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拉出30多人,在身上澆汽油點燃,逼著他們到處跑,用槍當靶子打;另有30多名女青年,被日軍拖進紅薯窖裡姦污,用玉米杆填滿後,一把火將她們全部活活燒死。
1941年1月24日(臘月二十七),佐佐木二郎召開會議,並傳達了日本軍部的命令,準備圍剿冀東抗日根據地——潘家峪,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打八路,二是懲罰老百姓。1月25日天還未亮,來自豐潤、灤縣、唐山、遷安、遵化等地的日軍,在佐佐木的指揮下,將潘家峪團團包圍。幾個早起趕集的村民,正好撞到槍口上,成為槍下冤魂。
早上七八點,鬼子終於進村了。他們挨家挨戶地踹門搜查,無論男女老幼,甚至重病臥床的人也不放過,全都趕進村子西邊的一處大坑裡。村民潘瑞德的老母親不願離開家,竟被鬼子一刀砍成兩截;潘風柱的老母親已經78歲,實在走不動路,被鬼子一棒子錘死。
村民被集中到大坑之後,佐佐木高桑站了出來,宣揚了一通「中日親善」的鬼話,然後逼問村民:「村子裡誰是八路」、「糧食藏在哪?」儘管周圍架著機槍,四周圍滿了日軍,個個端著閃著寒光的刺刀,村民們卻無一應答,怒視著敵人。
日軍氣急敗壞,大肆屠殺老百姓,於是上演了文章開頭的這幕慘劇!大約到了10點鐘,佐佐木手提軍刀,冷笑著說道:「這裡太冷了,為了中日親善,請你們到村中大院,有好戲給你們看。」接著,日軍拳打腳踢,將人群趕進了潘家大院。這個大院圍牆又高又厚,院子裡鋪滿了茅草、松枝、玉米杆,牆上還架著好幾挺機槍。村民意識到大難臨頭,人群瞬間大亂,四處奔逃,可還未跑到門口,就被鬼子刺殺。這時,潑了汽油的茅草等被點燃,頓時火光沖天,人群在烈火和槍彈中哀嚎。
潘國生等幾名青年在濃煙的掩護下,勇敢地奪下一挺機槍,可惜不會使用,喪命於亂槍之下;潘樹密的老母親撿回一顆手雷,奮力朝著日軍丟了回去,炸死3名日軍。潘國奎等10多人冒著槍林彈雨,拆開了用磚頭壘死的北門,衝出了大院僥倖生還;還有30餘人在日軍放火前,躲進了一間平房並堵住了房門,也死裡逃生。
但是,大多數村民最終還是慘死。為了避開子彈,50多名百姓躲在牲口棚裡,大火燒塌牲口棚,將他們全部活埋。在西院的一處夾道裡擠滿了200餘人,全部被日軍射殺,由於人太密集,許多人至死還是站著的。為了將潘家峪趕盡殺絕,小鬼子將村民射殺、刀砍、焚燒之後,發現有人還未死去,又丟手榴彈炸。院子外面有不少孩子,鬼子兵把他們抓來丟進火裡;一些小孩子要麼直接在街上踩死,要麼用刺刀挑起,重重地甩出去;潘瑞高的女兒,竟被兩個鬼子撕成兩半。
經過這場浩劫,潘家峪共有1237人遇難,生還者300餘人。那一堆堆被燒成焦炭、無法分辨男女的軀體,被收斂起來埋在4個大坑裡,起名為「肉墳丘」。
但是,恐怖嚇不到有血性的潘家峪人,倖存的潘樹平等青年,成立了「潘家峪復仇團」,發誓一定要敵人血債血償。1942年7月18日,復仇團在遷安甘河槽設伏,全殲150名日軍,親手擊斃潘家峪慘案策劃者佐佐木,為潘家峪蒙難的鄉親們報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