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女博士丁克,57歲媽媽卻生二胎:做不做丁克絕不限於生育認知

2020-12-18 騰訊網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34歲女博士選擇丁克生活,57歲的母親催生無望,一怒之下自己生了二胎,於是女博士放話說「養老可以,養娃絕對不行」,面對這一胎和二胎34歲的差距,吃瓜網友們紛紛感嘆孩子何其無辜。

中國人口結構在逐漸發生改變,新生兒的出生率越來越低,老齡化開始嚴重,甚至在2018年還創下了史上出生率最低,從80後到00後短短二十年的時間,人口縮減了35%,哪怕是國家開放了二孩政策,依然有大部分的年輕人無動於衷,這讓一些催生的老人開始另闢蹊徑。

為什麼老人越渴望孩子,年輕人就越恐生呢?

1、孩子對於家庭的作用變了

古人有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於老人來說,孩子就是一個家族的未來,是血脈的延續。

我們經常能夠從老人的回憶中,發現從前是一個生產力至上的社會,大家都在一個生產隊掙工分,家裡大大小小都在勞動,孩子多就代表勞動力多,所以那時候的女性,主要任務就是生孩子。

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裡,養兒是為了防老,孩子對於老人來說,就是晚年生活的保障。同時孩子多了也可以分擔家庭風險,比如在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時,一個孩子拿出10萬元,與5個孩子拿出2萬元,是完全不同的壓力。

可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大多數人成年後就離開父母,養兒不絕對等於晚年保障。況且隨著現在的醫療水平增高,各種養老院拔地而起,社會政策中的醫療、社保、退休金,杜絕了看病困難,無人養老的問題,沒有了後顧之憂,對於生娃這種事,就有了新的認知。

況且,現在養娃成本極高,由於競爭壓力加大,教育成了普通家庭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很我父母就不遺餘力地培養孩子。同事家一個3歲的小孩子,在上了書畫、鋼琴、烹飪輔導後,一個月就要交2萬的學費,還不算各種奶粉、輔食和衣服。

將一個孩子普通的養到大學畢業,就要花費將近一百萬,看看這個讓人上頭的開銷,再想想自己的餘額,就冷靜了想要孩子的心。

沒有人不喜歡小孩子,但是當孩子從生產力變成碎鈔機時,生孩子也成為了需要冷靜思考的行為。

2、被選擇生育和主動選擇丁克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是否會選擇丁克?

下面一個多贊回答是這樣說的:「不是是否選擇成為丁克,而是我們根本沒得選擇。」

很多人說女人生孩子天經地義,可是只有女人才知道,生孩子是走了一遭鬼門關,且不說懷孩子到生產女人所要經歷的重重苦難,只說從懷胎十月到孩子呱呱墜地,再到孩子可以上學,其中所需要花費不說,還要浪費女人將近4年的時間,這對於一個職場人來說,幾乎是自殺式的選擇。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件事,一位女員工剛被招進企業發現自己懷孕了,主動跟公司說明情況,並保證不會因為要生孩子影響公司正常運作,但還是被公司在試用期辭退了。

站在企業的角度,雖然不太人性化,但是公司也沒錯,畢竟該名女員工還沒有為企業做過貢獻,卻馬上要享受各種孕期、產檢、產假、哺乳假等帶薪假期。

而且一旦籤定了正式勞動合同,員工懷孕期和哺乳期企業是不能辭退的,所以站在企業的角度,用這個員工的風險和成本都太大了。

但對於這個女員工來說,卻也不太公平。剛剛事業起步,卻又要回歸到起點,用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哺育孩子,離開職場。

世界瞬息萬變,誰也不能保證四年之後回歸職場自己還能不能適應工作?是否能夠很好地平衡孩子、家庭和職場的關係?這些都是未知數。

丁克家族有一種兩極化的現象,被迫選擇丁克的人,還是希望有孩子的,只不過受到自身條件限制,而那些自身條件良好卻選擇丁克的人,大多是主觀意願的表達。

這一類人又被網友們稱為覺醒者,她們不在將生育看成評價女性的唯一標準,而是更加注重精神層次的東西,在馬斯洛的基本層次需要論中,她們屬於自我實現和精神需求,站在人類需求的頂端。

3、選擇丁克,拒絕用奉獻式教育埋葬自己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孩子對於家庭來說,就是維持和延續的紐帶,每當婚姻有了矛盾之後,耳邊總會有人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再忍忍,孩子都這麼大了」、「你離婚是痛快了,可孩子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這些道德綁架的理由,讓很多婚姻不幸的女人,一點點熬過漫長的一生。

古代就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說法,對於女性來說,在對待家庭和孩子方面,依然還是奉獻式的教育,完全失去自我,放棄自己的工作、學業、朋友,甚至人生。

看到太多女人渾渾噩噩的活著,這讓清醒的人更害怕,幸福的婚姻不是沒有,可就如同是買彩票一樣,賭贏的機率不大,輸了卻是永不翻身,這種自我迷失,讓她們選擇避開奉獻的開始,絕對不會出現孩子束縛自己。

在對待婚姻的看法上,很多人各不相同,根據調查我們發現,相似家庭經歷的人,看待婚姻的觀點就相同。出生於婚姻不幸的家庭,相對比婚姻幸福的家庭來說,對於另一半的信任和依賴,遠遠不如本身給予安全感。

4、原生家庭的傷害,讓很多女人選擇把悲劇止於自己

同事小趙是一個公司儲備的管理人才,同時也是距離我最近的一對丁克家庭,當在談及為什麼不生孩子時,她回憶起自己的母親說:「你知道我在上大學之前,從來沒有自己決定過穿什麼衣服,我連自由吃飯都不允許,每次我媽都是告訴我,全家的錢都花你身上了,如果你考不上好大學,就不用說是我閨女。」

那種場景和壓力,現在想想都感覺窒息,小李說我最害怕不是母親,而是害怕我也成為這種母親。

對待孩子的教育理念,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經常打罵、訓斥,嘲笑他們無用的父母,讓小趙從小就深受負罪感的折磨。可是大多數人在延續了父母的壞習慣時,並不會與父母聯繫到一起,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因為共性而產生的情感盲區,如果不是童年傷害太深,很少有人會意識到父母的關係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

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安,讓女性在設想孩子成長時,對自己產生懷疑,不認為自己可以做一個合格的媽媽,這種強烈的要負擔起一個生命的責任感,在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把自己壓垮。

5、寫在最後

一部分人為了丁克而丁克,盲目從眾下的決定,在沒有充分思考和準備下做出的選擇,就形成了一部分人對於丁克家庭的刻板印象,不穩定、生活混亂、毫無保障等等……

我們不能否認一部分丁克是在進行這種生活,可對於這類人來說,沒有思考的選擇就如同在懸崖上閉眼行走,精神的貧瘠讓她們無論是否成為丁克,終將會因為外界的評論和目光,將人生變得一團糟。

對於自由丁克的人來說,婚姻的穩定不是寄託於孩子,也不是寄託於自己的依附,自身的安全感同樣不是來源於家庭,生活不是活在別人的評價和眼光中,而是在有足夠的能力的獨立,在精神上的富足,在沒有孩子之後,讓人生完全屬於自己。

能不能生孩子和是否生孩子,都是一名女性的自由,任何一位女性都有選擇自己是否成為母親的權利。女性和母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卻被人將女性直接定義為母親,對於丁克女性抱有極大的惡意,仿佛放棄生孩子,就是放棄了作為女人的資格。

無論是不是選擇丁克,對於女性來說,絕對不是只能生育的認知。

在央視演說【後浪】中,陳冰說:「你們擁有了我們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

與壞都是主觀上相對的看法,任何被堅定的選擇,都是值得佩服的精神,丁克家庭究竟好不好,會帶來什麼影響,實質上並不取決於結果的好壞,而是你是否正在行使自由選擇的權利掌控自己的人生。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34歲女博士丁克,57歲媽卻生二胎:做不做丁克絕不限於生育認知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34歲女博士選擇丁克生活,57歲的母親催生無望,一怒之下自己生了二胎,於是女博士放話說「養老可以,養娃絕對不行」,面對這一胎和二胎34歲的差距,吃瓜網友們紛紛感嘆孩子何其無辜。
  • 34歲女博士丁克,57歲媽媽生二胎
    過去的人總是認為結婚生子是必要的,而現在的人卻不這樣覺得。甚至有很多人在結婚以後都選擇做了丁克,乾脆不想生孩子了。據有關數據統計,現如今我國的丁克家庭已經超過60萬。事情是這樣的,一位34歲的女博士,執意要做丁克,可她的母親卻很希望女兒要孩子,於是就多次催生。
  • 34歲女博士丁克不生,57歲母親賭氣要二胎:你不生,我自己生
    文/小雪媽媽儘管這些年二胎政策已經放開,當時很多年輕家庭生娃的意願並不是很強烈,大部分都只選擇要一個孩子,有的甚至不太想要孩子。相反的很多中高齡家庭,對於二胎的興趣更大一些,不乏四十多歲突然又要二胎的情況。
  • 「不讓做姥姥我讓你當姐」,34歲博士丁克,57歲母親怒生二胎
    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高齡的媽媽懷裡抱著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視頻上面說的是這個媽媽已經57歲了,以自己57歲的高齡生二胎。眾多網友紛紛抨擊這位專家,二胎都生不起了,還生三胎。,70後想生大多是有心無力,80後該生的二胎也已經生了,不想生的也不會再生了,所以無論放開三胎還是完全放開生育,其實對於生育率的刺激性都不會特別大了。
  • 「你不生,我生!」34歲女博士選擇丁克,57歲母親一怒之下生二胎
    「你不生,我生!」34歲女博士選擇丁克,57歲母親一怒之下生二胎一個女人的一生,一般要經歷女孩、女人、媽媽、奶奶(姥姥)四個階段。女孩是童年,女人是成家立業,媽媽是生兒育女,奶奶(姥姥)則是頤養天年。但有的女人卻偏偏放棄成為媽媽,選擇丁克一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這樣一條新聞,一個34歲女博士選擇丁克不生子,這可急壞了她的母親。在57歲高齡之際,母親一怒之下生二胎,還說:「你不生,我來生!你不讓我當姥姥抱外孫,那我就讓你當姐姐抱妹妹!」
  • 34歲女兒丁克57歲母親怒生二胎:你怕老無所依,我怕未知恐懼
    前不久一則關於"生孩子是為啥"的新聞火了,一位57歲的阿姨很想抱外孫當姥姥,可是她34歲的博士女兒卻選擇丁克,面對這一矛盾命題,57歲的阿姨劍走偏鋒,找到一個解決之法:自己親自生了個二胎。眼看母親出此"奇招",女博士也怒了:"我給你們二老養老可以,但是你們的孩子,我絕不負責!"可是女博士說不負責就真能不負責嗎?還記得前段時間爭議頗大的話題嗎?
  • 34歲女博士丁克,57歲母親怒生二胎|「你怕老無所依,我怕複製不幸」
    57歲母親本來有一個夢想:當姥姥。 可34歲的博士女兒,偏偏選擇丁克。 面對母親的劍走偏鋒,「被姐姐」的女兒執拗「拒收」: 「養你們二老可以,但你們的孩子,我不負責養!」 很多人說,這個世界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為什麼,一邊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丁克,而另外一邊,卻是老人爭著生二胎?
  • 34歲生二胎算不算晚,等到做高齡產婦日子很艱難
    隨著生活越變越好,有不少大齡女性想要生二胎,但是由於年齡的顧慮,擔心會不會影響到自身什麼安全,那麼34歲生二胎算不算晚?一起來了解下吧。 34歲生二胎算不算晚 33歲懷34歲生會不會晚 34歲生二胎算不算晚?
  • 女博士堅持丁克,57歲母親怒生二胎:不想當媽媽,就當姐姐吧
    歲母親怒生二胎:不想當媽媽,就當姐姐吧剛剛刷到一個小視頻,一位34歲的女博士堅持丁克,不願意生娃,57歲母親多次勸說無果,竟然生了二胎,並且表示:你不讓我當姥姥,我就讓你當姐姐!有的則說,母親實在太任性了,因為一時之氣生了二胎,以後可有的後悔了!女兒堅持丁克,不肯生孩子,母親著急生氣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她的行為卻是不可取的,不僅影響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增加了女兒的負擔,還影響了家庭和諧!
  • 34歲女博士當丁克,57歲母親:你不讓我當姥姥,我就讓你當姐姐
    生不生孩子成了子女和父母間最對立的問題,問題得不到解決,矛盾頻出。34歲女博士當丁克,57歲母親怒生二胎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個視頻,57歲的母親夢想當姥姥,可是34歲的女兒卻選擇當丁克,堅決不生孩子。兩人為此鬧得不可開交,矛盾重重,最後57歲的母親一氣之下,劍走偏鋒,選擇生二胎,並放話給女兒:」你不讓我當姥姥,我就讓你當姐姐。」果然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嬰兒。
  • 34歲寶媽連生7個孩子,有人說她是生育機器,我不這樣認為
    34歲媽媽生育了7個孩子很多人還在糾結到底生不生二胎,有一位媽媽卻連續生了7個孩子:5個兒子,兩個女兒。老大:2006年,女兒老二:2007年,兒子老三、老四:2008年(雙胞胎)兒子老五:2016年,兒子老六:2018年,女兒老七:2019年,兒子七寶麻麻是1986年出生的,今年才34歲,生第一胎時剛剛20歲。在現代社會中,這麼小就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女性非常少見,而且她還生了這麼多,怪不得大家都很關注。
  • 女博士決定丁克,57歲母親怒生二胎:恐懼讓生育成為現代焦慮
    57歲母親本來有一個夢想:當姥姥。可34歲的博士女兒,偏偏選擇丁克。,卻是老人爭著生二胎?那為什麼老人,卻可以無視這些可怕,爭相生二胎呢?關於孩子,生有生的道理,不生有不生的說法。對此,我們都應該尊重對方,不去越界,不去幹擾——哪怕是父母,親人,好友。但是,如果某些丁克族,是因為心中有結,無法釋懷,那麼可能需要面對一些成長中的隱痛。
  • 47歲高齡媽媽賭氣生二胎:「你不生我生!」網友:真的沒有必要
    章芸覺得:自己這一代生的是女兒,沒有了香火,希望周周有一個孩子,能跟著周周姓。可周周覺得媽媽的要求很無聊,自己也不想再生育了,於是就拒絕了媽媽的要求。章芸賭氣說道:你不生的話我自己生!周周以為媽媽是在開玩笑,卻沒想到媽媽真的生了一個男孩。
  • 34歲生一胎36歲生二胎,兩年後寶媽後悔:「別學我生二胎」
    因為生活壓力或者事業上的雄心,很多女性結婚後都遲遲不敢生小孩。大家都打算度過事業上升期以後工作穩定了,生活質量也有保障了,再踩著35歲的尾巴生孩子。在34歲生下一胎,生產時因為血脂異常過程有驚無險,剖腹產生下一個男孩。生產後還不滿一年便又懷上了寶寶。生二胎時她36歲,遇到了和一胎相同的問題,但情況更加嚴重,家人都為她捏一把汗,最後還是剖腹產,母女平安。但小姑子接下來的日子,用「雞飛狗跳」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 34歲生一胎36歲生二胎,兩年後寶媽後悔不已:「別學我生二胎」
    因為生活壓力或者事業上的雄心,很多女性結婚後都遲遲不敢生小孩。大家都打算度過事業上升期以後工作穩定了,生活質量也有保障了,再踩著35歲的尾巴生孩子。
  • ''不讓我當姥姥,你就當姐''34歲博士選擇丁克,57歲母親賭氣生二胎
    小李是一名34歲的博士生,在研究生畢業之後選擇了步入婚姻,老公也是高學歷,無論在哪一方面兩人都是旗鼓相當。關於孩子的問題,兩人已經達成了共識,那就是選擇做丁克家庭。不過當小李的母親知道這個消息之後,當時就表示反對。
  • 41歲二胎媽媽的抉擇:懷孕16周,生or不生?
    誰都不是小婭,完全無法替她做決定。而我,如果要考慮生二胎,會基於以下情況考慮:孩子們之間,能否和睦相處?二胎,對孩子來說,有個手足。在將來我們不在了,不至於留下孩子一個人在這陌生的城市。而有的同事是獨生子女,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放棄了二胎的想法,因為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太高了。當別家的孩子頻頻出入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時,做父母的不可能無動於衷。而集所有的資源於一個孩子身上,已經筋疲力盡,再來一個神獸,生活質量、對孩子的陪伴質量肯定會降低。
  • 高齡不配生二胎?這項研究表明:35歲生二胎,這些好處無可比擬
    二胎政策對於很多想要兩個孩子的家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但是並不是所有想要二胎的爸爸媽媽都能趕上,畢竟年齡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上個月棗莊的一個67歲女性生孩子的新聞著實讓人大吃一驚,難道年齡真的不是問題?
  • 「媽媽讓二胎孝敬你」,52歲老母親執意生二胎,女兒氣得不肯回家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都紛紛想趕上年齡的末班車再要一個二寶。但是說實話,生二胎對於一些經濟條件比較拮据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額外的負擔。而且,很多夫妻在考慮二胎問題時,往往都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家裡大寶的想法。生育是關乎一整個家庭的事情,如果夫妻兩擅自做決定,那麼還有可能引起大寶的心理反感,這對於家庭和諧來說也是有負面影響的。
  • 高齡二胎生育,生與不生,聽醫生怎麼說
    44歲高齡,糾結生不生育二胎,醫生你的意見?醫生,我44歲高齡,糾結生不生育二胎,想聽聽你的意見如果你已經糾結了好多年的話,我認為你可能也糾結不了多長時間了,因為你已經44歲了,高齡生育本來就是個比較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