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患者從入院到手術僅用20多分鐘

2020-12-24 順德新聞網

南醫大順德醫院附屬杏壇醫院順利搶救一名宮外孕大出血患者

  文圖/珠江商報記者吳小鏞 通訊員陳綺雲

  宮外孕大出血是非常兇險的,搶救需要爭分奪秒。近日南醫大順德醫院附屬杏壇醫院搶救了一名宮外孕大出血患者,從患者入院到手術開始僅用了20多分鐘,院內多部門的快速聯動和默契配合,成為此次患者病情得到迅速有效控制的關鍵。

  11月底的一天,上午9時,南醫大順德醫院附屬杏壇醫院120急救中心接到報告,一名女性突發昏厥需要急救。接報後,該院急診醫護人員迅速前往事發地點。經院前急救現場評估,該患者疑為宮外孕大出血,時刻有生命危險!在做好必要的院前處理後,急診團隊爭分奪秒把患者安全平穩地送達醫院急診科進行救治。

緊急手術搶救。

  急診科副主任何日德接診,當時患者已經出現休克狀況,何日德主任即時判斷患者病情危重,立即組織科內醫務人員對患者安置入搶救室進行緊急救治,通過快速詢問病史,結合體徵檢查,初步考慮為「異位妊娠破裂大出血,失血性休克」。醫護人員在抗休克處理的同時用電話聯繫婦產科及功能科,全速開通綠色通道。功能科在8分鐘完成檢查並出具報告,通知婦科住院部並報危急值,馬上轉運病人到婦科。

  婦科李藝華醫生接診後獲悉患者曾在外院檢查提示懷孕1個多月,而此時血壓、脈搏都測不到,結合B超提示宮腔內未見妊娠囊,並且腹腔大量積液,高度懷疑宮外孕破裂大出血並失血性休克,繼續予抗休克、心電監護同時給患者進行腹腔穿刺術,抽出不凝血。

  婦科按相關規定立即上報情況,並迅速通知手術室、麻醉科、檢驗科、內一科等部門,交待病情後迅速有序地完善術前準備,送上手術室行剖腹探查術進行搶救。從患者入院到手術開始,只用了20多分鐘。

  術中,患者腹腔內積血約有3000ml,相當於丟失了成年女性三分之二的血,手術團隊小心細緻地找到出血點,並緊張有序地開展搶救,手術順利完成,黃女士清醒後平安返回病房。隨後通過專科團隊的悉心診治,患者在入院5天後平安出院。

  「救死扶傷 神速平安」「起死回生 終生感恩」「功德無量 技術超群」「大愛無疆 醫德高尚」,數日後,為表達感激之情,患者及家屬給醫院的多個科室送來了一面面的錦旗。

  延伸

  避免宮外孕,

  可自測這3個症狀!

  醫生介紹,「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之外的部位著床,是當前臨床婦產科中常見的急腹症之一,具有出血快、出血量大、發病急等特點。

  異位妊娠最常發生在輸卵管,偶爾也會發生在卵巢、宮頸、腹腔等部位。子宮外的胚胎無法長期存活,長到一定程度可能撐破附著的部位,引起嚴重的內臟出血,會危及孕婦生命。

  異位妊娠最主要的3個症狀是:

  1.停經:大部分異位妊娠的孕婦有長時間停經,但部分孕婦沒有明確停經,認為是月經異常。

  2.陰道出血:通常少於月經量,可能伴有噁心嘔吐、下墜感、感覺急需大便但又無法排出。

  3.腹痛或盆腔痛。

  醫生提醒:育齡女性且有正常性生活者,只要月經推遲就可以做早孕試驗,一旦早孕試驗呈陽性,就要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建議下行B超檢查以便排除宮外孕。

相關焦點

  • 兒童日間腹腔鏡手術,讓他們上午入院下午就能出院……
    在重醫兒童醫院,持續設立的日間手術病房卻讓寶寶們可以上午入院手術,下午就能出院,給患者家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涵涵的疝氣手術是腹腔鏡手術,屬於微創,相對於傳統手術,切口更小,術後恢復也快。」劉俊宏主任說,目前日間外科正逐步推進兒童日間腹腔鏡手術,最小患兒僅6個月,均於當日出院,無明顯手術併發症發生,患者滿意度高。
  • 哈醫大二院成功為八旬結直腸腫瘤患者手術
    當這些病症同時出現在一位81歲高齡體重僅有66斤張奶奶(化姓)身上時,很多醫院都拒絕冒風險為其手術。但家屬卻不願輕易放棄,選擇來到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九病房(結直腸腫瘤外科)放手一搏。最終,劉明教授帶領團隊以最快的速度、最精準的治療方案,成功為老人切除了直徑4公分大的右半結腸腫瘤,解決了腸梗阻的症狀,術後老人各項指徵平穩,直接轉回普通病房。
  • 廣州三甲醫院開展「日間手術」診療模式 大手術也能當天入院當天...
    廣州三甲醫院創新醫療服務,陸續開展「日間手術」診療模式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伍曉丹 白恬 何昊書近日,黃女士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接受了「鼻內鏡下鼻竇開放+腫物切除術」,從入院、手術到出院回家,24小時內全部完成。
  • 24小時內出入院,湘雅醫院這兩臺腫瘤手術如何做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2日訊(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劉微 羅聞 嚴麗)12月12日上午,兩位接受了肺腫瘤切除手術和縱膈腫瘤切除手術的患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出院了。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們從入院到住院,時間不到24小時。醫生正在進行機器人手術。
  • 我院外二科給一位慕名而來的乳腺癌患者成功手術
    6月28日 , 她前往新化縣一家醫院門診行乳腺+腋窩淋巴結彩超後 , 那邊醫生強烈建議其儘快手術 , 並為她開具了住院證 。 談癌色變世間同 , 大難臨頭萬念空 , 伍女士在去辦住院手續的途中內心百感交集 , 反覆思考著「是否到離家最近的這所醫院住院?」 , 「周邊其他醫院技術是否更加專業突出?」
  • 1個針眼10多分鐘!微創手術成功解決「天下第一痛」
    疫情面前,許多三叉神經痛患者「忍痛」在家,無法及時就醫治療。哈醫大四院神經外科三病房積極響應醫院號召,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近日為多名三叉神經痛患者實施微創治療,每次手術僅用一個針眼,十幾分鐘,就為患者解除了病痛。
  • 山西白求恩醫院新舉措 患者出入院手續10分鐘完成
    為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9月17日,山西白求恩醫院在內外科住院樓同時開設「住院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出(入)院一站式」優質便捷服務,患者辦理出(入)院手續由以前最快1小時縮短到如今的10分鐘。據介紹,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醫院收到不少群眾反映內、外科住院樓相隔距離較遠,患者辦理出(入)院手續都得往返於兩樓之間,很不方便,而且醫保、入院繳費、信息錄入都需要在各自窗口排隊辦理,嚴重影響了患者住院就醫感受。
  • 內鏡病房手術患者的飲食種類有哪些?
    內鏡病房手術患者的飲食種類有哪些?內鏡手術前如飲食不當,內鏡醫生在手術時手術野可能就不夠清晰,會造成漏診、手術無法進行等嚴重後果。手術以後飲食不當,就可能會造成創面的出血及感染等。那我內鏡病房可能會涉及到哪幾種飲食呢?我簡單地羅列了三種,通俗易懂,方便大家記憶。第一種普食。什麼是普食,顧名思義就是普通飲食,就是老百姓日常所吃的米飯和菜餚。
  • 骨科手術機器人導航技術完成了一例急診開放骨盆骨折手術,成功挽救...
    2020年4月20晚,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燒傷搶救中心收治一名多發傷的危重患者,運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導航技術完成了一例急診開放骨盆骨折手術,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患者男性,42歲,入院前8小時被機器絞傷,傷後患者全身多處疼痛活動受限。急診入院診斷為失血性休克、骨盆骨折、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右)、股骨幹骨折(右)、下肢肌腱斷裂(右小腿前方肌腱)、會陰開放性損傷、腹部損傷、足背動脈斷裂(右)、肛門直腸損傷、陰囊開放傷,病情極為危重。
  • 百歲老人成功接受骨折手術 長中大附院刷新該院此類患者年齡最高紀錄
    近日,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成功為百歲老人胡先生做了手術,刷新該院骨折手術患者年齡的最高紀錄。雖然高齡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報導屢見不鮮,但百歲患者接受手術的情況卻很少見。日前,今年100歲的胡先生因「右側股骨頸骨折」被收治入院,這讓該院骨科醫生們備感壓力。「高齡患者普遍存在各臟器的退行性改變,機能細胞減少或萎縮,貯備能力和代償應激能力低下,手術風險性極高。」
  • 微創「心」手術 滴,48小時到了,可以出院了!
    完善所有術前準備,謝宜旭團隊採用「微創彩超引導經皮穿刺房間隔缺損封堵手術」,手術歷時20分鐘,順利完成。 這次為小李做的微創手術,只有右側大腿根部一個很小的穿刺針眼,無手術切口,不影響美觀,無輸血。 術後恢復快,全程在彩超引導下進行,在保證安全的同時,避免了射線輻射。
  • 8旬老人微創換關節,手術不到50分鐘,第二天就能走路!
    今年6月20日,已備受疼痛折磨數月的黃奶奶由家人用輪椅推送到番禺區中醫院就診。安排入院後,由於黃奶奶年事已高,基礎疾病較多,手術和麻醉的風險高,陳潮鋒隨即邀請院內內科、麻醉科多學科會診。經過充分的術前討論,排除手術禁忌後,他根據患者的情況設計精準的術式,即右側微創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手術及麻醉風險,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概率。
  • 醫生突發胃痙攣 吃完藥堅持手術挽救患者生命
    近日,在湖南省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一病區,主任醫師鄒叔騁和同事們收到了患者家屬送來的錦旗。原來,47歲的患者劉先生突發急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做了三臺急診手術的神經外科一區主任醫師鄒叔騁被緊急召回。手術臺上,鄒叔騁突發胃痙攣,吃了幾粒胃藥疼痛稍微緩解後,繼續做手術,成功挽救了患者的性命。
  • 口腔癌患者切除面部腫瘤 手術19小時完成「換臉術」
    口腔癌患者切除面部腫瘤,1根血管要縫8至10針,用的線比頭髮絲還細—— 手術19小時完成「換臉術」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王潔 高興 「換臉術」從科幻變為現實。 「患者入院以來,我們看到腫瘤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生長。」湘雅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閔安傑副教授介紹,張先生臉部皮膚由完整到破潰,腫瘤從口腔內部穿過肌肉長到外面,長到嘴唇,導致嘴巴都合不攏。 「如果不及時切除,患者不僅無法進食,腫瘤通過淋巴結轉移,可能會侵犯到眼球、顱內,隨時奪走他的生命。」
  • 溫州市卒中聯盟成立,靜脈溶栓2年提速10分鐘 患者入院到接受溶栓最...
    同時,我市各大醫療單位的靜脈溶栓DNT時間(患者入院到開始接受溶栓的時間)逐年縮短,從2018年平均63.4分鐘提速至2020年的平均53.8分鐘。今年市中心醫院專門針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在急診成立了卒中急診(急診神經)。
  • 今天手術,明天出院!這是真的嗎?
    王小永團隊在為患者施行微創手術同樣的「奇蹟」也發生在院普外科二病區。無獨有偶,同樣患有乳房腫塊的53歲的張女士,在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醫師盛寶軍醫療團隊的精準施治下,從手術到出院用了不到24小時,且恢復得很順利。陳女士直呼:真是想不到!胃腸外科主任醫師祖衛兵醫療團隊今年也為多名腹股溝疝、乳房腫塊患者施行了此類手術,患者在術後第二天出院,術後隨訪發現患者恢復得都很順利。
  • 上午手術,下午出院!高效又省心桂醫附院日間手術刷新就診體驗
    患者從入院檢查、預約到手術、出院,全過程24小時,最長不超過48小時完成,效率高、創傷少、感染低,省時省力省錢。這種「日間手術」診療模式越來越受到患者青睞。胃腸外科手術團隊為患者做疝手術。但諮詢多家醫生均告知要住院一周左右,最後王爺爺及家屬來到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當了解到疝手術可以當天手術當天出院時,便決定做日間手術。日前,胃腸外科手術團隊為其順利完成神經阻滯加局部浸潤下左側腹股溝直疝無張力修補術,切口僅有4cm。當術後老爺爺走下手術臺,發現左側腹股溝包塊已經消失,且完全感受不到手術的痛苦時,王爺爺連聲稱讚日間手術快又好!
  • 緊急置入結腸支架 梗阻患者贏得擇期手術時機
    20多分鐘從家裡趕到醫院、多學科緊急會商探討最佳方案、25分鐘成功置入結腸支架讓腸梗阻迅速緩解、成功為患者贏得了外科擇期手術的機會……1月1日,2021年元旦假期第一天的下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馮亞東副主任醫師、普外科主任助理陶慶松副主任醫師等多科專家,採用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緊急救治一位結腸梗阻患者的故事
  • ...白內障手術 眼科手術 手術時間 手術過程 患者 NGENUITY 術前...
    原標題:眼科手術開啟3D模式白內障手術僅需7分鐘11月20日,在上海愛爾眼科醫院的手術室內順利完成一臺在3D手術視頻系統NGENUITY下進行的白內障手術。作為首個幸運兒,今年72歲的張女士體驗了一把高科技帶來的全新手術魅力。  院長李文生介紹,張女士的真正手術時間僅7分鐘,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她的右眼視力已從術前的0.06提升到了0.8。
  • 肝臟離體45分鐘被植回 肝癌晚期患者「自救」成功
    張先生有20年的B肝病史。他說,入院前一天他吃了飯後肚子疼,頭暈噁心,以為中暑了,又喝了點菊花茶,但還是疼痛難忍,便去了醫院。 「做了個CT,醫生說肝臟部位有陰影,又做了一次檢查後,醫生初步判斷為肝癌。」張先生的妻子王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