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琳妹育兒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決定孩子聰明與否跟智商存在直接聯繫。但殊不知,與智商相比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情商。
某種程度上而言,決定孩子成就的影響因素,情商大於智商。
趙雲夫妻倆都是德國留學生,畢業後組建了家庭,夫妻倆就職於外企,拿著不菲的薪酬。婚後第二年,夫妻倆有了愛情結晶品。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錯,夫妻倆都暗下決心要把孩子培養成才。
從早教開始,趙雲夫妻倆給孩子報了數十個補習班,從學科語文、數學到課外的圍棋、奧數,兒子也很爭氣,讀小學成績就名列前茅。
還沒等趙雲夫妻倆沾沾自喜,剛上初中的兒子就爆發出了強烈的情緒病。他數次表態:不想上學了,同學都很壞。
趙雲前往學校了解後才知道,因為兒子比較「剛直」,得罪了不少同學,因此有意無意受到了同學的排擠,身為天之驕子的驕傲,讓兒子覺得顏面無光,於是生出了厭學念頭。
生活中還有不少這樣的「另類案例」,很多高智商的孩子並沒有想像中那樣如魚得水,相反遇到了不少成長難題。歸根結底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跟孩子的情商有關係。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就情商問題曾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想要讓中國成為和諧社會,那麼就需要更多高情商的下一代。
白巖松還特別強調:如果沒有情商的教育,就等於白教。
與智商不同,情商的養成並不靠父母的先天遺傳因素影響,而是靠後天的培育。換言之,高智商、高學歷的父母,如果不注重方法,同樣無法培育出高情商的孩子。
那麼如何才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更多與日常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1、 你很棒!
很多父母認為不能養成孩子驕傲自滿的性格,因此說話方式上免不了打壓孩子。事實上,這樣的負面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敗感,以至於他們內心否定自己,容易形成「我不行」的心理暗示。
聰明的父母要用鼓勵代替批評,哪怕孩子完成某次任務失敗了,也不要去批評孩子,相反要鼓勵孩子超越自我。受到父母激勵的孩子,他們內心會更自信,更有勇氣接受下一次的挑戰。
2、 相信自己
很多時候,父母都竭盡所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避風港,當孩子想面臨新挑戰的時候,父母往往會以「你還小」、「這事太危險」為藉口拒絕孩子。
要知道父母的庇護只是一時,孩子總有一天會獨立成長。作為父母首先要肯定孩子,才能讓孩子樹立自信心,讓他們擁有敢於直面困難的勇氣,一句「相信自己」會激發出孩子內心的潛能,讓孩子帶著孩子的期望勇敢前進。
3、 你要嘗試自己動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原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很多父母都習慣性包辦孩子的大小事務,以至於孩子年歲漸長,但是動手能力卻跟不上。
要讓孩子成為獨立的人,那麼就要敢於放手讓孩子進行嘗試。只有孩子具備基本的獨立生存能力,才能融入同齡人的圈子,才能在他步入社會後不用事事依賴他人,與人友好相處。
4、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很多家庭都存在父母「一言堂」的行為,孩子被剝奪了話語權,以至於孩子遇事不敢發表意見,畏畏縮縮,這樣的人怎能受到團隊的歡迎?
作為父母不僅要主動諮詢孩子的意見,還要尊重孩子的意見,成長過程中,孩子的思想未免幼稚,但家長不要因此而直接忽略孩子的意見,要慎重對待孩子的看法,並且引導孩子進行思維發散。只有孩子人格獨立,思想獨立,擁有個人的想法與主見,才不會隨波逐流,才會懂得安排自己的人生,更理性地掌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尺度。
著名企業家馬雲曾說過:「情商決定成功,智商只是防止失敗的。」
各位望子成龍的家長們,要想孩子擁有一番大成就,除了注重於智力開發之外,千萬不要忽視情商的培養。古話說得好:「三歲定八十」,希望在3歲之前的幼兒階段,各位家長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尤其是日常生活方面,要潛移默化給孩子更多的引導,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養成陽光、樂觀、開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