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年即將到來,我向朋友們推薦十本我最喜歡的床頭書。今天向大家推薦這第一本書,也是毛主席當年三次推薦給高級將領的書。
在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前,他曾經問許世友將軍,《紅樓夢》看過沒有,許說看過一遍。
毛主席說,一遍不夠,要三遍,五遍才有發言權,自己還背出第一回中的一大段。
毛主席老人家一輩子嗜書如命,《紅樓夢》這本書究竟好在哪,他為這麼極力推薦這本書呢?要知道後來「紅學」的興起,也是跟毛主席極力推崇分不開。
其實這是一本可以陪伴我們一生床頭書,因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讀它,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年輕人,嚮往的是寶黛純之又純的愛情;中年人,看到的是人情世故;老年人,明白的是人生修行。
1.年輕時,寶黛就是我們理想的愛情模樣
年輕時,我們憧憬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純之又純的愛情,黛玉不是凡人,沒有沾染塵世的俗氣。很多人說黛玉喜歡計較是個「小心眼」,其實她只是在意寶玉。
她一直念念不忘金玉良緣,因為自己沒有金,所以對於有金的薛寶釵一直是防範,對於史湘雲一直是留意。
可是對於襲人她毫不介意,甚至喊襲人為「嫂子」,因為黛玉知道誰才是她真正的情敵與對手。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寶玉把別人對他的愛,全部給了黛玉,寶玉雖然跟襲人上床,也可以跟秦鍾胡鬧,但是對黛玉從未有過任何過分親暱的行為。
說到底,他們精神上的知己,沒有人可取代。在相互之間反覆的試探、糾纏與折磨後,寶玉露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
寶玉向黛玉表明心跡:不管身邊有佳麗三千,我只喜歡你一個人;而且我的心就像是「王八吃了秤砣,鐵了心了」。
從此以後,他們再沒有吵過架,也不用再試探了,更無須多言,再也不是賈母眼中的一對「冤家」了。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們一個眼神就能知道對方彼此。
但是造化弄人,即使彼此相愛,可又能抵擋住世俗的無情。賈府上下沒有不知道寶黛之間的愛情,無論是疼愛她的賈母,還是人精一樣的鳳姐,她們都視而不見。
賈家為了跟有錢的薛家聯姻,硬生生地把他們倆拆開了,而且採用的「李代桃僵之計」,趁著寶玉生病神智不清之時,讓寶釵假扮黛玉成親,這是何等的殘忍,這哪還有半點感情與人性?
試想,如果讓黛玉做件事,她打死也不會做;當初寶玉把北靜王送給他的鶺鴒香串送給黛玉時,黛玉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它。」
黛玉注重的是純潔的愛情,哪還讓它沾染世俗的名利,這也是我們年輕時追求理想的愛情模樣。
2.人到中年,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紅樓夢》裡第二十四回「醉金剛輕財尚義俠 痴女兒遺帕惹相思」裡,講的是同為賈府的少爺賈芸,但因為早年父親過逝,家道中落,雖有少爺之謂,卻沒有少爺之力。
為了養活老母,他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向他的舅舅賒點冰片麝香,準備用作送禮的禮品,想找鳳姐謀得一份差事。
沒曾想到,這個叫做卜世仁(諧音「不是人」)的舅舅,非旦沒有借錢給他,還把他數落了一頓。
而在此之前,借著為賈芸父親料理喪事之機,侵吞了一畝地與兩間房子,搞得現在孤兒寡母的無依無靠,卻從來不過問。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更為令人憤怒的還有接下來這個舅母,沒有賒香料給外甥,這個舅舅可能還有點不好意思。沒有半點人情味,舅母直接撕下了偽裝趕外甥走。
書中這回寫得極為精彩,採用的是正反對照的手法。當賈芸一肚子氣跑出了那個「不是人」的舅舅家,一頭撞到了一個醉漢。
這個醉漢原來是鄰居倪二,書中交代他就是個整天喝酒打架、放高利貸的潑皮無賴,但這個人也是因人而異,還頗有義俠之名。
當他聽了賈芸剛才去舅舅卜世仁家遭遇後,卻慷慨解囊,利息都不要,不愧為「義俠」!
一個街頭混混都能如此仗義解救,而一個親生舅舅卻如此沒有人情味?在金錢面前,人性美醜自顯。
連一個街頭混混都看不去的人,這還算是人嗎?作者罵他「不是人」也算是情理之中。
所以書中把倪二比作「醉金剛」實為稱讚,這是作者有意來反襯這個卜世仁真「不是人」,實為不堪。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人到中年,我們有了太多的人情世故,說話都留三分,少了很多真性情。
其實,做人還是簡單點好,交友還是義氣點好。我們都喜歡做錦上添花的事,又有多少人會雪中送碳?
我想,在這個薄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還是做一個有溫度的人吧!
三、步入老年,人生一輩子不過是一場修行
「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紅樓夢》人物最終結局在第五回就已經作了交代,所有人物在各自完成自己的修行後而告終,最終的結局就是「樹倒猢孫散」。
當我們步入老年後才發現,人生這一遭不過是一場修行。比如,出家人自視甚高的妙玉:「欲潔何從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妙玉無論是在書中還是在很多讀者當中都不受待見。主要原因是說她很喜歡「裝」,故作清高。
在櫳翠庵裡,她笑黛玉是個「大俗人」,因為黛玉不知道她泡茶用的什麼水;黛玉也怕她三分,因為她知道她「天性怪僻」。
而對於劉姥姥喝過的那隻成窯茶杯,更是嫌髒就不要了。寶玉說等客人走了後,叫小廝幫她打水洗地,她說只要放在外頭牆根下,連門都不讓他們進來。
其實,作為一個出家人,正如寶玉說的「世法平等」,無論是對人對事應當一視同仁,不應有所偏見。
但是正如惜春所說:「妙玉雖然潔淨,畢竟塵緣未斷。」因為她不是真心向佛,因為出生在仕宦之家,幼年因為生病,為了保住性命才入了空門帶髮修行。
所以,她始終還是端著小姐的架子,喜歡收藏那些珍貴的古玩奇珍,只是向賈府權貴們證明自己的出身高貴,絕不遜於他們,更不能讓他們看輕。
這與她出家人修行的身份是格格不入的。說到底,雖伴青燈古佛,但終究還是俗人。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她一向以「檻外人」自居,意思是她超越生死,不與那些塵世俗人相類。
可惜既入塵網,又怎能隨心所欲,既然她自己完成不了自己的修行,那麼只有別人幫她完成。而這個別人卻是那麼的另類與不堪。
「欲潔何從潔」,她的結局卻是那麼的悲慘,被一夥賊人盯上了,最終「陷入淖泥中」,受盡侮辱,生死未卜。
正如寶玉的嗟嘆:「這樣一個自稱為『檻外人』,怎麼遭此結局!」其實,這也是她一生修行裡要補上的一課。
書中不僅是妙玉,還有寶玉等人。寶玉平時連自己的穿的鞋、用的物件都不從外面買,而是自己身邊的襲人和姐妹們親手做的。
他的臥室就像是小姐們的閨房一樣漂亮,但他跟妙玉一樣「潔癖」,一般人都不能進。
但是後來卻稱為「母媓蟲」的劉姥姥,醉酒後在裡面拉屎放屁。說到底,這是劉姥姥幫寶玉完成他生命中所缺的修行部分。
所以,《紅樓夢》一書就像是一本佛經,每個人都在修行,即使自己沒有完成的,別人也會幫你完成。讀了《紅樓夢》後我們就會明白:
我們一生經歷都是最好的安排,人生最高的境界不過是「赤條條地來去無牽掛」!
《紅樓夢》已經跨越了時空,成為永恆的經典,是可以陪伴我們讀一生的書。下期,我帶大家談談如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重讀《毛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