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申請區塊鏈專利數量4年增38倍 微眾銀行以288件專利奪冠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區塊鏈在去年迎來了「強勁風口」,銀行也是其主要參與者之一。

根據零壹智庫數據統計,自2016年起至2019年12月份,我國共計有15家銀行申請了區塊鏈技術相關專利,專利申請數量合計達到433件,較之4年前的11件已經暴增了38倍有餘。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三家銀行分別是微眾銀行、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288件、50件和40件。

零壹智庫金融科技分析師任萬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區塊鏈概念的普及,以及銀行數位化轉型的需要,區塊鏈去中心化、可溯源、不可篡改、安全隱密等特性,受到越來越多銀行的關注。同時也吸引了一些銀行投入時間、人力、資金去研發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業的應用。」

4年銀行申請專利

數量增38倍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從專利申請時間來看,銀行業金融機構申請區塊鏈專利的最早記錄可以追溯到2016年。

據零壹智庫統計顯示,自2016年—2019年銀行業申請區塊鏈專利數量從11件增長至433件,增近38倍。具體來看,在2016年僅中國銀行和微眾銀行申請了區塊鏈專利,數量分別是7件和4件。2017年—2019年期間,所有銀行申請專利總數量分別是43件、95件和284件。

4年間,參與區塊鏈專利申請的銀行也從2家增至15家。在這個過程中,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3家銀行分別是微眾銀行、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

據統計,僅2019年銀行業申請的區塊鏈專利就達284件,共計有9家銀行申請了區塊鏈相關專利,其中,微眾銀行以229件排在首位,佔到2019年新增專利總數的81%;排在第二的是工商銀行,在2019年申請了35件,佔總數的12%;其餘7家銀行專利申請數量均在10件以下。

記者注意到,微眾銀行憑藉數量優勢,在業務分布上處於領先優勢,其區塊鏈專利覆蓋了數字資產、供應鏈金融業務、支付結算業務、徵信和匯款業務,而中國銀行的區塊鏈專利覆蓋了數字資產、信貸業務、徵信、跨境支付、資金存管和結售匯業務,工商銀行的區塊鏈專利則主要集中在數字資產和供應鏈金融業務。

零壹智庫金融科技分析師任萬盛表示,專利申請人為了能夠讓專利審核員了解所申請的專利是否具備創新性、實用性、獨特性,往往會將將專利技術背景、業務痛點、技術痛點、解決方法及具體流程等內容寫入專利申請書中。

139件區塊鏈專利

與金融業務和應用場景有關

整體來看,在銀行申請的區塊鏈專利當中,有151件區塊鏈專利與基礎設施和底層技術有關,139件區塊鏈專利與金融業務和應用場景有關。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從申請專利的業務角度來看,數字資產、信貸業務和供應鏈金融是最受銀行關注的3個領域。

具體來看,有5家銀行申請了數字資產相關專利共17件,申請的銀行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和微眾銀行等;信貸業務有4家銀行申請了相關專利,其中包括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和玉山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也有4家銀行申請了相關專利,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微眾銀行和福建農信銀行。除此之外,支付結算、徵信和跨境支付也是銀行比較關注的應用場景,申請這些領域專利銀行均達到3家。

據統計,在銀行區塊鏈專利應用場景方面,身份認證、區塊鏈投票、資產轉移、積分管理、區塊鏈溯源、秘密交易、風險管理、票據處理等領域均廣泛受到銀行業的關注。

此外,在基礎設施和底層技術方面,數據處理是專利申請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技術。據不完全統計,與數據處理相關專利申請數量達到54件。其中,數據處理包含了數據存儲、數據讀取、數據訪問、數據共享、數據檢測、數據縮容、數據同步等技術,其次,智能合約、共識算法和加密技術三項技術在專利中的出現次數均達到10件以上。

任萬盛認為認為,跨境支付領域的專利申請尤為值得關注:「區塊鏈跨境支付系統具有以下優點:匯款行與收款行之間點對點進行交易,省去了代理銀行造成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提高了銀行間跨境支付效率;支持7*24時間交易,不受時差與節假日影響;可通過區塊鏈分布式帳本實時銷帳;支持實時查詢交易轉帳狀態;可保障數據存儲安全,防止數據洩露風險;可通過區塊鏈網絡促進數據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來源:證券日報

相關焦點

  • 搶食區塊鏈 銀行區塊鏈應用與案例分析報告出爐
    一、銀行區塊鏈專利累計申請數量達433件根據零壹智庫統計,截至2019年12月1日,我國共計有15家銀行申請了區塊鏈技術相關專利,專利申請數量合計達到433件。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三家銀行分別是微眾銀行、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其數量分別為288、50和40件。
  • 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發布 通付盾排名第七
    (前100名)」,數據範圍為2017年全球公開公告的專利數量,包括發明申請、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數據提取時間範圍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前100名)數據提取的參考數據為2017年全球公開公告的專利數量,包括發明申請、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
  • 2019區塊鏈專利申請量全球性退潮,中國「統治力」增強
    2019年結束,互鏈脈搏統計了截至2019年12月底的區塊鏈專利申請情況,中國去年新增區塊鏈專利4488件,數量上再次成為全球冠軍。同期美國專利申請量551件。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申請量是中國的零頭。互鏈脈搏使用20多種全球主要文字進行檢索(不同文字取檢索數量多者),得出了更加準確的數據。(製圖:互鏈脈搏 數據來源:innojoy)根據互鏈脈搏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共計申請區塊鏈專利12430件,問鼎全球。其次是美國2404件;韓國在韓文搜索中,錄得921件專利,排名第三。
  • 2020年金融科技專利報告
    √ 截至2020年9月,中國金融科技專利申請數量累計達到1.17萬件,超過2300家公司參與專利申請。√ 從技術角度來看,目前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更加青睞AI和區塊鏈技術,每年專利申請數量和參與公司佔比均趨於上升趨勢,遠超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
  • 百股漲停增千億市值 工行、平安等六銀行布局區塊鏈
    目前,多數區塊鏈技術掌握在大企業手裡。據全球知名智能信息服務機構科睿唯安所公布的信息,截至2019年4月底,阿里巴巴以290件區塊鏈專利方案數量穩居全球第一。此外,權威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過去兩年發布的「全球區塊鏈專利企業排行榜」顯示,阿里巴巴申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已經連續三年全球第一。
  • 中國平安AI、區塊鏈實力突出 發明專利分別排名全球前三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根據兩個權威機構公布的專利申請數量排行榜單,平安集團的兩項技術領域專利申請數分別排名全球前三。其中,在零壹財經·零壹智庫與國促會數字科技發展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布的《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排行榜TOP100》中,平安集團以9255件申請量排名全球第三。在智慧財產權業內權威專利資料庫平臺incopat發布的《2020年全球區塊鏈發明專利排行榜(前100名)》榜單中,平安集團以1128件專利申請量排名全球第三。兩項專利排名展示出平安集團在人工智慧、區塊鏈方面的技術實力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果。
  • 2019年全球區塊鏈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前十名企業有七家來自中國
    中國郵箱網訊 4月26日消息 近日,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19年全球區塊鏈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本榜單對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公開的全球區塊鏈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數量進行統計排名。
  • 2020年終系列:國內區塊鏈專利授權總數不足3000項
    對於技術類行業的發展情況,專利申請一直都是個較為重要的考察維度。 進入2020年後,國內區塊鏈相關專利申請數相較2019年有所回落,主要還是因疫情問題,對相關技術研發、應用需求等都會造成一定影響。
  • DoraHacks攜手微眾銀行辦區塊鏈黑客馬拉松,圍繞FISCO BCOS共制賽題
    中國,北京,2019年6月21日——全球極客組織DoraHacks與微眾銀行聯合宣布,微眾銀行已作為區塊鏈 分賽場聯合主辦方入駐DoraHacks「第四次工業革命」黑客馬拉松,雙方將圍繞FISCO BCOS區塊鏈底層技術共制賽題。
  • 盧道和:微眾銀行如何基於騰訊雲輸出金融科技?
    2016年,依託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一系列創新技術的金融科技浪潮席捲全球,儼然成為金融服務業未來的主流趨勢。在剛剛過去的網際網路產業大會上,微眾銀行基礎架構產品部負責人盧道和,分享了微眾銀行與騰訊雲合作輸出金融科技能力助力同業的實踐經驗。
  • ...近日,小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公開了申請的區塊鏈相關專利,專利名...
    (原標題:【小米數字科技公司公開區塊鏈相關專利】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小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公開了申請的區塊鏈相關專利,專利名為「生成區塊鏈的方法、裝置、可讀存儲介質及區)【小米數字科技公司公開區塊鏈相關專利】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小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公開了申請的區塊鏈相關專利
  • 全球各大銀行加速布局區塊鏈:看區塊鏈如何帶動金融脫虛向實
    2017年8月,中國銀行與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組織和全球銀行一起加入SWIFT gpi區塊鏈概念驗證(PoC),並促進金融科技在SWIFT gpi項目中的應用。2017年9月,中國銀行首次提交一項叫做「一種區塊鏈數據壓縮方法及系統」的新專利,主要是應對區塊鏈交易系統數據不斷增長導致存儲空間變緊的問題,提供區塊鏈數據壓縮方法。
  • 李夢宇、付宇航: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的應用分析與展望
    目前,商業銀行應用區塊鏈技術的領域包括支付、清算、信貸、貿易及徵信等。全球監管現狀2019年上半年,全球65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出區塊鏈相關政策指引,其中近75%的政策立足於扶持區塊鏈技術。韓國、美國政策密集程度最高,日本、俄羅斯、德國、泰國等提出增加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索與應用。區塊鏈作為一種結合密碼學、分布式系統的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受到各國監管的普遍認同。
  • 全球各大銀行加速布局區塊鏈:看區塊鏈如何帶動金融脫虛向實|金色...
    2017年9月,中國銀行首次提交一項叫做「一種區塊鏈數據壓縮方法及系統」的新專利,主要是應對區塊鏈交易系統數據不斷增長導致存儲空間變緊的問題,提供區塊鏈數據壓縮方法。2018年4月,中國銀行雄安分行與螞蟻金服雄安數位技術公司在雄安新區籤署合作,雙方基於區塊鏈技術在興安住房租賃相關領域開展合作。2018年6月,牽頭推動「KYC金融聯盟鏈」的落地。
  • 火星一線|國家知識產權局修改《專利審查指南》,涉及區塊鏈等新興...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火星一線文 | 陳劍山修改後的審查指南自2020年2月1日起施行。公告指出,涉及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大數據以及區塊鏈等的發明專利申請,一般包含算法或商業規則和方法等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特徵,本次修改旨在根據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對這類申請的審查特殊性作出規定。
  • 中國知名區塊鏈公司排名丨2019中國區塊鏈公司排行榜前10名
    TOP1、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阿里從 2015 年成立區塊鏈小組,到後來公益項目、醫療數據共享、食品安全溯源、跨境個人轉帳等項目的落地,阿里在區塊鏈的布局可謂難逢敵手。阿里的區塊鏈專利數量連續 2 年全球第一。
  • 海南省區塊鏈研究院正在籌備成立 摩根大通正申請新專利尋求區塊鏈...
    4、【工信部信軟司司長謝少鋒: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工信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近日在全國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注重頂層設計,加速培育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5、【三星SDS與韓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籤署區塊鏈業務協議】近日,三星SDS與韓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籤署區塊鏈業務協議,旨在增強物流與金融領域的創新。
  • 銀行行業有效發明專利維持年限排行榜:工商銀行第一
    Sixlens的數據顯示,這36家公司的有效發明專利維持年限總和為682年,其中18家有有效發明專利,另外18家沒有有效發明專利。平均而言,每家公司有效發明專利的維持年限為18.94年。有效發明專利維持年限前3名的公司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所對應的維持年限分別為136年、120年、92年。
  • 全球最大的50家銀行在區塊鏈領域的布局
    網絡上的消費者可以申請新的公寓或新款手機而無需親自籤定文件或提供身份證明。2017年7月,加拿大道明銀行加入全球領先的區塊鏈貿易協會數字商會(The Chamber of Digital Commerce)執委會,以促進數字資產及相關技術的應用。2018年4月,道明銀行(TD Bank)申請了一項專利,將使用公共分布式帳本來追蹤POS機銷售數據。
  • 2017全球區塊鏈專利排行榜:合肥維天運通上榜
    被譽為「將在未來十年改變生產方式的技術」的區塊鏈,已成為網際網路新風口和最熱門的創新領域之一。國內外各行各業也紛紛開始關注並布局區塊鏈技術,以期早出結果,投入到實際場景應用中,助力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