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20日,兩年一次的國際近紅外大會(ICNIRS)在澳大利亞黃金海岸召開,吸引了來自36個國家的347位代表參加,其中參會的中國學者有30多位。與全球近紅外發展相比,中國近紅外學科的發展處在急劇上升的階段,相關的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而且,經過了多年的摸索和沉澱,中國的近紅外走過了從質疑到認可的過程,當前在飼料、菸草、石化、糧食等領域都得了很好的應用,並為用戶創造了客觀的經濟價值。不僅如此,中國學者在近紅外的前沿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儀器信息網在會議期間特別採訪了密西西比州立大學教授嶽海波,請他談談參會感受以及對2021年即將在北京召開的國際近紅外大會的期待與寄語,以及未來高光譜成像技術的發展趨勢。
嶽海波教授表示,本次國際近紅外大會對國內的研究及國內外近紅外的發展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本次會議還為2021年北京國際近紅外大會的籌辦工作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鑑的方面。
談到高光譜成像技術,嶽海波說,該技術改變了人們對傳感器的傳統認知,未來它的應用會越來越廣。如果能將光譜技術集成到行動裝置中,將會極大的擴展人們感知世界的能力,未來或許會變成生活日用品。目前,高光譜成像技術主要應用於實驗室研究方面,隨著技術的發展,該技術將走向工業化。此外,該技術還將朝著便攜和實時的方向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