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中學教育質量的科學路徑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熱點觀察奔向2035·實現學校教育現代化⑨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距今已有一年多時間。其中,重點部署的第二項戰略任務是「發展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教育」,核心是立德樹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教育質量評估監測作為教育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概言之,沒有監測評價就無從改進質量,也難以精準決策,因此,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將促進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

    政策引領,聚焦綜合能力評價

生活在21世紀的人需要具備哪些核心素養或者關鍵技能?這是世界各國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和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低技術含量的工作將會面臨被淘汰的局面。未來社會發展,將更加青睞於複合型人才。

當前,為應對社會發展趨勢,教育質量監測評價表現出如下趨勢:一是學生的學科素養是教育質量的核心指標,而核心學科的學業水平是基礎而重要的構成部分。例如,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項目(TIMSS)均對語言/閱讀、數學和科學等基礎和重要的學科進行監測。二是跨學科監測以及關注非學業部分的綜合評價是當前教育質量監測的重要發展趨勢。例如,PISA2012監測了問題解決能力,PISA2015監測了協作式問題解決能力,PISA2018監測了國際勝任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非正式部長大會達成一致意見:需要培養認知、社交和情感技能平衡的、全面發展的兒童,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21世紀挑戰。目前,已經啟動新一輪評估項目,實地考察評估全球部分城市與國家10—15歲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預計於2020年發布評估報告。

為更好地應對21世紀挑戰,培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在政策層面也進行了一系列部署。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面對「五唯」硬骨頭,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2019年要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最硬的一仗」來推進。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強化對學生愛國情懷、遵紀守法、創新思維、體質達標、審美能力、勞動實踐等方面的評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學生發展質量評價突出考查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和勞動實踐等。

在中學階段,提高教育質量,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導向,還需要為學生掌握考試範圍之外的其他技能以及參加有助於其全面發展的課外活動留有更大餘地。這就需要平衡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二者的發展在時間分配上的矛盾。根據筆者多年研究,可以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對學生實施精準施教、精準練習,從而實現減負提質。

科學診斷,描摹學生能力輪廓

能力傾向是指一個人潛在的能力,這些能力與學生未來的學習關係密切並能夠預測其成功的可能性。學習能力傾向測驗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自己的能力輪廓,使中學生在面臨求學和就業選擇時,能夠客觀地了解自己在不同的能力因素上的優劣程度,作為參考,從而更科學地計劃自己未來的專業和職業。例如在美國影響力很大的Differential Aptitude Tests(鑑別能力傾向測驗)一般用於學業和職業測評,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能力傾向成套測驗之一。由言語推理、數推理、抽象推理等8個分測驗組成。在歐美早就將學業能力傾向測驗和成就測驗一起使用,用來發現低成就學生(Underchiever),即學習潛能測驗得分高而學習成績低的學生,綜合分析其能力與成績差異的原因,進行針對性指導,以提高學習成績,並激發其成就動機。

在智力測量的因素分析領域,卡特爾—霍恩的流體—晶體和卡羅爾的三階層模型整合形成統一的CHC模型。CHC綜合了一個世紀以來所有智力因素分析的結果,擁有最強大的實證基礎。筆者及團隊以CHC理論為指導,綜合借鑑了美國的鑑別能力傾向測驗(DAT)、認知能力測驗、斯比智力測驗、韋氏智力測驗中涉及學習能力部分的編制經驗,運用結構方程模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方法,探索研發了中學生學習潛能測評工具。測評工具的信度(克隆巴赫係數)為0.717—0.861,時隔一年的重測信度為0.694—0.821;效標效度方面,與初中、高中語數外單科成績的相關係數介於0.562—0.732,與語數外總分的相關介於0.614—0.745。與美國DAT的信度、效度差不多(DAT的複本信度為0.73—0.9,言語推理和數的能力相結合對學習成績的預測在0.6—0.7之間),比臺灣修訂DAT信度、效度高(時距為1—2個月的重測信度0.47—0.72,與高中系列學業性向測驗之相關為0.49—0.56)。

「最近發展區」是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一個發展心理學概念,指實際發展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最近發展區」作為一種可能性,是目前尚未達到但具有最大可能達成的一種水平。換言之,可以將這個「最大可能」理解為一種「大概率事件」,從而可以從現代教育心理測量學、統計學方法視角,而非概念的文義辨析視角,給出最近發展區的操作定義和測量方法:最近發展區是學生具有大概率實現的一個成績提升區間;其測量方法是,運用學習能力傾向測驗與學業成績考試這兩種測驗數據聯合建模,所預測出的學生在所處教育環境條件下可能達到的學業成績水平,這是他們有大概率達成的水平,也就是他們的「最近發展區」。

精準改進,助力發展優質教育

在實驗探索中,筆者及團隊把「最近發展區」分為了兩個階梯的水平(一階、二階),根據一階、二階「最近發展區」所確定的成績提升區間,結合學業考試測驗就可以找到與學生「最近發展區」對應的知識、技能、能力訓練點,從而優化作業設計,完善作業考試輔導。在負擔適當減輕的情況下,實現學習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在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西河中學的實驗發現,這一方法能夠有效提高義務教育合格率,成績較差學生轉化成為了中等生,在中考中的及格率大幅度提高。西河中學2017年、2018年學生中考合格率分別是71.5%、72.6%,2019年達到82.5%。同時,它也能夠提高義務教育優秀率,2018年西河中學中考升入示範性普通高中的人數是148人,2019年達到233人。另一個參與實驗的學校龍泉驛區同安中學,2018年學生中考進入示範性高中人數165人,2019年達到266人。在普通高中得出了相似的實驗結果:四川省綿陽市2018—2019學年在全市普通高中深化教學改革,開展運用學習能力測評與學業測評結合發現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教學實驗,通過在學生最近發展區實施因材施教,促進了學生的最大發展。

一般情況下,這一方法能夠實現學生一階「最近發展區」預測目標的概率介於50%—83%,實現二階「最近發展區」預測目標的概率,一般在20%左右,個體差異、班級差異、學校差異比較大。

綜上可知,在「最近發展區」學習和施教,能夠實現學生學習效率最大化,在恰當負擔前提下,可以節省一些學習時間。為學生發展考試範圍之外的其他技能以及有助於其全面發展的課外活動留有了更大餘地。科學方法的探索,有助於找尋學習成就與綜合素質平衡發展的教育教學路徑。普通高中要實現育人方式改革、義務教育階段要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就需要從拼時間的題海戰術、機械練習中跳出來,轉向依靠現代測評技術提供的學情診斷與分析的科學方法,依靠基於教育心理科學、腦認知科學的教學改進策略,更有賴於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的完善。

(作者系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辦公室主任)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04日第5版 

相關焦點

  • 玉溪: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步伐 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
    原標題:玉溪緊扣當前教育發展突出問題—— —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步伐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9月7日,我市出臺《玉溪市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高教育質量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緊扣當前全市基礎教育發展中最突出的學前教育上公辦園難、義務教育上中心城區學校難
  • 昆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助力富民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富民教育 為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升富民教學質量,縣教育體育局邀請昆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助力富民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近日,昆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領導和初高中27個學科專家團隊,到我縣開展為期兩天的2021年中高考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專題調研和輔導培訓。
  • 玉溪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步伐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
    來源:玉溪網9月7日,我市出臺《玉溪市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高教育質量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緊扣當前全市基礎教育發展中最突出的學前教育上公辦園難、義務教育上中心城區學校難、普通高中上市直高中難「三難」問題,突出問題導向,推進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從方向、目標任務、方法路徑、保障四個方面提出了13條改革措施,加快中小學、幼兒園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重塑玉溪教育輝煌
  • 如何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我國的義務教育已經實現了全面普及,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達到99.95%,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100.9%,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的縣(市、區)佔比已達92.7%,我國義務教育正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近年來,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話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未來一段時間,如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記者就此採訪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
  • 八大路徑 繪寫教育新藍圖
    路徑1:校舍全面提升  三年投入15億元建校舍  2020年起,龍江實施校舍擴容提質改造三年攻堅行動計劃,擬投入超15億元,新建龍江外國語學校(已建成使用)、仙塘小學、南坑學校3間學校,重建豐華中學、龍山中學2間學校,擴建坦田小學、穎林學校等6間學校,改造原錦屏中學、東海小學等
  • 教育教學改革意見發布 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部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現就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提出如下意見。
  • 臺山市華僑中學教育集團:全面提升辦學活力和教育質量
    該集團成立一年多來,整合各學校的教育資源,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為主要任務,以教學科研、專題培訓、專項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際合作交流研討為主要形式,按照平等、互利、自願的原則,通過管理互通、資源共享、研訓齊動、質量同進、文化聯建
  • 提升教研工作品質 提高教育發展質量
    2019年,雅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市教科所」)以兩個平臺(教育教學資源庫和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建設為工作重點,緊緊圍繞「建設川西教育中心、打造『學在雅安』品牌」的工作目標,不斷改革創新,提升教研工作品質,提高教育發展質量。
  •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打造叢臺教育新名片——邯鄲叢臺區公辦中學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紀實
    今年以來,邯鄲市叢臺區區委、區政府將「全面提升初中教育成績」作為2020年度民生重點工程攻堅行動中的一項重點工作,著力提升公辦中學教育質量。2020年叢臺區中考各項指標全面提升。謀劃教育藍圖,深度探究教育發展路徑。
  • 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工程
    熱點透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印發,體現了黨和國家不僅關注宏觀的教育發展,而且關心微觀的教育問題,回應全社會對教育的關切,把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作為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基礎工程,作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舉措。
  • 教育部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
    教育部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各計劃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各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要求,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現提出如下意見。
  • 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意見》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答: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的重要舉措。
  • 鼎山中學注重中學教育質量提升
    為全面提升學校教育質量,9月10日,四川巴中巴州區鼎山中學組織召開了教育質量提升工作專題會。會議由學校副校長馮偉主持。鼎山學區教育督導室王文,校領導班子成員及全體班主任參加會議。會議首先由鼎山學區教育督導室王文傳達了巴州區教育質量提升工作會議精神,並就如何提升教育質量提出了建議,他講到,提升教育質量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青年教師培養,積極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有效開展互評互聽教研活動;要制訂教師
  • 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工作重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根據縣教師進修學校小幼教科研工作計劃和我校工作任務,堅持以科學、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深化課程改革、細化教學管理、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圍繞「有效教學」這個核心,突出「課堂、規範、質量、發展」四個主題,全面履行「研究、指導、服務、管理」四項職責,充分發揮學校教研室的職能作用,規範、有序、有效開展各學科教科研工作。
  • 普洱市第一中學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普洱市第一中學位於思茅區鳳凰路39號,佔地260畝,始建於1972年,是普洱市基礎教育領域的示範龍頭學校,也是全市唯一一所云南省一級二等完全中學,還是中央文明委授予的首批「全國文明校園」。學校設施齊全、功能完備,辦學條件達到全省先進水平。如今,普洱市一中繼續堅持守正創新,強化管理,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 全面普及中小學生遊泳教育 並納入中考體育內容…海南發布方案,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近日,《海南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發布。《方案》提出10方面22點工作舉措,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內涵質量提升和教育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素質教育,實施基礎教育提質工程。
  • 教師教育質量監測實施路徑的浙江探索
    2014年,浙江省成立了全國首家省級教師教育質量監控中心,6年來從監測理念、監測內容、監測方式和監測結果4個維度探索教師教育質量監測實施路徑,為我國建立教師教育質量監測機制提供了實踐參照。新時代教師教育質量監測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理念,重點關注教師德育能力,促進教師成為「四有」好老師。浙江省在「十三五」教師教育創新工程的首要任務就是「師德養成教育」。教師教育質量監測應突出師德師風建設,重視教師個體在教師教育過程中品格、德性、情感、價值觀、知識、技能等方面全面發展,也要以了解掌握教師和學生全面發展為旨趣,實現個體描繪的教師畫像。
  • 聚焦|朱永新: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工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印發,體現了黨和國家不僅關注宏觀的教育發展,而且關心微觀的教育問題,回應全社會對教育的關切,把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作為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基礎工程,作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舉措。
  • 教育部就《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答記者問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提高管理水平 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全面提升公辦教育辦學質量 | 暑期教師大培訓⑦
    碑林區為貫徹落實《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的部署要求,結合市教育局2020年 「教師暑期大培訓」活動相關要求,碑林區教育局於7月29日上午,在西安市第八中學召開2020年「校園長、教師暑期大培訓」活動推進會暨校園長培訓首場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