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想和一個人增進關係 做好這三件事 比請TA吃十頓飯都管用

2020-12-11 情感一席

想要和一個自己對TA有好感的人成為朋友,想要和自己喜歡的人加深感情早點成為戀人?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心願,但是又苦於沒有好的辦法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找朋友支招,朋友多數都會說「這還不簡單,投其所好唄」,實際上這個辦法也能湊效,但是比較耗費時間,如果對方對鑽石瑪瑙感興趣,你可能還沒辦法做到投其所好。

古人說「以利相交、利盡而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去,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可見,只有用心對待一個人,才能真的贏得TA對你的信任,關係才會久遠。《孫子兵法》中也說「攻心為上」所以說,想要和一個人增進關係,還是要從對方的心理上下功夫贏得對方,當然這裡並不是教你權謀之計更不是玩PUA,而是讓你真誠地去和對方相處,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或者愛情。所以,請認真閱讀下面的內容並做好文章中說到的三件事。

主動做到自我表露

在心理學上,「自我表露」的廣度和深度被稱為人際關係深淺的「探測器」,所謂的「自我表露」也稱「自我暴露」「自我開放」是指在人際溝通交流中主動地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展示給對方。當然這裡「私人性」並不是說隱私。那麼什麼屬於私人性的東西呢?比如說關於自己的一個小秘密,一件糗事,一個偏好或者是一件過往的情感經歷等等。這些東西都屬於只有你私人擁有掌握的信息,你不說給別人,別人無法得知。

但是當你說出來的時候,別人就像是得到了你心裡的一個秘密,誰都有窺探別人秘密的欲望,TA會因為得到了你這些秘密而欣喜,會感覺你很信任TA,而被人信任是社交關係中一種最高的獎賞,因為你的自我表露,TA會瞬間增加對你的好感也會因為覺得掌握了你的秘密而萌發一種責任感,覺得TA有責任因為你對TA的信任而為你保守秘密,不知不覺中你們就形成了一種無形契約關係。

同時,TA也會因為得到了你的這些秘密,增加了對你的了解。我的一個朋友,每次把自己過去的戀愛經歷講給自己喜歡的異性朋友時,對方非但沒有討厭他,反而也喜歡上了他。其實,這就是自我表露帶來的效果。

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想要獲得別人的好感,特別是想要被人從心裡接受你,那麼要記住,聽比說重要。雖然很多人都懂這個道理,就是寓言故事裡也經常說上帝給人兩個耳朵一張嘴就是讓人少說多聽。但是,真正能做到擅於傾聽的人很少。因為我們在聽別人說的時候,不是缺乏耐心,就是太想表達自己了,常常把自己當成了主角而忘了對方才是主角。一個不會傾聽的人,其實是很讓人討厭的,但是很多人在這方面不自知,自己得罪了人都不知道咋回事。

我們常常會看到或者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有些人向自己信任的或者覺得可以傾訴煩惱的人說的時候,常常說到半截就會被對方打斷,常見的話比如「哎呀,你這算什麼,我比你還慘呢」「你想的太多了,別想那麼多」「你就是太矯情了」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或者你也經常說。但是,這些話說出口後,傾訴者是什麼感覺呢?

多半都是心裡不痛快的,感覺自己被堵回去了,一下就失去了想要繼續傾訴的欲望,而說這些話的人卻毫無感知。因為別人只是想向你傾訴或者聽你的建議,並不是要你批評TA,讓你和TA比誰更慘。讓別人把話說完,就這一點點禮貌都做不到,顯得既沒耐心,情商也很低。

所以,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即使做不到感同身受,也讓自己用心去聽別人說,去理解去探求TA內心深處的東西,這樣才會贏得TA對你的 好感和信任,才願意和你交心。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傾聽本身就是對來訪者最好的療愈」我們不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但是做一個好的傾聽者,你只需要貢獻你的耳朵,貢獻你的真心,這並不難。

掌握交換原則

人際交往本身就是一種社會交換的過程,誰也不想只付出不得到,所以想要和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甚至增進感情,要懂得並會運用交換原則。心理學表明,人都是希望自己付出能和得到的成正比,甚至少付出多得到,最起碼也是自己得到的不能比付出的少得太多,這是人的正常心理。

這種心理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會體現出來。就比如,朋友間約飯聚餐,有些人總是付帳,有些人總是不付帳,回回白吃,大家下次可能就不願叫他了。還有的人總是喜歡聽別人講一些八卦是非的事或者聽別人的隱私,但是關於自己的事從來不講,這種自我保護是對的,但是如果過于謹慎了,把自己包裹起來,違背了交換原則,大家慢慢就會覺得和TA交不了心,也就慢慢疏遠了。

懂得交換原則,其實也是一種信任關係的建立,一種真誠對人的表現。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是這樣,否則別人只會覺得你雞賊,心機太重,不但不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反過來還會傷害關係。

成語「投桃報李」實際上就是一種交換原則,想要和別人增進關係,加深感情,就要懂得交換原則,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只想索取不想付出,早晚會把關係搞砸的,因為誰都不傻。而相反,懂得交換原則的人,往往會形成雙贏的局面,彼此都受益,關係自然越來越好。

人是複雜的動物,人人都渴望獲得一份真摯的友情或者純真的愛情,但是如果想要得到這些,自己首先要真誠對人,用心對人。高的情商不是只會說好聽話,良好的人際關係也不是在吃吃喝喝中建立起來的,所以想要增進感情,還是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多一份同理心,多一份共情,以心才能換心。(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請先做好這三件事
    這類型的父母不管人在不在孩子的身邊,都要求孩子絕對服從他們的安排。孩子最常聽到父母說的話就是「不能」和「必須」兩個詞。不能看手機、不能玩遊戲、不能和成績不好的孩子一起玩、不能和異性同學交往、必須早睡早起、必須先寫完作業才能出去玩、必須去上某某輔導班、必須考到年級前幾名等等。
  • 想鹹魚翻身,就請你一定要做好這三件事
    不管在任何時候,人們想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特別是當人在沒有錢的時候,就更希望讓自己有鹹魚翻身的機會了。如果你正好有這種想法,就可以試著做好以下三件事,來搶佔機會:一、模仿---走向創新的必經之路想鹹魚翻身,但又不知道機會在哪裡,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模仿別人,但不能一味的模仿下去。
  • 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相親主要聊2件事,助你了解TA的過去未來
    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相親主要聊2件事,助你了解TA的過去未來。現如今許多男男女女都在為戀愛結婚發愁,因為在他們看來,由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圈而漸漸固定,越來越難找到心儀的對象,所以很多人選擇通過相親來結識合適的結婚對象。
  • 心理學:假如想徹底摧毀一個人,只需這三件小事就夠了
    心理學:假如想徹底摧毀一個人,只需這三件小事就夠了假如你想要徹底的摧毀一個人,只需要一些小事就能搞定。但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會讓別人的心態慢慢的坍塌,直到徹底被摧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是哪些小事吧。
  • 最能增進夫妻感情的三件事,只要早晨的十分鐘,幸福家庭從不閒著
    很多人都說,要看丈夫是不是愛你就看他早起後是怎麼做的。是溫柔的喊醒你,還是粗暴的吼你?是主動給你做早飯,還是催促你做早飯自己等著吃?但是小編認為良好的夫妻關係是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的,不是只靠老婆或者老公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的。
  • 心理學:廢掉一個人的,從他做這三件事開始,你有嗎?
    心理學分析,人的思想與他的行為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一個人擁有錯誤的思想,那麼他就很容易被欲望所控制,甚至會唆使他做出不好的行為,慢慢的一個人就會越發的走向平庸。據生活觀察,廢掉一個人的,從他做這三件事開始,你有嗎?
  • 想讓自己保持快樂,做好這幾件事,讓你笑口常開!
    可能大多數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至於管不管用,可能也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的。快樂是能夠在我們生活中幫助我們很多的一個情緒,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也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總之保持一個快樂的心態對我們的人生是有很大的益處的。那我們究竟要怎樣保持自己的快樂呢,下面就為大家推薦一些方法,做好這幾件事,你就可以笑口常開了。第一件,不要去逃避挫折。
  • 怎樣才能吃定一個人,讓TA離不開你?
    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讓一個人真的愛你愛到離不開你呢?1、引導TA為你付出時間和精力一般在一段戀情中,兩個人都會主動的為愛的人做一些事情,也總會有人在愛情中付出的很少或不願付出,這個時候,就要學會引導ta,讓TA心甘情願的為你們的感情付出。
  • 心理學:一個人成不成熟,從這三件事就可以看出
    衡量一個人成熟的標準有哪些?成熟的人,一般都具備以下三種品質。1、坦然承認錯誤這個在生活中最為常見,明明自己犯了錯誤卻不敢承認,還推卸責任誣陷他人,你要不拿出個直接證據那真是百口莫辯,他會想方設法的狡辯,為自己辯解,還會反過來責怪你誣陷他。
  • 「安慰效應」告訴我們,真正想安慰一個人,做好這3件事就可以
    「人生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希望對於每個人而言,都像是黑暗中的亮光,更是精神上的動力和支柱。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說,真正想要去安慰一個人,我們需要運用到「安慰劑效應」,那麼就做好這3件事,尤其別再說「明天會更好」、「別難過了」之類的讓人感覺很敷衍的話語。什麼是「安慰劑效應」?
  • 朋友請你吃飯時,常做這「三事」,人緣只會越來越差
    今天就說說,朋友請你吃飯時,常做這「三事」,人緣只會越來越差。了解和注意這些細節,才不會導致在人際交往中被動或失去人緣。01不要帶其他人或陌生人。記得去年有一次,朋友狼牙約我到他家吃飯,我想給他介紹一個人,對他以後的業務發展有好處,就對他說,我要帶一個人讓你們認識認識。
  • 和同事相處,做好這3件事,輕鬆解決職場關係
    和同事相處,做好這3件事,輕鬆解決職場關係在職場中,與同事的交往,大多數是因為利益而推動的。職場與生活不同,生活中,我們可以與好友推心置腹,但是在職場中,不能這樣與同事交往。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在與同事的交往之中,要做到哪3件事情呢。三不插手1、調解之事不插手在工作中,難免有同事因為一些小事而爭執起來。這個時候,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切記不要去強行插手這件事。
  • 心理學:如何告別「討好型人格」,你最應該學會做這三件事
    從小到大,我都很少表露自己的想法,即便是這道菜我不喜歡吃,或者這個人我不喜歡,從來都不會說出口,因為我怕對方不開心,怕他討厭我。這麼多年,我總是努力的討好身邊的人,對父母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對朋友陽光開朗從不拒絕,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挑出我的毛病,因為我就是在努力的迎合他們,想讓所有人都喜歡我。可是,這種心理是有一定問題的,後來伴隨我對自己的了解,我才知道,原來我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就是很害怕拒絕別人,總是考慮別人的想法,從而忽略自己。
  • 心理學:一個人想要快樂,最重要的是堅持做好這三件事
    焦慮可以說是我們快樂的大敵,那麼如何克服我們的焦慮了,變得更快樂,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焦慮的本質其實是源自我們對失控的恐懼,所以才會焦慮,當我們了解了焦慮的本質,我們可以嘗試這三種方法緩解與消除焦慮情緒,讓自己離快樂更近一點。
  • 來點心理學 | 所有煩惱,都可以用這三件事解決
    生活中諸多煩擾,看似各有千秋,不過站在NLP心理學的角度,所有生活中的大事、小事、破事,都可以分解為以下三件事。「人生三件事」是一個極為好用的「解題」工具。關係中如果這三件事拎不清,就會產生諸如「他好我才好」的執念,或是試圖控制、改變對方。這些,都是拉扯雙方進入苦海的罪魁禍首。
  • 做好這三件事,比讀什麼書都重要
    讀書前,我們需要做三件事,做完這三件事再去讀書也不遲,因為做了且做到了這三件事,我們再去讀書,那讀書讀出來的效果和沒有完成這三件事是有很大區別的。你沒有做這三件事之前,你的讀書狀態是:不知道讀什麼書,讀完就忘記了,究竟要選擇什麼樣的書去讀。我相信這是大多數人遇到的問題,也是包括我在內剛剛讀書時遇到的問題。
  • 異性之間關係再好,常吃這三頓飯會「越線」,不信你試試
    異性之間關係再好,常吃這三頓飯會「越線」,不信你試試文/黃沙說歷史現在的生活交往中,用餐也有著很大的講究,也很流行一種餐桌文化。如果能夠在餐桌上大方得體,便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是否答應和別人一起吃飯之前,我們要慎重的考慮。有些飯是不能亂吃的,否則就會影響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有哪些飯是不能亂吃的。第一種就是不能隨便的蹭吃蹭喝。過去,人們通常用「吃乾飯」來比喻幾個男人沒有本領依靠女人生活,也就是說不勞而獲,坐享其成。但是現在有很多女孩子也存在著這樣的毛病,他們經常以各種理由讓身邊的男孩子請自己吃飯。
  • 心理學:這4件簡單的事,足以摧毀一個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繼續做這四件事,你可以毀滅一個人。1.使孤獨社交作為人類的人際交往基本需求,他們的滿意被視為個人保持良好健康心理狀態的基本前提。如果社會心理需求不滿足,可能會導致精神障礙。最簡單的事情是他們周圍的人不存在,你所有的交流嘗試都沒有得到別人的積極反饋。
  • 想在工作上保持氣質,請堅持做好這3件事
    一個人在工作上有沒有氣質,直接影響著這個人在工作上的表現。有氣質的人就會比沒氣質的人,多獲得一些成功的機會,甚至一些好運氣。那麼你知道如何在職場中保持自己的氣質嗎?其實你只要堅持做好以下三件事情就可以了,特別簡單而且有效,他多少有夢想的員工有通過堅持這三件事情,都在職場上很好的保持了氣質,那麼就來看一看這三件事都是什麼:一、足夠的沉穩---可保自己臨危不懼:這是你氣質能否得以延續的直接原因,足夠的沉穩可以讓你的氣質,在工作中的任何時候都保持新鮮,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判斷準確率
  • 堅持做好這三件事,好運會常伴你左右
    人生在世,誰都想自己能衣食無憂,日子過的紅紅火火,什麼時候都是好運連連。其實,從佛教和玄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好運除了命中注定的以外,有很大因素是跟一個人的德行修為分不開的。有德之人才會有好運。一個人若想一生好運,避開禍事,一定要注意修煉自己的德行,請堅持做好這三件事。當然,你若能堅持做好這三件事,好運會常伴你左右。管好自己的嘴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