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漳州:四萬斤魚死亡誰之過?與廢渣處理廠汙水有關?)
養了一年的魚,再過幾天就可以捕撈上市,不料,最近接連幾天卻出現大量死亡,家住漳州漳浦縣舊鎮高林村的鄭淮陽一家有苦難言。
還有死魚不斷浮出水面
鄭淮陽認為,他在事發的水庫養了快20年的魚,突然之間出現這種情況,是跟水庫上遊去年才剛投入運營的廢渣處理廠所產生的汙水有關。
目前,漳浦縣環保局已對水庫及廢渣處理廠廢水的水樣進行取樣調查。
講述:養魚20年 頭回大面積死亡
昨日上午,導報記者來到位於高林村的紅衛水庫。剛靠近,就聞到一股濃濃的腥臭味,鄭淮陽的父親正在一筐一筐地往岸上打撈死魚。而水面上還浮著許多死魚,部分未死的魚也浮出水面,有的已開始翻滾。
一輛鉤機正在水庫邊挖坑,用於掩埋死魚。而一旁約8立方米的坑內,已堆滿死魚,約5000斤重。「光是大坑就挖了3個,小坑也埋了好多個了。」鄭淮陽說。
據他介紹,這片水庫是他跟其舅舅王乾龍於1997年向村裡承包的,佔地約50畝。「部分魚出現異常,包括鯽魚、鯉魚、鰱魚、羅非魚等品種,大的近5斤,小的也有成人手掌大小。有些魚種本來過幾天就能捕撈上市,現在幾乎都死了。」鄭淮陽說,6月4日一上午就死了約9000斤。
截至昨晚10時許,死魚約有4萬斤。可是,死魚還在不斷浮出水面。
調查:入庫溝渠底部沙呈黑色
鄭淮陽稱,該水庫成長條狀,匯入水庫的水源約有5處,而這次的死魚集中在靠近廢渣處理廠這一側,這側有途經該廠的溝渠水匯入水庫。「我們在這裡養了快20年的魚,之前都沒有這種情況出現,我們猜測跟水庫上遊那個廢渣處理廠所產生的廢渣水有關。」
據了解,水庫上遊約百米處,有個垃圾焚燒發電廠。而緊挨著水庫的是該廠配套的廢渣處理廠,其地勢較高,距離水庫最近的是該廢渣廠的露天爐渣堆場。堆場四周圍著圍牆,但圍牆有明顯的裂縫,圍牆外圍有一條溝渠。靠近圍牆的水泥空地上,有一大片褐色的積水,而牆面處築著小壩。
鄭淮陽認為,牆面上有裂縫,逢雨天,這些積水會滲到水庫。
鄭淮陽稱,以前為了水質,他在匯入水庫的溝渠表面鋪了一層沙,現在底部的沙都變黑了。只見他用手撥開,底層的沙確實是黑色的,他懷疑這些黑沙是該廠常年汙水外滲引起的。
回應:部門已對廢水取樣送檢
該配套的廢渣處理廠由漳州市綠富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處理廢棄物的水都是循環利用的,不存在外排的情況。而露天爐渣堆場水泥地面厚度20釐米,雨水不會下滲,且四周都有圍牆。
該負責人表示,如果檢測結果顯示,鄭淮陽水庫出現大量死魚的現象,跟他們公司有關,他們也會承擔相應責任。
漳浦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已對該水庫的水和漳州綠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廢水進行取樣,現已送至漳浦縣環保局檢測中心檢驗。檢驗報告出來後,將移交給漳浦縣海洋與漁業局再做分析。
漳浦縣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說,根據他們4日的現場勘查判斷,魚體是比較健康的,不存在魚因患病大面積死亡的情況。他同時分析,如果是因氣壓原因引起,則周邊的養殖戶應該也會出現類似情況,但目前沒有接到周邊其他養殖戶的反饋,「要等水質檢驗報告出來才能搞清楚原因」。不過,該檢驗報告的數據僅供參考,如果養殖戶要走法律渠道,需要自費找到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死魚進行中毒回歸實驗,得出的報告才能作為法律依據。
兩男子禁漁期將25瓶農藥投入河流 毒死上千斤魚蝦
近日,貴州寨樂鎮村民發現鼠仲河內有大量魚蝦死亡,隨即便向寨樂派出所報了警。
納雍縣公安局寨樂派出所所長沈小傑介紹,周圍的老百姓對此事件議論紛紛,造成很大的影響,根據這件事情,警方懷疑是一起投毒毒魚事件。
事情發生後,寨樂派出所組織民警協調相關部門參與調查,通過摸排走訪和對河內的水產品的死亡狀況分析,民警懷疑有人故意投毒致使大量水生物死亡。那麼,是誰如此大膽,竟做出毒魚這樣的事情呢?
本文來源:海峽網 責任編輯:黃彥馨_NN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