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機遇與挑戰中,我們該如何創造全新的未來?
12月18日,一場大膽而前沿的大會——「2020網易未來大會」,在杭州正式開幕。
本次大會以「洞覺未見」為主題,匯聚全球最強大腦,在三天的時間裡,涵蓋了預見未來、新基建、人工智慧、區塊鏈、潮商業、UP生活以及和文化等論壇,中外院士、頂級科學家、頂級企業家和投資人齊聚一堂,共同探尋下一個十年的方向。
網易公司CEO丁磊在致辭中表示,科技公司缺的不是「上天」的勇氣,而是追逐星辰大海的創新氛圍,要從學習和模仿,轉向真正的創新為王。其次,科技公司要能「下地」。要轉變心態,乘風而起,轉向真正腳踏實地,關注對用戶、對社會有價值的事。其三,科技不能只關注效率至上,還要關注人心。數字時代,要形成自己的數字智慧。
在18日上午的預見未來環節,由歐陽自遠、徐建國、陳世卿等院士領銜,馮侖、樊綱等重磅嘉賓參會,給出了他們對未來十年的預見與精彩觀點。
圖為歐陽自遠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分享了《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歐陽自遠院士是我國「嫦娥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參與並指導中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訂。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廣受關注。他在演講中回顧了我國的太空探索歷程。
歐陽自遠院士分享了一個「一克與兩公斤」的故事:美國曾送給中國一塊阿波羅時期從月亮上採回來的石頭:一個小黃豆大、只有一克的小石頭,歐陽院士用這個小石頭的一半進行研究,發表了14篇論文;而昨天,「嫦娥五號」已經把月亮的石頭也採回來了,兩公斤!
歐陽自遠院士還談到了「嫦娥四號」為什麼選擇在月球背面的大撞擊盆地的原因:因為這個盆地是40億年以前一個小天體砸在月亮上的大坑,把月亮的歷史記錄全部暴露出來了。
在下午的「新基建 新經濟」專場論壇中,多名院士及頂尖學者、企業家以及投資人,共同探討了新基建的發展趨勢,並探討其中的商業機會。
在「2020網易未來大會」的第二天,場景實驗創始人吳聲、知名歌手胡海泉、青年男演員曹駿;故宮文創操盤手、故宮原常務副院長王亞民等學者、企業家和投資人等,發出以潮商業、UP生活和和文化為主題的新聲音,第三天的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環節更是大咖雲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段樹民對目前的硬核技術區塊鏈和人工智慧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