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千校結好」項目之一,去年4月,衢州一中與荷蘭洛倫茨卡西姆學校籤訂友好合作意向書,開啟合作之路。新學期開學前,受荷蘭洛倫茨卡西姆學校的邀請,經徐衍昌校長批准,衢州一中22名師生代表來到風車之國荷蘭,開啟為期一周的訪學活動。
在這一周的時間裡,一中學生走進洛倫茨卡西姆學校的課堂,住進荷蘭學生的家中,零距離體驗荷蘭高中生的學習和生活。親身的感受和體驗,帶給師生們很多震撼和思考,而風車之國的獨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更給了他們不少啟示。
說起這趟荷蘭之行,讓師生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洛倫茨卡西姆學校的課堂了。
高一(5)班的陳貝妮和小夥伴們一起體驗了一堂別樣的數學課堂。一個小測試裡,老師給出一張畫著幾何圖形的圖片,問大家一共看到了多少圖形。陳貝妮和同伴們很快結束這項任務,並反覆確認答案:16。可是,當老師徵求答案時,荷蘭同學們報出的結果卻是五花八門的:42、50、66,更甚者數出72個。
「我們還在驚愕的時候,老師又問出了與數圖形毫不相干的問題,比如長方形的汽車上坐著幾個人。我們一頭霧水,卻仍有荷蘭同學關注並發現了答案。」陳貝妮對荷蘭老師接下來的話感同身受,她若有所思地說,「我們在關注一個問題的答案時,往往忽視了其他的許多細節。我們關注了答案卻錯過了更多。」
這樣的教學方式貫穿於洛倫茨卡西姆學校所有課堂。物理課上,大部分的時間老師都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做實驗求數據,然而對結果也只是寥寥幾句帶過,讓學生享受過程,自己思考才是最寶貴,老師只是輔助學生思考,學習的過程才是學生最應該收穫的。
「從課堂裡我們能很清晰地感受到,洛倫茨卡西姆學校老師前期備課花了很多精力和時間,課堂上看似輕描淡寫、留給學生更多思考時間的啟發式教育,背後卻是老師充足備課才能帶來的。」衢州一中校黨總支書記方美花感慨道,洛倫茨卡西姆學校的老師很辛苦,每周平均都有27至28節課,每節課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準備。
「當我問校長芭士女士如何調動老師的積極性時,她說,荷蘭學校對老師的專業要求高,她認為學校的每個老師都能勝任他們的工作,教好孩子。作為校長要和老師形成一致的目標和理念,充分尊重老師,放手讓老師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讓我很有感觸。」方美花說,洛倫茨卡西姆學校老師們之間有非常良好的溝通、交流和監督,時不時就能看到他們坐在一起互相交流討論教學問題、學生情況等。
就和學校相信老師一樣,洛倫茨卡西姆學校的老師們也十分相信學生。老師們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一般通過課堂和電子郵件檢查作業,對於特殊的學生給予特別的輔導。
「他們還有一個創新課程叫Quest,每學期都有一個主題,讓不同年級的學生分組來討論,用各種調查方式來了解世界,老師也只是其中的參與者,充分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聶曉雲老師對該校的創新課程印象深刻。
荷蘭被譽為自行車之國,在洛倫茨卡西姆學校,學生們都騎著自行車上學,每天上學放學對學生們來說就是一個必備的運動時間。除此之外,學校還十分鼓勵學生運動,學生們也很喜歡運動,足球、籃球、曲棍球……每天都有專門的運動時間,學校為學生準備十分專業的場地,讓他們盡情享受運動之樂。
「荷蘭的天氣不算很好,晴天算是比較難得,聽老師們介紹,只要出太陽,老師們也盡可會帶著學生到運動場上運動,享受陽光。」帥焰兵老師說:「因為運動,學生們都更加陽光」。
洛倫茨卡西姆學校坐落於荷蘭的第五大城市艾恩德霍芬,是一所具有90多年歷史的中等教育獨立學校。
在他們的教室窗上,有可以支起的遮陽篷,防止刺眼的陽光妨礙學生的學習;樓梯上有為搬重物專門設計的升降臺;為了鼓勵學生運動,也方便學生運動,運動場離教室非常近,教學樓旁邊就是各類專業的運動場地;學校走廊裡有著長長的板凳,方便學生隨時坐下閱讀、討論課題,各類設施為方便而用,電腦也都擺放在長廊裡,供學生隨時使用;連洗手間也充滿了各種溫暖的小細節……
「每個細節都能感受到學校以人為本,以學生為出發點考慮的,很多事我們也在做,但沒有他們想得那麼細緻,讓學生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學校的溫暖。」方美花表示,這次荷蘭之行給了她非常多的啟發,在校園文化、學校管理等各方面都有很多收穫。
此外,這次去荷蘭的每個一中學生都和姊妹學校的學生一對一對接,入住學生家庭,騎自行車上下學,零距離體驗當地家庭和校園生活。以及溫馨歡樂的文化之夜~
姊妹學校合作更加緊密
還沒看夠?小編為大家製作了精彩的視頻,歡迎大家點擊觀看~
(視頻6分56秒,要在WiFi下觀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