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酒精消毒用品已是大家生活的必需品。
為此,香港消委會最近測試了市面24款消毒酒精樣本,測試發現6款樣本含有甲醇,有機會構成慢性中毒等潛在健康風險;另有7成半樣本的酒精濃度比聲稱低,譬如標示酒精含量75%但實際只有62%。
6款樣本含有毒甲醇 長期恐致腎衰竭
以下6款樣品檢測到微量甲醇:
- 小野田Onoda消毒酒精Rubbing Alcohol75%(甲醇含量:0.0305%)
- 護安身消毒火酒75%(甲醇含量:0.0185%)
- 浮來春75%酒精消毒液(甲醇含量:0.007%)
- Toppa消毒酒精Rubbing Alcohol75%(甲醇含量:0.0292%)
- SONYAU 75% External Spray Compound alcohol disinfectant(甲醇含量:0.0321%)
- 免洗手酒精消毒噴霧(甲醇含量:0.0336%)
什麼是甲醇?
甲醇是一種含有毒性的有機溶劑,可透過皮膚進入人體而導致中毒、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眼部損害及代謝性酸中毒,長期吸入甲醇更有可能導致失明和腎衰竭,根據世衛的安全攝入量數據,一個7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天不應該攝入超過35毫克的甲醇,否則有機會引致健康問題甚至慢性中毒。如果按測試中甲醇含量最高的樣本計算,則相等於攝入大約104毫升的份量,才會超出世衞建議的安全水平。
雖然該6款檢出甲醇的樣本的甲醇濃度不會引發急性中毒,但由於產品的標示用途為消毒,在洗傷口的過程中,酒精有機會直接進入血液,亦有可能從皮膚或呼吸攝入,長期使用的話,有機會造成慢性中毒或引致健康問題。部分消費者或會利用這類消毒酒精自製手液或用作日常家居清潔,因此吸入酒精的機會和分量亦會提升。
7成半樣本酒精濃度比聲稱低
24款消毒酒精樣本中,有22款標示酒精含量為75%,1款標示為70%,另有1款標示為95%。測試結果顯示,標示75%酒精的樣本中,有16款的乙醇及異丙醇含量不足75%。
當中有3款樣本的實際酒精含量更少於70%,包括:
- Peace消毒火酒75%
- 金星消毒火酒Isopropyl Alcohol 75%
- SONYAU 75% External Spray Compound alcohol disinfectant
而「天然乙醇Ethyl Alcohol 70% Solution」標示70%,實際乙醇含量則分別只有65.7%;「醫葯酒精95%乙醇」標示有95%,其實際乙醇含量則只有89.3%。
根據世衛的指引,一般醫護使用的消毒液需要60%至80%的乙醇或異丙醇才能有效殺死細菌和病毒,但酒精濃度太高亦不代表更有效。
研究指如果使用100%的純乙醇或異丙醇消毒的話,酒精和細菌的接觸時間太短,加上沒有水分作為催化,因此不能通過溶解細胞壁的質膜而殺死微生物。甲醇因揮發性高和消毒能力低,再加上其毒性很高,故不適宜使用在消毒產品中。
至於一般飲用酒精如烈酒(威士忌、伏特加、氈 酒、白蘭地等)或中式烈酒(茅臺等),當中的酒精含量只有40%至52%左右,因此不能達到殺菌效果。
消委會8大購買及使用消毒酒精貼士
1.留意包裝上的資料說明,包括生產日期及有效日期;
2.避免選擇來歷不明及資料不詳的消毒酒精;
3.光顧信譽良好的商戶及有信譽品牌的消毒酒精;
4.切勿靠近熱源或火源;
5.切勿吸菸;
6.不應在高溫環境下使用;
7. 使用後必須立即把容器瓶蓋關緊;
8.不要把酒精放在小朋友能夠觸及的地方,以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