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健康一直都是很多父母關心的問題,小朋友如果愛吃糖,那他的一口牙齒即使還沒有長全都有可能開始長蛀牙了,都說糖分是導致蛀牙的一大元兇,這一點都沒錯。但是有些父母就奇怪地問了,自己總是嚴格控制不讓孩子吃糖,怎麼孩子就長蛀牙了呢?孩子長蛀牙真的跟吃糖無關嗎?答案:有關,也無關!對於家長來說,下面這4種行為才是重點:
1、孩子長蛀牙後沒有及時治療
生活中,還有些家長認為:寶寶的乳牙遲早是要掉的,所以在發現寶寶牙齒發黑、有蛀牙時就沒有那麼在意了,甚至不會選擇及時給寶寶治療。
但蛀牙可不會見好就收,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幹預,細菌便會越來越深入的侵蝕寶寶的牙齒,慢慢地就會深入至寶寶的牙髓,從而引起各種口腔炎症,並且細菌還會擴散到與壞牙相鄰的其他牙齒。
所以家長們每天幫助寶寶做清潔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牙齒變化情況,如果發現牙齒變黑一定要及時帶孩子進行治療。
2、蛀牙會傳染
導致蛀牙的原因主要是細菌感染,所以蛀牙傳染也就可以理解了。
成人的口腔環境大多比較複雜,在用餐時如果餐具消毒不徹底,或者有的家長會嘗一嘗孩子飯菜的溫度、鹹淡;更有甚者,一些老人總怕孩子嚼不爛食物,咀嚼以後再餵給孩子吃等等,這些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將口腔細菌傳染給孩子。
所以在寶寶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就應該給孩子準備專門的餐具,並及時消毒;同時改掉餵飯的不良習慣。
3、牙齒清潔不到位
寶寶的食物一般都是含糖分比較高的,再加上小孩子都比較喜歡吃餅乾、糕點等零食。這些食物本身並是不會造成孩子長蛀牙,但食用後如果對口腔的清潔不及時,使食物殘渣遺留在口腔中,就非常容易引起蛀牙了。所以當孩子吃過東西後一定要求孩子及時漱口,睡覺前要認真刷牙。
4、寶寶自身口腔清潔能力差
大家都會發現同樣的條件下,寶寶的牙齒會更容易受到傷害。這其實是因為寶寶的牙齒本身「質量」不高,由於乳牙的鈣化程度普遍比恆牙低,所以更容易受到腐蝕。
再加上兒童平時睡眠時間比較長,口腔中唾液等帶有清潔功能的分泌物便會相對減少,進而導致自潔能力減弱,所以孩子的牙齒更容易受到損害。
所以吃糖不會導致蛀牙,但若是吃糖後沒有清潔到位,長期以往那就會長「爛牙」了,這就需要寶寶養成一個良好的牙齒護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