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的貼牌工廠在台州,夏普的代工基地在衢州、飛利浦淨水器是福建工廠貼牌生產?近日,網上多篇文章曝料,日本白電、黑電等家電產品不少是國內大小廠家貼牌生產的「假洋鬼子」,曾經在中國家喻戶曉風光無限的日本品牌如今已是窮途末路,日本製造的光環逐漸褪去。
此洋品牌非彼洋品牌 日本家電企業走下神壇
一向被中國消費者奉為品質象徵的日本家電品牌怎麼會跌落神壇、走上貼牌代工之路呢?這得從日本家電企業的「前世今生」說起。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企業在全球市場風光無限,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日本商品作為「品質」的代名詞,一度是中高端消費者的首選。但隨著中國、韓國家電品牌的崛起、生產力的壯大,迅速搶灘市場份額,對日本品牌形成很大的競爭壓力。而原本風靡中國的日本家電在網際網路浪潮的衝擊下,固步自封,缺少創新與活力,越來越難以把握複雜的市場變化,逐漸喪失了競爭力,從冰箱、洗衣機到電視、小家電,節節敗退日漸凋零。
與此同時,日漸微利的家電業也已不再是日企的業務重點,像東芝、夏普、飛利浦等品牌,或者進行主業轉型,成為其他核心產業的供應商,或者由於種種原因變賣,發展前景撲朔迷離。比如東芝就將主力資金轉向了核電領域,收購了美國核電巨頭西屋電氣,押寶核能業務,但因日本突發福島核危機,巨額收購資不抵債,元氣大傷,為衝業績更是陷入財務造假醜聞,股價下降25%,深陷虧損困境,它的電視業務也在2017年被海信收購。夏普2016年被代工巨頭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精密斥資35億美元收購,從此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品牌地位江河日下,電視銷量大幅下滑。
曾經風光無限的知名品牌如今前景黯淡,然而中國始終是日本家電最大的海外市場,日系家電品牌不甘心放棄多年積累起來的技術和品牌優勢,所以將家電業務甩給中國,通過在中國貼牌代工的形式,榨取品牌最後一點剩餘價值。他們一方面授權中國一些小廠代工,生產低質量產品,一方面利用「洋品牌」的光環虛高標價,獲取高額利潤。而中國新興的智能馬桶蓋行業也成了這些 「假洋鬼子」貼牌代工的重災區。
名不副實 智能馬桶蓋行業暗藏貓膩
為什麼是智能馬桶蓋呢?
起源於美國的智能馬桶蓋,於上世紀80年代興起於日本,現在已在日本實現了80%以上的普及率,五六年前,借著一撥「海淘熱」,日本智能馬桶蓋湧入中國,憑藉先入為主的印象,獲得了一批國人的好感,甚至不少人一度認為日貨勝於國貨,因為中國智能馬桶蓋行業的興起晚於日本,當其他日本家電在中國江河日下之時,日本馬桶蓋卻在中國佔據絕對主流。奧維數據顯示,日本馬桶蓋在中國市場切掉了60%以上的蛋糕。但「好看」的銷售數據下危機重重。
近幾年,隨著中國智能馬桶蓋行業的發展和普及,消費者選購智能馬桶蓋更趨理性,曾深受中國消費者追捧的日本馬桶蓋頻遭吐槽,價格虛高、將本國淘汰的落後產品在中國市場上大行銷售,日產品牌智能馬桶蓋在電商平臺的差評不斷,最近曝出的「貼牌代工」新聞更是給國內消費者兜頭潑來一盆冷水!
南方不少智能馬桶蓋生產廠家明確表明以為日本品牌代工生產為生,東芝等知名品牌也被媒體爆料為國內某品牌代工,打著日本品牌的貼牌馬桶蓋充斥市場。同時有業內人士揭露,在中國市場大行其道的「日本馬桶蓋」多以淘汰的儲熱式產品為主,這種「儲熱式」馬桶蓋帶有水箱,需要預先儲水並反覆加熱,容易滋生細菌,長期使用影響消費者的健康。落後技術的弊端和糟糕的使用體驗廣受用戶詬病。專家表示,一些外來品牌利用智能馬桶蓋在中國普及率低、中國消費者不了解 「儲熱」、「即熱」技術的區別,以低價促銷的手法把廉價代工的淘汰產品傾銷給中國消費者,是非常低劣的競爭手段。
儘管有著眾多的問題和產品弊端,日本智能馬桶蓋仍然在國內暢銷無阻,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品牌價值的強大,智能馬桶蓋在中國尚屬於新興行業,人們更傾向於信任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外來品牌,很少人去細究品牌的發展基因、關注行業技術的迭代,導致貼牌產品和淘汰產品在國內市場大行其道。日企一方面通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手法將代工的智能馬桶蓋飈出高價,另一方面又通過促銷的方式將在本國已遭迭代淘汰的「儲熱式」馬桶蓋傾銷到中國市場。而在貼牌合作模式下,產品歸屬方模糊不清,很容易疏於監管,導致產品質量大打折扣,最後傷害用戶體驗,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對市場發展貽害無窮。
其實日本企業對我們實行「本土化」策略的例子並不止於家電領域,日本汽車以高性價比著稱,在全球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卻因部分零部件代工成了安全係數低的代名詞。為了和低價的日本車競爭,我們的國產車有很長一段時間發展緩慢,質量和科技含量都提不上去。所以洋品牌代工不僅傷害用戶感情、消耗國力,也會削弱我們民族品牌的自信。狡猾的假洋鬼子在「前世」通過核心技術樹立了難以撼動的品牌壁壘,「今生」還能藉助品牌這個「硬通貨」盛行一時,這提醒中國企業,一定要提高品牌意識,通過技術創新蓋帽這些假洋鬼子!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日本品牌都是假洋鬼子,比如在衛浴領域,從TOTO這些屹立不倒的百年品牌身上我們還是能看到日本製造業「匠人精神」的傳承。一個品牌從成立到家喻戶曉實屬不易,某些日本企業出賣品牌使用權商標使用權的做法無異於斷臂求生,殺雞取卵。同時說明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但唯有不斷立足用戶需求,創新求變,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