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重慶交通大學慶祝建校69周年金秋系列活動拉開帷幕,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長江航運工程與智能航道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020年度會議及學術交流活動在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舉行。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長江航運工程與智能航道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020年度會議舉行。
重慶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許志鵬、重慶市科學技術局社會發展處處長劉從軍、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科技處調研員王灑、長江航道局副局長李一兵等中心管理委員會領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倪晉仁、武漢大學李義天、天津大學王元戰、大連理工大學董國海、四川大學劉興年等中心技術委員會專家;重慶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副院長蔣江松,長江上遊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副總工呂平毓等協同單位代表,長江航道局技術服務處副處長萬平,長江航道局技術服務處教高鄧良愛,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長江航運工程與智能航道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重慶交通大學校長唐伯明,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王平義、周建庭及河海學院、西科所等中心建設單位領導及相關人員出席會議。
重慶交通大學校長唐伯明講話。
唐伯明向與會專家介紹了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在研究的三峽水運新通道、葛洲壩樞紐通航擴容、兩壩間長江石牌急彎通航隧洞、長江涪陵-朝天門4.5米生態航道的建設等項目研究進度。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長江航運工程與智能航道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楊勝發教授、總工劉懷漢教授、長江航運工程與智能航道技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劉明維教授分別作了「中心」一年來建設與運行工作報告。
與會專家圍繞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航道開發、智能化航道建設、三峽新通道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科技創新成果、科研平臺建設、體制機制、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討論交流。專家們建議要瞄準國家戰略,聚焦行業需求,服務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服務好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要進行深入、有前瞻性的研究,將「山水城市」交通旅遊與傳統研究結合,促進綠色發展,並在長江魚類保護等方面下功夫,推動工程跟生態相協調;要關注國際、國內形勢,把握內循環經濟發展趨勢,及時調整研究方向與目標,拓寬內河航道研究範圍;運用好新基建、5G技術、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對流域內情況進行監控,採集大數據預測,精準治理航道;建立多方聯動、協同配合體制機制,將科研力量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倪晉仁作學術報告。
會議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倪晉仁,清華大學教授傅旭東、鍾德鈺,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董國海,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華慶,重慶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規劃所副所長詹永渝分別作了專題學術講座,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世界科技發展前沿、行業發展時代特徵、人才培養模式和科研範式等多領域與重慶交通大學師生進行了分享交流。
會議指出,內河航道整治工程已經成為當前交通強國建設的一項焦點。國家高度重視內河航道整治工程的發展,注重創新驅動轉變,努力構建交通科技創新體系。據了解,年會的舉行將推進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一步完善「十四五」發展規劃,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成果轉化應用、提升開放合作水平、培育創新人才隊伍、夯實科技創新基礎等方面實現新作為,力爭將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長江航運工程與智能航道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建成為水運工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發機構,水運行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基地,我國水運工程優秀人才培育基地,並在研究成果、技術創新、技術服務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陳昱寧 駿陽)
與會專家學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