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陽泉訊(記者李文國、郭麗媛)「出口不如進黃安,黃安是個米糧川,自古不愁吃和穿。」很早以前,坊間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這些年,前黃安人依靠調整種植結構和發展電商新興產業,把「米糧川」的名聲越叫越響,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在金秋收穫的季節裡記者走進平定縣前黃安村,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再現「米糧川」場景。
東回鎮前黃安村有505戶,1186口人,耕地面積2689畝,地域面積7186畝,也就是大約4.2平方公裡。
「要想富,還得先修路」。平定縣東回鎮前黃安村黨支部書記裴海平認為,雖然近年來村裡修了不少機耕路和「戶戶通」,但是村裡更迫切需要一條「紐帶」循環貫穿起來。如今走進前黃安村,最讓人們感到自豪的就是村裡環形鄉村旅遊路。這條路有7公裡長,連接著山上山下,村裡人都叫它產業路、增收路。為了整修這條路,支村兩委克服諸多困難,想盡一切辦法,從去年6月份動工,前後一年時間才完成。裴海平告訴記者,「咱先把生態環境、旅遊路得建設起來,這條路循環圈有7公裡長,自從修了這條路,對咱們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的提升大有改觀」。
來這裡參觀學習的村幹部王巨明、李愛卿、楊智雲感慨地說:「環山路修好不算還又硬化得那麼好,還又是走一截一個景點,逐漸把這村的鄉村路旅遊路都連起來了,而且繞著這個村,十分方便,老百姓上地方便,旅遊方便,參觀玩耍也方便」。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了,為百姓增收創造環境始終是支村兩委永恆的工作主題和砥礪前行的奮鬥方向。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上,村裡引進了速凝劑廠,能安排部分勞力就業,有兩個專業合作社,東安合作社和東黃金英合作社,東安合作社是以小雜糧加工和銷售為主,村裡產下的谷,豆,黍之類都有銷售平臺,老百姓生產下東西能銷完,尤其是合作社的電商平臺,在幫助群眾銷售上起到了積極作用。
東黃金英農業專業合作社地處前黃安村的山肩上,周圍空氣清新,生態優美,是搞養殖的理想場所。它組建於2014年4月,主要從事肉羊養殖,羊場的規模能達到年出欄500隻左右。東黃金英合作社以養殖為主,它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能解決一部分秸稈焚燒,把秸稈循環利用起來,產下羊糞能上地。這兩個合作社一下子解決了十幾個人就業問題。
綠色產業和紅色旅遊互為融合整體打造,這是前黃安村鄉村振興發展的又一個顯著特色。由於村裡沒有資金來源,修修建建更是難上加難。面對這樣的局面,支村兩委克服重重困難,打出深井水,先後開發了七八個紅色景點,讓到過這裡的各界人士都感嘆和敬佩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前黃安村的變化用「日新月異」來表述最是恰當不過了。這是支村兩委團結一致、不畏艱辛、奮力拼搏的結果,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在鄉村的真實寫照。
[編輯:嶽惠芳]
【來源:黃河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