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各國應對電信詐騙方法:德國用技術手段幫民眾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音樂水果

  近日,兩名來自山東的年輕人因遭遇電信詐騙而不幸身亡的消息格外引人關注,電信詐騙這一社會痼疾也由此再次暴露於公眾面前。

  如今,通過電話和簡訊詐騙受害人錢財的新聞層出不窮,電信詐騙已經成為了屢見不鮮的社會問題。其實,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為終結電信詐騙做出努力,以更好地保護公民的隱私和財產。比如,日本政府免費給老人安裝電話錄音機,當系統識別出詐騙電話時,老人會聽到警報;澳大利亞民眾可以申請免費的「電話號碼保護」服務,這樣就可以拒絕所有市場營銷人員來電;美國也有「拒絕電話名單」平臺,民眾就可以遠離廣告推銷的騷擾;巴西的銀行甚至買了保險,幫客戶追回被盜刷的資金。

  無論是採用法律手段還是科技手段,各國都走在終結電信詐騙的路上,希望不會再有以生命為代價的案例出現。

  [澳大利亞]

  案例——假冒移民局行騙

  2016年6月,澳大利亞移民局在社交媒體上發出警告:「有人冒充澳洲移民與邊界保護部的工作人員,要求支付費用,請保護好自己,免受移民欺詐。」原來,近期出現了一批假冒移民局員工的詐騙者,他們將撥出的號碼偽裝成移民局的電話號碼,向受害人索要錢款,如果不繳納「費用」,詐騙犯就會謊稱受害人面臨被驅逐出境的情況,受害人的國籍包括中國、印度、斐濟等。

  移民局發現,更改顯示的來電號碼只是詐騙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謊稱是移民局員工,第三步就是威脅受害人。因此,如果有人接到含有這三個步驟的電話,就應該提高警惕。通常,移民局官方的諮詢電話號碼僅用於接聽諮詢電話,從來不用於呼出電話。而且,移民局不會通過電話這樣的聯絡方式要求付款,這不在工作流程範圍內。

  同時,移民局還總結了常見的詐騙理由,比如詐騙犯持有受害人的護照信息和生日信息,告知受害人出生日期不正確,需要支付費用來進行更正,不更正就要被遣返回國。一旦接到這種電話,就要立即掛斷,並向所在的州和行政區政府舉報。

  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公署副署長Delia Rickard表示,每年都能收到幾百個這樣的舉報案例,這屬於嚴重的欺詐,詐騙犯針對的都是「害怕被驅逐的持臨時籤證的居民」。由於社交媒體的流行,詐騙犯從中獲取受害人的個人信息,以增加他們行騙的可信度。Delia Rickard估計,遭受這類詐騙的受害者人數遠超過幾百個,她確信,這是語言和溝通的問題,很多居民對政府部門也缺乏足夠了解。

  除了電話詐騙,移民局還將電子郵件詐騙列為常見的詐騙手段之一。詐騙者利用後綴為「.pn」的郵件聯繫受害人,告知受害人通過抽獎被選中,有資格獲得「安置計劃」的名額,並要求受害人提供個人信息文件,通過銀行向某個帳戶匯款後,就可以獲得工作籤證或綠卡。

  應對——可申請免費「電話號碼保護」服務

  為了防範詐騙犯的騷擾,民眾可以向澳大利亞電話局申請免費的「電話號碼保護」服務,這樣就可以拒絕所有市場營銷人員來電。這項服務是免費的,但也有詐騙犯謊稱要支付一定費用才能開通。為此,澳大利亞政府還設立了專門的報案網站,以方便民眾舉報詐騙電話等信息。

  [巴西]

  案例——信用卡被盜刷很常見

  巴西主流媒體《環球報》等統計,電信詐騙在巴西的詐騙案件中佔比達到35%,比例最高。主流媒體還總結了巴西國內主要的電信詐騙方式,如詐騙犯偽裝成可口可樂、大眾等知名企業工作人員通知受害人獲獎,讓受害人先支付一筆款項,隨後才能得到獎品。不少受害人都是用信用卡支付的,由於巴西網站的保密功能較薄弱,只要輸入信用卡號、用戶名和安全碼,就能隨意消費,所以在巴西,信用卡被盜刷很常見。

  應對——銀行購買保險 以讓保險公司支付盜刷成本

  為了應對這種困境,巴西各大銀行專門購買了保險。只要客戶打電話申訴信用卡被盜刷,銀行經過核實後,在兩周時間內就可以將款項退還給客戶,並凍結相關帳戶,盜刷的成本則由保險公司來支付。

  [日本]

  案例——「是我,是我」式詐騙層出不窮 老人屢屢中招

  日本警方發現,近年來,詐騙犯之所以能騙過老人,主要是他們抓住了老人們急於求醫問藥和保全財產的心態來實施騙術。

  比如,2014年,日本神奈川縣的一位老人在電信詐騙中被騙走1800萬日元。她先是接到了一個聲稱在證券公司工作的男職員的電話,對方詢問她是否對股票有興趣,她回答沒興趣,但對方還是說服了她,以她的名義來購買股票。過了幾天,這位男性又給老人打電話,聲稱用她名義購買股票的事情暴露了,隨後,老人又接到一個電話,說金融廳要調查這件事,她的存款很可能會被全部沒收。這個人建議老人將1800萬日元的存款分5次通過郵局快遞到指定的地址。老人匯完存款後,發現聯繫不上對方,這才報警。

  2012年,東京的一個健康食品公司在電話推銷中告訴老人,他們的產品不僅可以治療高血壓,還能緩解老年痴呆症。大部分老人都輕信了,並以每瓶5萬多日元的價格來購買這家健康食品公司的產品,購買人數超過7600人。當老人們的子女聽說這件事後,紛紛覺得不對勁,立刻報警。最終,日本消費廳對這家健康食品公司的違法行為做出了停業3個月的處分,並處以巨額罰款。

  除此之外,詐騙犯還愛謊稱自己是老人的孫子、孫女或者其他親戚,他們以「短期內缺錢」為理由來騙人,當老人詢問具體情況時,詐騙犯會說「是我,是我」,同時提供銀行帳號,讓老人往這個帳號中存款或轉帳。這種詐騙方法被日本媒體稱為「是我,是我」式電話詐騙,它始於2003年,於2004年達到高潮,在媒體的呼籲和警方的打擊中沉寂。但是,從2011年開始,這種「是我,是我」式詐騙又被詐騙犯廣泛使用。當「是我,是我」式電話詐騙案頻頻發生時,警方會在每月15日出動警力上街巡邏,因為15日是日本政府發放養老金的日子,這一天會有大量金錢存進老年人的帳戶。警察嚴密監視和保護約8.1萬臺自動取款機,以阻止針對老年人的銀行轉帳詐騙行為。

  日本第一個「是我,是我」式詐騙犯出獄後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他在書中寫道,從20歲開始,他就偽裝成「小輩」,向接電話的「長輩」要錢,一年內竟然騙到了1.8億日元。被抓進監獄後,警察還讓他總結如何防範這種詐騙,他發現,大阪的老太太是最不好騙的,因為她們都有「聽聲識人」的本事。有次他遇到一個大阪的老太太,總是岔開話題不斷追問他,最後老太太笑著告訴他:「我只有兩個孫女,沒有孫子。」因此,他總結道,應對「是我,是我」電話詐騙的最好方法就是與騙子多聊幾句,因為騙子並不知道實情,說多了難免露餡,老人就會提高警惕的。

  2015年5月,日本《AERA》雜誌刊出了一篇調查報告,報告稱,2014年日本電信詐騙涉案金額超過550億日元,刷新了最高紀錄。寫這份調查報告的記者深入了解了日本的詐騙犯,發現詐騙犯大多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由於童年貧困,讀書不多,又缺乏社會經驗,因此,這些年輕人就成為了詐騙公司洗腦的目標。詐騙公司是這樣給他們洗腦的:「從那些有錢的老年人手裡弄點錢過來,不是犯罪,你們儘管放心去弄。」於是,這些年輕的詐騙犯們在實施電信詐騙時,不僅有一種「劫富濟貧」的「俠義感」,更產生了一種畸形的仇富心理:「憑什麼你們可以有錢,而我那麼窮?」

  記者還採訪到了19歲的M,M是某電信詐騙集團的一名成員,也是日本目前為止唯一一位接受採訪的電信詐騙集團成員。M從小家境貧寒,與母親相依為命,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母親每天只給他一枚500日元硬幣生活,既不在家,也不給他做飯。他的學生時代就是在打遊戲或看電視中度過的,去學校也是為了吃免費的午餐。後來,M因為破壞自動販賣機偷零錢、在停車場砸車偷東西被關進了少年管教所。當他被釋放出來後,就受到同樣考不上高中的學長邀請,加入了電信詐騙的行當。邀請他的學長是這樣開條件的:全職的話,月薪是50萬日元,提成是詐騙金額的15%;兼職的話,月薪是5萬日元,提成是詐騙金額的3%。M告訴記者,他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因為從來都沒有掙過這麼多錢。

  《AERA》的調查報告認為,電信詐騙是整個社會長期漠視貧富差距的結果。雖然兒童的貧困不是近些年才出現的,但並未得到足夠關注。這讓本身就缺乏家庭溫暖的貧困兒童無法得到社會的關愛,他們更不會向福利機構求援,只能自生自滅。

  應對——免費安裝電話錄音機 防止老人上當

  2012年,日本警方共接到20多萬起電話詐騙報警案,其中,60%的受害者是60歲以上的老人。究其原因,就是日本的老人大多有一定積蓄,他們對於新型的詐騙手段缺乏辨識能力。為了防止老人上當受騙,日本政府決定給他們免費安裝電話錄音機,用電話錄音和警報的方法,及時提醒老人,幫他們辨別騙子的伎倆。

  從2013年開始,日本消費廳開始每年撥款約10億日元,專門用於在老人的家庭電話上安裝一個錄音機,幫助他們防範不法分子。由於日本西南部佐賀轄區電話詐騙特別多,佐賀地方政府率先得到了1000萬日元的撥款,為轄區內的老人家中座機安裝了免費的電話錄音機。

  電話錄音機是一個長15釐米、寬10釐米的長方形盒子,它被連接在家庭電話上。當親朋好友的電話打進來時,老人可以正常接聽。但是,當疑似詐騙的海外電話或網絡電話打進來時,日本警方反電信詐騙科的系統會對電話號碼進行檢測,如果發現打電話的人的某些詞語有詐騙企圖,系統會向錄音機發出警報信號,電話中就會傳出警報話語,提醒老人警惕上當。當然,這個警報話語老人能聽到,打電話的詐騙犯也能聽到,他們會立刻掛掉電話。但是,電話錄音機有自動錄音的功能,能將詐騙犯的聲音記錄下來,並自動傳回警方反電信詐騙科的系統,方便警察對不法分子進行追蹤。

  [美國]

  案例——謊稱人口普查 以報稅、彩票中獎等為由行騙

  2015年,美國聯邦機構破獲了一起電信詐騙案,被媒體稱為美國最大一樁「冒充稅務部門的詐騙案」。該詐騙集團利用美國人懼怕房產被沒收、坐牢等心理,一會兒在電話裡報出「執法證件編號」,一會兒宣讀「逮捕令」,以權威姿態哄騙受害人,並在過去兩年內通過冒充稅收署工作人員給民眾打電話,騙取了約1500萬美元。

  這個詐騙集團利用電腦技術偽造IP位址,他們行騙時早就掌握了大量的個人信息,如接電話者的身份、稅務資料等。這些信息的掌握讓受害人輕信他們偽造的身份,詐騙犯還威脅受害人:「如果不去轉帳,就等著坐牢吧!」

  一位來自新澤西州的受害人告訴記者,他這輩子從來沒被捕過,當然害怕得不得了,更怕稅收署沒收他的汽車、房子、銀行存款。美國前橄欖球星Frank Garcia也是受害人之一,他在接到電話時也驚慌失措,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我要坐牢了,我要因為逃稅被銬上手銬出現在電視畫面中了!」因此,他按照詐騙犯的指令,分別在不同網店給同一個帳號匯入了500美元,總共匯出4000美元,詐騙犯這才保證了這位前橄欖球星不會被逮捕。

  警署發現,美國的電信詐騙主要是以人口普查名義獲取受騙者信息,以報稅、彩票中獎、慈善捐助等理由行騙。儘管電話調查確實是美國人口調查局收集信息的主要手段,但如果民眾的警惕性足夠高,就會知道人口調查局不會詢問銀行帳戶號、信用卡號、捐款等隱私。

  媒體在報導電信詐騙時,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有一個高端商務人士告訴朋友,自己接到了詐騙電話,那個詐騙犯告訴他中獎信息。朋友很擔心,可這個商務人士滿臉睏倦地說:「沒有後來,我一聽中獎就掛了。頭天加班,我還沒睡醒呢,哪兒有工夫聽他那帶著濃重中東口音的英語!」

  應對——「拒絕電話名單」與主叫號碼ID識別

  200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控制非自願色情和推銷侵擾法》,法律規定,美國全境的電信運營商必須建立一個統一共享的「拒絕電話名單」平臺,所有手機和座機用戶均可在平臺免費登記。任何向平臺登記用戶發送未經同意的垃圾簡訊行為都屬於違法行為,垃圾簡訊包括商業推銷、產品推廣、服務廣告等。用戶要想接收此類簡訊,除非是明確表示同意接收,或者簡訊用於緊急情況。違者將面臨500美元至1500美元的處罰。如果用戶遇到推銷、欺詐的簡訊或電話,可以在聯邦貿易委員會的網站進行投訴。

  美國通信業巨頭,如AT&T、蘋果、谷歌等聯合成立了「反自動呼叫電話打擊行動組」,他們開發出一種主叫號碼ID識別技術,用來屏蔽假號碼撥出的電話。

  [德國]

  案例——歐洲最大電信製造商被騙4000萬歐元

  德國聯邦刑事犯罪調查局調查顯示,自2013年以來,發生在德國的大型電信詐騙案件有250起,其中68起作案成功,總損失達1.1億歐元。其中,總部位於紐倫堡州的萊尼公司在一起電信詐騙中,損失達到4000萬歐元。萊尼公司是歐洲最大的電信電纜製造商,其在羅馬尼亞有4家工廠。詐騙犯偽裝成公司總部,要求萊尼公司位於羅馬尼亞的比斯特裡察工廠向海外帳戶匯款,恰巧,該工廠是唯一被總部授權許可轉帳的工廠。這起案件發生在2016年8月,目前仍未偵破。

  應對——用技術手段幫助民眾甄別騙術

  2003年,德國通過了《聯邦反垃圾郵件法案》,法案規定,任何機構向用戶發送推銷商品和服務類手機簡訊,都要經過用戶的書面同意。在用戶休息時間(21時至次日8時)發送廣告信息,也要再次徵得用戶同意,商家還要在簡訊中標明「廣告」的字樣。除此之外,德國聯邦刑事犯罪調查局聯合其他單位成立了專門機構,用技術手段加強騙術的甄別,以對詐騙行為進行前期攔截。同時,由於電信犯罪越來越國際化,德國正在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

相關焦點

  • 案例分析臺灣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揭秘詐騙黑幕
    辦案民警介紹,「三線」在整個犯罪鏈條中技術含量最高,有著高明的騙術,能應對受害群眾各種問題和質疑。有時候為了一個「大單」,老闆甚至會專門請出「優秀」的「三線」上陣,最終目的就是騙得受害人將錢款匯入指定的銀行帳戶。犯罪嫌疑人如何分贓呢?
  •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手段」系列大揭秘 |(3)既使被騙的精光 卻依然...
    以下文章來源於終結詐騙 ,作者二丫 終結詐騙反詐騙,關注這個就夠了!編者按:近年來,電信網絡技術飛速發展,老百姓「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就能逛遍「世界商場」,這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同時也為不法分子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層出不窮、花樣百出的網絡詐騙方式讓廣大百姓防不勝防。時進年關,這些詐騙分子正要「大幹一票」,帶著非法所得回家過年。
  • 電信詐騙犯罪人數飆升,舊手段難以應對新問題
    最高檢發布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詐騙犯罪58101人,同比上升35%。其中,起訴利用電信網絡手段實施的詐騙犯罪32463人,同比上升77.1%。疫情之下,妨害疫情防控詐騙犯罪多發,檢察機關起訴詐騙犯罪人數佔全部妨害疫情防控犯罪人數的43.4%。如此數據,實在驚人!
  • 海外最近流行的詐騙手法揭秘!應對方法請收好……
    今天小僑(ID:qiaowangzhongguo)就為您揭秘最近海外流行的幾種詐騙手法,解析各種騙局的模式,教你識別並應對此類騙局。假借避疫實施「寵物詐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越來越多人趁在家避疫決定養寵物。
  • 臺灣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揭秘詐騙黑幕
    ——臺灣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揭秘詐騙黑幕新華社記者近日,肯亞將77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遣返中國大陸,其中大陸犯罪嫌疑人32名、臺灣犯罪嫌疑人45名。這是我國首次從非洲大規模押回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犯罪窩點為何設在遙遠的非洲?犯罪嫌疑人如何對中國大陸群眾「隔空」實施電信詐騙?人數眾多的詐騙團夥內部如何分工配合?
  • 留學生遇電信詐騙,結果幫著他們一起騙家長……
    留學生英英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居然幫著電信詐騙分子騙了媽媽六十多萬元!
  • 十二個「錦囊」,輕鬆應對電信網絡詐騙!
    >為您深度剖析揭秘騙子的伎倆【大學生最常見的騙局】結合日常警情,我們統計發現,大學生最常遇見的五類騙局分別是:刷單兼職詐騙、網絡購物詐騙、冒充客服詐騙、交易詐騙、盜用QQ詐騙。在此,為您揭秘三類新騙局。冒充公檢法:從來電恐嚇升級為幫兇上門案例:8月,洪奶奶在家中座機接到一個自稱是北京海定區警察的電話:「你涉嫌一樁重大洗錢案,需要你保密並配合調查。」之後,嫌疑人說不能用座機聯繫,讓老人告知手機號。接著,洪奶奶接到一個顯示為北京的手機來電,恐嚇老人「可能要坐牢」,洪奶奶深信不疑。
  • 《防範電信網絡詐騙》遭遇電信網絡詐騙後應如何應對
    汪清新聞視頻圖文《防範電信網絡詐騙》遭遇電信網絡詐騙後應如何應對大多數人在遭遇電信網絡後都會驚慌失措,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今天的《防範電信網絡詐騙》我們就請公安部門說一說遭遇電信網絡詐騙後應如何應對?
  • 電信詐騙手段翻新 萬一被騙錯輸密碼鎖定騙子帳戶
    西安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局三處處長張濱介紹,利用網上購物進行詐騙案件,冒充電信、銀行、社保、醫保、公檢法工作人員進行詐騙案件和冒充熟人進行詐騙案件,一直位居全市各類電信詐騙案件的前三位,佔2014年電信詐騙案件的72.1%以上。電信詐騙案件手段、方式不斷翻新變化,警方將進一步加強打擊力度,同時也希望廣大市民提高警惕,嚴防上當。
  • 【淨網2020】揭秘!詐騙團夥原來是這樣!看完再說會不會被騙
    今天警方為大家揭秘電信詐騙集團內部組織以及電信詐騙案件的特點01 揭秘電信詐騙內部團夥的特點好多詐騙我們的詐騙集團高層都來自臺灣,電信詐騙集團需要這就是吳忠警方最近掀起的斷卡行動,即打錢用的銀行卡和詐騙用的電話卡。
  • 國外沒有電信詐騙?比你想像得多!揭秘海外騙子的假冒身份和手段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仍然沒有絲毫減少的趨勢,而且詐騙分子在沿用「老套路」外,還玩出了新花樣,採用新的詐騙手法和網絡通信手段,令受害人防不勝防,頻頻被騙。而且電信詐騙不止發生在國內,在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好多個國家都有發生!
  • 淨網2020 大學生防電信詐騙心得體會
    目前犯罪分子多以電話為平臺實施詐騙,其形式多種多樣並日益翻新,犯罪分子主要通過以下手段進行詐騙:一是發布虛假中獎消息;二是利用網絡購物陷阱詐騙;三是利用網絡找工作或借貸騙取保證金、手續費;四是冒充家人、朋友qq或微信騙錢;五是冒充國家工作人員藉由事端騙取匯款。
  • 領取「新生兒補助金」 當心電信詐騙新手段
    領取「新生兒補助金」 當心電信詐騙新手段     本報訊 (記者 劉宇男)12月26日,成都市人口計生委發布公告稱,近日有群眾向該委電話諮詢有關「新生兒補助金」或「寶寶補貼款」領取問題,經核實
  • 日本電話詐騙手段升級,專騙在日華人?這種電話不要接!
    近年來,電信詐騙案件在我們的生活中已屢見不鮮,由於其低成本、高回報、手法簡單等特點,很容易被各種不法分子效仿、傳播,甚至延伸到了海外地區。對於電信詐騙,日本各地警署和我國使領館曾多次發布警告提醒民眾警惕,然而還是有不少人中招。福岡縣警署此前報告稱,當地一名華人留學生接到自稱是「出入境管理局」的電話,稱該留學生與國內一起詐騙案有關,必須回國接受調查,「如果不能回來,就要繳納保證金。」
  • 【警方提醒】如何防範電信詐騙
    01電信詐騙的定義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相關法律規定: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實施詐騙,詐騙公私財物價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詐騙公私財物價值50萬元以上的,最高可判無期徒刑。目前電信網絡詐騙的受騙人群主要包括四大類:大學生、城市外來務工人員、老年人及農村地區人群。
  • 【電詐宣傳】銅普派出所聯合鎮政府召開防範網絡電信詐騙犯罪專題...
    為全面加大防範電信詐騙宣傳力度,切實提高轄區群眾防騙、識騙能力,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詐騙犯罪,有效遏制詐騙案件高發,12月29日,銅普派出所聯合鎮政府黨委、各村(社區)、各企事業單位、網格員、群眾代表等相關人員召開防範網絡電信詐騙犯罪專題會議和節前安排部署會議
  • 2020十大網絡騙局揭秘!網上常見詐騙手段竟然有這麼多
    別急,下面MAIGOO小編就為大家揭秘十大常見網絡詐騙手段,教你輕鬆識別和防範網絡詐騙,並分享網上被騙實用自救方法。No.1什麼是網絡詐騙所謂「網絡詐騙」,就是為達到某種目的在網絡上以各種形式向他人騙取財物的詐騙手段。
  • 打擊電信詐騙宣傳—謹防電信詐騙,牢記「六不一要」
    近年來,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健全,執法部門對電信詐騙的打擊力度也隨之加大,但我們在生活中還是要注意提高意識,主動了解一些基本知識,提升自己的防詐騙能力,以更好地應對各類詐騙。在這裡 小編搜集羅列了8種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希望給更多的人提醒、警示8種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
  • 電信詐騙犯罪實證研究—以刑事法律適用為視角
    組織性是有組織犯罪的本質特徵,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各國放寬了出入境管制與高速發展的國際交通、通信和信息技術等因素的結合,一方面方便了各國之間的交往,另一方面也讓電信詐騙跨國有組織犯罪集團對成員的選擇變得越來越容易,選擇範圍和組織規模越來越大,成員之間的角色分工越來越明確,組織結構越來越緊密,大量電信詐騙團夥以公司等單位形式出現,甚至出現電信詐騙與「套路貸」犯罪中的小貸公司勾結共同實施犯罪的案例,讓詐騙行為披上
  • 預防電信詐騙:一文看懂防範電信詐騙攻略
    電信詐騙套路深,學好知識好防身目前主要的電信詐騙有以下幾種碰到這幾種情況千萬要小心!,公安部官方微博「中國警方在線」近期發布了一則微博,發布了最全60種典型網絡詐騙手段,這些都是血汗錢堆出來的案例,請所有人趕緊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