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和一個自己對TA有好感的人成為朋友,想要和自己喜歡的人加深感情早點成為戀人?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心願,但是又苦於沒有好的辦法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找朋友支招,朋友多數都會說「這還不簡單,投其所好唄」,實際上這個辦法也能湊效,但是比較耗費時間,如果對方對鑽石瑪瑙感興趣,你可能還沒辦法做到投其所好。
古人說「以利相交、利盡而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去,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可見,只有用心對待一個人,才能真的贏得TA對你的信任,關係才會久遠。《孫子兵法》中也說「攻心為上」所以說,想要和一個人增進關係,還是要從對方的心理上下功夫贏得對方,當然這裡並不是教你權謀之計更不是玩PUA,而是讓你真誠地去和對方相處,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或者愛情。所以,請認真閱讀下面的內容並做好文章中說到的三件事。
主動做到自我表露
在心理學上,「自我表露」的廣度和深度被稱為人際關係深淺的「探測器」,所謂的「自我表露」也稱「自我暴露」「自我開放」是指在人際溝通交流中主動地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展示給對方。當然這裡「私人性」並不是說隱私。那麼什麼屬於私人性的東西呢?比如說關於自己的一個小秘密,一件糗事,一個偏好或者是一件過往的情感經歷等等。這些東西都屬於只有你私人擁有掌握的信息,你不說給別人,別人無法得知。
但是當你說出來的時候,別人就像是得到了你心裡的一個秘密,誰都有窺探別人秘密的欲望,TA會因為得到了你這些秘密而欣喜,會感覺你很信任TA,而被人信任是社交關係中一種最高的獎賞,因為你的自我表露,TA會瞬間增加對你的好感也會因為覺得掌握了你的秘密而萌發一種責任感,覺得TA有責任因為你對TA的信任而為你保守秘密,不知不覺中你們就形成了一種無形契約關係。
同時,TA也會因為得到了你的這些秘密,增加了對你的了解。我的一個朋友,每次把自己過去的戀愛經歷講給自己喜歡的異性朋友時,對方非但沒有討厭他,反而也喜歡上了他。其實,這就是自我表露帶來的效果。
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想要獲得別人的好感,特別是想要被人從心裡接受你,那麼要記住,聽比說重要。雖然很多人都懂這個道理,就是寓言故事裡也經常說上帝給人兩個耳朵一張嘴就是讓人少說多聽。但是,真正能做到擅於傾聽的人很少。因為我們在聽別人說的時候,不是缺乏耐心,就是太想表達自己了,常常把自己當成了主角而忘了對方才是主角。一個不會傾聽的人,其實是很讓人討厭的,但是很多人在這方面不自知,自己得罪了人都不知道咋回事。
我們常常會看到或者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有些人向自己信任的或者覺得可以傾訴煩惱的人說的時候,常常說到半截就會被對方打斷,常見的話比如「哎呀,你這算什麼,我比你還慘呢」「你想的太多了,別想那麼多」「你就是太矯情了」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或者你也經常說。但是,這些話說出口後,傾訴者是什麼感覺呢?
多半都是心裡不痛快的,感覺自己被堵回去了,一下就失去了想要繼續傾訴的欲望,而說這些話的人卻毫無感知。因為別人只是想向你傾訴或者聽你的建議,並不是要你批評TA,讓你和TA比誰更慘。讓別人把話說完,就這一點點禮貌都做不到,顯得既沒耐心,情商也很低。
所以,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即使做不到感同身受,也讓自己用心去聽別人說,去理解去探求TA內心深處的東西,這樣才會贏得TA對你的 好感和信任,才願意和你交心。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傾聽本身就是對來訪者最好的療愈」我們不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但是做一個好的傾聽者,你只需要貢獻你的耳朵,貢獻你的真心,這並不難。
掌握交換原則
人際交往本身就是一種社會交換的過程,誰也不想只付出不得到,所以想要和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甚至增進感情,要懂得並會運用交換原則。心理學表明,人都是希望自己付出能和得到的成正比,甚至少付出多得到,最起碼也是自己得到的不能比付出的少得太多,這是人的正常心理。
這種心理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會體現出來。就比如,朋友間約飯聚餐,有些人總是付帳,有些人總是不付帳,回回白吃,大家下次可能就不願叫他了。還有的人總是喜歡聽別人講一些八卦是非的事或者聽別人的隱私,但是關於自己的事從來不講,這種自我保護是對的,但是如果過于謹慎了,把自己包裹起來,違背了交換原則,大家慢慢就會覺得和TA交不了心,也就慢慢疏遠了。
懂得交換原則,其實也是一種信任關係的建立,一種真誠對人的表現。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是這樣,否則別人只會覺得你雞賊,心機太重,不但不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反過來還會傷害關係。
成語「投桃報李」實際上就是一種交換原則,想要和別人增進關係,加深感情,就要懂得交換原則,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只想索取不想付出,早晚會把關係搞砸的,因為誰都不傻。而相反,懂得交換原則的人,往往會形成雙贏的局面,彼此都受益,關係自然越來越好。
人是複雜的動物,人人都渴望獲得一份真摯的友情或者純真的愛情,但是如果想要得到這些,自己首先要真誠對人,用心對人。高的情商不是只會說好聽話,良好的人際關係也不是在吃吃喝喝中建立起來的,所以想要增進感情,還是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多一份同理心,多一份共情,以心才能換心。(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