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商報訊:(融媒體記者 譚宗佑 唐偉 通訊員 魏仁旺 魏立偉 劉遵炳) 9 月 11 日 14 時,惠風和暢、久雨方晴。隆回縣委王永紅書記和隆回縣教育局劉祖中局長在司門前鎮周文鋒書記、王哲鎮長,鎮中心校段緒斌校長等的陪同下來到石山灣村午莊學校看望在校師生,具體落實危房改造工作。全體師生喜出望外,異常興奮。午莊學校停辦10年(2006年至2016年),今年上級領導把教學樓定為D級危房後師生立即撤離到操場上的板房內和村部裡。
2015 年,隆回縣文廣新局張晗局長帶隊入駐石山灣村開展精準幫扶工作。五年來,扶貧工作隊嘔心瀝血為該村脫貧攻堅工作解決了大量難題,唯有午莊學校危房改建項目因所需資金過多無法落實。
縣委書記王永紅(左一)一行到午莊學校考察 。
眼看脫貧攻堅到了決勝之年,工作隊與村支兩委商議後,提出向縣委報告,申請改擴建午莊學校。6 月 18 日,申請改建報告遞送到王書記手中;7 月 14 日,王書記已為我村爭取到中央財政脫貧攻堅補短板補助資金 389 萬元。消息一到,周邊 6000 餘群眾歡呼雀躍,奔走相告。從打報告到項目資金到位,短短 26 天,即是王書記斬窮根、興教育,決勝攻堅的「新隆回速度」。「群眾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王書記始終以其雷厲風行的作風與愛民如子的心態,踐行著這句看似簡單的承諾。
王書記今天看到板房裡的的師生,傳道盡責,學道盡心,王書記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穿過隔欄,來到午莊學校 D 級危房前仔細端詳,沉思後,對劉祖中局長說:「按標準規範設計一所仿古式小學,與午莊故居相匹配,一定要讓遊客感受到名人效應。」旁邊群眾插話說:「王書記厲害,把花瑤事業做上了天,把花瑤品牌推向了全國,搞活了隆回至小沙江的旅遊帶。」王書記風趣地回答:「花瑤姑娘美如仙,本來就是住在雲上的。那我們還要修魏家塅至虎形山的公路咧,把景點集群狀況優化好。」王書記關心叮嚀的語氣,讓大家如沐春風、倍感親切,改建好學校、保護好故居、管理好湖區、發展好旅遊的信心、動力和鬥志更足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地之風貌,皆在一地之文教。其實花瑤的風情,又何嘗不是文教之實,換來的民風之樸?王書記在任以來,既能推行打造花瑤品牌聞名全國的全域旅遊大計;亦能著眼一校一地,辦好利民計久的民生小事。先人精神後人傳,一樹栽成萬年春。期待王書記能帶領隆回人民走得更遠,亦盼望王書記能帶著隆回人民的祝福走得更高。早在一百多年前,生於斯、長於斯的魏午莊也曾為國為民,譜寫過興教救國的「舊中國速度」。魏光燾(1837-1916),字遷善,號午莊,其「魏午莊,打牛莊,屢敗屢戰」的英勇事跡至今廣為流傳。
魏午莊一生致力於興教救國,每到一處,皆興文教。在陝甘為官期間,他興修了平涼柳湖書院,讓回民子弟與漢族子弟同等接受教育,推動了少數民族教育與民族團結;在新疆主政期間創立博達書院;在陝西主政時創建崇實書院,同創陝西武備學堂、隨營武備學堂、陝西中學堂;在雲貴總督任上,將五華書院拓展為雲南高等學堂,選派赴日留學生 200 多人,其兒子魏肇文亦在其列,後與孫中山先生同為同盟會元老;擔任兩江總督期間,籌建三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前身),在一年內建好教室及教職住房五百四十間,史贊「場面極其宏敞」,後又添置軍事學堂培養軍事人材,改設江南實驗學堂培養農、工、商、礦人材。午莊公一生戎馬,卻為國家培養了各類人才,極大推動發展
了中國近代教育事業。歷八省、興十校,將軍殊重文治;學百技、制四夷,書生豈無武功?在這「文武二魏」誕生之地,文成武功,武治文事,文武並重,
一脈傳承,早已融入斯地斯民的血肉靈魂。在這名人誕生之地,家鄉人有隆回縣委書記的高度重視,將繼續傳承家鄉名人的優良傳統,辦好自己的教育。 (魏仁旺 魏立偉 劉遵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