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種論調不知道老鐵們聽說過沒有:一位跑者,你腳上穿的跑鞋要根據你跑步能力的提升而升級,直白點說就是新手小白湊合穿就行,跑步大神才配得上頂級跑鞋。這觀點老鐵你贊同嗎?
真標、真爆、真碳、公司級,品質可選
ID號: DD-sneaker
耐克,阿迪,NB,等更優惠
不瞞老鐵們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本座都是把上面這個觀點奉為圭臬,直到基地作為一個運行渣的一雙耐克跑鞋,才明白上述觀點純粹是胡說!和誤導很多人! ! ! !
今天開箱的這雙Asics Gel-Kayano 25就是亞瑟士旗下非常適合新手上腳的一雙旗艦款頂級支撐跑鞋。通過K25哥哥一定清楚,這雙鞋是一種美德,豪華的配置和腳感粉無數的爆炸!
第一:K25的基本信息
支持一雙鞋,K25型適用於蔣介石和外翻的腳,新讀者的類型的細節可以去閱讀我們的文章,有一個非常詳細的介紹,以適應公路的路況,跑道和跑步機,每天慢跑足夠了。
日常售價1100左右,趕上大活動基本五折;42碼的單只重量為336克,重量的40 - 90公斤的兄弟都可以步行,但是80公斤的哥哥步行感覺屎上最舒適的感覺,這個座位後,腳感覺很匆忙!
K25的定位是旗艦款的頂級支撐慢跑鞋,特別適合剛入坑的新手。如果你仍然周中運行超過30公裡的球員,那麼這雙鞋肯定也不會讓你失望的。但是注意,鞋子是用來跑步而不是比賽。
第二:K25有哪些核心科技?
文章開頭就說到K25的配置堆砌的那是相當豪華,這一部分首先看到的一些最核心的內容。外,最讓人「放心」是底部的底腳的Trusstic加固結構,加強扭轉不僅強大,但也衝擊效應。
中底部位的用料最為"臃腫",本座挨個數了數,只在底部位置用於三種不同材料的緩衝技術!但還是值得主角必須那塊簡陋的凝膠凝膠,這種凝膠的牛逼不需要再次打擊這一塊嗎?
鞋面後跟位置的設計是一大亮點,亞瑟士似乎絲毫不擔心這雙鞋子的重量,直接在TPU的鞋跟部分保護鋼筋增加了一層結構,使這雙鞋鞋跟部分比較困難,不容易產生變形。
第三:K25還有哪些亮點?
咱們依舊從外底開始說起。除了AHAR+高耐磨材料之外,重點引導線鞋外底和指導,引導線的中心的角色壓力適當跑步者一直沿著軌道運行,讓更多穩定的步伐。
中底位置以Gel為"定海神針",又大範圍使用了FlyteFoam Lyte輕量緩震技術。無論如何這是一種發泡材料,實際上,但步行腳感很好,提供的腳感不失去市場的主流材料。
這還沒完,中底外側的DUOMAX雙密度防傾斜裝置也是一大亮點,技術也反映了鞋主要支持性能,腳上的鞋子之後確實給人的感覺「攜帶」,不擔心會有平足。
再來看鞋面,其實對於鞋面的用料本座還是持保留態度的。asic在你的腳總是開始一個話題,雖然這一次的使用是新一代的提花鞋面,絕對能彌補他們的腳,但是雙層的設計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總體的顏值來說,這雙K25隻能算是中規中矩吧,只持續了鞋子的風格一直是亞洲是否,但腳趾略不對稱設計的基礎上增加了功能也帶來一些不同的顏色,這是一個小亮點。
第四:為啥選K25卻不選K26?
嗯!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問題!講之前先說明白:本座絕對不是在黑K26,但這個座位認為K25價格要高得多。K26比K25你200元,但考慮到座位,asic改善完全不值得的價格。
K26把K25的後跟可見式Gel改成幾何裁剪的Gel(這有啥區別麼?);緊隨其後的是一個穩定在原來的外部鞋跟Metaclutch(據說更多聯合);鞋墊對EVA鞋墊(還足夠在你的腳嗎?)。
反正覺得壓根兒沒什麼區別,反而把OrthoLite透氣鞋墊換成EVA發泡鞋墊讓本座覺得非常搞笑。最初鞋墊和一些通風效果!所以整個完全放棄透氣,怎麼有一個破碎的斷落?
總的來說,體重為80KG的本座被這雙鞋子伺候的非常舒服!如果哥哥屬於大重量,那麼這雙鞋就可以「承載你的重量」;但如果哥哥重量更輕,所以最好選擇,否則感覺踩板磚。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這裡再強調一遍啊:頂級跑鞋只有頂級跑者才配穿這種說法完全屬於扯淡!新手小白穿頂級慢跑鞋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雙腳!當然,這裡是不包括馬拉松競速鞋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