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生活在美國,囤積緊急物資有哪些講究?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紐約藍藍 陌上美國

星期日

近來好些中文文章對華人囤積物資的事情頗有微詞,仿佛是什麼不光彩的事情。其實老美更講究囤積緊急物資,種類之多,數量之大讓人驚詫。何況每逢風吹草動政府都會呼籲民眾囤積2周左右的食品,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是他們的囤積顯然非常有講究,絕對不會做出搶20袋大米這樣的事情來。因為真正緊急情況下大米既耗能源又耗水,絕對不是個好的選項,麵條都要好一些。

先說美國民間的這種囤積的文化都從哪裡來吧,我認為首先有歷史原因,是冷戰的後遺症。當初為了防蘇聯的原子彈,民眾深挖洞廣積糧。很多美國人的房子本來就大,有的人把地下室改建成了防空洞,還有的人乾脆在後院再挖一個金屬牆壁的地下防空洞,現在有的老房子偶爾還能看見。

同時二戰以後罐頭食品業非常發達,50年代鼓勵婦女走出家門,各種可供長期存放的速食種類繁多,大家都有條件往防空洞裡囤放長期的戰備物資。現在早已冷戰結束,但是囤積的習慣倒留下來了。二是美國有一大幫末日求生者(preppers),總覺得世界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大災難~風災,火災,地震,甚至殭屍(美國人真有相信殭屍的)他們作好了各種社會坍塌以後自力更生的準備。

他們囤積的物資之專業,種類之多簡直讓人眼花繚亂,食品,淨水器,發電機,短波收音機,槍枝彈藥,醫療用品,望遠鏡,太陽能電筒,甚至種子。。。總之一切假想回到原始社會以後需要的物資。在過去十年裡這類人的比例翻了幾倍。

我覺得流行文化與媒體也助長了這種情緒。如果你看美國電視,眾多世界末日的災難片都極為火爆。包括我在內,每次看完一季《行屍走肉》我都有買一套COSTCO末日求生套裝的欲望。

三是美國人向來很重視野外求生技能。童子軍的一個項目就是要讓孩子獲得必要的野外求生經驗。父親尤其會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求生技能。比如我家老公就會教孩子怎麼打繩結,怎麼搭帳篷,怎麼划船等等技能。加上美國人非常喜歡戶外運動,背包徒步,釣魚,野營,遊艇等等都需要各種裝備,很多和緊急物資是重合的。比如我家因為喜歡野營就攢了不少可以在無電無水的情況下使用的東西。想想野營用得上就不覺得浪費了。

再加上美國人的平均住房面積很大,買了總能裝得下。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平時也不可能天天買菜,每買一次菜量都非常大。同時天災人禍政府都要通知民眾準備2周的食品和水,所以這已經是美國人的標準動作,絕對不是這次疫情才恐慌搶購的。

這篇我先講講緊急食品的選購吧。能夠符合長期儲存的緊急食品基本就是兩大類:罐頭和脫水食品。脫水食品的好處就是輕,加點水加熱就可以吃了,特別適合長期徒步在山上「千裡走單騎」的背包客用。壞處就是太難吃了。所以我不推薦作為家庭的緊急食品。

真正最好的緊急食品應該符合這幾個條件:不需要加水,不需要冷藏,不需要煮,高熱卡。美國有很專業的比較昂貴的「緊急食品」套裝,我覺得沒有必要,買普通罐頭就好了。有興趣的可以上這個網站是看看稀奇:

https://mypatriotsupply.com。

更撩人的是現在網站第一頁就有一個告示說最近的定貨量是平時的100倍,發貨無限期延長。這肯定是疫情給鬧的。看這個網站你就知道真正的preppers有多硬核了。

中國人對罐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誤會就是罐頭有防腐劑,不健康。中國的罐頭我不敢說,美國的罐頭其實是沒有防腐劑的,因為根本不需要。有的蔬菜加工以後甚至更有營養,比如玉米和西紅柿在加工加熱以後能釋放更多的抗氧化劑,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不受罐頭加工過程的影響保持極好。大多數礦物質和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和K)也都保留了下來。因此,研究表明食品在罐裝後仍保持其較高的營養水平。當然由於罐裝通常需要高溫加熱,因此水溶性維生素(例如維生素C和B)可能會受到破壞。

我不是提倡用罐頭食品代替日常食品,而是緊急情況下罐頭是非常好的選擇,比方便麵健康太多,也比很多來歷不明的街邊小吃外賣健康。

(關於罐頭食品的健康問題請看:

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canned-food-good-or-bad#nutritional-content)

以美國的標準每個人每天吃一個都是完全健康的。美國很多罐頭的口感都非常好,濃湯類幾乎感覺不到是罐頭食品,是我最喜歡的一類罐頭,而且有葷有素,營養均衡。Campbells and Progesso是這個領域的兩大品牌,下面都是一些比較經典的西式濃湯,口味也比較適合中國人的口味。同樣的品種可以買兩個品牌來試一下,看看你最喜歡哪一個。

第二類就是蔬菜水果類,我最喜歡黑豆和玉米粒,因為自己做比較麻煩,而且這兩種罐頭的口感保持得很新鮮,特別是豆子罐頭和自己做的沒大區別,加點調料就是地道的中國菜了。水果看自己的口味,我經典口味最好的是橘子,杏子,和桃子。中國店裡還有龍眼荔枝罐頭不錯。

第三類是肉類,我家用得多的是午餐肉和金槍魚罐頭。後者主要用來做沙拉,實話如果不買罐頭我都不知道如何做。特別注意有泡水裡的和泡油裡的,喜歡吃素點的就選泡水裡的。

關於食品就暫時先說這些,下篇再說其他緊急物資。

【作者簡介】紐約藍藍:真名張蘭, 互動設計師, 北美華人作家協會會員,原載作者新浪微博「紐約藍藍」。

文章首發微信公號「陌上美國」,版權由「陌上美國」所有,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其他平臺。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文章

《疫情中的紐約人-3月6日&3月7日》

《疫情中的紐約人》

《在美國新冠狀病毒疫情區的真實生活》

《義大利遊——五漁村(Cinque Terre)》

《學畫路上,姍姍來遲的二閨女》

《在美國緊急做了一場手術是什麼體會?》

閱讀原文

原標題:《生活在美國疫情區,囤積緊急物資有哪些講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她花逾900美元囤積生活物資引正義魔人飆罵 真相曝光眾人暖哭
    一名美國女子,因為大量購買生活物資,因而慘遭一旁的「正義魔人」飆罵,不過事發後真相曝光,反而讓眾多網友感到相當感動。圖擷自臉書@Stephanie Rhymer Whitaker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肆虐全球,民眾為了在家防疫紛紛前往大賣場採買各種生活物資,因恐慌心態出現各種「囤貨潮」,不過越是有人囤積物資,就會造成需要的人無法使用的狀態。
  • 疫情下,千奇百態的囤積行為背後
    隨著新冠肺炎病毒席捲全球,世界各地相繼出現了各種囤積行為,有些甚至乍聽起來,讓人匪夷所思,比如中國的「囤積雙黃連口服液」、「囤積螺獅粉」,日本的「囤積廁紙」,美國的「囤積槍枝」,加拿大的「囤積食物」等。
  • 濰坊生活物資等日用消費品供應正常
    濰坊生活物資等日用消費品供應正常消協:市民發現串通漲價可投訴2月1日,濰坊市消費者協會特向廣大市民和經營者提出以下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要增強信心,不盲目消費,市民發現串通漲價、哄抬價格、以次充好、經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等違法行為可投訴
  • 美國緊急從中國採購醫療物資,首架貨運飛機從上海飛抵紐約
    據美國《紐約時報》29日報導,美國白宮官員表示,周日,一架載有重80噸的醫用手套、口罩、防護服和其他醫療用品的商用飛機從上海抵達紐約,這是在美國抗擊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向美國運送急需物資的22架次航班中的第一架次。
  • 棉被、大衣、摺疊床 河南緊急調撥生活物資支援武漢
    援助武漢物資在鄭州緊急裝運 慄璋鵬 攝中新網鄭州2月6日電 (記者 韓章雲 通訊員 慄璋鵬)2月6日14時35分,45007次列車滿載13箱物資,從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公司管內圃田車站奔赴湖北武漢,這是該站自大年初一以來發送的第十四批援鄂物資。
  • 陳衝曝疫情下的美國:民眾拿雞蛋換廁紙,仍有年輕人外出聚集
    這句話來自演員陳衝平常的疫情日記,這段時間,這份「日記」在網絡上引起了一輪熱議。4月13日,有媒體曝光了一則疫情期間對陳衝的採訪。在訪問過程中 ,陳衝向大家揭露了美國疫情下的現狀。她此刻住在舊金山,隨著疫情逐漸加重,她日訂購的生活用品已經沒人可以送過來了。而且美國並沒有做到真正封城,他們把居家隔離稱為居家令,沒有必要的事情儘量不要出門,沒有必要的生意也要停止。在一些公眾區域,仍然有年輕人在聚集,周圍經過的警察也並沒有對這種現象做任何處理。
  • 美女子因大量購買生活物資,慘遭「正義魔人」飆罵,真相曝光眾人暖哭
    圖擷自臉書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肆虐全球,民眾為了在家防疫紛紛前往大賣場採買各種生活物資,因恐慌心態出現各種「囤貨潮」,不過越是有人囤積物資,就會造成需要的人無法使用的狀態。日前就有一名美國女子,因為大量購買生活物資,因而慘遭一旁的「正義魔人」飆罵,不過事發後真相曝光,反而讓眾多網友感到相當感動。
  • 美國疫情陰影下的矽谷華人:指望不上川普,我們就自己互幫互助
    從一月國內疫情爆發忙著組織捐贈,但現在美國爆發忙著自保,很多人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截止發稿,大部分生活在矽谷灣區的華人都見過不同群裡傳閱的這張按城市、按郵編甚至按街道整理清清楚楚的Excel表格。 每天幾乎都有人在群裡告訴新入群的人,這些群不用於閒聊,而用於大家交流治安、物資等緊急情況,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發生緊急安全事件時,大家可以互幫互助。
  • 寧紡集團緊急生產抗疫物資馳援疫情防控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記者畢立峰 通訊員孟建亮、張立騰、溫路)病毒無情,寧紡有愛。疫情發生以來,寧紡集團黨委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由黨委書記蘇瑞廣親自指揮,在全力做好自身應請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捐款捐物、復工生產,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
  • 美國緊急授權大量KN95口罩
    觀察者網梳理發現,在上述獲得緊急授權的企業中,使用中國KN95標準生產口罩的達到26家。值得注意的是,半個月前的3月28日,FDA為緩解美國醫療防護裝備的短缺,緊急批准了歐盟和5個國家(澳大利亞、巴西、日本、韓國、墨西哥)認證的非N95口罩,但中國產的KN95口罩卻未獲緊急授權。此舉也被美國媒體質疑背後有「政治因素」。
  • 大馬封國第三天,超市被掃光,民眾囤積貨物,明星呼籲別過多囤積
    馬來西亞18日展開為期14天的封國策略對抗新冠肺炎疫情,許多大馬藝人紛紛力挺,包括張智成、方泂鑌(阿鑌)、方炯鎵、車志立(車子)及傅健穎等人20日呼籲民眾少外出、不聚會,不要囤積過多民生用品,將資源留給有需要的人!
  • 360馳援湖北:全球緊急採購,1.2萬公裡「空中接力」送物資
    此次收到防護服的黃岡蘄春縣人民醫院僅是360公益基金會捐贈名單裡的醫院之一。防護服是疫區一線必備的醫療物資,也是一線最緊缺的物資。在國內醫療物資緊缺的情況下,360公益基金會於除夕啟動醫療物資馳援行動,在荷蘭、丹麥、美國、韓國、日本、香港等國家或地區,緊急採購大量疫區亟需的醫療物資。其中就有這批從美國採購的防護服。在物資運送方面,東航物流在得知這是一批支援疫區的緊急物資後,全力保障運輸工作,迅速將醫療物資從洛杉磯機場運至上海浦東機場。
  • 物資告罄、美國關門,德國重災區長官緊急求援中國
    23日,德國疫情最嚴重縣、北威州海因斯貝格縣縣長史蒂芬·普施發表公開信,對近日華僑華人向該縣捐贈防疫物資表達感謝,並希望中方提供進一步支援。長安街知事注意到,信中,普施同時指責了美國總統川普借新冠病毒汙名化的做法,稱「美國優先」並不能幫助人們渡過這次危機。
  • 戰疫情|多地企業緊急「跨界」轉產支援 擴大抗擊疫情物資生產供應
    央視網消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對口罩、消毒產品等物資的需求量進一步加大,多地有條件的企業緊急「跨界」支援,迅速調整轉產,擴大抗擊疫情相關物資的生產供應
  • 疫情期間,如何優雅地囤積蔬菜?
    隨著疫情的發展,小區封閉、交通限流。買菜成了一場戰役,尤其是最近接連出現因買菜而不小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聞,更讓大家不敢出門,生怕一個不小心就中了招。為了配合防疫工作,不少小區還規定每戶只能有一個人出去採購,於是身強力壯的老爺們就成了上街採購的主力。他們手拿清單笨拙地挑選,有的還打電話詢問豆角要圓的扁的還是長的。
  •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開展重要生活物資保供有關情況並通報2019...
    蔬果價格分品種、分時段有漲有落,30種蔬菜和6種水果平均批發價格比1月20日分別上漲10.7%和1.7%。為做好重要生活物資保障,商務部第一時間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安排,有序推進相關工作。一是建立完善應急機制。
  • 美國仍緊缺醫療物資,但必須硬著頭皮扛,因為不好意思求助中國
    作者:燁華編輯:俊熙美國疫情問題嚴重,暴露出美國醫療物資匱乏的問題。對此,擅於甩鍋的川普指責前任總統歐巴馬給他留下了一個爛攤子,醫療系統無法應對新冠疫情也是歐巴馬政府遺留下來的問題。真相究竟是怎樣我們不清楚,但現在美國一線醫療團隊緊缺救治物資是所有人都可以了解到的事實。對於這樣的情況,美國現在必須硬著頭皮扛下去,因為美國政府也不好意思求助中國。中國慷慨援助據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已經出口大量醫療物資到美國境內。其中包括超60億隻口罩,超7000臺呼吸機等等。這樣大的援助力度,是十分罕見的。
  • 美國人開始接收中國物資 馬塞諸塞州州長感謝騰訊協助
    當前國內疫情正在好轉,美國成為全球疫情的重災區。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9日晚10時數據,美國已有超過46.53萬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16672人。其中紐約州確診超過16.17萬人,死亡7067人。美國的防控局勢仍舊嚴峻。
  • 美國商家囤積創紀錄的中國商品後,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貨,有新進展
    相對而言,美國製造,德國製造,日本製造,韓國製造在許多方面被替代已成為事實,而近年試圖大舉發展製造業的越南和印度更是難以企及。這一點,最有發言權的,是包括美國、印度消費者在內的全球多國消費者。首先來看美國市場,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路透社當地時間9月25日報導,美國許多零售商不想再遭疫情可能反彈帶來的斷貨之苦,都在加緊進口備貨聖誕節。
  • 3月13日,我親歷了疫情下的「美國緊急狀態」
    緊急狀態下的美國美國現有的「政府緊急狀態」源於1976年美國總統福特籤署的《美國全國緊急狀態法》。法案規定了總統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下擁有的至少一百多項緊急權力,涉及生產方式調控、向國外派兵、實行國內戒嚴、管制企業運營等,甚至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重新使用化學和生物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