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理人雜誌
6301萬臺銷量!這還是僅統計電動自行車整車頭部企業2021年的銷售預期量,如果加上其它的廠商銷售數據,以及因整車商帶動的電池、電機、晶片及相關配套供應鏈,以及近3年來衍生的周邊產業——如充換電行業等等,整個電動自行車行業的產業規模,可能僅次於汽車產業或家電產業。
來源| 經理人傳媒旗下《經理人》
■文/本刊編輯部
雅迪——1600萬臺!
愛瑪——保底1600萬臺,衝1800萬臺!
新日——進行1000萬臺產能布局!
臺鈴——保底800萬臺,衝1000萬臺!
小刀——衝擊1001萬臺!
以上是電動自行車整車行業內市場份額最大的5家公司,喊出的2021年銷量或產能目標。
根據2020年的銷量基礎,上述5家公司中,除了新日沒有具體公開透露銷量目標之外,雅迪2021年的目標值增加了60%,愛瑪增幅預期為60%125%、臺鈴增幅預升為60%100%、小刀自我加壓到125%的增長率。
鑑於新日公布了1000萬臺產能布局計劃,預計其2021年的目標銷量最低會達900萬臺+,如果再合計另4家公司的最高目標,意味著5家頭部公司將在2021年最低實現6300萬臺的銷量。而如果再加上綠源、金箭、立馬、新蕾等頭部第二梯隊的公司銷量,那麼國內的電動自行車整車企業在2021年的整體銷量會是多少?無需猜測,就等結果!
問題是,電動自行車整車企業喊出的銷量,一定是最終銷售量嗎?不一定,但如果將這些數據,看成和統計手機市場的數據標準——出貨量(生產商出貨給代理商或中間商的量),那麼也已足夠說明中國電動自行車的整體規模及增長之勢。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6300萬臺銷量,還僅僅是統計電動自行車整車頭部企業的銷售預期量,如果加上第二、第三梯隊廠商銷售數據,以及因整車商帶動的電池、電機、晶片及相關配套供應鏈,甚至近3年來衍生的周邊產業——如充換電行業等,電動自行車行業的整體規模還將超出預期。
電動自行車行業及其產業鏈和衍生產業的吸磁力正在不斷擴大。除了產業內企業之外,還捲入了包括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力神電池、比亞迪等動力電池五巨頭,以及螞蟻金服、創新工場、經緯中國、萬達投資、韓國現代投資、三星風險資本等風險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電工巨頭德國博世、國內零售巨頭京東,分別在2020年底做出了大動作。
此前和小牛、雅迪在電機領域有過合作的博世,已宣布在寧波落成了一家輕型電動車電機工廠。博世電子驅動事業部全球總裁Bernhard Straub博士公開表示:「博世充分認識到中國兩輪車市場的潛力,將繼續在寧波加大投資力度,用於產能擴張、產品研發以及工業4.0升級,預計到2024年總投資額將達到1億元人民幣。」
而幾乎集納所有電動自行車品牌資源的京東,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名為「京東電動車大世界」的綜合線下門店。
博世正式加入中國電動車行業供應鏈序列、京東「入侵」電動車自行車線下零售市場,意味著,國內電動自行車行業在核心的電機技術市場以及零售市場兩端,又將出現新的局面。
且不說京東,博世加入供應鏈序列是否一定「恰逢其時」,目前很難定論,除了雅迪、小牛之外,愛瑪、臺鈴、小刀、金箭等等一大批中國電動自行車公司,自有電機方面的核心技術,有些還取得了專利。除了在技術上的強大能力之外,中國電動車行業還具備市場的外延擴展能力。比如,基於充電安全、城市管理、電動車保有量等綜合因素,在最近的23年內,還孵化出了一個周邊服務產業——充換電,該行業一出世,就自帶科技與網際網路屬性。
那麼,電動自行車行業及其產業鏈和衍生產業的架構到底是怎麼樣的?
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的研究報告中,將產業分為三個架構:上遊為材料企業、中遊為生產企業、下遊為渠道企業以及銷售平臺等。不過,事實上,這條產業鏈在繼續生長,比如前已提及的充換電服務,僅以23年的時間就迅速完成了行業、市場雛形,這一子行業居於產業鏈何處?除了和主行業的經銷渠道無關之外,充換電服務和上遊的電池企業、中遊的生產企業以及終端,均有關,這樣一來,充換電服務行業、市場成為了電動自行車行業中的又一級,且其市場容量不容小覷。
在走訪充換電運營企業春藤物聯時,《經理人》接觸到充換電行業,並通過數學模型,推算出充換電運營市場或存在一個約兩千億的潛在規模。
因此,在整個電動自行車行業內,市場規模的重頭,一頭在生產企業群,一頭則在新興的充換電相關市場。那麼,這兩個業務板塊的企業群體現狀究竟如何,特別所呈現的科技能力,是否有廣袤的前景?
《經理人》通過品牌價值表現、市場價值表現,以及包括技術創新、原創設計、先進生產等在內的綜合科技創新能力、口碑等維度,綜合反映電動自行車行業內核心的兩大業務群企業的綜合價值——並分別體現在《202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品牌(整車)TOP5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服務品牌(充換電)TOP30》。
兩份價值榜,亦是國內財經管理綜合媒體針對電動自行車行業的首次評估。為了製作價值榜,《經理人》歷時2個月,通過行業調研、分析、研究以及對一批公司的採集篩選、終評等流程,最終出現結果。我們希望,藉助價值榜單形式,關注這個正在迅猛發展的行業,重視其中優勢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發展方式,如果能最終有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則是我們所願。
掌握智造話語權:規模化之下的科技化在本屆《202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品牌(整車)TOP50》上,憑藉在多項指標的高分值,在綜合分值上,小牛以95.26的總分值成為了年度榜單冠軍。其後26名則為雅迪、愛瑪、臺鈴、小刀、新日等5家。
小牛效應。作為新銳公司的代表,以建立類似特斯拉的「頂級品牌」為姿態,小牛從傳統電動自行車公司把持的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並以4年的創業經歷,迅速完成上市,創造了神話傳奇。
小牛在國內發展了超過1050個品牌體驗店及專賣店,覆蓋181個城市,同時,還進入海外38個國家和海外區域市場。
小牛奪得本屆價值力品牌(整車)的冠軍位置,憑藉的是在科技創新力的綜合表現。當然,這也得益於《202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品牌(整車)TOP50》的標準——不完全以市場和規模化為主要考察內容,而是突出行業內企業的「智造」價值表現。
那麼,小牛的科技綜合能力事實依據是什麼?
作為一個較年輕的品牌,小牛不僅獲取了無數的國際設計大獎,而且還有自己的原創「黑科技」。
在獲獎方面,小牛憑藉旗下的MQi、UQi系列獲得了德國紅點、德國IF、美國IDEA、日本G-Mark、中國紅星、臺灣Golden pin、香港DFA等全球7項最主要設計獎。
在「黑科技」方面,小牛開創了智能兩輪電動車的新品類。公司自主研發的第4代NIU EnergyTM睿電TMAI動力鋰電系統科技,使電池續航更遠、壽命更長、重量更輕、安全性更高、動力更強;同時,小牛電動自有的NIU INSPIRE智能技術和大數據算法,通過遍及車身的傳感器,多維度採集和分析用戶數據,挖掘用戶騎行需求,不斷優化產品線的分布,提升產品體驗及服務。
《經理人》認為,小牛的重要價值在於,不僅創造了中國電動自行車的國際價值,而且激發了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的科技創新。
雅迪「雙輪」。通過多年的奮鬥,雅迪如今的市場地位,難被對手撼動。2020年,雅迪第一個實現了1000萬臺銷量的行業紀錄。
雅迪的另一個驅動力是在科技。2020年,雅迪發布了主打「滿身智能、暢快騎」的冠智系列電動車新品,其搭載20分鐘可充滿80%的ATL/CATL智能鋰電,冠能同級電機、高能控制器三大核心部件。智能化方面,雅迪冠智系列適配「小迪出行App」,具備重力感應座墊、邊撐斷電等智能功能,開創智能生態系統。
同時,雅迪宣布全新研發的六大超級核心技術——智能無線充電、超級快充生態系統、長壽命安全鋰電、超級快充鋰電、鋰電智能檢測儀、大功率輪邊電機。
因此,一方面是規模化驅動,一方面通過科技化驅動——特別是在整車系統升級、創新,以及網際網路知識的嵌入,使得雅迪的雙輪驅動,變得動力更為強勁。
憑藉以上表現,雅迪不僅在綜合價值表現上獲得較高分值,同時也在綜合科技創新力上表現出色。
愛瑪質量。「科學與信譽」是愛瑪的經營理念。愛瑪是全行業第一個公布企業質量報告的企業。
愛瑪在公司內部應用ISO9001過程改進,採用管理評審,質量管理體系審核、數據分析、糾正措施、預防措施等等。通過這些方法評價價值創造過程實施的有效性和效率,愛瑪不斷改進價值創造過程,減少過程波動,使過程與經營需求和發展方向保持一致。
正是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嚴格的技術監督和標準管理,愛瑪得以保證產品質量,特別是,確保了經過科學研發的成果,能準確配置到每臺車輛上。
臺鈴裡程。經過17年來的技術迭代,臺鈴在公司規模化的同時,還積累了高達600多項專利技術。其中的一項叫做「雲動力」的「黑科技」,更是在行業技術比拼中脫穎而出。
這項「黑科技」被引用於旗下的一款電動車(摩託①)後,達到了「只充一次電的情況下,就能持續運行656.8公裡」的結果,而且成為了新的吉尼斯紀錄。而這項技術知識也將被遷移到更多的產品系列中。
除了「黑科技」之外,臺鈴近年來的投產、擴產、品牌和營銷的能力,為其在綜合價值評分上增添了高分值。
小刀明星。主打高性能和國民車的小刀,不僅近年來在技術上開發了多項原創專利,而且在明星營銷和渠道經營方面打出了組合拳。
在技術方面,小刀通過設立獨立研發中心,先後獨創的「三速電動車」「自適應節電儲能型直流無刷控制器」「智能型電動車驅動系統」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共計200多項。
在明星營銷方面,小刀先後籤約古天樂、楊紫、海清、馬天宇、黃子韜等,擔任品牌形象代言人,組成小刀多星代言團,全面提升小刀電動車的品牌力和影響力。
在渠道方面,小刀實施了「收編戰術」。根據《經理人》獨立市場調查,在網點競爭中,小刀還引導一部分原修車鋪轉型升級,改為小刀門店,這種「收編戰術」使得小刀在競爭激烈的渠道戰中進一步擴大了市場滲透力。
新日換鋰。2020年,新日啟動了「超高端智能鋰電車」品牌新定位,相繼在中高端鋰電車型開發及上市、動力及續航技術創新、智能互聯化控制系統開發、品牌超高端形象傳播、終端門店運營能力改善、終端門店形象改造升級等方面加大投入,有力地促進了銷售增長。
定位的變更,意味著新日進行了一場自我革命,同時提前實施了新發展路線。
掌握智造話語權:以科技化實施逆襲在本屆《202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品牌(整車)TOP50》上,除了小牛以科技綜合能力的表現,在行業內完成逆襲之外,還有一部分具潛力的新銳公司在躍躍欲試。如:九號、速珂、猛獁、所樂、韓田等。選其中的三家為對象:
九號「殺入」。公司初創於2012年;2014年獲得小米、紅杉、順為等資本共同注資8000餘萬美元;2015年收購世界平衡車鼻祖Segway;20182019年,連續發布Segway Drift W1和九號平衡車卡丁改裝套件、智能共享滑板車T60、Segway配送機器人S2和Segway室外配送機器人X1、九號電動C系列和電動踏板摩託車九號電動E系列——由此,九號從平衡車領域轉身殺入電動自行車領域。
2020年10月,九號登陸A股。
對於電動自行車行業企業來說,儘管九號目前僅推出3款車型,但其蘊含的續航、防盜、配置與相關安全性能優化、網際網路系統等等的技術能力,都帶來一定的挑戰壓力。
國際速珂。國內普通消費者或對速珂並不了解,但其卻在海外廣具知名度。公司成立於2015年,其打造智能鋰電跨騎車的新品類,以中高端產品切入,打造完整產品矩陣。目前,公司已推出速珂T、C、R、D四個系列多款智能鋰電車和周邊文化產品,擁有從電動自行車到電動摩託車全系列產品,多次包攬了國內外多項大獎,其中包括德國「iF Design Award」獎、「中國好設計」金獎、日本「G-MARK優良設計獎」等等,申請專利數高達528項,並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稱號。
速珂在海外的銷售點多達2000多家,出口73個國家及地區。其中,歐洲是主力市場,並在義大利成立了市場研究中心;在荷蘭設立了售服中心,負責營銷和售後;在德國設立了倉庫,歐洲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而東南亞地區市場拓展也在同步進行。目前,速珂與臺灣Gokube平臺、歐洲ZIGZAG品牌合作,以「整合智能計費+打造換電中心」的商業模式開啟智能鋰電共享業務,業務覆蓋義大利、法國和荷蘭等地,品牌合作方面已與全球知名摩託車廠商杜卡迪達成初步戰略合作。
如果速珂完全將其主力轉攻國內市場,將是什麼場景?
韓田「黑金」。公司最初成立於上海,其後在2006年設立無錫生產基地。韓田將「科技造車」作為產品理念,先後引進了全自動總裝流水線和檢測設備,設立了電動車技術研發中心。
為了展現自己的科技能力,韓田創造了旗下生產的電動車(摩託②)先後兩次完成長途騎行的紀錄。第一次,從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沿著長江源頭順流而下,經過9省33市,歷時四十多天於上海崇明島入海口處結束,全程騎行路線超一萬裡;第二次是極限挑戰萬裡黃河行動。
兩次極限行為的背後,均以韓田的「黑科技」——「黑金節能王」技術進行支撐。該技術主要包括:黑金智能感應充電器、石墨烯黑金電池、液冷智能控制器等。
就國內市場,儘管受限於目前市場的規模化競爭,以及公司自身的市場選擇或對科技研髮長期投入時間,包括九號、速珂、猛獁、所樂、韓田等新銳科技公司,在規模化競爭暫時和巨頭企業存在差距,但他們的科技能力,特別是「黑科技」的競爭能力表現,在未來一定會改變競爭風雲。
產業鏈又一級:催生億級充換電市場充換電行業的出現,意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中。它和兩輪電動車③整條產業鏈有關,但又游離在外。
該行業因何誕生?由於充電引發的火災事件頻仍,各地規定禁止入室充電,但問題是,居民充電怎麼辦?另外,高達1000萬外賣騎手和快遞員,對於電動自行車存在電池續航的痛點問題無處可解,由此激發了一批原來專研電池安全技術和設備的機構、企業、人員,開始推出充換電相關的服務行為。充換電行業誕生。
在短短的23年內,基於中國電動自行車的3億輛保有量,以及每年電動自行車企業的銷量新增數據,另外加上產業鏈最上遊的電池製造商自身的出貨需要,以及外部風險資本的群體投入,導致了充換電行業以火箭般速度規模化。
總體而言,充換電行業主要由電池生產和供應商、充換電櫃生產和供應商、充換電服務運營企業、外賣和快遞公司組成的B端企業、普通消費者的C端等組成。
當然,還有一些「變異」結構。在充換電行業運營企業中,有些自身是電動自行車的生產企業或者服務商,有些則是充換電櫃硬體製造企業。
來自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或服務商的代表如:「猛獁」不僅生產整車,還有租車業務、充換電業務;「哈囉出行」不僅有共享電動自行車業務,也有自己的充換電運營品牌「小哈換電」等等。
來自充換電櫃硬體製造企業的代表如:「小斑馬」和「這鋰換電」兩個充換電的品牌的母平臺——宇谷科技,不僅是充換電櫃生產商,同時又是充換電服務運營商。
因此,充換電行業形成了多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商業結構。
我們主要關注是充換電行業鏈中核心地帶的兩類企業:充換電櫃服務運營企業、充換電櫃生產企業。
為了有助充換電行業的健康發展,《經理人》首次推出了《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服務品牌(充換電)TOP30》。我們希望,這些優秀的企業能夠為這個新興的行業,帶來標杆價值,特別是用科技化手段為社會帶來貢獻。
由於和電動自行車整車行業不同,充換電行業方興未艾,真正的具有壟斷技術、壟斷市場的巨頭還未真正形成,因此我們僅從服務能力、科技能力、運營能力的表現上,優選了30家企業作為標杆,排名不按照強制性指標,僅按品牌第一個字母的英文進行排序。
限於篇幅,以下僅以春藤物聯、猛獁出行、小斑馬/這鋰換電等三家來自不同行業的進入者為例。
技術春藤物聯。春藤物聯的技術團隊主要來自原電池安全技術系統的研究和服務領域,在正式進入充換電運營市場之前,還曾為「易騎換電」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由此獲得運營知識。因此,無論是本身的技術能力,還是對市場的了解,足以使得春藤物聯得以存在於市場,並進行發展。
春藤物聯軟體著作權擁有7項,涉及共享能源手機管理系統、終端門控執行系統、共享終端交互系統、雲管理系統等。
近期,春藤物聯獲得了上海德朗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後者正是電池的生產商,也由此,春藤物聯取得了在電池上的成本優勢和穩定供給,進一步夯實了公司業務發展基礎。
猛獁「BaaS模式」。以整車企業身份轉而「殺入」充換電服務市場,猛獁創造了一種「BaaS模式(後端即服務;Backend as a Service)」。
首先,消費者購買猛獁,可以不用買電池,由此,購車價格降低。比如一款大約3400元的猛獁電動A5,採用BaaS模式後,可以直降到1999元。而電池可以通過租賃方式取得,每月約39元。至於電池老化、更換等等問題,消費者一概不管。另外,電池可充可換,消費者可在街頭的「猛獁換電」櫃中,免費換電。
由於BaaS模式本質是區塊鏈技術和商業的結合,因此,猛獁通過這種商業技術模式,巧妙、精準地將賣車、電池、充換電等三者業務融合在一起。
小斑馬/這鋰換電「一體化」。小斑馬、這鋰換電,均是宇谷科技的品牌,前者為充電樁服務模式,後者為換電服務模式。宇谷科技將自己定位為基於大數據應用的安全智能充換電服務提供商、電單車出行整體方案提供商。一句話:宇谷科技既是充換電設備的生產者,也是充換電服務的運營者。
在技術上,宇谷科技具大數據平臺並發處理的工業級硬體設計能力、硬體底層研發能力,也是業內唯一具備大資料庫建設、軟硬體開發、製造、運營、服務一條龍的企業。
綜上,充換電行業中的相關企業,都具備一定的科技能力以及資源能力,儘管該行業基於龐大的用戶數據,吸引了大量的風險資本進場,但在催熟行業的前一夜,很有可能進入一場生死淘汰,競爭規則如之前所有的行業競爭一樣,但淘汰賽比拼的,一定不是比「燒錢」,而是技術大戰、用戶大戰!
註:①②③兩輪電動車。寬泛概念是指,安裝有可充電電池或其他電動推動馬達的摩託車、自行車、平衡車、滑行車及其他裝有兩輪的出行或娛樂速度型工具。基於讀者閱讀和理解便利,本刊本期主要指向新國標範圍內的電動自行車,如涉及電動摩託車、或電動輕便摩託車,則另有解釋或說明。
"
附文:
關於《202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品牌(整車)TOP50》暨《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服務品牌(充換電)TOP30》調研與評選解釋
1. 排行榜及調研情況
本年度排行調查主要對象為電動自行車行業整車企業、充換電設備生產企業及運營企業;其中,選定的對象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可持續經營二年以上;
2)經營期內,無重大違規、違紀行為;
3)具有一定是市場、品牌及科技能力表現;
4)消費者投訴及其他負面輿情,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
調研渠道和依據。通過相關協會信息、《經理人》數據系統、輿情監測系統、企業網站,以及公開的企業信息查詢系統等進行複合式調研。
2.評選原則、指標及其權重
評選原則。本年度排行調查及排榜,不受任何第三方商業影響,保持獨立、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指標及其權重。設定為六項權重指標,分別為:一級指標類——品牌力15%、市場力15%、科技創新力60%、口碑10%;二級指標類——技術創新、原創設計、先進生產均為20%。
品牌力內容包括:品牌模式、品牌驅動與業務驅動、品牌與產業和產品的互動、品牌溢價的能力、品牌對穩定銷售和經銷商的作用、品牌的附加價值、品牌理念認可程度。
市場力內容:按照波特五力模型要素;
科技創新力內容:由技術創新、原創設計、先進生產三個子項結構而成;
口碑內容:消費者反饋、投訴。
同時,配置和指標相關的參考信息。其中,品牌發源地僅作為參考項,不納入具體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