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文博會昨開幕,大陸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前左一)與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前右二)參觀臺中館,由臺中市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前右一)接待。特派記者蔡敏姿/攝影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廈門文博會)昨天開幕,首次設立兩岸主賓城市,由寧波、臺中雙城共同亮相,盼能透過建立友好城市,聚焦文旅項目,促進兩岸文化經濟合作。本屆文博會臺灣參展攤位達八百九十八個,佔比近三成。
廈門文博會由中共中央臺辦、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廈門市人民政府、臺灣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承辦。今年以「文旅.共生」為主軸,為期四天,展位面積再創新高,達七萬五千平方公尺,分五大領域打造十二大展區;臺灣地區文創主題館數量也從去年的五個增加至八個。
大陸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與法藍瓷總裁陳立恆一同參觀臺灣展館,不時還拿起商品打量。龍明彪表示,臺灣文創產品設計新穎,尤其環保減碳等器皿更讓人驚豔。他認為,兩岸要繼續擴大交流規模,才會有更多互利雙贏。
陳立恆指出,傳統產業結合科技將會變得耳目一新,數位就是將來。臺灣有科技島之稱,文化內涵又豐富,兩者聯盟將成未來新亮點。
臺中館圍繞「品臺中」主題,彙聚臺灣味噌釀造文化館、臺灣共好協會、木匠兄妹、小林煎餅等文創品牌,展現時尚現代又具本土人文色彩的臺中城市風採。
臺中市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說,臺中文創能量充足,如宮原眼科將老建築改造成華麗宮廷風,並成功結合文創元素,就吸引大批年輕人前往打卡、拍照,成為熱門景點,臺中將提供好的環境讓文創工藝家們能賺進「文化財」。
手裡拿著產品向商家推銷的小林煎餅第二代負責人林文華說,公司在上海有設廠,在大陸部分超市也買得到,煎餅推出客製化,如公司行號的伴手禮品、婚宴餅乾,而在大陸各省有不同變化,如在西安可製成兵馬俑造型、在廈門做成鼓浪嶼造型,文創與食品結合變化更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