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答案全在這裡

2020-09-21 一杯暖陽

孩子不聽話,給他講道理,結果還是不聽,打了之後父母又後悔......這樣反反覆覆,很多父母卻說打孩子也是迫不得已,實在「沒忍住」。

沒忍住?確實,很多「熊孩子」對父母的話是「左耳聽,右耳出」,做家長的恨鐵不成鋼,難免在衝動時使用一下武力。那麼,孩子會吃「這一套」嗎?

1、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 無論什麼原因,請不要打罵孩子!

從心理健康方面來說,父母粗魯暴躁的行為是導致孩子人格畸形化的直接原因。尤其是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性格本來就比較叛逆,父母若用暴力來教育孩子,孩子很容易產生恐懼和焦慮,形成牴觸心理,不敢再相信父母,最終形成孤僻或分裂等心理疾病。

  • 孩子,越打越不聽話!

舉個例子,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在商場看上一個玩具,大人覺得家裡的玩具已經很多了,不想給孩子買,於是就說「不買!家裡玩具那麼多你都不玩!」聽到家長的訓斥,孩子往往不會「乖乖就範」,而是撒潑打滾,賴在地上不走......

這告訴我們,訓斥和打罵永遠不能解決問題,也不會得到家長想要的效果。

2、打罵是最愚蠢的教育方法

2歲以內的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即使挨了打也不會起到警示作用。

最重要的是,2歲都不到的孩子怎麼能經受住成年人的「巴掌」呢?嬌嫩的皮膚,即使下手很輕,也很容易造成傷害,尤其是孩子的頭部,稍微有碰撞,就很可能發生腦震蕩,影響大腦的發育。

6歲以後的孩子就已經懂道理了,自尊心也會越來越強,對於父母的打罵孩子都看在眼裡,更會記在心裡。

任何情況下的打罵都會在孩子心靈上產生陰影,或許這個陰影會籠罩孩子一輩子。因此,在孩子6歲以後,父母要用講道理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相信孩子會理解,從而改掉壞毛病。

3、不打不罵,6招教出好孩子

  • 傾聽孩子

在孩子面前,家長切記不要衝動,更不能發脾氣而大打出手。孩子之所以不聽話,必定是因為在某個方面沒有得到滿足,家長要蹲下身子,耐心的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只有找到孩子真正想要的,才能「對症下藥」。

  • 理解孩子

其實,當和孩子在一起開心的玩耍時,家長也會發現孩子的「不聽話」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家長就會後悔當初大發雷霆,甚至打了孩子。這種反思是很好的,但反思之後,一定要保證以後不要再犯了,而是要謹記經驗和教訓,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避免以後出現打罵孩子的行為。

  • 尊重孩子

人和人之間都要相互尊重,父母和孩子之間同樣也需要尊重。當父母尊重孩子的決定時,孩子也會自然而然的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從心底也想做到讓父母滿意,那麼他就會慢慢的改掉壞習慣,做的越來越好。尊重是相互的,家長打罵孩子是對孩子的極其不尊重,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打罵孩子。

  • 跟孩子講道理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不懂道理,然而,這真的是大錯特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通過語言來化解的,家長經常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不僅會很聽話,還能激發孩子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講寓言故事來告訴孩子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

  • 和孩子做朋友

總是希望孩子按照大人的意願去生活,孩子不情願,大人心裡也痛苦。不妨嘗試和孩子做朋友,用平等的姿態去相處。遇到事情一起協商,尋找解決的辦法;遇到矛盾時,互相尊重,各自後退一步,這是家長和孩子最好的相處模式。

  • 盛怒時不教育孩子

有句話說,人在衝動的時候不要做任何決定。同樣的道理,家長在非常生氣的時候,也不要管教孩子,因為,人在盛怒之下往往失去理性的判斷。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如果在氣頭上可以暫時先離開現場,讓彼此都冷靜下來之後,再去跟孩子分析事情的經過,告訴孩子錯在了哪裡。

相關焦點

  • 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告訴你為什麼!
    「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後悔,生怕打孩子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不良的陰影,到底該不該打孩子?打了孩子後應該怎麼辦呢?」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2.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
  • 為什麼不能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真相在這
    打罵是最愚蠢的教育方法2歲以內的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即使挨了打也不會起到警示作用。最重要的是,2歲都不到的孩子怎麼能經受住成年人的「巴掌」呢?嬌嫩的皮膚,即使下手很輕,也很容易造成傷害,尤其是孩子的頭部,稍微有碰撞,就很可能發生腦震蕩,影響大腦的發育。
  • 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告訴你為什麼!
    到別人家去就亂翻亂動,還會到人家沙發上亂蹦,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每次我都會氣不打一處來,回到家就痛打一頓,但是,打完以後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4歲,雖說不聽話,但總歸是心疼的。」  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後悔,生怕打孩子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不良的陰影,到底該不該打孩子?打了孩子後應該怎麼辦呢?
  • 千萬別打2歲前和6歲後的孩子,再生氣也不要打,告訴你為什麼
    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麼會挨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 千萬別打2歲前和6歲後的孩子,再生氣也不要打,告訴你為什麼!
    這時候的孩子,因為著眼點在父母激烈的情緒上,往往不會認為自己有錯了,只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麼會挨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打的時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來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 千萬別打2歲前和6歲後的孩子,再生氣也不要打,告訴你為什麼!
    還說:「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後悔,生怕打孩子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不良的陰影,到底該不該打孩子?打了孩子後應該怎麼辦呢?」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 為什麼6歲的孩子,家長再生氣也不能動手打?
    「每個家長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建立和平教育也是我們家長的任務。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火,甚至會對孩子動手。小編在這裡提醒各位家長,6歲的孩子千萬不能打罵。6歲,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已經有了較好的發展,自尊心也越來越強,開始渴望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能夠得到父母和他人的認可、讚賞。
  • 專家提醒:乙腦疫苗一般在孩子1歲、2歲、6歲時打
    1歲、2歲、6歲時打 2007年08月15日 14:38 來源:京華時報
  • 小孩子能不能打?幾歲開始不能打孩子?
    小孩子能不能打?幾歲開始不能打孩子?  番禺區王女士問:  孩子剛上幼兒園,但是非常調皮搗蛋,有時候甚至攻擊自己的小夥伴,我怎麼管都不聽,有兩次我實在氣不過打了他。但是別的媽媽都勸我說,孩子不能打,但是我覺得不打孩子的話,他根本不聽話。  問題一:家長到底能不能打孩子?  問題二:什麼情況下可以打孩子?什麼情況下不能打孩子?
  • 「家長能打,老師為什麼不能打?」寶爸一番回答,堪稱教科書答案
    但這老師顯然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有借教育孩子發洩自己的不愉快之嫌。因為這小女孩的嘴巴都被打破了,臉上腿上還有明顯的紅腫。而且,這還不是第一次,在之前還打過。一天起碼4、5次,每次還不是2、3分鐘就結束。家長再好的修養,看到孩子被這樣欺負,也不能願意。所以就去質問老師,和機構負責人要說法。
  • 腦筋急轉彎:2,3,4,5,6,7,8,9打一成語?五歲侄子說出答案
    腦筋急轉彎:2,3,4,5,6,7,8,9打一成語?五歲侄子說出答案文/康老歷史說(1)請問在83版連續劇西遊記中,誰是最聰明最厲害的?(2)這天小紅和幾個朋友一起去雞腿,1個人吃1個就多出來1份,而1個人吃兩份則少了2份,請問有幾個人和幾分雞腿?(3)在古代有一做府邸江府,而且這家有三個身材火辣的女兒,請問大女兒,二女兒。三女兒誰的身材最辣?
  • 腦筋急轉彎:大人不在小人在,打一字?6歲兒子3秒鐘說出答案
    相信很多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簡單」的腦筋急轉彎,這算是一種有趣的數字遊戲,但是它們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看似挺簡單,但是當得知答案後是有氣憤又感覺非常搞笑。腦筋急轉彎在很多場合可以有效的調節氣氛,還可以拓展知識面。
  • 「家長能打,老師為什麼不能打?」寶爸一番回答,堪稱教科書答案
    但這老師顯然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有借教育孩子發洩自己的不愉快之嫌。因為這小女孩的嘴巴都被打破了,臉上腿上還有明顯的紅腫。而且,這還不是第一次,在之前還打過。一天起碼4、5次,每次還不是2、3分鐘就結束。家長再好的修養,看到孩子被這樣欺負,也不能願意。所以就去質問老師,和機構負責人要說法。而他們的回覆就是,孩子上課不聽話,為了讓孩子學好,安靜聽課才動手。
  • 「家長能打,老師為什麼不能打?」寶爸一番回答,堪稱教科書答案
    但這老師顯然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有借教育孩子發洩自己的不愉快之嫌。因為這小女孩的嘴巴都被打破了,臉上腿上還有明顯的紅腫。而且,這還不是第一次,在之前還打過。一天起碼4、5次,每次還不是2、3分鐘就結束。家長再好的修養,看到孩子被這樣欺負,也不能願意。所以就去質問老師,和機構負責人要說法。而他們的回覆就是,孩子上課不聽話,為了讓孩子學好,安靜聽課才動手。
  • 為什麼很少有孩子能躲開幼兒急疹?2歲內高發,寶媽護理記住兩點
    自從寶寶降生後,很多媽媽的膽量越來越小了。寶寶的一哭一笑就能牽動父母全身上下的神經,尤其是面對寶寶生病時,更是讓人緊張和心疼,不知如何是好。幼兒急疹,在醫學上也被稱為薔薇疹、玫瑰疹,是絕大多數寶寶在2歲之前都會得一次的發疹性疾病,常見於6~15個月的兒童。這時寶媽們不要過度擔心,你的緊張和哭泣反而會引發寶寶的不良情緒,對恢復不利。
  • 李玫瑾:當孩子有「以下」行為,該打就得打,6歲後很難改正
    但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如果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打一頓」或許是最好的方法。 李玫瑾教授也曾說:「孩子該打就得打,6歲前是孩子第一個人生關鍵期,超過這個年齡就難改了」。
  • —6歲孩子的教育方法全在這裡了!
    孩子在學前時期很可怕麼?為什麼很多家長有時難以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甚至覺得他們很調皮,應該揍一頓?下面我們就來看下,0~6歲孩子的行為特徵分析,希望能幫到家長們教育孩子。對於三歲半的孩子來說,朋友對他很重要,不管他的朋友是動物還是人,我們都應當給予尊重和理解。3、儘量騰出時間陪他玩。此時的他最大的發洩對象是媽媽,所以我們一定要心平氣,儘量理解他的行為,不要覺得他這是故意跟你作對。在他情緒低落時安撫他、陪他玩耍,幫他渡過這一時期。
  • 從出生到6歲,孩子到底得打多少種疫苗?醫生給出參考答案
    B型肝炎疫苗(hepB) 預防導致肝功能衰竭的感染,兒童在出生後的前18個月內需要接種3劑。 2. 輪狀病毒疫苗(RV) 保護孩子免受胃部感染,胃部感染會引發危及生命的腹瀉,嬰兒在出生後的2-6個月口服2或3劑,取決於疫苗品牌。
  • 孩子3歲後求知慾變旺盛,家長該如何解釋為什麼?你的選擇很重要
    天空為什麼不是五顏六色的,火為什麼可以燃燒,一加一為什麼不能等於五,不喜歡吃的蔬菜為什麼必須要吃完……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問題呢?從3-4歲開始,孩子的問題就逐漸多了,這是一個明顯的成長現象,所以孩子愛問「為什麼」,家長應該高興,而不是不耐煩。在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4歲的女孩子是最愛提問為什麼的,她們平均每天會問父母390個「為什麼」。
  • 書單丨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2-6歲孩子叛逆期,看看這些書
    孩子到了叛逆期,總是跟大人對著幹。這時父母應該怎麼辦呢?李玫瑾教授坦言:雖然在打罵教育不可取,但有些時候「該打就要打。因為你除了給孩子愛之外,還要讓他有敬畏之心,如果孩子做錯事,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這才是保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