中國交往的外國年輕人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 北京大學2021年亞非蒙古語言文化考研經驗備考指導匯總
    研究生培養方向:亞非語言文學專業——東方文學、非洲文學與文化、蒙古語言文化、跨境語言學與滿通古斯語族比較研究方向,授予碩士、博士學位。蒙古語言文化教研室成立於1949年,是國內最早開始從事蒙古國通用的喀爾喀方言與西裡爾蒙古文教學和科研的單位。
  • 蒙古外交部:出國留學生不必急於回去上課
    因此,蒙古外交部提醒稱,出國留學生不必著急回去上課。據統計,蒙古國有4萬多名留學生在其他國家高等院校學習。其中人數最多為南部鄰國—中國,有1.2萬人。另外,到美國、俄羅斯和韓國的留學生因開學的理由,提出了前往留學國家的申請。
  • 現代漢語 實詞:副詞、形容詞、動詞、名詞
    (關聯)三、時間副詞vs時間名詞相似點:既表時間,又可作狀語區別點:1.副詞不能作主語、賓語、定語           2.介詞+時間名詞=介詞短語→作狀語 eg.從現在、比剛才四、副詞vs形容詞區別點:1.形容詞能修飾名詞作狀語、作謂語,前加程度副詞,副詞不行2.形容詞能單獨回答
  • 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的特點      確認偏誤是一種更強的效應,稱為確認偏誤人們傾向於按照自己的偏好來錯誤地解釋與自己觀念相左的證據。在學術上,信念固守的作用,如果人們一開始就相信有效市場假說,那麼即使有市場無效的證據出現,他們仍然會堅持有效市場假說。
  • 英語「形容詞+名詞」偏正結構的理解及其翻譯
    英語中所指的定語短語(偏正結構),是指英語中"形容詞+名詞"(簡稱"a+n")這一語言現象結構,要討論的是這種結構的邏輯關係及其在英漢翻譯中的處理。在現代漢語中,偏正結構的修飾語和中心語有各種不同的關係,具有領屬、限制和描寫的性質。英語中「形容詞+名詞」結構的性質和漢語有相同的一面。在翻譯中可以運用漢語的偏正結構來處理。
  • 英語名詞轉譯為漢語動詞
    英語中的動詞幾乎都有一個相應的名詞,用以表示動作、行為或動作的結果和狀態,一般稱為動作名詞或動名詞。這些具有動作意義的名詞或動名詞譯成漢語時,往往需要轉譯為動詞。尤其是帶有介詞短語後置定語的這類名詞更是如此。試看以下各例。
  • 越南留學生範氏理:想回家鄉做漢語教師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0月29日電 題:越南留學生範氏理:想回家鄉做漢語教師於翔 楊迪黃皮膚、黑頭髮,略帶口音的普通話,如果不是「自報家門」,你很難想像眼前這位名叫「範氏理」的女孩來自越南。10月29日,記者見到了正在寧夏大學就讀博士的越南留學生範氏理,「不像外國人」是她給人的第一印象。看中國電視劇是範氏理的業餘愛好。
  • 莫讓字母詞擾亂漢語語言環境
    對此,有專家認為,英文縮寫詞應該儘量少用,但完全不用不太現實;有專家認為,維護母語是必要的,「媒體應該引導漢語的規範使用」;還有專家認為,在正式新聞報導中,可以以中文為主,雙語並行,而在日常生活中,則可以順其自然……那麼,對待漢語中的外來字母詞,尤其是科技術語字母詞,到底應採取何種態度和做法?本報邀請了幾位專家,請他們以科技術語字母詞為主,談談各自的看法與建議。
  • 海外小留學生的痛:漢語,太難了!
    可是,因為漢語學習難度等原因,歐美年輕人近年來正在放棄漢語學習和中國研究。這個空白,正在被中國的海外留學生填補:漢語母語、英語流利,而且熟悉東西方文化。可是,在海外就讀的小留學生,不同於在國內滿世界報英語學習班的小夥伴們,反而對漢語學習產生了畏難情緒。一個是漢語本身的難度,還有一個是漢語傳統教學相比英語,方法和內容更單一。
  • 英語比漢語難學?這份留學生的漢語試卷,多少國內同學敢說容易?
    很多人都說,作為中國人,咱把漢語學好就得了,幹嘛要學英語啊?或者學學就可以了,幹嘛要在高考中弄成150分的主科呢?這樣質疑的學生和家長不在少數,包括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甚至他們還以議案的方式向教育部提出取消英語科的建議。
  • 投票衝刺 | 他們是復旦留學生, 用漢語為你朗誦世界上最美的詩
    「2017上海市中國留學生詩文誦讀大會」並順利進入複賽(此處應該有掌聲)上海市留學生詩文誦讀大會旨在讓國際友人深入感受中華經典詩文,加深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了解和熱愛,提升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審美素養,傳播好中國文化,闡釋好中國特色
  • 現代漢語中不對稱現象和外漢語教學
    在傳統語法中,我們一般都將漢語的句型總結為「主語+謂語+賓語」(即SVO)結構,認為這是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句型,韓國留學生由於韓文的習慣會經常把賓語放在主語的前面,例如「你飯吃了」「你水喝了」等。針對韓國人出現的錯誤,我們會指出漢語和韓語的語法序列是不一樣的,但是漢語序列也有不對稱現象,例如:「飯做好了」「衣服洗好了」「實驗做完了」在現代漢語中又是成立的。
  • 留學生來華不只為學漢語
    國內有能力開出高層次專業全英文項目的大學寥寥無幾留學生來華不只為學漢語來源:文匯報 2010-09-02  這幾天,位於清華大學紫荊公寓22號樓2層的外國留學生工作辦公室格外熱鬧,一個個老外忙著在這裡諮詢、登記與註冊——他們是清華新來的研究生。
  • 確認偏誤:曹操殺呂伯奢的背後真兇!
    今天我們把這種先入為主的錯誤叫做「確認偏誤」。確認偏誤(或稱肯證偏誤、驗證性偏見)是個人無論合乎事實與否,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見、猜想的傾向。也就是說人們習慣於轉換信息,讓信息和我們現有的理論、世界觀以及信念相兼容。換句話說,確認偏誤會讓我們過濾掉與我們的現有觀念相矛盾的新信息。所以對於曹操來講,逃亡路上人人都是值得懷疑的,更別說在呂伯奢家裡聽到了「綁起來殺了」的話語了。
  • 孫玉文:《漢語歷史音韻學·上古篇》指誤
    近代漢語出現的「疤」,根據楊耐思先生《中原音韻音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的體系,可擬為*cpa。這個詞跟佤語的*pliak連音近都談不上。即使算關係詞,也只能算借詞。是漢語借自佤語嗎?不可能,因為漢語的「疤」是由「瘢」變來的,不是借自外族語。是佤語借自漢語嗎?也不太可能,如果借自漢語,為什麼不用*cpa或跟*cpa讀音相近的音節來借,而用跟「疤」讀音很遠的pliak來借呢?
  • 對外漢語教學中值得推薦的遊戲有哪些?
    那麼,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都有哪些遊戲值得推薦呢?對外漢語教學遊戲設計之量詞遊戲名稱:量詞搭配遊戲對象:漢語初級一外國人遊戲準備:量詞卡片,名詞卡片。名詞可根據情況設定。遊戲方法:老師準備好名詞和量詞兩類卡片,每張小卡片上只寫一個詞。將學生分為兩組比賽,兩組學生輪流抽取一個量詞一個名詞,並隨意說出一個數詞,如果名詞量詞剛好搭配,例如:「一、輛、車」,則得1 分。另換另一組學生。若不搭配,例如「三、本、紙」則學生必須說出「三本書」及「三張紙」方可得1 分。說錯任一個或者說不出則無分。最後看哪組分最高。
  • 華說心理(第一期):讓你失敗的確認偏誤
    是一種涵養,聽我的課不收錢,但是希望你幫我宣傳今天我想講的有一個重要的心理學話題那咱們今天既然是開篇嘛 自然就要說個大的,說個牛的我想來想去 只有一個堪當如此大任 他的名字叫做確認偏誤 是所有思維錯誤之父有人華子,你給我講怎么正確不就得了 為什麼要講什麼是錯嘞這就要涉及到人類另外的心理機制了 人這種生物對失去的敏感要遠遠大於得到的
  • 《漢語大字典》標點訂誤
    《漢語大字典》標點訂誤編著者:楊濤 楊寶忠 著定價:¥30.00ISBN:978-7-5013-6435筆者將使用《大字典》第二版過程中發現的部分標點問題稍加整理,撰成《〈漢語大字典〉標點訂誤》一書。全書訂正《大字典》第二版標點失誤350條,每條至少存在一處標點失誤,有的條目標點失誤多至四五處。為便於讀者查閱《大字典》、編者再次修訂《大字典》時作參考,所有條目依在《大字典》第二版出現的次序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