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入侵或導致地球毀滅 絕不是危言聳聽

2021-01-08 遊俠網

來自歐洲的青蟹嚴重影響美國海岸線上的貝類等原地物種的生存。

  外來入侵物種大節在歐美大片中,曾有各種各樣的外來物種襲擊人類,大到變異蜥蜴、變異章魚、變異恐龍,小到變異蟑螂、變異螃蟹、變異蜘蛛。但現實與大片場景驚人相似。近年來,外來物種入侵已經遍及全球各地。最新數據顯示,在菲律賓發現了16種外來物種,在中國發現了450餘種,而在英國,發現了近2000種。

  雖然大部分非本地物種不被視為威脅,但仍有約15%物種被認為是有負面影響。部分入侵物種往往有極強的適應力,會破壞景觀,摧毀生態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威脅本土生物,破壞當地環境,威脅人類健康。

  錯的生物出現在錯的地方,人類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遭受物種入侵之苦。如英國為了對付12種入侵的外來物種,三年花在除草劑上的費用達到3.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億元)。歐洲每年外來物種入侵造成至少1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4.35億元)的損失。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外來物種入侵是生物多樣性銳減的主要原因之一,影響不容小覷,一些科學家斷言:外來生物入侵可以毀滅地球。

  A 入侵生物適應力強危害大

  外來物種入侵是指生物物種由原產地通過自然或人為的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的過程。如南美的食人魚卻出現在中國的廣西柳州。

  能夠成功入侵的外來物種,往往具有先天的競爭優勢,可以在爭奪養料,陽光,空間,水或食物中戰勝當地物種。通常,入侵物種的共同特點有:高生長速度、強大繁殖能力、快速蔓延的能力、表現性彈性(可以改變生長模式以適應現有環境)、可耐受各種環境、一個很廣的食譜。

  如果這些物種是在強烈競爭或是巨大捕食壓力中進化的,而新環境中沒有競爭者,這些入侵者就可以很快增長。對於一個所有資源都被充分利用的生態系統,入侵物種每一點獲利都是當地物種的損失。然而,這種單方競爭優越性導致當地特種最終滅絕並不是一蹴而就,它們可以共存相當的一段時間,漸漸地當入侵物種的種群數量明顯提升,慢慢適應了環境之後,競爭優勢也變得明顯。

  澳大利亞的褐樹蛇隱藏在船隻和飛機上的貨物裡來到日本關島,嚴重威脅到當地生物多樣性,關島上的鳥類幾乎被其滅絕。

  外來入侵物種佔據優勢後,就絞殺當地物種,對當地物種種類、種群結構、食物鏈結構、生物多樣性等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破壞生態。植物類的部分入侵種,特別是藤本植物,可以完全破壞發育良好、層次豐富的森林;禾草或灌木入侵種佔據空間後,其他的喬木無法生長,形成層次單一的低矮植被類型。

  再比如,如食肉性的紅螺1947年自日本海遷移到黑海,10年後,幾乎將黑海塔烏塔海灘的牡蠣完全消滅。生活在美國東部和南部淡水水域的小型魚,因其愛吃蚊子幼蟲的習性,最早作為生物控制蚊蟲的良方被引入世界各國。但它同時也是一種極具掠奪性的魚,在吃蚊子幼蟲的同時也吃了很多魚卵,讓本土的珍稀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物種受到很大威脅。澳大利亞有過兔災。澳大利亞本來沒有兔子,1859年有移民從英國帶來了12隻歐洲野兔,由於澳大利亞沒有鷹、狐狸這些天敵,兔子幾乎不受任何限制的大量繁殖,到了1907年,兔子遍布整個大陸,與牛羊爭奪牧草,形成嚴重的兔災。在用了打獵、放毒等手法均無效以後,最後引進一種靠蚊子傳播的病毒,能致兔子於死命,才平息了這場兔患。

  B 人類活動是外來物種入侵主因

  在自然界,由於地理、地貌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每一個物種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區域內生存發展,這些物種即本地物種。為了豐富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各國人民需要不斷引進一些外來物種。但引入外來生物是柄雙刃劍。引進外來物種之初或許會帶來不可思議的經濟效益,但之後不得不面臨一系列外業物種入侵問題。外來物種入侵的最根本原因是人類活動把這些物種帶到了它們不應該出現的地方。外來入侵物種問題的關鍵是人為問題,正是由於人為大量引進不熟悉的物種,才大大提高外來物種的不安全性。

  按照傳入的方式,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可分為有意引種和無意引種兩類。專家介紹,外來物種入侵是伴隨引種而產生的,「引種是人們出於提高經濟效益或者某種需要為目的而採取的一種措施,物種交流在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

  一些外來物種卻是人類特意引入,作為觀賞對象或用於其他特殊用途。例如最近風頭正勁的食人魚,就是一種觀賞性魚類。

  很多外來入侵生物是隨人類活動而無意傳入的。通常是隨人及其產品通過飛機、輪船、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作為偷渡者或「搭便車」被引入到新的環境。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加速,國際貿易愈來愈頻繁國際旅遊業的快速升溫,許多外來物種隨著飛機、遠洋輪船等途徑跨洲傳播。例如,亞洲虎蚊乘著輪船等交通工具,把基孔肯雅病毒從東南亞地區傳播到世界各地。人類感染了這種病毒後,會出現高燒、皮疹以及關節疼痛。

  隨著廢棄的塑料物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正向南極洲和一些熱帶島嶼進犯,對當地物種造成威脅。這些垃圾使向亞熱帶地區擴散的生物增加了一倍,在高緯度地區甚至增加了2倍多。與像椰子或木材之類的自然漂浮物相比,海洋生物更喜歡附在塑料容器等不易被降解的垃圾上漂浮,藉助這些載體,它們幾乎可以漂浮到世界的任何地方。再比如,一個去年在日本海嘯中遭衝毀的碼頭橫渡太平洋,近日抵達美國西海岸,成為「登陸」的最大海嘯殘骸。大量海洋生物「搭順風車」,與碼頭一起到達美國,引發當地對外來物種入侵的憂慮。它下部掛滿棕色海藻,還有一隻生活在日本海域的海星。碼頭攜帶數以億計的生物,其中一些從沒有在美國西海岸出現過。這些生物包括一種小型蟹類和一種藻類,前者已經在美國東海岸泛濫,後者則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滋生。

  其次,全球範圍內生態環境正在退化,而退化生態系統恰恰給外來物種成為入侵物種提供了客觀條件。比如,由於人類對當地景觀的改變,使得雜色澳洲喜鵲的數量在20世紀急劇增長。雜色澳洲喜鵲捕食其他小型鳥類的雛鳥,使得該地區其他小型鳥類數量銳減。

  C 應對「鳩佔鵲巢」成為世界難題

  請神容易送神難。對於已經鳩佔鵲巢的外來物種,目前各國都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天敵療法、化學療法都可能對當地生態產生副作用,同時效果容易反彈。比如,天敵療法就是引進當前入侵生物的天敵,使用天敵進行數量的控制,但該種方法的主要問題來自於引進的生物可能成為新的入侵生物,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一步地破壞。

  目前,專家更推崇的是將有害入侵物種加以合理利用。當這些物種被轉化為一種資源,那麼就不用擔心其數之巨了。但成本造價高,研發時間久。

  近年來,世界許多國家與國際組織都加強了對外來物種入侵問題的關注。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國際海事組織等已制定了關於如何引進外來物種,以及如何預防、消除、控制外來物種入侵等方面的指導性文件,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也先後建立了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各種技術準則,並進行了相應的立法。美國通過了很多控制外來生物入侵的法案,1999年還成立了入侵生物研究委員會。日本在防止生物入侵方面甚至將相關內容寫進了學生教材。

  「動物兇猛」「植物瘋狂」

  這些入侵的外來物種,既有「動物兇猛」,如食人魚、美國白蛾、福壽螺、非洲大蝸牛等,也有「植物瘋狂」,如水葫蘆、大米草、紫莖澤蘭、一枝黃花等。

  包括食人魚在內,近年來鱷魚龜等越來越多的外來有害物種已經開始對我國形成威脅。農業部統計目前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區域,已經涉及到全國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涵蓋農田、森林、溼地、草原等各類生態系統。

  福壽螺造成災害入侵主要集中在北緯30°以下地區,一年可繁殖2至3代,世代重疊繁殖力驚人,在廣州,一隻雌螺經1年時間可繁殖幼螺32.5萬隻。專家介紹,福壽螺在適生區定殖後,與生態系統內水生生物爭奪生存空間、食物,使本地水生物種的種類和數量減少,甚至瀕危或滅絕,造成生態系統功能的喪失。在稻田裡,福壽螺啃食水稻等農作物的秧苗葉片和莖稈,嚴重影響水稻生長。

  來自一些專家的介紹,目前我國有大約450種外來入侵物種。自然入侵、正常引進、包括走私在內的無意引進是外來有害物種得以入境的三大途徑。

  令人尷尬的是,據媒體報導稱,目前中國已有的120多個外來入侵物種中,大約有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成災的。

  治理還需預防為主

  全面科學地認識外來物種入侵,查清、堵住入侵渠道,建立防範外來物種入侵的生態安全機制,已經迫在眉睫。

  專家指出,外來物種入侵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應建立翔實的生物基因資料庫,列出應該重點防範的物種名錄,守住我們的國門;其次要儘快推進立法,健全外來物種引進的監督機制,落實各部門分工,鞏固我們的防線;同時應該推進的還有科技研發和科普方面的工作。應建立外來物種引進的風險評估機制、綜合治理機制及跟蹤監測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儘可能降低無意引進或盲目引進的概率,避免其進入後出現難以收拾的局面。建立起以預防為主的入侵物種治理模式。

相關焦點

  • 全球各地遭遇物種入侵 被指或可毀滅地球
    在歐美大片中,曾有各種各樣的外來物種襲擊人類,大到變異蜥蜴、變異章魚、變異恐龍,小到變異蟑螂、變異螃蟹、變異蜘蛛。但現實與大片場景驚人相似。近年來,外來物種入侵已經遍及全球各地。最新數據顯示,在菲律賓發現了16種外來物種,在中國發現了450餘種,而在英國,發現了近2000種。雖然大部分非本地物種不被視為威脅,但仍有約15%物種被認為是有負面影響。
  • ...入侵種 外來入侵物種 入侵生物 外來物種 入侵物種 蟛蜞菊 原...
    、隨風搖曳,卻在日復一日地絞殺著憨厚老實的「土著生物」,給我們本已脆弱的生態系統,帶來無窮無盡的隱患……  動物篇:螞蟻兇猛  自然界中,自然分布於某一個地域的物種,叫「本地種」,與之相對應的是「外來種」,即不是本地自然產生和進化,而是從其他地區傳播或移植過來的物種。
  • 無硝煙的戰爭:60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
    最後拿去做鑑定,確定這個蟲卵是一種螳螂,屬於非洲物種,叫做魔花螳螂!(一)而關於這種攜帶外來物種入境的消息不只是一兩次了。實際上到2020年,我國目前記載在冊的外來入侵的物種已經超過了600多種,這裡面對國家整體環境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的包括了南方常見的「小強」:蟑螂;比如說對現在整個水生動物起到毀滅性打擊的如「清道夫」;對水生植物界起到毀滅性打擊的如水葫蘆……而這裡面實際上有50%以上是人為帶進來的,也就是說,是故意為之。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大約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的,年損失約600億。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廣西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巴西龜、福壽螺、清道夫、水葫蘆……這些在廣西常見的生物卻是外來物種。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同時,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吳小康劉彤王政屈凌燕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增多,外來物種由此進入我國境內。由於缺乏天敵形成入侵,我國多地損失慘重,並面臨著生態系統被破壞、人身安全受威脅等困擾。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福壽螺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20世紀80年代初作為食用螺引入中國,因其適應性強,繁殖迅速,成為危害巨大的外來入侵物種。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入侵性外來物種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區域之外並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
  • 當外來物種登陸以後(美麗中國·關注外來物種入侵①)
    福建泉州海關動植物檢疫實驗室農藝師李賀說,貓草中有可能夾雜的種子或者繁殖體,會導致生物入侵的形成。   近些年,出國旅遊人數屢創新高,「海淘」讓國際郵包數量暴增,這些都導致外來物種入侵風險驟然提高。也許在不經意間,你就會成為外來有害生物的攜帶者、傳播者。
  • 【常識】對於外來物種入侵常考知識點
    外來物種是指那些出現在其過去或現在的自然分布範圍及擴散潛力以外的物種、亞種或以下的分類單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繼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體。外來物種的「外來」是以生態系統來定義的。 外來入侵物種具有生態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強,傳播能力強等特點;被入侵生態系統具有足夠的可利用資源,缺乏自然控制機制,人類進入的頻率高等特點。
  • 外來物種入侵!抱歉這裡是中國 —盤點外來物種入侵失敗案例
    但如果有外來物種的侵入,入侵的外來物種可能會破壞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毀生態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影響遺傳多樣性。南方水葫蘆泛濫但是部分外來物種在入侵中國後,被我國豐富燦爛的飲食文化所感染,變成了「瀕危物種」,今天為大家盤點3個入侵失敗的案例。
  • ...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午間社會新聞播報】5、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這些外來物種都是咋來的?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入侵物種繁多,有火遍全國的國民美食小龍蝦,有對農作物危害極大的草地貪夜蛾,也有產粉紅色卵的福壽螺……01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外來物種入侵多可怕?100多年前的英國深受其害,至今還有隱患
    地球的生態系統擁有自己的平衡,它會根據環境的變化來調整,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理論,我們可以了解到動植物超強的適應性。但有一種情況需要我們警惕,那就是外來物種入侵問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域限制已經不是問題了,這時人類就會從其它地方帶來一些新的植物或者動物。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到底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保護生物多樣性
    外來物種入侵,是指一定地域範圍內原本不存在的某些物種,經人類有意或者無意引入後,在自然條件下建立種群並對本地性質相異的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或者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的現象。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安全產生極大威脅,對生物多樣性、生物安全和國民經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據統計,外來入侵物種對我國農林牧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超過百億元。
  • 半月談|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半月談記者 高博 吳書光 蔣成 屈凌燕 吳濤 何偉 楊靜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影響幾何?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
  • 十年增三成,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吃貨多也沒用,外來入侵物種必須警惕!
    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科學網—環保部:488個外來物種已入侵我國
    有些地方遭受入侵後,毫無辦法,也只能聽之任之。 舉個例子,紫莖澤蘭在懸崖峭壁上都能生長,那裡人都爬不上去。你要把它滅除掉,人是很難做到的。 東方早報:目前入侵物種數量具體有多少? 王捷:現在數據不是特別準確統一,最近一次調查統計外來入侵物種有488種,其中植物265種,動物171種,菌類微生物26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