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我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讀受阻,近日在興業銀行主辦的2020國際教育高峰論壇上發布的《2020年度全國留學報告》顯示,今年9月教育部允許部分中外合作大學和中外合作項目臨時性擴招持有境外大學offer的中國籍學生,其政策類似「境內留學」,為就讀國際學校的中國學生留學提供了一條新路徑。
針對我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讀受阻的問題,教育部2020年9月份正式宣布採取相關政策舉措解決新冠疫情影響下部分中國留學生的就學難題,其中包括允許北京等19個省市的約90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臨時性擴招持有境外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中國內地(大陸)籍學生等。
教育部要求,這些增額招收的學生在完成學業後,達到學業要求的,僅頒發外方高校學位證書,但可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獲得認證。因此,根據教育部這個政策要求,此次增額招生中國籍學生可以理解為「境內留學」,這是2020年出現的獨特留學情況。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國內的九所中外合作大學以及中外合作項目招收中國籍學生,以往都必須通過高考途徑,學生要有學籍且有高考成績。而這次增額招生政策,招收的條件是獲得境外大學offer,對高考成績並沒有要求。為此,之前並沒有參加高考但拿到境外大學 offer 的國際學校畢業生則有機會就讀中外合作大學,這是重大的政策突破。
《報告》調研團隊統計了中外合作大學本科增額招生人數,總人數在千人左右。中國每年本科出國留學人數近10萬,因此本次增額招生人數在總量中佔比極小。但由於這是新的政策突破,引起了國際學校的師生廣泛關注。
「中外合作大學 2021年繼續增額招收持有境外大學offer的中國籍學生仍有可能性。」《報告》認為,國際學校的師生普遍關注中外合作大學今後是否會仍然延續這個政策。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現在政策尚不清晰。截至2020年10月底,疫情在境外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即便能夠控制住但估計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因此,2021年需要到境外就讀大學的中國學生也會面臨2020年的困境。同時,本次增額招生社會反響不錯,並沒有佔用高考方向學生的招生名額。綜合這些因素分析,中外合作大學 2021 年繼續增額招收持有境外大學 offer 的中國籍學生仍有可能性。
同時,調研數據顯示,目前美國仍是中國學生本科留學最主流的國家,緊跟其後的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方向的中國留學生佔比44.08%,英國、加拿大分別佔比28.19%、17.98%,澳大利亞佔比7.93%。隨著中美關係的演變及疫情的影響,英國申請人數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2020年通過UCAS(英國大學招生服務中心)申請本科的學生較2019年增長23%。碩博階段留學,留學分布更顯多元化,英國方向居首,佔比33.16%,美國方向以25.61%緊隨其後,其次為澳大利亞、中國香港、日本、德國等方向。
「隨著未來中國財富的積累,出國留學確實應該比現在呈現更加井噴的一種需求。」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戴敘賢在解讀《報告》時表示。
《報告》認為,從大趨勢來看,留學美國的人數在接下來幾年會下降,留學英國的人數會上升,留學日韓法德等小眾國家的人數會增長較快。
興業銀行近年來不斷升級完善出國金融服務,「興業銀行致力於通過『金融+教育』,積極為國際教育家庭提供更為完備、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為中外青年搭建跨文化交流的平臺。」興業銀行副行長陳錦光表示。
「為什麼我們要著力地打造這麼出國金融?」戴敘賢稱,興業銀行跟其他銀行走不一樣的路以豐富服務功能。在家族信託業務上,中國的200萬個千萬富翁中,76%都是企業主,或者企業的董監高,面臨著強烈的傳承的需求。
戴敘賢表示,興業銀行不僅把全中國1100家國際學校打造為服務的對象,還在不斷地整合全中國最優秀的職業培訓師。興業銀行希望用3-5年的能力整合中國的培訓資源、高校資源,乃至國外的高校資源為中國這些家庭打造其子女最國際化的專業能力,實現財富能夠安全很好的守護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