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如果可以解釋的話,那世界上的人就不會因此痛苦了」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作為一部改編自2009年韓國同名電影,在臺灣上映之初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電影上映前幾天,票房逼近4億人民幣。影片由陳意涵,劉以豪和張書豪等人主演,雖然情節上與原版並無區別,但是阻擋不了人們對於純愛的嚮往。觀眾觀看時,紛紛留下了眼淚,同時也驗證了電影宣傳的那樣「請帶足紙巾!」
電影是臺灣導演林孝謙拍攝的,電影整體風格一貫秉承了臺劇文藝片。陳意涵的臺灣腔更是體現出了臺灣獨有的細膩,卻不油膩,淡淡的小資風格。影片講述了男主張哲凱與宋媛媛從學生到成人相互扶持,相互依賴生存的故事。兩人之間那種純愛的感情,更是現代社會的人們嚮往的。
多種感情線的對比
男主與女主兩個人相依為命十幾年,在這段時間中兩人的感情不僅僅是愛情。在十來年的相處中,他們有愛情,友情,還有相互依存的親情。男主面對最後有限的生命,他希望女主能找到替男主陪伴她一生的人,不過男主忽略了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
宋媛媛確實找到一個好男人,一個高富帥的牙醫。看完整部劇的觀眾,紛紛為牙醫鳴不平。人們說男主的愛是自私的,是對牙醫的不公平。為了讓女主的與牙醫的愛情順理成章,他去拆散牙醫與女友的感情。
觀眾對牙醫的憐惜很正常,不過我們忽略了這部影片宣揚的是純愛,牙醫女友辛迪的背叛違背電影的表達的思想。如果牙醫與辛迪感情線幸福美滿,又怎麼能襯託出男主與女主純愛的珍貴。愛情從來就不是一個人事情,如果兩個人其中一個不愛了,那麼結果必然是悲劇。
還有一個感情線就是我們忽略的那一對「逗比」,「小貓女」Bonnie與吉哥的感情線。他們兩個無疑是幸福的一對,也是在影片中令人忽略的一對。吉哥對小貓女的百依百順,小貓女作為被寵愛者,更是肆無忌憚地享受著吉哥對她的照顧。
小貓女與吉哥、牙醫與辛迪、牙醫與女主、男主與女主這幾種感情線相互對比,突出影片表達的純愛思想。而最後結局女主同男主奔向死亡,更是令人唏噓。有人說這樣的愛情是病態,可是也有人說那樣的愛情也是人們所嚮往的。
人們需要男女主的愛情嗎
有人可能會問,我們需要像男女主的愛情嗎?我們可以從男女主的身世可以談起,兩個人都是孤兒,相依為命十幾年。這樣的感情更像是離開了彼此無法呼吸的那種,而現實社會的我們呢?想必我們也已經知道問題的答案。
影片中的愛情觀人們可以參考,但是並不需要認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即使再遇到艱難的事情,我們都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去驗證什麼。男女主的愛情故事固然令人羨慕,渴望那樣的愛情。但是我們不要忘記那僅僅是電影,現實生活是不需要的。希望大家能夠看清問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