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2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本首都在哪?當然是東京了。但在東京之前,日本還有過幾個首都(國都)。
日本第一個真正具有首都意義的國都,是藤原京,藤原京位於日本中部奈良縣橿原市附近。日本為何遷都藤原京,其實和唐朝大有關係。
唐高宗時,日本水軍聯合百濟,與唐朝與新羅的聯軍,爆發了著名的白江口之戰(也稱白村江之戰)。唐軍主帥劉仁願指揮有方,大破日本水軍,死傷慘重。消息傳回日本,舉國震驚。這麼比喻吧,白江口之戰慘敗之於日本人心理的影響,相當於二戰時中途島海戰慘敗後之於日本人心理的影響。
得罪了唐朝,還有好果子吃嗎?這是當時日本人普遍的想法。怎麼辦?遷都,躲避唐軍有可能的登陸追殺。
而選擇藤原京,是因為這裡位於京都盆地南端,飛鳥地的北端,畝傍山、耳成山、香縣山之間。公元694年,日本正式將「國都」從之前的飛鳥,遷到藤原京。
藤原京成為國都的時間並不長,從694年至710年,前後16年。不過,日本在藤原京時代完善了法制,效仿唐朝分布律令,為日後日本的發展打下基礎。
708年,即位不久的元明天皇下詔修建新都。兩年後,新都建好,日本國都從藤原京遷至平城京。不過,咱們國家的人對平城京有一個更熟悉的稱呼——奈良。唐朝的高僧鑑真和尚東流日本,來到的就是平城京,並定居於此,傳授佛法。
日本學習唐風,在平城京時代達到了高潮。平城京的建築基本複製了唐朝長安,南北4.8公裡,東西長4.3公裡。走在平城京,與走在長安幾無二致。有人稱平城京是長安的微縮版,並非沒有道理。
實際上,從710年到784年,日本還有幾個都城,但平城京無疑是日本奈良時代最大的都城,核心城市。784年這年,日本的桓武天皇下詔遷都,去了哪裡?長岡京(京都西南)。桓武天皇之所以離開平城京,是因為這裡的佛家勢力太大,影響到了權力。不過,日本國都在長岡京,只有10年。794年,桓武天皇把國都遷到長岡京以北的平安京。咱們國家的人對平安京也不太熟悉,說到平安京的另一個稱呼,相信你會恍然大悟,不就是京都嗎?
京都位於奈良以北二十多公裡,兩京都位於京都盆地。但京都有個優勢,東郊就是著名的琵琶湖,至少國都的水源問題可以解決。遷都京都後,日本學習唐風又進入一個高潮,這次又要模仿長安,擴建新的都城了。平安京擴建後,分為兩個部分,朱雀大街以西稱為左京,以東稱為右京,右京也稱長安,左京也稱洛陽,明顯是照搬唐朝。
選擇京都,還有一層風水上的意義。京都北臨山脈,南臨池沼,西臨大道,東臨鴨川。看似普通,而在風水上,山脈對玄武,池沼對朱雀,大道對白虎,鴨川對青龍……
日本定都平安京(京都)後,就不打算再遷都了,直到明治二年(1869年)。也就是說,京都做了日本一千多年的國都,所以京都也號稱千年國都。
明治元年(1868年),明治天皇下詔,將日本國都從京都遷到江戶(東京)。為什麼選擇江戶?因為德家幕府在江戶經營數百年,所以也稱江戶幕府。
你也知道,在當時的日本,主政是的幕府將軍,天皇沒有多少實際權力。日本的國都京都,只具有象徵意義。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戶,才是日本的行政中心。幕府有實力把江戶打造成當時日本最大的城市。更為重要的是,江戶地處海濱,與各國列強有更直接的接觸。京都地處內陸,與列強交往不便。
因為和列強差距明顯,德川幕府被列強各種欺壓,刺激了日本學習西方的欲望。要學習西方,沒有一個窗口是不行的。很顯然,江戶比京都更合適。
你會說江戶是德川幕府所在地,天皇去幹什麼?一句話簡而言之:1853年,美國強迫日本籤訂各種不平等條約,日本爆發著名的倒幕運動。1868年1月3日,諸侯擁護年僅16歲的明治天皇,宣布「王政復古」,收幕府大權。
圖-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
天皇有了實權,又急切學習西方,遷都江戶,勢成必然。
本文來源:地圖帝
註: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於分享,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後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微信編輯:一米陽光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地圖帝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